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7月出版新書

2025年06月出版新書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文明互鉴视域下中国与全球电影发展

書城自編碼: 4129263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影视/媒体艺术
作者: 李锦云、周星、张燕
國際書號(ISBN): 9787507856842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653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狂野的希望:在灰暗的日子里找到光亮
《 狂野的希望:在灰暗的日子里找到光亮 》

售價:NT$ 305.0
如何从敌人身上获益(普鲁塔克《道德论丛》精华选编)
《 如何从敌人身上获益(普鲁塔克《道德论丛》精华选编) 》

售價:NT$ 296.0
峰值体验2
《 峰值体验2 》

售價:NT$ 347.0
经纬度丛书·财与兵:中国近代化与晚清政治博弈
《 经纬度丛书·财与兵:中国近代化与晚清政治博弈 》

售價:NT$ 347.0
AI生图变现100例
《 AI生图变现100例 》

售價:NT$ 305.0
汗青堂丛书149·君临天下:世界历史上的皇帝
《 汗青堂丛书149·君临天下:世界历史上的皇帝 》

售價:NT$ 561.0
万千心理·青少年辩证行为治疗技能手册
《 万千心理·青少年辩证行为治疗技能手册 》

售價:NT$ 653.0
情绪双面镜:如何与负面情绪和平共处
《 情绪双面镜:如何与负面情绪和平共处 》

售價:NT$ 296.0

編輯推薦:
1.本书是经首届电影年会论坛遴选、聚焦主题而呈现的几十位作者围绕命题的研究成果。
2.本书站在全球和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以文明互鉴的新命题和包容性、时代性、文化超越性为依归,对全球电影的影像文本、跨区域传播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3.本书汇集优秀的世界电影研究者的思想智慧,既助力中国电影学术的发展,也有助于中国电影知识体系的建构,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內容簡介:
本书聚焦中国与世界电影发展新形势,提出以电影交流促进文明互鉴的新命题,联合国内外电影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包容性、时代性与超越性的精神,对全球电影进行历史回溯、现状研究与未来展望。书中分为多个主题板块,涵盖理论观照、区域观察、国别电影、类型研究、中国聚焦、影史新探及移民专题等领域。希望能够为读者理解中国与全球电影发展的交互关系提供丰富视角与理论探索途径,以期结合更具时代性、多元性的电影理论与研究方法,深度把脉世界电影的发展现状与美学思潮。
關於作者:
李锦云,河北传媒学院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兼任教*部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专业分委会专家等。主持国家广电总局、国家艺术基金等省部级项目10余项,出版著作和教材8部,主创影视作品10余部。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电视片《毛泽东军事思想》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特等奖,电影《傍晚向日葵》获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最佳摄影两项提名。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领军人才、燕赵文化英才、第十届河北省十佳影视艺术工作者。
周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原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重点教学实验示范中心“传媒与艺术实验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主任。河北传媒学院全球电影文化与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教*部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教*部全国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教*部新文科建设小组成员,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影视教育专委会理事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中国高教美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香港电影委员会主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张燕,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国家级青年人才,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领军人才,北京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领军人才。教*部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华爱子影视教育促进会副会长,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副会长兼香港电影委员会执行主任,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副秘书长兼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目錄
第一章 理论观照 001
周 星 任晟姝 / 003
科技迭代、价值观冲撞、文化互鉴:电影的文明使命与精神提升
李 洋 / 013
希区柯克与当代艺术
