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被大风吹倒
》
售價:NT$
300.0
《
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
售價:NT$
490.0
《
东野圭吾:分身(东野圭吾无法再现的双女主之作 奇绝瑰丽、残忍又温情)
》
售價:NT$
295.0
《
浪潮将至
》
售價:NT$
395.0
《
在虚无时代:与马克斯·韦伯共同思考
》
售價:NT$
260.0
《
斯大林格勒:为了正义的事业(格罗斯曼“战争二部曲”的第一部,《生活与命运》前传)
》
售價:NT$
840.0
《
日内交易与波段交易的资金风险管理
》
售價:NT$
390.0
《
自然信息图:一目了然的万物奇观
》
售價:NT$
640.0
|
編輯推薦: |
◎我们也许逃不过这样的荒诞:阅读极其泛滥又极其荒凉,文化极其壅塞又极其贫乏。这里倒是有一条安静的自救小路:趁年轻,放松心情读一点经过选择的经典。
——余秋雨
◎经典中的经典。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梅子涵◎教育部推荐最佳学生课外读物书目。
◎最受老师和学生喜爱的课外阅读丛书。
◎北京市语文学科骨干教师主编 强大的编写团队。
◎简洁上口的白话表达
专业插画师绘制精美插图 清晰详尽的知识点拓展。
|
內容簡介: |
《水浒传》作于元末明初,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梁山泊聚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深远的影响。
|
關於作者: |
张燕均,北京市语文学科骨干教师、青年岗位能手。
|
目錄:
|
楔子 洪太尉误放妖魔
第一回 高俅发迹
第二回 史进无家可归
第三回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第四回 大闹五台山
第五回 小霸王逼婚
第六回 火烧瓦罐寺
第七回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第八回 林冲遭暗算
第九回 智深救林冲
第十回 豹子头献艺
第十一回 风雪山神庙
第十二回 雪夜上梁山
第十三回 杨志卖刀
第十四回 七星聚义
第十五回 智取生辰纲
第十六回 义救晁盖
第十七回 晁盖入主梁山
第十八回 宋江杀妾
第十九回 武松打虎
第二十回 王婆说风情
第二十一回 潘金莲毒杀亲夫
第二十二回 威震孟州
第二十三回 血洗鸳鸯楼
第二十四回 醉打孔亮
第二十五回 清风山聚义
第二十六回 秦明被骗入伙
第二十七回 宋江发配江州
第二十八回 囚途遇险
第二十九回 李逵撒泼
第三十回 浔阳楼题反诗
第三十一回 九天玄女授天书
第三十二回 沂岭杀四虎
第三十三回 杨雄杀妻
第三十四回 败走祝家庄
第三十五回 大破祝家庄
第三十六回 误失小衙内
第三十七回 柴进历难
第三十八回 大破连环马
第三十九回 群雄共聚梁山泊
第四十回 智救双杰
第四十一回 晁盖阵亡
第四十二回 卢俊义上当
第四十三回 攻克大名府
第四十四回 活捉史文恭
第四十五回 一战定寨主
第四十六回 众英雄排座次
第四十七回 元夜闹东京
第四十八回 李逵锄恶
第四十九回 扯诏骂钦差
第五十回 两赢童贯
第五十一回 大胜高俅
第五十二回 招安梁山泊
第五十三回 远征辽国
第五十四回 兵不厌诈
第五十五回 辽国求和
第五十六回 北上平内乱
第五十七回 梦闹天池岭
第五十八回 琼英雪恨
第五十九回 王庆吃官司
第六十回 活捉王庆
第六十一回 南下平内乱
第六十二回 太湖结义
第六十三回 魂捉方天定
第六十四回 惨 胜
第六十五回 宋江衣锦还乡
第六十六回 徽宗梦游梁山泊
|
內容試閱:
