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制度为什么重要:政治科学中的新制度主义(人文社科悦读坊)
》
售價:NT$
290.0
《
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1857—1942))(第2版)
》
售價:NT$
340.0
《
啊哈!原来如此(中译本修订版)
》
售價:NT$
290.0
《
部分识别入门——计量经济学的创新性方法
》
售價:NT$
345.0
《
东野圭吾:变身(来一场真正的烧脑 如果移植了别人的脑子,那是否还是我自己)
》
售價:NT$
295.0
《
推荐连接万物
》
售價:NT$
290.0
《
严复与福泽谕吉启蒙思想比较(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750.0
《
甘于平凡的勇气
》
售價:NT$
225.0
|
內容簡介: |
不着急,也来得及,陪孩子一起享受吃“苦”的幸福
高中三年,对孩子是一种磨练,对家长也是一个考验。《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第2版)是一本家长用心写给家长的书,没有居高临下的指点,也没有千篇一律的空话,有的只是源自真实生活的点点滴滴:妈妈发起的“厨房悄悄话”,爸爸建立的“流动小信箱”,还有“冲动的流星雨”和“独特的成人礼”……从每件小事中折射出来的教育智慧,更使我们动容、思考。妈妈“随意”散放的报刊、爸爸“刻意”设计的拥抱,父母深沉的爱转化成教养的智慧,书中每一处都盛放着可以共享的经验和反思。
作者刘称莲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老师,更是一位智慧的妈妈,她为女儿精心设计,却又不留痕迹,让女儿全面发展,在高中三年综合成绩一路上升,最后被北京大学和香港大学两所名校同时录取。
翻开本书,看这位智慧妈妈如何为孩子“松绑”,帮孩子“透气”,陪孩子顺利度过高中三年。
|
關於作者: |
刘称莲,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萨提亚模式家庭治疗师。被新浪教育评为2013年度中国榜样家长,其家庭荣获中国首届“书香家庭”称号。重点关注家庭教育、亲子关系、青少年心理等研究,常年奔走全国各地的学校及社区,传播家庭教育知识。倡导“和谐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前提”的理念,并用于自己的育儿实践中。培养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女儿,高考时被北京大学和香港大学同时录取。目前在第二书房长期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和亲子沟通工作坊,出版畅销书《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和《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
|
目錄:
|
前言 家长也需要不断地学习
学习篇 做孩子登顶阶段的得力助手
1.打造一个“书香门第”
2.父母在家里少谈学习
3.买课外书得看孩子的需求
4.请家教,适合就是最好
5.考试过后,更需要家的支持
6.正确对待孩子的“偏科”
7.目标早确立,学习动力足
8.提前订计划,学习效率高
9.英语学习,听力是关键
10.认真对待每一套考卷
11.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勤奋
心理篇 做孩子心灵花园的好园丁
1.与孩子沟通要讲求“有效”
2.尊重,亲子和谐的前提
3.爸妈的拥抱很受用
4.妈妈更需要自信快乐
5.家长平常心,孩子也放松
6.放松的最好方式就是笑一笑
7.面对“叛逆”的女儿
8.别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
9.管理情绪的最好办法是抓住症结
交往篇 给孩子上好“情商教育”这堂课
1.挖掘偶像身上的闪光点
2.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3.与老师沟通要讲技巧
4.陪着女儿“找”朋友
5.恋爱不是洪水猛兽
6.送给女儿的成人礼物
7.电影和戏剧——不错的审美教育
生活篇 做孩子走向独立的教练员
1.我们全家爱运动
2.旅游就是轻松的学习
3.休闲也有“饕餮餐”
4.放开手,让孩子自己走
5.父爱参与,为成长注入活力
6.家长示弱,给孩子强大的机会
7.把“亲子时间”放在厨房
8.缝缝补补中感知“慈母手中线”
9.不要谈“网”色变
备考篇 和孩子一起进入冲刺阶段
1.模拟考试的重要作用是查漏补缺