——兼论电影建构艺术史的四种方式
陈亦水 张一宁 / 028
情动作为方法:亚洲电影的经验书写与身份生成
菲利普· 梅特 / 042
戈达尔、芭铎、卡里娜和新浪潮:新的银幕偶像?
张雨蒙 / 049
姿态与姿势的对话:德勒兹与阿甘本电影观念的交汇和碰撞
周达祎 / 061
当下世界电影史主流写作框架的适用性辨析
高贺胜 付 超 / 073
生命观照 · 叙事母题 · 共情修辞
——刍议电影与死亡之关系
第二章 区域观察 089
王文斌 / 091
“旅居者电影”:跨国电影的身份范式与对话实践
朱晓艺 / 105
跨文化视角下中南半岛电影的国家主权想象与民族身份认同
武亮宇 / 122
消失的边境线:美墨边境电影中的地缘政治想象
汪米拉 / 136
“跨国”辩证法:当代拉美电影研究再探
第三章 国别电影 157
刘汉文 郑泽坤 / 159
气候与能源战略背景下德国电影产业绿色改革及启示
谭 慧 / 178
艺术作为一种策略
——黄金时期的早期瑞典电影研究
应 雄 / 194
《再见菲律宾》,你好罗齐耶
穆 童 / 201
新世纪德国“二战”题材电影的历史叙事及国族身份建构
黄 桢 / 216
视觉无障碍电影发展的英国经验探析
第四章 类型研究 233
谭 政 / 235
镜语中的美学正义:印度电影的种姓批判
何思颖 / 245
当武侠片遇上艺术片:动作类型的一个演变方向
李 旭 / 252
中国军事电影迈向新的美学高峰
张 燕 林铄冰 / 266
当代印度惊悚电影:类型叙事与现实观照
蔡 颂 顾语涵 / 279
“一带一路”视域下的城市电影重构:都会之外
刘健榕 / 293
遗忘与重启:俄罗斯科幻电影的创作主题与文化表征
陈 坤 / 307
北欧黑色电影的文化内核与艺术特色分析
第五章? 中国聚焦 321
李庸观 / 323
中国电影的新倾向
杨宣华 闫芳惠 / 325
新世纪以来新主流电影音乐的多元化传播
第六章? 影史新探 335
金 虎 / 337
悲情、畸情与挚情:中日韩早期白蛇传电影比较阅读
欧阳一菲 / 351
跨文化· 跨媒介· 跨区域:“万能老倌”薛觉先与中国早期粤语电影关系考
蒋佳音 / 364
论“新兴电影运动”中的“黑色街头”
刘婉瑶 / 377
译介与重建:20世纪80年代香港影评期刊的理论发展
第七章? 移民专题 393
崔 军 / 395
当代越南的女性电影导演和越裔电影导演
石 嵩 马 政 / 407
从美国华裔电影到世界电影:《瞬息全宇宙》的全球化历程
李 艳 / 420
东亚移民题材电影中的离散叙事与创伤记忆研究
王赟姝 谢雨彤 / 432
“野蛮人的隐痛”:21世纪亚洲新移民电影
內容試閱
冬天播下种子,春天就会收获新苗和鲜花。
2023年11月25—26日,东亚大地进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幻妙世界。但在中国河北传媒学院的厅堂里,却温暖如春。由河北传媒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亚
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电影艺术》杂志社共襄举办的“文明互鉴视域下中国与全球电影发展研究——第一届全球电影年会”,在这里如火
如荼地举行了。来自韩国、法国、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家的110余名专家和青年学者与我国40余所高校的学者和学子,分别在主题论坛、专家论坛、青年学者论坛的线上线下,站在全球和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以文明互鉴的新命题和包容性、时代性、文化超越性为依归,对全球电影的影像文本、基础理论、审美价值、产业发展以及跨区域传播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电影演化展开多维度评论,对全球电影进行了历史回溯、现状研究与未来展望。本届年会所取得的成果,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国际电影学术领域,就世界视野、多元融合、专业面宽、参与者众而言,都算得上时空前的。
本次年会收到论文近200篇。会后,年会组委会组织专家从这些论文中筛选出30多篇编辑成《文明互鉴 全球电影——第一届全球电影研究年会论文集》,分理论观照、区域观察、国别电影、类型研究、中影聚焦、影史新探、移民专题等七个部分,共50多万字。我想,这部论文集和这次年会一样,都会牵动对当前国际电影发展趋势非常热衷的理论学人的心。
学者们的热情关注,除了大家都是志同道合的专业人士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当代电影进入了巨变时代。一是因为世界进入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乱交织,惊心动魄,构成电影快速演进的强劲背景;二是数字技术和AI技术的爆炸式发展立竿见影地投射到了电影的创作上;三是电影在塑造国家形象、提高世界影响力、创造市场价值等方面的作用受到普遍重视。各国都在调整电影发展思路,提高AI应用技术,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培养高端专业人才,以追赶新的电影形势。中国电影技术基础较低,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为此,“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提出,争取到2035年我国建成电影强国,中国电影实现高质量发展,电影创作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彰显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中国美学的精品力作不断涌现。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作为艺术类高校,我们必须承担起培养造就一大批世界知名电影艺术家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即将出版的这部论文集,将成为一粒艺术的种子;我们的年会,亦将成为一个“育种基地”。祝愿我们的年会和逐年形成的论文集越办越好,在培养世界电影艺术家的实践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李锦云
河北传媒学院校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

