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第2版)
》
售價:NT$
449.0
《
汉译名著·哲学经典十种
》
售價:NT$
3460.0
《
成吉思汗传:看历代帝王将相谋略 修炼安身成事之根本
》
售價:NT$
280.0
《
爱丁堡古罗马史-罗马城的起源和共和国的崛起
》
售價:NT$
349.0
《
自伤自恋的精神分析
》
售價:NT$
240.0
《
大宋悬疑录:貔貅刑
》
售價:NT$
340.0
《
不被大风吹倒
》
售價:NT$
300.0
《
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
售價:NT$
490.0
|
編輯推薦: |
本书选择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日本和以色列作为研究范本,从历史的纵向跨度,分别对其情报工作与国家生存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同时也从国家的横向维度,试图寻找到一些共性的规律性结论。
|
內容簡介: |
情报工作是每个民族国家不可或缺的,它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发挥着重要作用,与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血脉相连,共生共长。总体而言,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的情报工作在多年的战争实践中得到了较快发展,并逐渐建立了人员招募严格、培训内容务实、机构层次分明、搜集手段多样、分析方法多元、分发渠道畅通的功能完备高效情报体系,对当代情报体系建设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研习历史,不仅是为了厘清历史发展脉络,更重要的是要寻找到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发现其中的历史因果。本书选择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日本和以色列作为研究范本,从历史的纵向跨度,分别对其情报工作与国家生存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同时也从国家的横向维度,试图寻找到一些共性的规律性结论。将情报工作与国家生存发展相联系作为主题的研究,在国内尚属首次,国外也未曾发现。因此,本研究属于一种大胆的尝试,旨在厘清情报工作与国家生存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发现彼此间的相互影响因素,更加深入了解和认识情报工作在国家生存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引发人们对情报工作的关注和理解,最终探寻我国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构建一个能为维护国家生存发展服务的高效情报体系路径。
|
關於作者: |
刘强,1961年生,军事学博士。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原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现任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战略与安全研究所执行所长,兼任国际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反恐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大校军衔。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一类)获得者,全军优秀教师。曾任联合国伊拉克-科威特观察团军事观察员(少校),驻伊朗使馆陆、海、空军正团职副武官(上校),联合国民主刚果特派团军事观察员管理部主任(上校)。长期从事国际安全和外交问题研究与教学工作。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近年来出版学术著作8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为《伊朗国际战略地位论——一种全球多视角的解析》(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2月)和《国际军事安全论》(时事出版社,2010年10月)。在重要学术期刊和报刊发表论文、国际时事评论130余篇,其中多篇被全文转载。主持并参与国家、军队、省部级社科课题多项,多项教学和科研成果获国家、军队和省部级奖项。
