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设计中的比例密码:建筑与室内设计
》
售價:NT$
398.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看似平淡的坚持
》
售價:NT$
254.0
《
汉字理论与汉字阐释概要 《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作者李守奎新作
》
售價:NT$
347.0
《
汗青堂丛书144·决战地中海
》
售價:NT$
765.0
《
逝去的武林(十周年纪念版 武学宗师 口述亲历 李仲轩亲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
》
售價:NT$
250.0
《
唐代冠服图志(百余幅手绘插画 图解唐代各类冠服 涵盖帝后 群臣 女官 士庶 军卫等 展现唐代社会风貌)
》
售價:NT$
398.0
《
知宋·宋代之科举
》
售價:NT$
454.0
《
那本书是(吉竹伸介与又吉直树 天才联动!)
》
售價:NT$
454.0
|
內容簡介: |
气候变化正威胁着全球农业和粮食系统,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面对气候变化时的脆弱性、应对策略以及减排能力,都是值得探讨的学术问题。《经济管理学术文库(经济类):气候变化与中国低碳型农业经济》从如下六个方面展开论述:气候变化对农业产业安全影响研究、气候变化下农户适应能力研究、气候变化下农村脆弱性问题研究、气候变化与农业产业组织变迁的关系研究、温室气体减排视角下低碳农业发展路径与生产效率研究、低碳农业生产的受偿意愿研究。《经济管理学术文库(经济类):气候变化与中国低碳型农业经济》是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学术论著,可供农业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领域的学者及研究生参阅。
|
關於作者: |
周力,1981年生于江苏省连云港市。2004年毕业于南京工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博连读,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12-2013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从事访问学者工作。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现任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讲课程:应用国际贸易学、应用统计学、畜产经济学。主要研究方向:环境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近年来,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新教师项目、中央高校自主创新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课题若干项。在《中国农村经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资源科学》、《财贸经济》、《财经研究》、《国际贸易问题》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入选南京农业大学“钟山学者”学术新秀项目。
|
目錄:
|
第一章气候变化与农业产业安全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气候变化对粮食作物产业安全的影响
第三节气候变化对油料作物产业安全的影响
第四节本章小结
第二章气候变化与农户适应能力研究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温和型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研究
第三节极端气候事件的灾后适应能力研究
第四节本章小结
第三章气候变化与农村脆弱性研究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气候变化、劳动生产率与农户营养摄入
第三节气候变化与中国农村贫困陷阱
第四节本章小结
第四章气候变化与农业产业组织变迁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气候变化对农业产业组织的影响
第三节产业组织变迁对低碳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四节本章小结
第五章低碳农业的发展路径与生产效率研究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低碳养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研究
第三节畜禽低碳养殖碳排放强度因素分解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节基于低碳约束的农业生产效率研究
第五节本章小结
第六章低碳农业生产的受偿意愿研究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养殖收入对低碳生产意愿的影响
第三节沼气池建设受偿意愿分析
第四节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可以推断,在气候不良地区,散户及小规模养殖户难以承担抵抗不良气候的成本,参与紧密型垂直协作的意愿强烈,但其生产条件、供给能力及谈判地位较低,决定了其往往难以被相对紧密的垂直协作方式选择。因此,可能会出现,在富裕的不良气候地区,由于养殖业以外的收入较高,散户、小规模养殖户可能最终会退出生猪养殖业,中大规模养殖户会成为主要生产载体;在贫困的不良气候地区,对于散户、小规模养殖户来说,养殖业仍是风险相对低的产业,即使发生自然灾害,来年仍会继续生产。因此,将可能出现散户、小规模养殖户与中大规模养殖户收入差距逐步扩大的结果。
然后,本书进一步构建了种植业生物经济模型,将种植业污染和养殖业污染同时纳入研究框架,在控制规模、结构、技术和生产条件等影响因素以后,全面评估了我国1951一2010年60年间农业组织变迁所产生的环境效应。
通过研究发现,与1985~1993年的家庭生产经营时期相比,之前的农业组织有利于农业清洁生产,但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业面源污染。因为,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虽然大大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但在种植业耕地规模约束和种养分离条件下,农业组织引致的养殖业规模横向扩张效应加剧了农业面源污染。本书并非认为中国早期的农业组织更好,相反,它之所以有利于环境保护,往往是因为生产能力不足,要素配置程度较差,致使农地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未能得到有效利用,生产效率低下。相对而言,现代的农业合作组织则存在种养比例失调、种养分离和投入过剩问题。可见,农业污染问题与不同时期的要素禀赋、生产效率以及产业组织的要素整合能力息息相关。
从产业组织的纵向整合效应来看,新中国成立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初的30年间,农业组织对要素的纵向整合能力不显著。相对而言,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农业专业合作组织通过整合上游生产要素,优化了要素投入组合和技术创新,有效发挥了纵向协作对农业污染控制的积极效应。对种植污染而言,从实证分析结果可以发现,种植业污染与产业组织的关系不显著,但却与工具变量的关系显著。这表明,化肥投入水平与土壤肥力退化等自然因素关系密切,由于化肥投入的边际产量递减,这迫使农户在保障单位面积产量不减少的预期下施用更多的化肥。可见,如何从技术上解决种植业化学污染问题,如采用新品种、新轮作制度、新施肥技术等,是未来农业政策应关注的焦点。
我们发现,我国早期农业组织的主要特征是政府干预下的横向整合,虽然具有积极的环境效应,但是对生产要素的纵向整合能力较差,是环保却低效的产业组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