|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纷自立为王,开始了五代十国时代。经过五十多年的战乱,殿前都点检出身的赵匡胤(yìn)统一了天下,定国号为大宋。1023年,宋朝第四任皇帝赵祯即位,史称宋仁宗(1023—1063年在位)。据说,宋仁宗是天上的赤脚大仙转世,他在任期间,注意任用贤臣,使宋朝出现了五谷丰登、夜不闭户的繁荣景象。没想到乐极生悲,嘉祐三年(1058年)春,天下瘟疫横行,百姓死伤无数。全国各州各府的告急文书,像雪片一样飞到了龙案上。
三月三日五更时分,仁宗坐镇紫宸殿,受文武百官朝拜。殿头官喊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话音刚落,宰相赵哲和参政文彦(yàn)博上奏:“如今瘟疫盛行,民不聊生,希望陛下能够减免赋税,以救万民于水火。”仁宗听了,立刻命令翰林院草拟诏书:“赦免罪犯,减免赋税,举行法事祛除灾祸。”可是,瘟疫不仅没有被祛除,反而更加严重。仁宗听说此事之后,深感不安,再次召集百官商量对策。
参知政事范仲淹上奏说:“臣以为要想祛除此次瘟疫,必须立刻宣张天师入宫,让他设坛祈福。”仁宗听了,急忙命令太尉洪信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请天师张真人星夜赶来祛除瘟疫。
洪信不敢迟延,领了圣旨就直奔龙虎山,几天之后到了信州。信州官员全都出来迎接洪信,并派人向龙虎山上清宫通报消息。第二天,洪太尉在众官员的护送下来到龙虎山。道士们恭恭敬敬地把洪太尉迎进三清殿,将诏书供奉在大殿中央。
洪太尉问监宫真人:“天师现在在哪儿?”
真人回答:“天师生性清高,喜欢修身养性,不喜欢交际,所以住在山顶。”
太尉说:“如今有诏书在此,何不请他下山听宣?”
真人回答:“天师虽然住在山顶,可是喜欢游历,踪迹不定,无法请他下山。”
太尉焦急地说:“如今瘟疫泛滥成灾,百姓死伤无数,找不到天师可如何是好!”
真人回答:“如果是这样,太尉可以斋戒沐浴,然后背着诏书走上山顶,诚心叩请天师。”
第二天五更时分,洪信沐浴更衣,带着圣旨和银炉出发了。
监宫真人带领众道士送洪太尉来到后山,对他说:“太尉如果要拯救万民,就一定不要轻易放弃。”
山路很崎岖,要抓住葛藤或岩角才能行走。洪信大约走了两三里路,就累得气喘吁吁、脚酸腿软。他心想:“我是朝廷命官,一向锦衣玉食,如今却为了寻找天师遭这份罪!”
勉强又走了三五十步,一阵怪风吹来,随后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洪信惊叫一声:“啊!”然后一头栽倒在地。那只虎围着洪信转了几圈,咆哮着跳下山去了。洪信吓得浑身发抖,连声叫苦,大约过了一盏茶时间才平静下来,心想一定要见到天师,于是带上银炉继续前进。
大约又走了三五十步,洪信不禁又埋怨起来:“皇上命我来这里,着实害苦我了。”话还没说完,旁边的竹林里忽然刮起一阵旋风,从草丛里冲出一条吊桶粗的毒蛇。洪信见了,不由得扔掉银炉,惊叫:“这回我死定了!”随后跌倒在地,眯眼偷看那条毒蛇。毒蛇慢慢地爬到洪信面前,盘成一团,两眼闪着金光,口吐长舌,对着洪信喷毒气,把洪信吓得半死。过了一会儿,那条毒蛇一溜烟不见了。过了很长时间,洪信才从地上爬起来,说:“吓死我了,真是惭愧!这个臭道士,竟然如此戏弄本官。等我找到天师之后,一定找他算账。”说完就提起银炉,准备继续前进。
就在这时,松林里隐隐传来一阵悦耳的笛声。洪信循声望去,看见一个道童。这个道童倒骑一头老黄牛,吹着铁笛慢悠悠地转出山坳(ào)。
洪信见那个道童明眸(móu)皓(hào)齿、超凡脱俗,走上前问:“你从哪儿来?认识我吗?”道童没有理睬洪信。洪信一连叫了好几声,道童才“呵呵”笑了起来,用铁笛指着洪信说:“你是不是要找天师?”洪信惊讶地回答:“你怎么知道?”道童笑着说:“天师今早说过:‘皇帝将会派洪太尉来山上,让我去京城祛除瘟疫。我现在就驾云而去。’天师这时可能已经到京城了,所以你就不必上山了。再说了,山上有很多毒虫猛兽,万一伤了你,可如何是好!”洪信说:“此话当真?”道童笑而不答,吹着铁笛离开了。洪信心想:“这道童居然知道我此行的目的,想必他说的没错,不如就此下山,免得白白丢了性命。”于是提着银炉原路返回。
洪信回到山下,监宫真人问他:“见到天师了吗?”