|
目錄:
|
前言)
第一部分情报工作与大英帝国的
兴衰(1558—1815)
第一章情报工作的勃兴与英帝国强盛的发端)
第一节英国争霸遭遇的危机与化解)
一、调和国内外矛盾与维护国家安全)
二、重商主义政策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三、1588年海战及英西争夺海上霸权)
第二节英国国家情报机构的勃兴与实践)
一、情报主管沃尔辛厄姆以及保密局的建立)
二、该时期英国情报工作:富有现代色彩的创新之举)
三、英国情报工作是获取英西海战胜利的重要保障)
第三节走向帝国道路的英国情报工作)
一、保障国家安全并为争夺世界霸权奠定基础)
二、情报助英西海战胜利,为英国海上争霸扫清障碍)
三、情报成为英国开疆拓土的急先锋)
小结)
第二章情报工作的挫折与北美统治的丧失)
第一节“大英第一帝国”瓦解)
一、美国独立战争:北美殖民地向英宗主权挑战)
二、英国殖民事业遭受重创)
三、英“第一帝国”土崩瓦解)
第二节组织松散的情报工作难以满足战争需要)
一、北美独立战争中英国情报工作的弊端)
二、英国情报工作处于被动地位)
三、情报失误影响了战略决策的制定)
第三节不同的情报工作导致不同的结局)
一、情报是实力悬殊战争中的均衡剂)
二、军事情报是军事行动的指南)
三、情报失误是导致英“第一帝国”瓦解的助推剂)
小结)
第三章情报工作的重振与“第二帝国”的形成)
第一节工业、政治变化与“第二帝国”的形成)
一、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
二、保守主义政治与经济变革互为表里)
三、“拿破仑战争”的胜利推动了“第二帝国”的建立)
四、“维也纳体系”确立与英“第二帝国”形成)
第二节英国情报工作的重振与发力赢得英法战争)
一、反法战争加大了情报保障需求)
二、英国情报改革:推动了英国情报工作的再次崛起)
三、军事情报是反法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
第三节情报工作保障了“第二帝国”的形成)
一、情报是英国赢得战争的利剑)
二、情报成为“第二帝国”确立的助推剂)
三、情报成为“日不落”的保障)
小结)
第四章情报工作与国家生存发展间的辨证关系)
第一节决定情报工作成败的要因)
一、情报工作必须适应国家发展的时代特色)
二、情报工作发展必须破解制约因素以适应国家发展)
三、国家安全与发展需求对情报改革具有强大推动作用)
第二节情报工作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一、情报工作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
二、情报工作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情报工作与国家发展相互促进)
小结)
结论)
第二部分情报工作与拿破仑帝国的
兴亡(1799—1815)
第五章拿破仑帝国时期法国情报工作综述)
第一节特殊的时代背景造就了拿破仑和法兰西帝国)
一、启蒙运动对法国的涤荡)
二、法国大革命对欧洲的震撼)
三、拿破仑的军事才能与战争的影响)
第二节拿破仑的情报思想)
一、拿破仑的军事战略思想)
二、拿破仑对情报功能的认知)
三、拿破仑情报思想的实践)
第三节拿破仑帝国时期的法国情报机构)
一、秘密警察机构)
二、邮政秘密检查室)
三、保密局)
四、总参谋部情报机关)
第四节拿破仑帝国时期的情报工作内容与实施)
一、国内安保情报工作)
二、军事情报工作)
三、政治、外交情报工作)
小结)
第六章拿破仑帝国时期情报工作的基本特点)
第一节情报分工趋于细化)
一、情报组织机构与职能的改组与革新)
二、军事情报工作的专业化增强)
第二节积极拓展情报源和情报覆盖面)
一、情报来源广泛)
二、情报内容广泛)
第三节情报搜集手段呈现多样化)
一、指挥员身先士卒亲自侦察)
二、部队侦察应运而生)
三、谍报侦察成为偏爱)
四、武官侦察破土而出)
第四节反情报工作广泛有效)
一、大胆有效地利用双面间谍)
二、情报欺骗随时使用并行之有效)
三、充分运用舆论战和心理战且功效显著)
四、对保密措施之于作战目的达成有深刻认知)
小结)
第七章拿破仑帝国时期情报工作基本评价)
第一节拿破仑情报思想的形成根源)
一、个人经历是其情报观产生的基本源泉)
二、社会环境成为拿破仑情报思想形成的助推剂)
三、军事变革是促进拿破仑情报思想成熟的催化剂)