2.高校自主招生——诱人的鸡肋
3.高招咨询也重要
4.报志愿也有技巧
5.从女儿参加“校长推荐计划”看港校
6.复读不复读,需要细掂量
7.留学,适合我们的孩子吗
|
內容試閱:
|
打造一个“书香门第”
孩子都是喜欢读书的,因为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而阅读正好可以满足他们这一天然的渴望。父母要做的只有两点:一是让孩子有书读,二是让孩子读到书。
女儿从小爱看书,而且阅读的范围很广,这是她知识面丰富、文章写得漂亮的重要原因之一。
升入高中之后,她的功课越来越繁重。每天,各科老师都会留许多作业,她回家吃完饭就得埋头写作业。高一的时候,因为数理化成绩较差,她每天晚上在这三科上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总是把作业做完就到睡觉的时间了,没有一点喘息的机会。为此,她非常烦恼,别说玩,就连自己喜欢的课外书也一本都看不了了。从小到大,她几乎每天都会抽出一些时间看课外书,已经养成了习惯,猛地丢掉这个爱好,她的心里空落落的。而且一段时间不看书,她就感觉笔头生涩,写出来的文章也不那么出彩了。
看女儿苦恼,我也着急。作为家长,我知道功课学习的重要,毕竟我们身处应试教育的大环境里,将来参加高考是不容回避的现实。然而我更知道,死学课本而没有大量课外阅读的孩子,会视野狭窄、理解能力差,而且缺少课外阅读,不仅会影响到语文的学习,对其他各个学科的学习理解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女儿在学习学校的功课之余多读课外书籍。
于是,我使出了女儿小时候,我用来“诱惑”她读书的杀手锏。
女儿是3岁的时候爱上读书的。不过那时候,她都是听我给她读书。她上幼儿园的3年里,每天晚上我都给她读书。她倒不挑,只要一看见我拿书,就闹着要我读给她听。所以,那时候她听到的书,有专门为她挑选的寓言童话和动植物故事,也有我和我先生看的一些别的书上的小故事。后来我们戏称这3年是我家的“一千零一夜”。
等女儿上小学后,我和我先生觉得她认字了,应该自己读书了。但女儿习惯了听我讲,依然每天缠着我给她读书。后来,我和我先生为了让女儿自己读书,就买了一些带有拼音的有趣的小学生读物,还有《米老鼠》等杂志,随意地放在她的写字桌上、床头,或者家里的饭桌和沙发上,目的就是引起她对书的注意,诱惑她去看。
起初,小家伙熟视无睹。慢慢地,在没事的时候她开始翻阅那些散在各处的书了。到后来,无论是坐在沙发上还是床头,她都会拿起书来看,而且看得非常投入,有的时候,饭都做好了或者到了睡觉的时间,她还沉浸在书的世界里。
孩子都是喜欢读书的,因为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而阅读正好可以满足他们这一天然的渴望。父母要做的只有两点:一是让孩子有书读,二是让孩子读到书。所谓“有书读”,就是家里要有孩子能读的书;所谓“读到书”,就是买回家的书要让孩子看得到,而不是整齐地码在书柜里。
这样,女儿到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不仅读她自己的书,也开始看我和她爸爸读的书。为了满足她越来越大的胃口,我们不得不源源不断地买书。
喜欢上读书以后,只要没有课外书,女儿就会觉得不舒服,到处找书看。家里没有新书,她会向同学借,也会把以前看过的书再翻出来读一遍。到了这时候,我们也就没有必要再给她设置那么多“诱惑”了。
女儿在读书看报的过程中也尝到了甜头,她不仅知识面比班里大部分同学要广,也写得一手好文章。在同龄人的羡慕和大人们的夸赞声中,读书这一爱好逐渐被巩固,成为伴随女儿成长的一个非常好的习惯。
高中的学习任务虽然很繁重,但是多年养成的爱读书的好习惯,我舍不得让女儿丢掉,而且她也不想丢掉。小时候有大量的课余时间供我们读书,现在没有那么多时间了,我们就算挤时间也要读书。
我非常赞成一位教育专家的话:“养成读书的习惯,等于在孩子的心里装了一台成长的发动机。”因为学识的限制,女儿从小到大,我和我先生总有许多问题不能回答她,但是,我们会给她买书或者借书,让她从书里找到答案。而且我发现,因为读了大量的书,女儿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使得她学习的后劲越来越足。高中阶段,她从年级的中下游到了年级上游;高三竟然迎头赶上,最好的成绩达到了年级第五名。读书,让孩子学到了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很好地补充了课本知识的不足;读书,让孩子懂得了老师、父母所不能教到的做人的道理;读书,让孩子提高了情商,学会了正确处理学习和生活中各种问题的方法。
主意打定,我就开始行动了。每天下午女儿回来之前,我就把家里订的《北京青年报》放在餐桌上。一般来说,她回家的时候,晚饭还没有准备好。她放下书包,就先看一会报纸。