洪信回答:“我可是朝廷命官,根本走不了山路,路上又遇到了猛虎和毒蛇,如果不是我福大命大,恐怕命都没了。你们这些道士真胆大,竟敢戏弄本官!”
真人回答:“太尉言重了,我们并非有意戏弄朝廷命官,此乃天师在试探太尉的诚心呢。山上虽然有猛虎和毒蛇,但它们并不伤人。”
洪太尉又说:“我还见到一个道童,他倒骑在牛背上,吹着一支铁笛。他居然认识我,还说天师早上已经驾鹤飞到东京去了,我这才下了山。”
真人说:“唉呀,这个道童正是天师。他虽然年纪很小,却有很深的道行,善于祛除瘟疫,世人都叫他‘道通祖师’。”
洪太尉听了大吃一惊:“我真是无知啊,竟然与天师错过了。”
真人安慰他说:“太尉不必担心。既然天师已经说过要去京城,那么等太尉还朝时,说不定天师已经祛除瘟疫了。”洪太尉这才放心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吃过早饭,真人带领众道士陪太尉游览龙虎山。太尉游览了山前山后的景致,发现三清殿真是富贵不可尽言。三清殿右廊后有一座庙宇,四面墙和两扇大门都涂有红漆,门被一把胳膊粗的铁锁锁着,门上交叉着贴了好几道盖有朱印的封条,檐前的匾额上写着四个金字:“伏魔之殿”。
太尉指着这座庙宇的门问:“这是什么地方?”
真人回答:“这是历代祖师镇锁妖魔的地方。每传一代就添一道封条,以免后代妄自打开。如今已经历经了八九代,所以上面才有许多封条。据说,如果让妖魔逃脱,后果会很严重。”
洪太尉听了十分好奇,对真人说:“你把门打开,我看看妖魔长什么样儿。”
真人回答:“这可使不得!祖师爷曾经告诫我们,无论如何都不得擅开此门。”
洪太尉笑着说:“胡说!这世上哪有什么妖魔,分明是你们为了炫耀法术故意安排的。快点儿把门打开!”
真人再三解释说:“真的使不得,万一让妖魔逃走了,可能会天下大乱的。”
太尉怒气冲冲地说:“你们要是再啰嗦,我就上报朝廷,说你们妖言惑众,让你们都去充军。”
真人畏惧强权,命人揭了封条、打开大锁。
众人推开门,只见里面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太尉命人点起火把,只见大殿中央矗立着一座高约五六尺的石碑。石碑正面写着许多字,可是大家都不认识;背面只写了四个大字:“遇洪而开”。
洪太尉高兴地对真人说:“我的姓几百年前就已经在这里了,这分明是让我来掘开它,你们却非要阻拦我。快,多叫几个人过来,帮我把石碑放倒。”
真人再三说明不可以掘动石碑,否则会出大事,可洪太尉哪里肯听。大约掘了三四尺深时,露出一块青石板,洪太尉命令众人把青石板也掘开。真人苦苦劝谏说:“千万不能掘啊!”可是依然无济于事。
众人掘开青石板,只见下面是一个深约万丈的地穴,随后只听一声巨响,一道黑气从地穴中飞滚而出,冲倒半个殿角,在空中化作一百〇八道金光飞向四面八方。众人吓得大惊失色,扔下锄头或铁锹(qiāo),争先恐后地逃走了。洪太尉也吓得目瞪口呆,面如死灰地问真人:“飞走的是什么妖魔?”