第二节拿破仑帝国的情报体制具有相当的合理性)
一、符合国内斗争现实需求)
二、适应对外战争的需要)
三、反映了情报工作的继承与革新的规律)
第三节拿破仑帝国情报工作中的非合理因素)
一、针对战略情报对战争进程影响的认识不足)
二、对情报的综合分析与评估不足)
三、缺乏统筹的情报协调机构)
四、决策者自我充当情报者的局限)
小结)
第八章拿破仑帝国时期情报工作的影响)
第一节拿破仑帝国兴衰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捍卫革命果实并建立法国的欧洲优势地位)
二、确立了欧洲霸权并构建了大陆封锁体系)
三、陷入战争困境继而失去帝国辉煌)
第二节对法国情报体制建立影响深刻)
一、形成甚至一定时期固化了后世的警察体制)
二、深刻影响了军事情报工作的理念与机制建设)
三、对法国情报传统形成产生了重大作用)
第三节对后世情报思想影响深远)
一、成为谍报思想的重要源泉)
二、对克劳塞维茨的情报理念产生重大影响)
三、对约米尼的情报思想的形成影响非凡)
小结)
第九章拿破仑帝国时期情报工作启示与思考)
第一节决策者对情报工作的态度决定情报工作的命运)
一、决策者的情报观对情报工作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决策者的用人观是情报工作能否高效运行的关键)
第二节决策与情报关系决定情报工作成效的发挥)
一、决策者对情报价值的评判影响到情报功效)
二、决策者的情报思维对情报机构运作影响重大)
三、决策者与情报人员的关系能够影响甚至决定
情报工作的兴衰)
第三节情报体制的优化与否影响情报工作的成败)
一、情报组织机构应因势适时地优化与完善)
二、优良情报传统不仅应继承还必须发展)
三、情报工作的成败是关乎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小结)
结论)
第三部分情报工作与美国国家的建立
和扩张(1775—1898)
第十章独立战争:美国传统军事情报工作的开端)
第一节独立战争与美国的建立)
一、独立战争时期的时代背景)
二、独立战争开创北美新纪元)
第二节独立战争时期的军事情报工作小史)
一、乔治·华盛顿的军事情报工作)
二、独立战争中的军事情报机构)
三、军事情报工作与独立战争史中的转折点)
第三节独立战争时期的军事情报工作评述)
一、作战对象决定了从欧洲到北美广泛的情报需求)
二、华盛顿情报思想的基本特点)
三、独立战争时期的军事情报工作奠定美国现代
情报体制基础)
四、英军的情报失误反证了美国军事情报工作的成功)
小结)
第十一章南北战争:美国传统军事情报工作的危机)
第一节南北战争与美国历史的分岔口)
一、南北战争时期美国的国内外形势)
二、南北战争时期联邦的“危”与“机”)
第二节南北战争时期的军事情报工作小史)
一、战争初期的情报危机)
二、军事情报与葛底斯堡战役)
三、军事情报与联邦的胜利)
第三节南北战争时期的军事情报工作评述)
一、对军事情报工作的忽视造成了战争初期无法满足
情报需求)
二、情报思想在经历战争初期的混乱后由传统走向创新)
三、业余间谍是内战时期的主要情报来源,但现代技术情报
手段开始崭露头角)
四、南北双方普遍存在的情报失误对战争进程产生了
巨大影响)
小结)
第十二章美西战争:美国现代军事情报工作的萌芽)
第一节美西战争和美国的帝国主义扩张)
一、美西战争时期的国内外形势)
二、美西战争塑造了百年后的美国)
第二节美西战争时期的美国军事情报工作小史)
一、美西战争前美军的情报准备)
二、美西战争中美国的军事情报工作)
第三节美西战争时期的军事情报工作评述)
一、海外利益拓展的现实需求促成了战略决策与军事情报
工作的融合)
二、美西战争中美军军事情报思想发展的重大意义)
三、美西战争中形成的美国现代军事情报体制的萌芽)
四、美西战争中传统情报陋习所造成的情报失误)
小结)
第十三章军事情报工作与美国国家的建立和扩张的关系)
第一节美国自然、政治疆界与国民特性之间的关系)
一、美国自然疆界与国民特性形成之间的关系)
二、美国政治疆界与国民特性形成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军事情报工作与美国自然、政治疆界开拓的关系)
一、战争时期军事情报工作对美国自然、政治疆界开拓
贡献巨大)
二、和平时期军事情报工作对美国自然、政治疆界开拓
贡献颇丰)
第三节军事情报工作与美国国民特性之间的关系)
一、军事情报工作对美国国民特性形成的影响)
二、美国国民特性对于军事情报工作的制约)
第四节军事情报工作对美国国家建立与扩张发挥影响的
途径)
一、军事情报工作是国家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信息源)
二、军事情报机构与社会的关系)
三、军事情报工作具有的社会效果)
