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影响清帝国命运的十张面孔
》
售價:NT$
398.0

《
好风景
》
售價:NT$
218.0

《
鱼缸实验:焦虑爱好者的生存指南
》
售價:NT$
286.0

《
我能把生活过得很好
》
售價:NT$
254.0

《
何以大明:历史的局内人与旁观者(一部充满人性温度与历史洞察的大明群像史诗;十八位人物,帝王、巨富、权宦、狂士、文人、英雄……他们是历史的书写者,也是历史的旁观者;明史学者章宪法最新力作。)
》
售價:NT$
454.0

《
新民说·管理者为何重要:无老板公司的险境
》
售價:NT$
449.0

《
宇宙(第二卷) 科学元典丛书
》
售價:NT$
500.0

《
了不起的创作者:保持创造力的10堂启发课
》
售價:NT$
301.0
|
內容簡介: |
《唐僧弘秀集》十卷,南宋李龏有感于“唐之诗僧亦盛”而编选此集。收录诗人五十二家,诗五百七首,其中选诗较多者为皎然、灵一、无可、清塞、贯休、齐己,余者名下皆不足二十首。所选诗多表达高蹈隐逸之情。除皎然、清塞、贯休、寒山等人有专集行世,其余诗人创作多赖此集得以保存。本次影印,精选五种底本:国家图书馆藏明黄鲁曾刻本,朱文钧跋;唐僧弘秀集 国家图书馆藏明黄鲁曾刻本,清丁丙跋;国家图书馆藏万历四十七年沈春泽刻本;国家图书馆藏明汲古阁刻本,傅增湘校跋;国家图书馆藏清初汲古阁刻本,周叔弢校。
|
關於作者: |
詹福瑞,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导。中国共产党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教育咨询委员,第四届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中国李白研究会副会 长,中国《文心雕龙》研究会会长。在魏晋南北朝诗歌研究、唐诗研究和李白研究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出版有《南朝诗歌思潮》《论经典》《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合 著)、《李白诗全译》(合著)等著作多种,组织整理出版“唐诗选本丛书”多种。
陈红彦,女,研究馆员。现任中国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兼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副主任,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 。
|
目錄:
|
唐僧弘秀集○○一
提要○○三
唐僧弘秀集
(國家圖書館藏明黄魯曾刻本,朱文鈞跋) ○○九
唐僧弘秀集
(南京圖書館藏明黄魯曾刻本,清丁丙跋)二一一
|
內容試閱:
|
《唐僧弘秀集》提要
《唐僧弘秀集》十卷,南宋李龏編。李龏(一一九四 —一二七二)字和父,號雪林,菏澤(今屬山東)人。周密《挽雪林李和父二首》注曰:『本菏澤人,居吴興,年八十,自作誌。』李龏善作歌詩,未仕進,贫病一生,守穷而志高。其詩多收於《江湖後集》,有二百餘首。除《唐僧弘秀集》外,還編有《梅花衲》一卷、《翦綃集》二卷,兩書皆爲集句詩集。
《唐僧弘秀集》成書於寶祐六年(一二五八)。李龏自序稱,有感於『唐之詩僧亦盛』而編選此集,所選皆『名弘材秀者』,並以之命名。『三百年間,今得五十二人,詩五百首。或取於各僧本集,或出於諸家纂録』,實則收録詩人五十二家,詩五百零七首,其中選詩較多者爲皎然、靈一、無可、清塞、貫休、齊己,餘者名下皆不足二十首。所選詩多表達高蹈隱逸之情。除皎然、清塞、貫休、寒山等人有專集行世,其餘詩人創作多賴此集得以保存。《四庫全書總目》因其誤收釋寶月《行路難》詩而批評其『時有不檢』,但仍然對此書價值多有肯定:『然唐僧有專集者,不過數家,其餘散見諸書,漸就澌滅。龏能裒合而存之,俾殘章斷簡,一一有傳於後;其收拾散亡,要亦不能謂之無功也。』
《唐僧弘秀集》傳世版本較多①,大多以南宋書棚本爲祖本。宋書棚本現存有兩部。其
①見陳斐《〈唐僧弘秀集〉版本考》,《南都學壇》二〇一〇年第一期。
一爲完帙,現藏於臺北『國家圖書館』。一册,每半葉十行,行十八字,白口,左右雙邊。版心下方間偶記刻工,如翁天祐。卷首有李龏序,序後有牌記『臨安府棚北大街睦親坊南陳解元宅書籍鋪刊行』。此本曾爲蔡公惠、李廷相、季振宜、徐乾學收藏,後入清宫。據傅增湘所述,書中原有簽條一紙,書『弘秀集原一套,四本,五十六年三月十六日暢春園發下去襯紙、改插套一本。係唐朝名僧之詩,宋寶祐年間人李龏纂録並序。宋板』 ①。其二爲殘本,存卷一至八,現藏北京大學圖書館。此本缺卷前序及牌記,然版式字體及刻工與臺藏本相同,應爲同版。此本歷經黄丕烈、汪士鍾、李盛鐸等名家收藏,又有袁克文借觀跋識。
本次選擇明黄魯曾刻本、明黄魯曾刻本配清抄本、明沈春澤刻本和兩種帶批校的汲古閣刻本影印。
明黄魯曾刻本(國家圖書館藏,書號:一七一九一),二册,每半葉十二行,行二十字,白口,左右雙邊。卷首有李龏序、總目録及分卷目録。此本爲朱文鈞舊藏,書前有題簽云:『明嘉靖刻本,乙丑嘉平購諸廠肆。文禄堂臨清徐氏藏書也。丙寅新正四日,翼盦。』按,乙丑、丙寅分别爲一九二五、一九二六年。書中鈐有朱氏『幼平珍秘』『翼盦鑒藏』『翼盦珍秘』『蕭山朱氏所藏善本』等。並有浮簽數條,然内容與選詩無關。
①傅增湘《藏園群書經眼録》卷十八,集部七,中華書局一九八三年版,第一五一五 —一五一六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