真人叫苦连天,回答:“它们是三十六天罡(gāng)星、七十二地煞(shà)星,如今被你放走,将来肯定会祸害人间的!”
洪太尉自知有错,不敢多问,带着手下星夜赶回京城,叮嘱众人千万不要泄露此事。
洪太尉回到京城时,天师已经作法祛除瘟疫并离开了。仁宗不知道洪太尉误放了妖魔,重赏了他。
此后的几十年,天下都很太平。
哲宗(1085—1100年在位)时期,京城有个无赖名叫高二,他整天不务正业,只会吹拉弹唱、舞刀弄枪,尤其擅长踢球,所以大家都叫他高球,他给自己改名为“高俅(qiú)”。
由于没有真本事,所以高俅只能靠帮闲为生。他人品很差,经常被人扫地出门。
有一次,高俅怂恿王员外的儿子去喝花酒,被王员外告上了官府。官府打了高俅二十棍,把他赶出了京城。高俅只好来到淮州,听说开赌坊的柳世权喜欢招纳三教九流,就投奔了柳世权。
三年之后,哲宗大赦天下,高俅被柳世权引荐给了在京城开生药铺的董将仕。董将仕心想高俅并非善类,怕他带坏自己的孩子,决定打发他走,可又碍于柳世权的面子,只好先收留了他。大约过了半个月,董将仕以怕耽误高俅的前程为由,把高俅转荐给了小苏学士。小苏学士得知高俅是不务正业之人,也不愿意收留他,把他转荐给了哲宗皇帝的妹夫都太尉王晋卿。
王晋卿恰好喜欢高俅这样的人,所以高俅到了都太尉府之后,备受重视。没过多久,王晋卿过生日,专门宴请了自己的小舅子端王。端王是神宗皇帝的第十一个儿子,虽然没有济世之才,却精通琴棋书画,喜欢踢球打弹,字也写得很好。酒过三巡,端王去上厕所,路过书房时看到一对狮子形的白玉镇纸,非常喜欢。第二天,王晋卿就把这个镇纸和一个白玉笔架装在一起,吩咐高俅送给端王。
高俅来到端王府时,端王正在跟几个小太监踢球。碰巧有个小太监把球踢到了高俅脚下,高俅就使出“鸳鸯拐”这个花哨的脚法,把球踢给了端王。端王收下玉器,叫高俅陪他踢球。高俅不敢,再三推辞,最终不得不上场,并把平生的本事都使了出来,只希望能讨端王欢心。端王见高俅球技高超,便收高俅为贴身随从。两个月后,哲宗皇帝驾崩,端王继位,史称徽宗(1100—1125年在位)。之后不到半年,高俅就被提拔为殿帅府太尉。
高俅挑了一个好日子走马上任。殿帅府里的官吏基本上都来祝贺了,只有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没到。高俅问:“王进为何不来见我?”有人回答:“王教头半个月之前就生病了,正在家里休养。”高俅根本不信,只当王进看不起他,于是派人召来王进。
王进无奈,跟着士兵来到殿帅府,叩拜高太尉。高俅问:“你就是禁军教头王进?”王进回答:“正是小人。”高俅呵斥王进:“你既然生病了,怎么还能来?分明是看不起本官!”王进回答:“小人不敢,确实是有病在身。如今太尉叫我,我怎敢不来?”高俅大怒,命令手下:“给我狠狠地打!”众将大多和王进交情不错,纷纷为王进求情:“太尉,今天是您上任的大好日子,您就网开一面吧。”高俅说:“好,看在众将的面子上,我暂且饶了你,日后再跟你算账。”王进谢过高俅,抬头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心想:“原来是他!看来我的小命不保了。”原来,高俅以前在街上欺负人时,曾经被王进打成重伤,在家休养了四个月才痊愈,如今他成了王进的上司,自然不会放过报仇的机会。
王进回到家之后,跟母亲商量了一番,决定逃往延安府,投奔父亲的世交——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于是赶紧收拾行李,当夜就匆匆上路了。母子二人晓行夜宿,走了一个多月。这一天,天色已晚,母子二人借宿在一座庄院里。王母因为劳累,犯了心痛病。庄主听说此事以后,留他们母子住下,用偏方治好了王母的心痛病,王进自然非常感激庄主。