小结)
第十四章美国情报工作历史的反思和启示)
第一节军事情报工作在美国成长之路上的地位与作用
无法取代)
一、美国军事情报工作积极社会效果远大于消极社会效果)
二、军事情报工作与其他因素一起影响了美国国家与
社会发展)
第二节美国早期军事情报工作对中国崛起的启示)
一、重视军事情报工作对国家发展意义重大)
二、重视军事情报工作的社会效果)
三、军事情报工作必须具有全球视野)
结论)
第四部分第三帝国德国的军事情报
工作(1933—1945)
第十五章第三帝国军事情报机构建立及其工作方式)
第一节国防部军事谍报局的建立与工作方式)
一、国防部军事谍报局的建立)
二、国防部军事谍报局的工作方式)
第二节党卫队情报机构的建立与工作方式)
一、党卫队军事情报机构的建立)
二、党卫队军事情报机构的主要工作方式)
第三节军种情报机构的建立与工作方式)
一、军种情报机构的建立)
二、军种情报机构的主要工作方式)
第四节其他部门情报机构的建立与工作方式)
一、社会部门情报机构的建立与工作方式)
二、武装部队的战场军事情报力量建设与工作方式)
第五节军事情报人员的选拔与培训)
一、情报人员的选拔)
二、情报人员的培训)
小结)
第十六章影响第三帝国军事情报工作变化的主要因素)
第一节德国军事情报文化的历史传承)
一、一战前的德国军事情报文化:历史传承与务实创新)
二、一战至二战前的德国军事情报文化:人力与技术并重)
三、德国军事情报文化的特征与精髓:开放·务实·效率)
第二节德国面临的国际战略环境)
一、国际战略环境变化成为德国军事情报发展的契机)
二、周边国家态势促成德国战略思维的改变)
第三节德国国内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生态)
一、复杂的国内政治生态是影响德国军事情报变化的
思想因素)
二、经济生态窘迫对情报的需求为德国情报机构发展
提供了契机)
三、特殊的军事生态和战略需求导致各类军事情报机构
快速发展)
小结)
第十七章军事情报工作对第三帝国崛起与崩溃的影响)
第一节军事情报工作对第三帝国政治的影响)
一、情报机构成为希特勒独裁统治的有效工具)
二、情报工作成为推行和传播纳粹思想和恐怖政治
统治的载体)
第二节军事情报工作对第三帝国外交的影响)
一、德国军事情报工作恶化了其与同盟国的外交关系)
二、德国军事情报工作强化了其与轴心国的外交关系)
第三节军事情报工作对第三帝国军事的影响)
一、目标明确的军事情报工作成为战争准备的推进剂)
二、缜密的军事情报工作成为战争初期取得胜利的保证)
三、效能渐低的军事情报导致德国战争中期风光难再)
四、重大情报失误是德国战争后期一败再败的重要因素)
小结)
第十八章对第三帝国军事情报工作的评价与思考)
第一节对第三帝国军事情报工作的基本评价)
一、第三帝国军事情报工作的基本特点)
二、第三帝国军事情报工作的功效)
第二节对第三帝国军事情报工作的历史思考)
一、军事情报工作必须顺应国家战略需求)
二、开放思维和创新精神是军事情报体系建设的关键)
三、将情报对象分类是提高情报工作成效的有效途径)
四、牢牢把握人技合一手段建设和适时创建工作方式)
五、通过专业性训练锻造高素质情报人才基础)
六、反情报和保密工作是军事情报工作的生命线)
七、无序和失误是军事情报工作的致命伤)
结论)
第五部分情报工作与日本帝国的
兴亡(1868—1945)
第十九章日本帝国情报体系的建立)
第一节军事情报机构的建立)
一、陆军参谋本部下属情报机构)
二、海军军令部下属情报机构)
三、宪兵队的情报职能)
四、关东军情报部)
五、陆军中野学校:情报人员的培训基地)
第二节政府情报机构的建立)
一、内阁情报局)
二、外务省情报机构)
三、内务省警保局)
四、其他从事情报活动的主要政府机构)
第三节民间情报机构的建立)
一、玄洋社与黑龙会)
二、汉口乐善堂与日清贸易研究所)
三、东亚同文书院与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
小结)
第二十章情报工作与日本帝国的发展(1868—1931))
第一节日本帝国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明治维新为日本帝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侵略扩张为日本帝国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三、灵活外交为日本帝国发展营造了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四、高效情报活动为日本帝国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二节日本情报工作与日本帝国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一、情报工作与明治维新相互促进)
