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初平:汉末群雄混战(190—195)
》
售價:NT$
245.0
《
建安:官渡大决战(196—200)
》
售價:NT$
245.0
《
权力的图像——近代的中国海图与交流
》
售價:NT$
840.0
《
中亚民族史
》
售價:NT$
840.0
《
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概念与方法 [美]马苏德·索鲁什 [美]理查德·D.布拉茨
》
售價:NT$
640.0
《
中平:东汉王朝大崩溃(184—189)
》
售價:NT$
245.0
《
基于鲲鹏的分布式图分析算法实战
》
售價:NT$
495.0
《
中国历史研究入门(全二册)
》
售價:NT$
1290.0
|
編輯推薦: |
● 北大才女李若辰成长记录,一本书教你从中等生炼成优等生
● 31条贴心中学生活建议,陪你成功度过人生关键期
● 著名教育专家、作家尹建莉真诚推荐
● 做认真的人,走成功的路
|
內容簡介: |
书山题海,怎样才能抓到重点“抄近道”?时间紧迫,如何巧规划挤出海绵里的水?父母老师,什么办法能让权威专制变得可亲可爱?文理分科,左右纠结究竟该怎样理性选择?恋爱友谊,用怎样的智慧能理清懵懂中的人际关系?……
中学了,面对一堆问题,顶着很多压力,为未来焦虑,为现实焦虑,你该怎么办? 本书从一个真实历经高考并顺利进入北京大学就读的师姐的角度,教你在中学,尤其是高三这个人生关键时期“学好也要玩好”的秘籍——教你用方法和捷径从文山题海中找到出路,教你和父母老师斗智斗勇,皆大欢喜,教你智慧地面对懵懂的感情、复杂的同学关系,教你顺利而精彩地度过高中时光。书中所有问题和建议,都来自作者中学每一天的生活,字字真切,句句鲜活,像一杯香浓的咖啡,为你的每一天注入能量!
|
關於作者: |
李若辰,1993年7月出生于山西,3岁随父母来到北京定居。先后就读于北大幼儿园、清华附小、上地实验学校、101中学。2011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现正准备出国读研。
自诩头脑有点发达、四肢不算简单的普通女青年,琴棋不太会,书画有点通,游泳滑冰格外热衷。爱偷懒,但偷之有方;恨死学,且恨之有道。一直以“欢乐的中等生”自居,如今在北大依然中等,依然欢乐。畅销书《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和《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中的主人公。
|
目錄:
|
序
第一章学习——通往罗马的路千万条
攀登书山也能“抄近道”
每个牛人都是“蜗牛”
挤出时间海绵里的水
轻松领跑人生马拉松
做挫折打不倒的“小强”
偏科,不抛弃、不放弃
爱屋及乌,爱我及书
文理分科——没有更好,只有更适合
自主招生,是舍还是得
大陆、香港还是国外
高考报志愿,跟随自己的心
子欲养,趁亲还在
告别依赖,走向独立
第二章生活——体验中的成长才快乐
爱拼才会赢
自信的你最美丽
关心他人,成就自己
自己动手欢乐多
动物控的快乐生活
赶路,也看风景
旅行的意义
越运动,越健康,越快乐
送你一个健康锦囊
开源节流两不误
攀比其实没啥意思
第三章人际——用心编织一张爱的网
老师其实一点儿也不可怕
人人都可以是“万人迷”
谁说“早恋”一定是坏的
父母也可以是靠谱的恋爱顾问
失恋也可以很美
交流是金,理解万岁
用行动摆脱唠叨
第四章未来——追逐梦想的脚步不停歇
大学就是这个样——学习篇
大学就是这个样——生活篇
关注社会现实,承担社会责任
忠于理想,面对现实
|
內容試閱:
|
高考报志愿,跟随自己的心
在高考的每一个环节中,我们都要慎之又慎,坚决不能随波逐流、草率决定。相信在仔细考虑了多重因素之后,我们都可以做出最适合自己的正确选择。
莘莘学子十二年寒窗苦读,只为在一场考试中胜出,那就是高考。高考拼的最重要的固然是考试成绩,然而,报志愿也是决定我们是否能够如愿进入理想大学的重要一环。现在国内大学数量非常多,可选择的专业也“琳琅满目”,不禁让许多年“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们眼花缭乱,不知如何下手。我认为,高考报志愿,最重要的是跟随自己的心。
到底是先决定专业再选择学校,还是先定好学校再考虑专业?这是个难题,但是因为每个人对自己未来的设想不同,我也无法给出一个普适的答案。但是就我自己而言,我认为跟随自己的心,首先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记得高中学习最紧张的时候,烦躁之余几个同学凑在一起常常喜欢憧憬以后的大学生活:宽敞美丽的校园,和蔼可亲、学识渊博又有大师风范的老师,如云的帅哥和美女……但是,最最重要、最最令人向往的,却不是这些,而是我们终于可以抛开中学必须要学然而自己一点也不感兴趣的科目,专心地攻读自己喜欢的专业,可以一心沉浸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自由翱翔。而要想在大学四年学习的是自己喜欢的东西,首先便得在报志愿时,填上自己心仪的专业。
现在的应届毕业生,在选择专业时需要考虑很多因素:课业负担会不会很重,自己是否能承受;升学名额是否很紧张,能否有机会读好的研究生;就业前景如何,会不会找不到工作……这些有些世俗却很现实的东西,使得我们难以完全听从自己的心声选择喜欢的专业。但是,设想一下,如果因为考虑就业等因素而进入了自己完全不感兴趣甚至讨厌的专业,大学四年天天要面对它,该是怎样的一种煎熬?即使我们勉强忍耐,这种带着厌烦心理的学习,又能给我们宝贵的大学四年带来多大实质性的收获呢?正如在我们北大中文系,就有不少从生命科学学院、外语学院甚至光华管理学院转院过来的学长学姐,他们多是因为报志愿时过多考虑了现实因素而选择了这些院系,最后又发现自己的兴趣根本不在这些领域,于是又下定决心来中文系追求自己热爱的理想。每每看到他们,我都不禁会想,如果当时便根据自己的爱好做出选择,这些学长学姐可以少走多少弯路呢!
