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留学早规划
》
售價:NT$
347.0
《
文化的演化:民众动机正在重塑世界
》
售價:NT$
403.0
《
布鲁克林有棵树(孩子喜欢的阅读经典读本 基于真实生活的全球经典成长小说 走出成长困境 追逐梦想 人生励志 自我塑造小说)
》
售價:NT$
347.0
《
构建未来教育图景: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模式
》
售價:NT$
398.0
《
中考热点作家孙道荣2024年散文精选集三册
》
售價:NT$
581.0
《
全球城市案例研究2023:基于网络的合作与竞争国际经验借鉴
》
售價:NT$
908.0
《
引爆:炸药、硝酸盐和现代世界的形成
》
售價:NT$
388.0
《
人类星球:我们如何创造了人类世(企鹅·鹈鹕丛书013)
》
售價:NT$
418.0
|
編輯推薦: |
荐:独家珍贵史料全方位揭示“北洋政府”内幕亲历者揭秘北洋军阀派系斗争真相知情者披露乱世枭雄掌权内幕一段鲜为人知的军团裂变历史,民国初年,军阀拼争,风恶雨邪。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造就了一批乱世枭雄,他们或以权谋老道充任总统,或以雄兵威慑掌控中央,或以涂炭生灵称霸一方。“北洋师爷”徐世昌、“直系元戎”曹锟、“五省联帅”孙传芳,世称“北洋三雄”。这“三雄”,都是草根出生,早年苦心劳身,生活凄凄惨惨,或科举或从军一步步走上仕途,一旦升官发财,尔后摇身一变,个个是杀伐决断,乾纲独断,呼风唤雨,威风八面。其如此“造化”,奥妙何在?看知情者为你揭开谜底,独家珍贵史料,绝非“戏说”
|
內容簡介: |
以晚清封疆大吏而充任民国总统者,只有袁世凯与徐世昌二人。世人皆知袁世凯,却鲜闻徐世昌。徐世昌,早年家贫,中年发迹,袁世凯小站练兵时,不惜以翰林之身俯就为袁的谋士,一文一武,从此结为北洋同道,被尊为北洋“师爷”。在政治上,徐世昌纵横捭阖,深谋远虑,进退有度,左右逢源,在军阀政客的纷争中被推上总统宝座。一介书生,以“文治总统”相标榜,妄图以文治武,究竟力难从心,终被军阀逼下台。寓居津门,多次谢绝日本人的劝诱,修身养性,吟诗作画,拒当汉奸保晚节。曹锟,人称“曹三傻子”,是中华民国初年直系军阀的首领,靠贿选而成为第五任中华民国大总统。街头贩布遭凌辱,立志从军谋出路。小站练兵,被袁世凯视如心腹,升任三镇统制,北洋军中之重,从此显赫。精兵在握,叱咤风云,军阀混战屡逞雄威。野心膨胀,贿选总统,国人指责,世人嘲笑。遇政变身囚延庆楼,被迫下野,退居津门,聊做寓公。痛骂汉奸,至死不当日本走狗,能保民族气节,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一级上将军衔。孙传芳,自封“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总司令”,北洋直系最有实力的军阀。童年丧父,随母寄食,投考军校露天资。赴日留学,投身北洋,多谋善战称枭雄。由鄂援闽,由闽入浙,称雄东南,比若吴王,自封“联帅”,实乃好战一魔王。北伐军兴,几经鏖战,一败涂地投奉张。大势去矣,复出无门,隐居天津英租界。早年杀俘造冤孽,施女矢志报父仇,军阀殒命居士林。
|
目錄:
|
第一篇“北洋师爷”徐世昌
一、七岁丧父寄人篱下饱清寒
二、金榜题名翰林八年一“编修”
三、北洋“师爷”从此发迹青云上
四、出任总统纵横捭阖费心机
五、以文治武力难从心挂印去
六、宦海人生是非美丑青史存
第二篇直系元戎曹锟
一、“一条穷狗”北洋三镇发神威
二、偷印假钞打击奉系出阴招
三、贿选总统五千大洋拉选票
四、乌烟瘴气曹锟上演逼官戏
五、兵败被囚通电下野做寓公
附录
第三篇“五省联防”孙传芳
一、家世凄凉天生好战一魔王
二、尔虞我诈争权夺利费周旋
三、雄踞五省登峰造极称吴王
四、驱奉投奉威风扫地念佛经
|
內容試閱:
|
一、七岁丧父寄人篱下饱清寒
我是怎样认识徐世昌的
1915年,我二十岁时在河南汲县农村教书,和徐世昌的四婶母是近邻,家人相处很好,徐的四婶母介绍我来北京。当时徐正在国务卿任内,便把我安排在他的身边,做些抄写工作,并代管些家务。
当时徐身边的人,大多属河南籍,外省人极少。徐待我很热情,让我住在东四五条东口铁匠营他的家里。从此,我跟随徐氏工作十余年,每天生活在一起;自己亲眼看到的,别人介绍的,以及徐本人亲口对我讲述的,使我对徐的一生及其家族情况了解一些。我已是个年近九十的老人了,很想把我知道的情况赶紧记录下来,提供有关人士参考。
徐世昌的青少年时代
徐世昌,字卜五,号菊人鞠人,又号驶斋;别号水竹村人、退耕老人。原籍天津,祖上寄籍河南汲县。祖父做过河南中河通判,父为候选县主簿。徐于l855年10月20日清咸丰五年九月十三日出生于河南汲县,六岁入私塾读书,七岁丧父。因家况清贫,徐母乃携其兄弟二人弟名徐世光,投奔徐的四叔父。徐四叔历充河南汲县、开封等县署县吏多年,有子四人:世芳、世良、世襄、世璋,均较世昌、世光兄弟年幼。徐以母弟三人寄食叔家,心颇不安,故自幼发愤攻读,期能自立。年事稍长,即由其四叔推荐,先后充当开封、沁阳、太康、淮宁等县署文书,兼教家馆,有时代人撰写文稿,借补家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