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近世通儒——纪念沈曾植逝世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售價:NT$
857.0

《
光速声波物理学. 1、2、3
》
售價:NT$
2295.0

《
天下之极:世界枢纽观念的古今之变
》
售價:NT$
449.0

《
认识现代社会之真相:杨照讲马克斯·韦伯
》
售價:NT$
439.0

《
幻想底尽头:穆旦传(《穆旦年谱》编撰者历时二十余年心血之作,基于《穆旦评传》精心修订,文献翔实可靠,完整讲述了一位中国诗人与翻译家并不平顺的一生。)
》
售價:NT$
653.0

《
“义与制不相遗”:蒙文通与近代学界
》
售價:NT$
500.0

《
从黑船来航到开罗会议:近代日本外交历程
》
售價:NT$
653.0

《
论美国(附赠解读手册)
》
售價:NT$
653.0
|
編輯推薦: |
刘志昌编著的《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变迁与逻辑》选取基本公共服务中的社会保障作为主要书写对象,以宏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因素为背景,通过对社会保障的制度变迁、均等状况的历史考察,来分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演变过程与逻辑。本书按照“历史考察——相关因素分析”的逻辑结构展开。
|
內容簡介: |
刘志昌编著的《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变迁与逻辑》选取基本公共服务中的社会保障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宏观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为背景,通过对社会保障的制度变迁、均等状况的历史考察,分析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演变过程及其内在逻辑。根据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原则和供给结果,《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变迁与逻辑》将建国后均等化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平均导向时期1949-1984年、差异导向时期1985-2005年和均衡导向时期2006-。1949年以来,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变迁趋势是从“低水平的平均”到“非均等”,再到“均等”的发展过程。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变量在不同时期的不断变化,相互影响,决定着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变迁路径。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函数,是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从而具有内在逻辑。
|
關於作者: |
刘志昌,政治学博士,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澳大利亚迪肯大学访问学者。现为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经济与社会建设研究室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公共服务、地方冶理和社会发展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变迁与逻辑研究”,参与中国社科院重大项目、国情调研项目以及国家财政部重大攻关项目等多项课题。出版著作两部合著,在《社会主义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和为中央组织部、国家财政部、湖北省民政厅等提供咨询报告共30多篇。
|
目錄:
|
导论
一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二 研究现状与研究主题
三 研究框架与基本概念
四 研究方法
五 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平均导向下的基本公共服务
一 社会保障的制度演变
一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二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
二 社会保障均等化的实态
一城镇社会
二农村社会
三城乡社会
三 小结
第二章 差异导向下的基本公共服务
一 社会保障的制度演变
一城镇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二农村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二 社会保障均等化的实态
一样本和数据来源
二区域比较
三城乡对比
三 小结
一社会保障城乡分化,差距逐步扩大
二社会保障的区域差距形成并扩大
第三章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治因素
一 政权的合法性基础
二 中国共产党对平等理想的追求
一意识形态是共产党合法性的重要基础
二平等理想是共产党人的追求目标
三平等理想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
三 中国共产党对发展目标的追求
一经济发展是共产党合法性的重要基础
二经济发展是共产党人的追求目标
三发展目标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
四 小结
第四章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经济因素
一 经济因素对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导向的影响
一工业化道路与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
二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三经济因素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影响
二 经济因素对基本公共服务差异导向的影响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村回归家庭保障
二国有企业改革与城镇社会保障改革
三区域非均衡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的区域差距
三 小结
第五章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社会文化因素
一 社会矛盾演变与基本公共服务的变迁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私人产品供给不足
二改革开放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均
二 社会现代化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影响
一需求与消费结构的现代化是催生公共服务需求的内在动力
二家庭结构的现代化是催生公共服务需求的重要推力
三就业结构的多样化对扩大公共服务提出了新要求
四社会各阶层的贫富分化对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出迫切要求
五社会建设滞后是导致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三 中国传统文化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影响
一人人平等的思想
二家庭保障的思想
四小结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