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306.0
《
瘦肝
》
售價:NT$
454.0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NT$
254.0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世界重归混乱,文明岌岌可危,法律与秩序是我们仅有的武器。穿越时间,鸟瞰全球,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史)
》
售價:NT$
704.0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NT$
454.0
《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售價:NT$
152.0
《
古罗马800年
》
售價:NT$
857.0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NT$
301.0
|
編輯推薦: |
发展道路如何契合经济社会转型?理论体系如何保持与时俱进?各项制度如何支撑社会发展?宏大的主题,百姓的视角,以实例讲述中国道路
, 用白话阐发未来战略
|
內容簡介: |
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实践中,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绘就了经济总量高位跃升的“中国轨迹”;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创造了不断保障改善民生的“中国奇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写下了迎战国际金融危机的“中国答卷”。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发展道路如何契合经济社会转型?思想观念多元多样多变,理论体系如何保持与时俱进?面临“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各项制度如何支撑社会发展?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为此,本书从改革到了攻坚阶段、大国经济结构与优化、政治体制改革、改善民生以加强社会建设等方面,集结了李君如、高尚全、张维为、胡鞍钢、刘国光、张燕生、迟福林、毛寿龙、齐勇锋、龚维斌等专家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进行了全面阐发,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领域的重大部署,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的权威参考和重要辅导读物。
|
目錄:
|
第一篇 改革到了攻坚阶段
一、当前改革的重大议题
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这有足够的社会认同。但问题的积聚和社会的关切引发了对改革方向和制度创新的重新审视,中国改革又一次处于新的历史节点。一方面,中国改革发展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诸多风险挑战。既有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传统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的问题,又有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社会公平问题日益突出的焦虑,也有社会矛盾明显增多、社会管理还不到位的忧患,呈现出新旧矛盾、两难问题相互交织叠加的情形。另一方面,我们已经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和攻坚期。围绕着改革的方向选择和内容设定,既有既得利益者固化集团利益的竭力挣扎,也有亦步亦趋西方模式的鼓噪和谋求推动体制复归的呼喊。
改革已经到了攻坚阶段 高尚全
中国政治改革要自信地走自己的路 张维为
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 胡鞍钢
改革可从“宏大叙事”转向“嘘寒问暖” 郭建宁
消费主导的改革与中国前景 迟福林
社会管理改革的未来路径 杨宜勇
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点 陈少峰
二、中国成长的障碍:科学发展绕不开的重大命题
破解中国成长障碍,是当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绕不开的重大命题。在瞩目成绩的同时,同样不容忽视科学发展障碍。这些障碍既有认识、思想观念上的,也有体制机制上的。哪些障碍最紧迫、最突出?调查显示,GDP崇拜、公权力滥用、既得利益群体、人治式领导、官本位回潮、政绩考核模式弊端、社会参与不足、理论支撑不够、政令不畅、速度型思维惯性位居科学发展前十大障碍。这些障碍的有效突破将催生中国成长新的奇迹。虽然排除障碍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我们充满信心。
速度型思维模式是怎样炼成的 李义平
警惕GDP升级大战架空中央战略 胡鞍钢
权力滥用扭曲科学发展生态 黄苇町
谨防特殊利益集团“梗阻”改革 郎友兴
新领导力“密匙” 李 拓
“官本位”回潮势头凶猛 朱继东
政绩考核模式“误导”中国 王建民
割裂“人”字障碍社会治理 王也扬
重新诠释政治成当前最重大命题 公方彬
央地财事权矛盾催生政令不畅——法国地方分权改革经验借鉴
施雪华
第二篇 大国经济结构与优化
一、超越美国的追问
大国兴衰交替,此消彼长。中国经济总量国际排名不断刷新(2007年超过德国,2010年超过日本),重返一流强国的目标越来越近。公众对未来持续高增长的信心指数有多高?动力在哪里?赶超美国可能输在哪里?该如何看待超越美国?围绕以上问题,专家们进行了独到分析。
毛泽东“超美”时间表:启示与借鉴 胡鞍钢
中国持续高增长的新动力 唐任伍
“中国奇迹”的未来走向 毛寿龙
赶超美国:我们可能输在哪里 张燕生
超越美国关键要做好自己 王逸舟
二、李荣融困局
当前,社会上、尤其是互联网上,有一种思潮,把炮轰国企当成一种时尚,即使国企在获得突出业绩的时候,赢得的鲜有喝彩和掌声,更多的是不屑、嘲讽甚至骂声。前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曾无奈感叹,“我想不明白,为什么国企搞不好的时候你们骂我们,现在国企搞好了你们还是骂呢?”
