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全球化的黎明:亚洲大航海时代
》
售價:NT$
500.0
《
危局
》
售價:NT$
383.0
《
穿裙子的士:叶嘉莹传
》
售價:NT$
245.0
《
财富方程式
》
售價:NT$
352.0
《
知识社会史(下卷):从《百科全书》到“在线百科”
》
售價:NT$
454.0
《
我读巴芒:永恒的价值
》
售價:NT$
602.0
《
你漏财了:9种逆向思维算清人生这本账
》
售價:NT$
254.0
《
我们终将老去:认识生命的第二阶段(比利时的“理查德·道金斯”,一位行为生物学家的老年有用论
》
售價:NT$
418.0
|
編輯推薦: |
你能想象吗?
从2006 年开始,一个三天的课程每年可以创造1 亿多元的销售额,转介绍率高达85%,课程满意率始终保持在96%;
这家公司从2006 年开始,每推出一门课程,不仅转介绍率、客户口碑、老师专业性评价极高,而且每年每个课程销售额5 000 万元以上;
跟这家公司深度合作的老师都是业界数一数二的,他们大多来自名企的高管,如惠普、苹果、复星集团、顺丰、通用等,在这家公司平台上的所有老师,自愿和公司共享课程的知识产权。
《大师是怎样炼成的》向读者讲述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
內容簡介: |
行动成功国际教育集团创造了从2006年开始,一个三天的课程销售额达1亿多元,价格从4800元到今天的23800元的奇迹,其它8门课程也成为广受赞誉的金牌课程。《大师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对该集团成功开发与打造精品课程经验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梳理,从中提炼出行之有效的规律与方法,不仅对培训师极具启示,也对企业培养专业内训师、建立企业大学、进行有效知识管理与传承、奠定行业一流地位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
關於作者: |
夏晋宇,现任著名的培训咨询公司——行动成功教育集团研发中心副总裁,行动成功教育集团《行业大师班》、《企业精神》授课导师。他有8年汽车、服装高管运营经验,3年管理咨询行业经验,5年管理培训研发和授课经验。曾为湘鄂情、上海浅秋服饰、上海安兴汇东、上海新农饲料、北京英特华等提供商学院建设系列咨询及服务。他把管理培训行业的“大师制造”技术,结合多年的管理咨询经验,提炼成本书,帮助企业创造新的“培训业务价值链”,帮助行业领袖撬动更大的资本。
|
目錄:
|
第1章 大师背后
奇迹
大师背后的大师
坚守客户价值
大师模型
第2章 大师基因
师者文化
我们眼中的大师
大师必须过的五关
大师品德
第3章 大师准备
大痛点
大师论
大课题
第4章 大师出场——痛点教学
开场
痛点教学三方法
激发痛苦
聚焦痛苦
冲击痛苦
第5章 大师演出——实效教学
实效教学三步骤
结构实效
方法实效
简单实效
第6章 大师谢幕——行动教学
制定行动计划
分享行动计划
承诺实施计划
跟踪行动表现
第7章 大师秘诀——实效教练
第一板斧问题=课题
第二板斧群策群力
第三板斧演讲秘诀
第8章 大师境界
大家风范
胸怀行业
开创学说
|
內容試閱:
|
师者文化
王者一代帝王,师者百代帝王。
——毛泽东
从这句话,我们完全能体会到对圣贤的尊敬。
为什么圣贤、师者在中国会有这样的地位呢?
因为中国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信仰,我们不像西方和美国,从小受到宗教的洗礼。在国外,不管基督教、天主教,或者伊斯兰教,他们都有严密的组织和规范,对于国民的影响比较大。而在中国,虽然也有佛教和道教,但这两大宗教对国民的组织和规范比较松散,在这种情况下,历代帝王推崇的儒家思想千百年来实质上就取代了宗教的功能(由于这个原因它被称为儒教)。
对于中国人来说,儒学不仅是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和观念形态,更是一种信仰的支柱和生活意义的依据。所以孔子、孟子及历史上的古圣先贤在中国人心目中成为神圣的偶像,凝聚了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
而儒学的核心文化,其中首推的就是帝王和师者文化。在古代官场,获得晋升和提拔往往不看重家族,而看重师生情谊。也就是说中国的历史决定了大部分人不信基督教,也不信佛教,更很难信伊斯兰教,大部分人信奉的是“师道”。
所以,一旦某个人冠上“师者”,那么这个人就会有粉丝,会受到尊敬,受到追捧!
