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纽约四百年:为冒险而生的移民之城
》
售價:NT$
539.0

《
故宫还可以这么看
》
售價:NT$
924.0

《
高句丽渤海研究论集
》
售價:NT$
704.0

《
德国民法总论:法律行为理论(第二版)
》
售價:NT$
1023.0

《
权利之辩:哲学探赜
》
售價:NT$
440.0

《
生活就是反抗:葛兰西传(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NT$
594.0

《
文治天下:宋朝政治文化漫谈
》
售價:NT$
380.0

《
丝与茶:18世纪亚洲商品在斯堪的纳维亚
》
售價:NT$
490.0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和发展为主线,系统解读马克思对蒲鲁东所有权理论、系列辩证法思想、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劳动货币观、资本观、劳动剩余观、无息信贷构想以及自由平等观等理论观点的批判,揭示这些批判在马克思思想发展中的独特思想史意义。本书基于新文献,通过历史性的视角,推进对马克思与蒲鲁东思想关系的深层解读,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实现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正本清源,从而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理论支持。
|
關於作者: |
陈铮,哲学博士,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发表论文数篇。
|
目錄:
|
导论
一 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蒲鲁东的生平及其思想演化概况
四 研究思路、难点与创新
第一章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与蒲鲁东理论的最初相遇
第一节 马克思初次接触蒲鲁东时的思想背景及其理论态度
一 接任《莱茵报》主编之前马克思的理论倾向
二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的政治批判与奥格斯堡《总汇报》的攻击
三 《共产主义和奥格斯堡〈总汇报〉》中的反击与对蒲鲁东理论的评价
第二节 马克思对蒲鲁东的特别关注及对自身思想的影响
一 马克思特别关注蒲鲁东理论的原因
二 关注蒲鲁东的理论能为此时的马克思带来什么?
第二章 巴黎时期马克思对蒲鲁东理论的肯定与批判
第一节 《巴黎笔记》中马克思对蒲鲁东的借鉴
一 《巴黎笔记》的写作背景与蒲鲁东影响的隐性在场
二 马克思对蒲鲁东的肯定与其经济学研究的初始状况
第二节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蒲鲁东的借鉴与批判
一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建构与蒲鲁东理论的隐性影响
二 蒲鲁东的工资平等主张:被否定的社会革命目标
三 马克思对蒲鲁东的私有财产批判理论的复调式批判
第三节 《神圣家族》中马克思对蒲鲁东的肯定与批判
一 思辨逻辑的对立面:马克思对蒲鲁东的高度赞扬
二 异化范围内的国民经济学革命:马克思对蒲鲁东有所保留的批判
三 理论矛盾的公开:对蒲鲁东的人本主义解读与新的哲学话语的雏形
第三章 唯物史观创立后,马克思逐步走向对蒲鲁东的公开批判
第一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期马克思对蒲鲁东的评价之复杂性
一 作为“外国杰出的社会主义者”的蒲鲁东与马克思评价的细微变化
二 批判施蒂纳的逻辑延伸:马克思对蒲鲁东的隐性批判
三 从格律恩到蒲鲁东:马克思暂未展开的公开批判
第二节 《致安年科夫的信》中对蒲鲁东哲学方法论及经济学观点的批判
一 无法弥合的“裂口”:马克思与蒲鲁东的彻底决裂
二 马克思对蒲鲁东哲学方法论之形而上学性的批判
三 马克思对蒲鲁东部分经济学观点的概要性批判
第三节 《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对蒲鲁东经济学观点的公开批判
一 蒲鲁东的“构成价值”论与马克思对李嘉图经济学理论的正面肯定
二 蒲鲁东“凡劳动必有剩余”的观点与马克思对“劳动剩余”的初步探讨
三 马克思对蒲鲁东诸经济范畴的批判及其意义
第四节 《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对蒲鲁东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公开批判
一 在批判蒲鲁东的“系列辩证法”中,推进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再思考
二 在批判蒲鲁东的方法论隐性唯心史观中,展开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论战
三 在批判性反思蒲鲁东的理论失误中深化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
第四章 《资本论》手稿及相关文本中马克思对蒲鲁东的全面批判
第一节 1848年革命时期及《伦敦笔记》中马克思对蒲鲁东的批判
一 1848年革命时期蒲鲁东提出的社会改革方案与马克思对他的批判
二 《反思》中马克思对蒲鲁东的批判及其再生产理论的初步发展
三 《19世纪革命的总观念》中蒲鲁东的“药方”与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
第二节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时期对蒲鲁东的多维度批判
一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再批判
二 价值理论的建构:从批判蒲鲁东主义者的“劳动货币”观谈起
三 从货币到资本的推进:对《无息信贷》中蒲鲁东错误资本观的批判
四 剩余价值理论的阐发:对蒲鲁东“生产过剩”观的批判
五 资本形成史的探秘:对蒲鲁东“自在所有权”理论的批判
六 资产阶级自由平等观的祛魅:对蒲鲁东法权观念的政治经济学剖析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中对蒲鲁东主义的“连根铲除”
一 起始范畴:从价值到商品
二 逻辑推进:从商品发展到货币
三 蒲鲁东主义仍有进一步批判的空间
第四节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对蒲鲁东的深入批判
一 资本生产过程的剖析:对《无息信贷》中蒲鲁东错误的资本观的再批判
二 “G—W—G”的发现:对《无息信贷》中蒲鲁东“贷放货币的资本家”的批判
三 拜物教批判理论的成熟:从蒲鲁东不理解“生息资本”的理论失误谈起
第五节 《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中对蒲鲁东的持续批判
一 商品概念的完善:对《无息信贷》中蒲鲁东“商品价格”观点的批判
二 劳动从属于资本的再阐发:对蒲鲁东“凡劳动必有剩余”观点的再批判
三 从《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看《资本论》对蒲鲁东理论的批判
第六节 《论蒲鲁东》中马克思对蒲鲁东的“盖棺定论”
一 蒲鲁东是“活生生的矛盾”
二 蒲鲁东其人的社会历史意义
三 转向“阿基里斯”的批判
结语 马克思对蒲鲁东的批判及其时代意义
一 蒲鲁东对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产生过的影响
二 批判蒲鲁东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三 重思马克思与蒲鲁东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