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哲学之旅(第8版):一种互动性探究(最新完整版,2025中国-东盟影响力图书)
》
售價:NT$
764.0

《
何以为帝:雍正继位新探(清史泰斗冯尔康,90岁高龄全新修订!从继位疑案读懂中国封建皇权,看清人性与制度的极致博弈!)
》
售價:NT$
347.0

《
元照英美法词典(简装学生版)
》
售價:NT$
505.0

《
敦煌石窟乐舞图像研究
》
售價:NT$
857.0

《
原来数学还可以这样学
》
售價:NT$
407.0

《
108种手艺1:中国人的生活美学 王的手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新再现。以鲜活的一手内容全面展现优秀传统手艺
》
售價:NT$
1010.0

《
宁来一梦
》
售價:NT$
458.0

《
画魂 潘玉良传 潘玉良诞辰130周年精装纪念版
》
售價:NT$
398.0
|
編輯推薦: |
本教材由储能系统的基本概念、储能系统的设计以及储能系统的应用三大部分组成,共分为 8 章。其主要内容 包括储能系统设计导论、电池储能系统的组成原理、储能系统中的电池状态估计、储能系统的均衡模式、储能系统 中电池管理系统设计、电池储能功率变换系统(PCS)设计、储能系统安全状态监测和储能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典 型应用。本教材详细讲述了储能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以及如何在实际应用中实现储能系统的具体功能。 本教材既可作为能源动力类、电气类和自动化类专业的本科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参考教材,同时 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
內容簡介: |
本书由储能系统的基本概念、储能系统的设计以及储能系统的应用三大部分组成,共分为8章。其主要内容包括储能系统设计导论、电池储能系统的组成原理、储能系统中电池状态估计、储能系统的均衡模式、储能系统中电池管理系统设计、电池储能功率转换系统、储能系统安全状态监测、储能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典型应用。本书详细讲述了储能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以及如何在实际应用中实现储能系统的具体功能。本书既可作为出储能类、电气类、自动化类专业的本科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 的参考教材,同时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
目錄:
|
总序 前言 常用符号说明 1 第 1 章 储能系统设计导论 1 1.1 新型电力系统与储能 3 1.2 储能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 7 1.3 储能系统基本形式和发展趋势 24 1.4 本课程学习内容 24 小结 25 思考题 26 第 2 章 电池储能系统的组成原理 26 2.1 电池储能系统的基本结构 31 2.2 储能系统的主要参数 38 2.3 储能系统相关标准及实际案例 49 小结 49 思考题 51 第 3 章 储能系统中的电池状态估计 51 3.1 储能系统中的电池状态 54 3.2 电池荷电状态估计方法 68 3.3 电池健康状态估计方法 75 小结 75 思考题 76 第 4 章 储能系统的均衡模式 76 4.1 均衡的基本概念与评价参数 82 4.2 串联均衡的基本方法与电路 95 4.3 并联均衡的基本方法与电路 97 小结 97 思考题 99 第 5 章 储能系统中电池管理系统设计 99 5.1 BMS 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104 5.2 储能系统中相关参数的监测方法与电路 116 5.3 BMS 设计与开发 129 5.4 BMS 的电磁兼容设计 137 小结 138 思考题 139 第 6 章 电池储能功率变换系统(PCS)设计 139 6.1 电池储能功率变换系统基本结构 156 6.2 低压电池储能功率变换系统 178 6.3 高压直挂电池储能功率变换系统 194 小结 194 思考题 195 第 7 章 储能系统安全状态监测 195 7.1 储能系统安全状态定义 203 7.2 储能系统安全状态相关参量 208 7.3 储能系统安全预警 212 7.4 储能系统安全处理措施 216 小结 216 思考题 217 第 8 章 储能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典型应用 217 8.1 储能系统在新能源发电侧的应用 232 8.2 储能系统在电网侧的应用 249 8.3 储能系统在用户侧的应用 262 小结 262 思考题 263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电力系统正由以传统化石燃料 为主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快速转变。与传统电网相比,新 型电力系统具有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和智慧融合的特征。这一 转变要求电网形态由传统的“源网荷”三要素变化为“源网荷储”四要 素。因此,储能系统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稳定安全运行的重要组成和实现方 式,其开发与应用技术是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支撑技术。 储能系统通过大规模充放电,可以实现电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转移, 具有灵活调节、快速响应和主动支撑等优势。它可用于削峰填谷和提高新 能源比例,有效地满足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和用户用能方式升级带来的系统 平衡新需求。同时,储能系统还能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多时间尺度的功率和 电量供需平衡,是解决新能源发电随机性、波动性、功率不平衡和季节不 均衡等问题的有效措施,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增强电网经济性以 及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这一发展趋势,我国将储能技术列入战略性新兴领域,并开展了 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建设工作,《储能系统设计与应 用》是储能领域中的一本重要教材。本教材由储能系统的基本概念、储能 系统的设计以及储能系统的应用三大部分组成。第 1 章系统介绍了储能系 统的主要概念及发展概况;第 2~7 章讲述了储能系统的组成原理、电池 状态估计方法、均衡模式、管理系统设计、功率变换系统设计及安全状态 监测;第 8 章以新型电力系统为背景,介绍了储能系统的在发电侧、电网 侧及用户侧的典型应用。本教材详细介绍了储能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技术, 并给出了储能系统的具体应用,既做到了理论、技术与实际紧密结合,同 时又根据行业发展全面地反映了储能设计应用领域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 方法。本教材面向本科生储能系统设计方向的课程,同时考虑到行业特点 和实用性,可为行业提供参考和培训。本教材由西安交通大学别朝红、宋政湘、王楠等多位教师和企业人员合作编写。其中,别朝红、宋政湘编写第 1 章,宋政湘还负责编写第 2、5章,并协助完成其余各章的编写工作,王楠、项彬编写第 2 章,孟锦豪编写第 3、7 章,孙丽琼负责编写第 4 章,王丰负责编写第 6 章,孟永庆负责编写第 8 章。此外,赵天阳、庞哲远、周飞帆、刘文超、杨智鹏、王铁栋、杨程等人也参与了本教材的资料查阅、收集和格式整理等工作。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许多同仁的关怀和支持,参阅了许多同行专家的论著和文献。同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建文教授、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李相俊教授审阅了全稿,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最后还要感谢中国电力出版社对本教材出版给予的关注、支持和帮助。 由于时间仓促、作者水平所限,书中错误在所难免,敬请同行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