还有一个例子来自我的一位高中同学,她在最初报志愿时心仪的是南京大学的法学或者哲学专业,但是在家长、老师的劝说下以及现在“金钱至上”的价值观的诱导下,犹豫再三后选择了学经济。现在,一年过去了,我们都即将升入大二,她在回顾自己这一年的学习生活时,不无懊悔地向我大吐苦水,倾诉学经济的枯燥和辛苦,一脸疲惫的样子。我一边心疼地安慰她,一边庆幸于自己当初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了中文系,现在学习虽然不轻松,但是内心充实而愉快。
因此,我的建议是,选择专业,听从自己的心,听听自己内心真正想学习什么,听听未来我们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是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还是为了赚钱委曲求全?当然,如果我们喜欢的领域本身就前景大好,那么最好不过,但是当理想与现实冲突,我认为在大学四年,还是应该选自己所爱。
选好了自己喜欢的专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也非常关键。注意,这个“适合”并不等同于总排名靠前、毕业工资高、录取分数线高等大众意义上的“好”,而是对我们每个个体而言,这个地方是不是能给我们最愉悦的心情、最新鲜有益的知识、最好的收获与发展。
很多同学对北大清华等排名靠前的名校情有独钟,不管能够被招收到什么样的专业,也誓死要考进去。这样选择有他的理由,因为毕竟好的学校整体的学术氛围好,也会有更优质的图书馆等设施;有的学校有较好的转系转院以及辅修和双学位制度,可以二次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或者因为单是一个校名叫起来就响当当而很给自己长脸,在日后的发展中也或许会给自己加分。在我们学校,便有不少同学为了上北大而委曲求全地选择了听从调剂,进入冷门专业学习,再通过转院或者修双学位的方式攻读自己喜欢的专业,
但是,这样做有个非常大的弊端:大多数同学为了进名校,放弃的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的权利,也无法进入这个学校的优势领域学习,只能听天由命,任由学校将自己扒拉到一个极其冷门的专业。这样一来,如果进入的专业既不是自己喜欢的,又没有好的发展前景,转系又面临比较大的困难,这个名校对于我们日后的发展,我想也没有太大意义,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而面对类似的情形,有的同学则会选择报考总排名未必最好,但是自己喜欢的专业排名比较靠前,又比较有把握能够考上的学校。这样一来,损失的可能是名校的优质资源与学术氛围,然而,却能够在自己热爱的领域深造,并且获得质量较高的专业指导,学习起来应该也会比较如鱼得水吧。正像和我同住一个单元楼、比我低一届的学妹,虽然她的学习成绩很好,具备冲刺北大、人大的能力,但是她在报志愿时,选择了中国传媒大学的影视编导专业,因为她热爱这个专业,希望以后能在这个领域有所发展。最终,她在2012年的高考中以可以进入北京大学的成绩如愿考入传媒大学,而她并不觉得遗憾,因为虽然北大比中国传媒大学综合实力要强太多,但是传媒大学拥有全国最好的影视编导专业,对她而言这便是最好的归宿。
拿我自己来说,在面对上香港大学还是北京大学的艰难抉择时,我放弃了国际排名比较靠前的香港大学,选择了北京大学,因为我热爱中文,而被我们戏称为“全宇宙第一中文系”的北大中文系无疑便是最适合我的地方。
在高考报志愿中,是重学校排名还是重专业、爱好,这两种选择都有得有失,并没有优劣之分,主要看我们更看重哪一些因素。在高考的每一个环节中,我们都要慎之又慎,坚决不能随波逐流、草率决定。相信在仔细考虑了多重因素之后,我们都可以做出最适合自己的正确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