女儿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就跟着我们读报,最初只看最后一版的脑筋急转弯、幽默故事等内容,到后来每个版块都翻阅,并且还和我们讨论当下发生的重大的或者热门的事件。
小学的时候,就听到过老师夸奖女儿,说女儿懂的东西多,而且看问题的观点很独特,我想这跟她看报纸有很大的关系。
《北京青年报》是一份非常不错的日报,内容很丰富,有时效性很强的新闻报道和知识性、文学性很强的副刊,对女儿的帮助很大。订阅全年的《北京青年报》还可以赠送《读者》杂志,多年来我们一直要这个赠品。我和我先生是《读者》的铁杆粉丝,在我们的带动下,女儿也从小喜欢《读者》,她写的文章里许多论据都出自《读者》中的小故事。小学和初中,每次《读者》到家,她都会拿到手一口气就看完。可自从升入高中,就很少有时间享受这种阅读的乐趣了。于是我就把《读者》放在沙发扶手上,或者她的床头,有的时候甚至放在卫生间的暖气片上,让女儿随时都能读一会。
我们家还订了《中国国家地理》《博物》《青年文摘》等杂志,我都如法炮制,凡是女儿目力所及或者伸手能拿到的地方,我都放上一本。目的就是,只要她想看书,顺手就可以拿起一本看一会。杂志上的文章都是独立的,也不是很长,看一篇不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对于学习任务比较繁重的高中生来说,挺适合的,而且读这些短小的文章也是放松心情、缓解压力的好手段。
间或,沙发扶手上也会出现一本“大部头”,比如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和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还有王小波的“时代”系列,这些书,女儿都是在晚上泡脚的时候一点一点看完的。
女儿从中得到了好处,有的时候我忘了在某个地方放书,她还会提醒我。
到处都放书报,让我家看上去很零乱。一次,女儿的姑姑从老家来北京,看我们家东一张报纸、西一本书的,就开始帮我收拾,还数落我不打理家,把好好的家弄得乱七八糟。我笑着告诉她,其实我每天都整理,不收拾那些书报,只是想让我们的家充满“书香味”而已。
不然怎么办呢?如果我把书都整整齐齐地收拾到书房里或者报刊架子上,女儿看起来就不方便了。我想,等女儿日后“下笔如有神”了,我再好好收拾也不迟吧。
女儿偶尔也会放纵一下自己。《暮光之城》出了中文版后,女儿从邻居姐姐那里借了两册来看,却发现翻译得实在太差。于是让我在网上给她买了英文原版的。
那是一个周六,我们从快递员手里拿到了3册原版的《暮光之城》。女儿爱不释手,高高兴兴地把书拿她的屋里去了。晚上我上床的时候,看她的屋里还亮着灯,我以为她在复习功课,准备周一的期中考试。
周日早晨,都9点了,女儿还在呼呼大睡。叫她,她说昨晚熬夜到凌晨4点,把《暮光之城》的第一册看完了。实在是太困了,求我让她再睡一会。为了女儿的健康,为了女儿读书的快乐,我让女儿睡了个痛快!成天面对枯燥的课本,孩子渴望阅读趣味性和文学性都很强的小
说,这是非常正常的要求,作为家长,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只有支持。
女儿挤时间,愣是把《暮光之城》和《吸血鬼日记》的英文原版读完了。2009年8月,女儿参加托福考试,满分30分的阅读,她拿到了29分。我想这跟她坚持读原版的著作有很大关系。后来我翻看女儿的英语周记,看到她的英语老师在批阅她的读后感时鼓励她坚持阅读原版小说,因为那是学习英语最好的方法。
即便是到了高三,女儿的课外阅读也没有停止。暂且不说阅读对于一个孩子健康成长那么高远的好处,就说它对高考的好处。现在的高考跟现实联系得越来越紧密,对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学习文科的孩子,只读几本课本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了。因此,即便是高中阶段学习非常紧张,家长也要鼓励孩子抽出时间阅读。大量接触课外的东西,实在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事情。
父母在家里少谈学习
课本知识、考试内容有老师来教导,生活中的各种学问,则需要家长日积月累地教会孩子。孩子回到家,多跟孩子谈谈发生在校园外的事,谈谈生活琐事,谈谈做人的道理,既是对学校教育的最好配合,也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女儿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家住在学校附近,所以放学后经常会有小朋友到我家和女儿一起玩。一个周五的下午,几个小家伙又来我家玩了。他们离开的时候,我正好在厨房里,就听一个小女孩说:“我真羡慕李若辰啊!”另一个小男孩说:“是啊!”