这一天,王进看见一个大约十八九岁的小伙子在练武。那小伙子光着上身,身上纹着几条青龙。王进看了一会儿,脱口说:“这棒使得马马虎虎。”小伙子听了大怒:“你说我不行,那你敢跟我比试比试吗?”庄主赶来喝止了他,得知王进会使枪弄棒,就叫他拜王进为师。小伙子不肯拜:“爹,你不要听这家伙胡说!如果他能打赢我,我就拜他为师。”王进笑着对庄主说:“我怕误伤了令郎。”庄主回答:“不要紧,就算打断了手脚,也是他自作自受。”
王进听了,从枪架上拿了一根哨棒,走到空地上摆开阵势。小伙子举起哨棒奔向王进。谁知王进却拖起哨棒,转身走了。小伙子抡棒赶上,王进一转身,举棒向小伙子劈来。小伙子见了,急忙举起哨棒招架。王进却收了手,转而直刺小伙子的前胸。小伙子没有防备,被刺倒在地。王进连忙扔下哨棒,上前扶他。小伙子输得心服口服,当下就跪在地上,要拜王进为师。
王进为了报答庄主的恩情,答应了小伙子的请求,并说出了自己的遭遇。庄主回答:“老汉世代居住在这华阴县界,前面就是少华山。这个村子名叫史家村,村里三四百户人家都姓史。老汉的儿子名叫史进,他从小就不务正业,只喜欢使枪弄棒,身上纹有九条龙,所以大家都叫他九纹龙。如果教头能好好教他,老汉必有重谢。”
王进尽心教导史进,只用了半年就把自己的本事都传给了他。王进担心高俅早晚会找来,到时连累史进一家不说,自己也难以逃脱,所以决定离开史家村。史进父子苦苦相留也无济于事,只好设宴为王进母子饯行。
王进离开之后,史进每天都忙着练武。半年之后,史太公染病去世。
转眼又过了三四个月。六月中旬的一天,史进在柳树下乘凉,发现本村的猎户李吉正探头探脑地望着他。史进问:“你往日里经常来我庄上卖野味,我也没有亏待过你,如今你怎么不来了?是不是怕我没钱?”李吉回答:“小人怎敢,只是近来没有野味了。”史进说:“胡说!少华山这么大,难道连獐子、野兔都没有吗?”李吉回答:“大郎有所不知,最近少华山上来了一伙强人,老大是‘神机军师’朱武,老二是‘跳涧虎’陈达,老三是‘白花蛇’杨春,另外还有六七百个小喽啰、百十来匹好马。他们占山为王,不许我们到山上打猎。”
史进寻思了一阵,叫庄客摆下酒宴,宴请村民,并对村民说:“听说少华山上有一伙强人,我猜测他们早晚会骚扰我们,所以把大家请来商量对策。我建议,大家一有情况就打起梆子,通知其他人前来救援。”村民们知道史进武艺高强,都愿意听他指挥。史进整顿兵马,以防御山贼。
与此同时,少华山上的三个头领也在商议生存大计。老大朱武以双刀为武器,精通阵法,很有智慧,他说:“听说华阴县要出三千赏钱捉拿我们,恐怕厮杀是在所难免了,我们应该提早囤积一些粮草,以备不时之需。”陈达建议去华阴县里借粮。杨春说,如果要打华阴县,必须经过史家村,而史家村的九纹龙史进并不好惹,不会放他们过去。朱武也这么认为。可陈达坚决不听,带了一百多个小喽啰就向史家村进发了。
史进一得到消息就敲起梆子,随后带领村民直奔村口,挡住了陈达的去路。陈达向史进行了行礼。史进大声说:“你们这帮歹徒,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陈达回答:“俺们山寨缺少粮食,打算经由此地去华阴县借粮,还请各位放行!等我们回来了,一定好好答谢各位。”史进回答:“胡说!俺正要捉拿你们这伙山贼,怎会放你们过去?除非你赢了我手里这把刀。”说完就挥刀来战陈达。陈达挺枪来迎史进。斗了一会儿,史进卖了一个破绽,诱使陈达去刺他心窝,他却把腰一闪,陈达连人带枪都撞进他怀里。史进把陈达从马鞍上提起来,丢到地上。众人上前绑了陈达,赶走了小喽啰。