我们把国企这种没搞好挨骂、搞好了也挨骂的现象称之为“李荣融困局”。相信李荣融的困惑,正是很多国企人的困惑,也是普通公众想深入探究的问题。
国企,“垄断”的帽子不能瞎戴 宗
寒
国企民企,不是你死我活 赵振华
大国竞争需要更优更强的国企 张占斌
“两个毫不动摇”的当前价值——公有制是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石刘国光
三、财政支出结构调整与优化
近几年来,我国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财政支出结构也在逐步优化。但也要看到,与构建和谐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相比,与广大公众的热切期盼相比,目前的财政支出结构还存在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在全球经济增长趋于缓慢的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如何在不增加宏观税负的前提下,更好地满足公共需求,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实现对宏观经济的有效调控?如何对其规模、结构、方向进行科学规划?
调结构惠民生:优化财政支出的导向 许安拓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及长效机制构建 许光建 戴李元
公共支出的归宿在哪里 李炜光
第三篇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一、公共政策民主与民意表达
关系公众切身利益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必然要求也依赖于有效的公众参与。公共政策中的有效参与贯穿于公共政策的制定、公共政策的执行和公共政策的评价与反馈的全过程。保障公众的有效参与需要拓宽参与渠道,保障信息公开,营造公众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并且不断提高公民的参与能力。
公共政策制定中公众的有效参与 周红云
走向公共政策民主 陈 潭
公众参与政策制定的有效路径 毛寿龙
二、微博问政与中国政治
随着网民数量的不断增长,我国的公共舆论格局,也随之进入“大众麦克风时代”。个体网民话语权进一步得到加强,问政信息通过实时化、碎片化、关系链式的传播产生巨大社会影响,微博也因此成为当下最为主流的问政渠道。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从中央到地方,越来越多的党政部门开始借“网”问政,政府机构、政府公务人员开微博蔚然成风。如何借微博之力,达沟通之能效?微博问政能否成为促进中国民主化进程的新渠道?如何使微博在透明化问政、帮助党政部门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方面发挥作用?
大力拓展政务微博的民主功能 袁 峰
微博影响力的形成机制与社会价值 喻国明
微博问政的优势及其有效开展的途径 陈力丹 曹文星
三、大党的纯洁性
综观世界政党的兴衰沉浮,纯洁性问题实际上是大国政党面临的共同挑战。一个政党上台后,如果能坚守党的理想目标和价值追求,更好更多地服务于社会民众,它就能连续执政和多次执政;而如果上台后不断地被权力所腐蚀,消极守旧,不思进取,任由各种消极腐败现象蔓延,就必然使党的声誉和形象一落千丈,最终被人民所抛弃。这方面的正反案例比比皆是,其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好好吸取。
中共纯洁肌体的历史借鉴 何虎生
先进性对纯洁性的关联与依赖 戴焰军
政党纯洁性的衡量 任建明
用民主制度遏制“不纯洁” 竹立家
第四篇 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
一、还富于民从哪着手
目前我国百姓的收入增长率远远低于GDP的增长率,首要原因是政府收入增长率过大,抑制了百姓收入的增长。要让百姓收入增速赶上GDP的增长,就需要大规模减税,包括减少个人所得税、企业缴纳的各种税收,把政府收入的增长率降下来。
警惕强势利益集团“蚕食”新农村 长子中
为何国人觉得“税感”深重 任 强
“菜贱伤农”恶性循环谜题之源 贺雪峰
二、中国变革的杠杆
站在新的历史端口,从历史、现实多重视角再次审视土地问题,对于我们厘清现状、凝聚共识,推进下一步土地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若我们不能真正深入地分析和理解中国土地制度的内在逻辑,不能厘清当前土地制度上的种种想当然,我们就可能丧失自己在土地制度上的优势,而选择一条错误的道路。当前,完善而非改变当前的中国土地制度,才是我们需要使力的方向。
百年中国土地制度变迁 董志凯
土地问题与历史变革的深层逻辑 臧知非
浪漫主义想象误导土地制度改革 贺雪峰
中国共产党土地制度的超越 李君如
三、社会管理创新破题之法: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亟需解决。如何形成“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应该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更是管理者要深刻思考的问题。
社会管理目标应是“小政府、大社会” 杨宜勇
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完善之策 李军鹏
社会管理体制如何适应“虚拟社会” 袁 峰
四、诚信社会:危机与重构
良好的社会信用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是每个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成员立足于社会的必要条件。诚信缺失,不仅危害经济社会发展,破坏市场和社会秩序,而且损害社会公正,损害群众利益,妨碍民族和社会文明进步。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诚信缺失、道德失范问题,受到各界广泛关注。正确和理性认识当前我国诚信社会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深入分析导致诚信缺失的现实原因,探讨构建诚信社会的有利条件和可行道路,是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诚信缺失背后的社会机制缺位 葛晨虹