我知道他们说的“羡慕”是什么。
那个时候,班里的小朋友一到周末都像赶场一样去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唯有我女儿只在周六学一个小时的芭蕾,其余时间就跟着我们去郊游或者到科技馆、博物馆等地方玩。
女儿从小到大,我们都坚持除了让她在课余时间完成学校的作业外,就不再管她的“学习”了。等女儿上了高中,我们给她请了家教,也让她上课外辅导班,但总是尽量把课集中在周六或者周日,然后空出一天的时间,一家人在一起,或者做家务,或者游玩。目的是让孩子一周有一天彻底放松的时间,为下一周的高强度学习做准备。
跟小学和初中比起来,高中孩子的学习时间要多出许多。我算了一算,女儿早晨7点15分开始早自习,到下午5点放学,晚上还要在家里花两三个小时完成家庭作业,每天学习的时间都要十几个小时。到了高三,她每天放学后都在学校上自习到晚上8点半,回到家就9点多了。
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作为经历过高中学习和高考的过来人,我们深知高中三年学习的“苦”。于是,我和我先生约定,在家里少跟孩子谈学习的事情。
我认为“学习”在学校里或在老师的教导下完成,就已经足够。谁不明白高中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取得好的高考成绩,进一所好的大学。孩子们听完课以后,就反复做枯燥的习题,这个过程没有任何趣味可言,而且非常耗费脑力和体力。所以,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里,家长应该把“学习”的那个钮关掉,让他换一换脑筋。
女儿回到家,她爸爸会和她讨论国际、国内的大事,他们经常会因为对一件事情的观点不一致争得面红耳赤;我会和她探讨生活上的一些事情,大到最近老家发生的一些事情,比如哪个姐姐新谈了男朋友,小到我买了个新发卡,也会告诉她,拿给她欣赏。我们一家会为某个笑话一起放声大笑,我们会一起看一篇好文章,我们会一起做游戏。我发现,在这样的气氛下,孩子才会彻底放松,精神也会变得愉悦。
女儿在家里的时间,我们会安排一些事情提高她的生活技能,比如让她帮我做做饭、洗洗衣服;也会鼓励她找朋友聊聊天,和同学一起出去锻炼身体,或者去看电影等。
因为我们在家很少谈学习,不强迫女儿学习,她在学校里总是能集中精力,很好地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
我想许多家庭都有类似这样的情形:本来孩子兴高采烈地跟爸爸妈妈聊着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件事情,妈妈突然来一句“今天的作业多吗”,或者“今天语文讲到哪里了”,孩子的情绪立刻跌到谷底,随即撅起嘴,再也无话可说。反应强烈的孩子会很不耐烦地回击:“每天就知道学习学习,还有没有别的事情了!”或者“烦不烦啊,又说学习了!”
孩子每天从早学到晚,也许跟你聊天只是想放松一下,说完这段他就又会去写作业,你不合时宜地打断,而且是用他“深恶痛绝”的事情来打断他,很容易造成他的抵触情绪,许多家长所说的“叛逆”也由此产生。长此以往,孩子就不再愿意跟家长交流,亲子关系也就出现了问题。
其实,高中孩子不愿意听父母对自己的学习评头论足,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这个阶段,大部分家长已经不能辅导孩子的学习了。在功课辅导方面,家长在孩子的心目中已经失去了权威的地位。况且,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很强,觉得自己已经长大,能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不需要你去提醒。你的干涉会让他认为你不信任他,怀疑他的能力,所以你的一句话才会引起那么大的震动。
一个人将来要在社会上“闯”,靠的并不是你学习了多少知识,而是你的性情如何,以及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的高低,而所有的这些只能在学习之外得到锻炼。
生活处处皆学问。孩子的人生路很长,而且离开学校的日子才是他人生的主要历程。课本知识、考试内容有老师来教导,生活中的各种学问,则需要家长日积月累地教会孩子。因此,孩子回到家,跟孩子谈谈发生在校园外的事,谈谈生活琐事,谈谈做人的道理,既是对学校教育的最好配合,也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