史进把陈达绑在庄院里,准备捉了另外两个贼首再向官府请赏。
杨春得报,建议出动全部人马去跟史进拼命。朱武却认为这么做不妥,他想出了一条苦肉计。杨春听了朱武的计策,非常赞同,随后和朱武一起下山去见史进。
史进正愁怎么抓住另外两个贼首呢,听庄客报告说他们一起来访,高兴地说:“这两个家伙真是自寻死路。”说完就打起梆子,然后骑马向庄外走去。
朱、杨二人走到庄门口,哭着跪在地上。史进立刻下马,问:“你们这是做什么?”朱武回答:“小人等三人因为吃了官司才被迫落草为寇,当初发誓要死在一起,如今小弟陈达不听劝告,误犯了英雄虎威,我们不求英雄原谅,只求英雄能让我们兄弟一起死。即便英雄把我们交给官府,我们也不会皱一下眉头。”
史进见他们兄弟三人如此讲义气,心想如果拿他们请赏,只怕会让人耻笑,就放了陈达,并劝慰他们三人不要向无辜百姓动手。
朱武兄弟三人回去之后,非常感激史进,就准备了三十两黄金,派小喽啰连夜给史进送去。史进推辞不过,只好接受了,还打赏了小喽啰。过了半个多月,朱武兄弟三人又派小喽啰连夜下山,给史进送了一些大珍珠。史进觉得自己应该回敬,就命庄客送了一些布料和肥羊上山。
时光飞逝,中秋节即将来临。史进派庄客王四上山,请朱武兄弟三人于中秋节那天来庄上赏月。三人答应了,并设宴招待王四,还赏了王四五两银子。王四喝得醉熏熏的下了山,走不到十里路就晕倒在地,不省人事。
猎户李吉碰巧经过,他认识王四,就过来扶王四,不小心看到王四褡裢里的银子,顿时起了贪心,想偷偷地拿走一些,于是解开褡裢往地上抖了抖,把银子和信都抖了出来。李吉拆开书信,得知史进和少华山的三个贼首有来往,就拿走了信,准备交给官府请赏。
王四睡到二更天才醒来,发现银子和信都不见了,担心史进怪罪,便对史进谎称没有回信,史进信以为真。
中秋之夜,史进与朱武兄弟三人一起在庄院里饮酒赏月,正在兴头上时,只听墙外一阵大喊,一眼看去,院外火把通明。原来是华阴县县尉带兵包围了庄院。史进得知实情,一刀杀了王四,叫庄客收拾一些行李,和众人一起杀了出去。官兵哪里是他们的对手,连县尉都吓得策马而逃。
史进无家可归,就上了少华山。朱武兄弟三人劝他留下来做寨主,他怎么也不肯落草为寇,坚持要去投奔师父王进,希望可以讨得一官半职。朱武兄弟三人留不住他,只好送他下山。
半个多月之后,史进来到渭州,在一间茶坊里坐了下来,问茶房:“请问经略府在哪儿?”茶房回答:“前面就是。”史进又问:“经略府里有没有一个叫王进的教头?”茶房回答:“经略府里有很多教头,光是姓王的教头就有三四个,不知道有没有你说的那个。”
史进还要再问,只见一个军官模样的大汉迈着大步走了进来。茶房见了那位大汉,对史进说:“客官只要问问这位提辖,就可以知道经略府有没有你要找的王教头了。”史进连忙起身向那位大汉施礼。那个大汉见史进身材魁梧,像个汉子,还了礼。
史进说:“小人斗胆,请问官人高姓大名?”
那个大汉回答:“洒家是经略府的提辖,姓鲁名达,敢问小哥是谁?”
史进说:“小人是华阴县人,姓史名进,是来找我师父的。我师父姓王名进,原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请问官人,这个经略府里有没有叫王进的教头?”
鲁提辖问:“小哥,你是不是史家村的九纹龙史大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