今天能够走上讲台的老师一方面是幸运的,是有光环的,但另一方面责任也是很大的,因为你要对所说的每句话负责,你不仅要能够授业解惑,还要传道,也就是要传播正确的价值观,要给学员正能量,要端正学员的学习态度,要唤醒人性的善,而不是人性的恶!
也就是说,如果站在台上的老师本身人品有问题,那就太可怕了,这种所谓的“大师”甚至比杀人犯还要恶劣百倍,因为他错误的观念和思想会传播给很多人,给学员造成灾难,给社会造成非常不良的后果。
但由于整个培训行业的不成熟、消费者的不成熟,以及中国特定的历史文化,一些所谓的“大师”利用中国自古以来对“师者”的崇拜和信仰,传播歪思想,把神化自己和个人崇拜做到极致,甚至有的人还披上宗教的外衣,这就更可怕了。我曾经看过辽宁电视台专栏《老梁观世界》,在《机场的大师》这期节目中就揭露了这种现象,触目惊心。
我甚至还看过一个报道,就是讲企业家崇拜一个老师,居然偷偷地去喝这个老师没喝完的水,因为他认为这样他就可以获得能量和智慧,简直不可思议。
我们眼中的大师
那么,什么样的人在我们眼中具备“大师”潜质?
是那些口若悬河的人吗?
是那些口才出众的人吗?
是那些位居高官的人吗?
是那些家财万贯的人吗?
是那些知名耀眼的人吗?
是那些教授权威吗?
我们完全不这么认为。
中国管理培训行业初期较为混乱,行业与消费群体的不成熟,导致人们盲目崇尚口才、地位、财富、知名度等。
如果在今天有人说他是大师,他可能会被嗤之以鼻。在美国,真正称得上大师的是彼得 德鲁克、吉姆 彼得斯、菲利普 科特勒之类的人。但是,今天我还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韪,把那些真正做出卓越贡献、影响很多人的老师称为大师。那么这些大师具有什么基因呢?
我们眼中的大师必须具备两大基因:
专精深精神
成为典范
专精深精神
所谓专精深,就是在某个领域能做到一米宽,一千米深。用李践老师的话说,就是钻油理论。石油是怎么钻出来的?就是找到焦点,专注,集中人力、物力,长期坚持,直到打出油!
如何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专精深精神呢?就看这个人在某个领域的工作、研究年限有多长。要想成为大师最起码要有5年,甚至10年以上的专注(行动成功的标准是15年)。
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人都有成为大师的潜质。唯一要自问的是:我专注的是哪个领域?我在这个领域里专注5年以上了吗?
即使一个普通的工人,在某个工序如果做了5年以上,他绝对具备了大师的潜质。
专精深精神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难。
因为外面的诱惑很多。当你专注于一件事的时候,很多人可能会打击你,嘲笑你,诱惑你。
因为人类的本性就是喜新厌旧。我们不喜欢重复做一件事,也不喜欢在一件事上做到极致,对这件事聚焦式地创新。我们喜欢什么呢?我们喜欢今天做这个,明天做那个,这件事还没做好,就去做那件事。
李践老师的管理精髓“一米宽,一千米深,甚至一万米深”的反面,就是如果一个人没有钻油井的精神,只能是一千米宽,一米深,那你就绝不可能成为大师。
行动成功提倡每位员工都要有自己的一门课、一本书,每位员工都应该成为大师。很多人会觉得这怎么可能?