从早期的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从黑白到彩色再到现在的3D和虚拟现实技术,每一次技术进步都使得电影成为更加强大的文化和艺术传播工具。电影及其延伸媒
介的发展,提醒我们在享受技术进步带来的便利和视觉震撼的同时,也要关注和思考其在传播文化、影响价值观、促进文化交流方面的深远意义。电影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文化表达,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促进了全球文化的交流和理解。通过电影,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性,认识到虽然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地方,拥有不同的背景,但我们共同面临的挑战和追求的梦想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科技迭代、价值观冲撞、文化互鉴,细细看来似乎是彼此矛盾的,但这种矛盾恰恰是被现代文明孕育的电影所具有的性质。世间万物真正能够推动历史前进的都是在矛盾中彼此碰撞、帮扶协调所成就的新景观。电影恰好就是在科技发展中不断通向全世界、开阔人类视野并且有助于人们在价值观的冲撞之中来探讨关于人类文明的混融状态。所以,到了该把电影这样现代的文明和随其以后出现的电视、电视剧以及互联网短视频、人工智能时代所产生的关于视听艺术的新的变化以及游戏等统合在一起的时代,电影已经是人类视听世界给予人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一个重要对象。
从文化互鉴角度认知电影文明使命与精神提升并围绕两者来展开论题,就是从一个新的开阔角度来探讨文化互鉴这一命题所具有的意义,因为电影就是当下文化互鉴最好的平台,也是传播对象和聚焦文明进展的现代内容。从担负着给予人们看世界的文明使命和精神提升的职能而言,电影也是出色的对象。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和既往以纸质媒体时代的文化现象有相当大的区别。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一方面它既包含纸质年代人类文化传承所含有的基因,这是记录时代变化的本质,超越时代表现人类的梦幻理想,给予此时代人们向新的时代去创造的新动力;另一方面它又有远比纸质年代传播更迅捷、更形象的特点,能超越种族、国家而到达地球的每一个偏僻角落。电影之中又包容着人类能够看到、想象到和期望去获得的微观和宏观的大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电影就是一个文明的载体,它不断在文明的进程之中吸纳技术的跃进与思想的散播,在满足人们超越个体而融向集体,超越国际文化去向他地文化的同时去欣赏、去比较、去寻找自己精神可以寄托的乌托邦。这就是说电影文明时代的一种使命感,将人类从一般的传统古典时代带入现代性的时代。从根本上来说,它和文明进程中包括纸质年代的各种文化载体大同小异,是给予人精神观照的对象,但它又是使人的全身心沉浸并投入其中,且能进一步扩大地、栩栩如生地展示人类的隐秘心理、他人的世界,还有超越国度性别的精神期望的直观对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明在电影之中更能够呈现为立体的状态,并且使得人们更急切地投入电影而去触发现实的创造性。
重要的其实是在现代文明之中,电影代表的是一种现代艺术的文明。艺术和文明的其他建构有显著的区别。它是人类在现实生活中未必能够得到,却在心灵和灵魂之中通过想象去超越现实、解构现实和创造梦想的一种手段。艺术虽然自人类产生就如影随形并不断发展,形成了包括诗歌音乐舞蹈绘画戏剧在内的多样艺术形态,但都是以超越现实的方式去创造人类需求的超越物质形态的精神对象。艺术和科学在人们的认知中多为社会文明的一体两翼,似乎不务实但却创造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形态的理想。艺术虚虚实实从无到有,但是给予人们生活极大的精神满足。所以艺术文明的形态是一种创造性的,并且无休止地向着理想和精神世界去创造的一种文明。当以电影为代表的艺术新形态,在高科技的不断跃进之中,将人类的文明因子跨越地界地加以传播,并且超越物质形态和精神需要而不断攀升之时,电影的文明就构成了一种在艺术加持和技术助力下,人们随着生活境界的提高而日渐不可缺少的影像文明。
不言而喻,电影似乎是中性却具有两面性的艺术。电影作为一种难以摆脱其意识形态载体属性的艺术形态,确实会让传播者和接受者都产生一种迷幻的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感受。而其展现的所谓如真如幻的真实社会,和现实社会虽然存有位差,但确是一种文化真实的展示。比如西方电影,曾以真切诱人的影像让人们看到了与现实不同的人和生活的新世界或者不同世界的景观。实际上人们所看到的是一种艺术景观,也是人们看到所谓文明期望的眼光。如果还像过去那样把中国人都塑造成梳着小辫儿、蜡黄蜡黄的脸与小脚的形象,这也会让他国观众以为中国人的生活是那样悲催,但这并不真实。而中国人看国外电影的时候,惊讶于西方文明和文化,但事实上真实的西方文明和文化未必像电影那样纯粹。
无论如何,把电影作为最恰当的传播文化和文明的舞台,是因为电影或者影像让我们打开眼界:从《火车进站》《工厂大门》等早期影像中人们已经看到了新世界的奇幻映射的曙光。而电影在艺术家的操持之下——无论是悬疑、武侠还是各式各样的枪战——都向人们打开了一个大屏幕中的更大世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也是一种文明视野的开拓。所以充分地利用电影文化来宣扬自己的国家,哪怕在这种渲染之中,缩小了什么、放大了什么也依然能让人们趋之若鹜。电影或者是影像,永远是朝向新世界的一种文明进化。因此,交流绝不能离开影像,影像也让我们看到:人类心里期望的形式的曙光能够不断在影像中得到披露。所以,文化互鉴在影像之中确实实现着对人们通过相互感染而交流的映照。这正是这个主题所确立的,也需要更多和大家探讨的所在。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