辩证对待诚信中国之“变” 徐 平
诚信社会如何建 夏学銮
|
內容試閱:
|
理性地看待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
3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绩有目共睹,举世瞩目。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极大提升,国民生产总值已居世界第二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跨越。改革开放使古老的中国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令人瞩目。当然改革和发展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需要正视和重视,诸如三农、失业的压力比较突出,收入差距拉大,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发展滞后,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等等。但是这些问题还是需要通过进一步改革,通过科学发展来解决,而根本不可能通过走回头路的方式来解决。也就是说,要坚持改革,深化改革,而不是否定改革,放弃改革。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具体分析主要是两类:一是改善民生问题,比如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环保、食品安全等,其中解决贫富差距问题最为紧迫;二是制度创新问题,其中反腐败问题最令人关注。关于贫富差距问题,据有关调查,目前我国20%的最高家庭收入和20%的最低家庭收入的差距是15倍左右,而发达国家是6~7倍。按社会警戒线理论,超过10倍就是贫富差距显象化。关于反腐败问题,应当说,近年来中央对反腐败工作高度重视,一直在下大力气抓,并且制定了许多制度和规范。但是腐败也出现了新的特点,比如腐败官员的范围越来越广,涉案数目越来越大,手段越来越隐蔽,“窝案”、“串案”时有发生,腐败官员逃往国外躲避的现象屡见不鲜,等等,所有这些都引起了人们的高度警觉。上述问题人们议论很多,也特别关注,我们不应当回避,而是要用改革的思路、改革的理念、改革的举措来加以解决。以上提到的社会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这么几种情况:有的是历史的旧账,有的是认识需要一个过程,有的是由于缺乏经验,有的是暂时还不具备条件,有的是体制机制问题,改革还不到位,有的是政策措施不配套不完善,等等。总之,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有政策不完善的原因,也有政策执行不力的原因,需要具体分析。比如关于收入差距的扩大,就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关。改革开放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分配制度,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开始拉大。另外,由于允许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导致劳动在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明显下降;由于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发展基础薄弱,发展基数比较低;由于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发展起点不平等;所有这些都是造成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此外,我们也要看到一定的收入差距有其合理性和积极作用,坚决反对回到平均主义。改革开放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绝不能走回头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正确道路。而所谓“回头路”,就是根本否定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新回到政治上以阶级斗争为纲、经济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对外关系是封闭的这样的道路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三不”,即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既形象生动,又切中要害,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的流行语,体现了党心民意。不动摇,就是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不懈怠,就是继续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谋划改革;不折腾,就是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改革,决不走回头路。“三不”的关键是不动摇,因为动摇了,就会走回头路。而走回头路,就是折腾。那样的话,改革开放就会夭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果就将付诸东流。对此,全党和全国人民绝不答应。国家经不起折腾,人民不答应折腾。在这样一个事关民族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上,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决不能有丝毫的含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