有没有可能取决于你有没有打钉子精神,你在行动成功是否一直在一个点上打钉子,还是打了好几个钉子。比如你是做销售的:
如果你的杀手锏就是电话销售,那么你就把电话销售练到极致,你一定是电话销售大师;
如果你的杀手锏是关系营销,那么你就把关系营销练到极致,你一定是关系营销大师;
如果你的杀手锏是营销信,那么你就把营销信练到极致,你一定是营销信大师;
如果你的杀手锏是做客户服务转介绍,那么你就把客户服务转介绍做到极致,你就是转介绍大师。
你的经验、收获、方法、策略和故事就可以写成一本书;
你的经验、收获、方法、策略和故事就可以成为一门课;
你的书和课必定成功、大放异彩,因为你就是大师。
成为典范
有专精深精神,就一定能成为大师吗?
不一定,你还要成为典范!
你不能仅用时间去衡量,很多人炒了一辈子菜,但未必是一级厨师。
在某个领域专精深5年以上,不是把自己当机器、当工具、当某个流程的一个点,而是要在这个领域里不断反省、钻研和创新,最终要创造出典范,也就是最佳实践。换句话说,即使你是一个普通的工人,做某个工序,但是如果你仅仅把自己定位成机器、工具,你永远成不了大师,除非你对这道工序不断反省、钻研和创新,并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论,你才能具备大师的潜质。
所以,正如我在前言里提出的,那些领袖企业做成行业标杆,必定有很多成功的关键,将这些关键整理出知识,就是最佳典范!
同时,如果一个企业真正认识到典范的意义,就可以专注、聚焦于打造标杆,通过打造标杆积累知识,整理出最佳典范。这些知识一旦传播,不仅是很好的营销手段,更可能撬动巨大的资源和资本!
当然,要成为大师不仅要成为专业典范,还要成为人格典范!
一个在人格上有缺陷的人是不可能走长久的,也不可能赢得别人的尊敬。
如果用“专精深精神”和“典范”这两个标准去衡量今天市场上的培训老师,你就知道这个行业的水有多深,很多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在这个行业会发生。我曾经见过一个老师,她是专门讲心态的,可是据我所知,她自己的心态就非常不好,很多服务过她的助理、导服都不愿与她合作,她更换助理的频率非常快。我就在想,她自己从来不在心态方面实践修炼,那不管她多么博学多识,不管她的嗓音多么有磁性,也不管她有多棒的表演功夫,更不管她现在有多么成功,最终必将失败!
曾经有个客户要做经销商培训,有个朋友给我推荐一个老师,说他专门讲经销商培训的。我说太好了,随时可以见面。结果见面后聊得确实很开心,他也有自己的见解,临走的时候我问了他一句:今年多少岁?听完以后我彻底崩溃,他说才28岁。
我立即取消了这次经销商培训,为什么呢?不管这个老师有多么厉害,如果他在一个领域里面没有十几年的沉淀,怎么能到别人那里去讲课呢?很多人可能会反对,说某某培训公司做得很大,而且老总是80后,讲的课如何如何。我想从一个专业研发人的角度看,这就是培训市场的不成熟。我不反对80后去做老总,但我绝对反对一个80后老总去教其他企业老板如何做老板,这太可怕了。
但现实情况是,这就是培训行业的现状!什么现状?
第一,老师学历低,讲话大而空;
第二,老师资历浅,无知者无畏。反正你敢站在讲台,下面就一定会有粉丝。正是一些消费者的盲目崇拜,诞生了一大批肚中无货的所谓大师。
第三,老师乱承诺,比如只要跟着我,复制我的方法,你一年就可以成为千万富翁;
第四,老师走邪门,利用催眠术等。
我曾经在一个会场,听一个企业家推荐一个所谓的大师,怎么说的呢?说这个大师贯通中西文化,熟懂国学,并能完美地运用到商业文化中,然后再说这个大师是一个80后,有非常神奇的经历。我听完后不禁哑然。怎么可能呢?除非这位大师不是来自地球,否则,他一定违反了自然规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