二、情报工作强化了日本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主动权)
三、“官民结合”情报体制为日本赢得日俄战争发挥了
重要作用)
第三节日本情报工作在日本帝国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一、情报工作是日本帝国实现破旧立新的助推器)
二、情报工作是日本帝国实现强兵富国的催化剂)
三、情报工作是日本帝国实施侵略扩张的急先锋)
小结)
第二十一章日本情报工作与日本帝国大规模战争扩张和
败亡(1931—1945))
第一节由大规模战争扩张走向败亡的主要非情报因素)
一、战争的非正义性是日本帝国走向败亡的根本原因)
二、畸形发展模式是日本帝国走向败亡的内在因素)
三、国力与野心的逆差是日本帝国走向败亡的决定性因素)
第二节日本情报工作与大规模战争扩张和败亡重大事件)
一、情报优势逐步丧失加速日军陷入全面侵华战争的泥潭)
二、偷袭珍珠港的战术情报成功难以掩盖战略情报失误)
三、情报工作不力成为日本中途岛海战惨败的主因)
第三节日本情报工作对日本帝国由大规模战争扩张走向
败亡的总体影响)
一、战略情报失误是日本帝国由大规模战争扩张走向败亡的
重要原因)
二、情报斗争的失利加速了日本帝国走向败亡的进程)
三、落后的情报机制导致日本情报工作难以始终发挥
应有功效)
小结)
第二十二章日本帝国时期情报工作的思考与启示)
第一节日本帝国情报工作的经验与教训)
一、无视情报的战略决策必然导致国家发展方向出现偏差)
二、僵化的情报机制无法为国家安全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官民结合”是提升国家情报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四、广泛周密精准的情报工作是确保战役战术行动成功的
最大前提)
第二节对中国情报工作的启示)
一、战略决策与情报工作必须形成良性互动)
二、情报机制必须向集中统一、高效协调的方向发展)
三、“官民结合”的全民情报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结论)
第六部分以色列情报机构与犹太民族
复兴(1907—2007)
第二十三章以色列情报机构的演进)
第一节犹太民族自古就有情报活动的传统)
第二节建国前犹太地下情报组织)
一、“哈舒默”与“尼里”)
二、“沙伊”)
三、“阿利亚-B”)
四、“莱克什”)
五、“帕尔马赫”)
第三节以色列现代情报机构的建立)
小结)
第二十四章当今以色列情报系统构成和各机构职能及特点)
第一节以色列情报系统的构成)
一、中央情报和特殊使命局——“摩萨德”)
二、军事情报部——“阿穆恩”)
三、国家安全总局——“辛贝特”)
四、外交部情报机构——研究与政治计划中心)
五、国防部科学关系办公室——“拉卡姆”)
六、犹太移民联络局)
七、情报与安全委员会)
八、其他重要协调机构)
第二节以色列各主要情报机构的职能及特点)
一、“摩萨德”的职能及其特点)
二、“阿穆恩”的职能及其特点)
三、“辛贝特”的职能及其特点)
第三节以色列情报系统的总体特点)
一、完备高效的结构体系)
二、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
三、分工协作的运作方式)
四、特色鲜明、独树一帜)
小结)
第二十五章以色列情报机构在犹太民族复兴中的作用)
第一节以色列情报机构催生了以色列国的诞生)
一、积极开展情报活动,最终促成巴以分治)
二、提供有力情报保障,确保武装斗争胜利)
三、秘密购买偷运武器,建立武器装备优势)
四、组织非法犹太移民,形成犹太人口优势)
五、监控所有极端组织,铲除军政竞争对手)
第二节以色列情报机构捍卫了国家的生存)
一、提供有力情报保障,打赢历次中东战争)
二、突破西方武器禁运,确立绝对军事优势)
三、成功开展外围战略,打开被动外交局面)
四、有效开展反谍工作,维护国家安全稳定)
第三节以色列情报机构推动了国家的发展)
一、广泛开展情报活动,掌控中东和平进程)
二、开展秘密外交活动,争取有利国际环境)
三、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创造安全稳定环境)
四、继续开展移民工作,巩固犹太人口优势)
五、深入开展反谍工作,维护国内安全稳定)
小结)
第二十六章犹太民族复兴对以色列情报机构的影响)
第一节犹太民族复兴运动是以色列情报系统产生的
动力源泉)
一、犹太民族复兴运动需要情报组织的支撑)
二、犹太民族复兴运动需要精准的情报了解对手)
第二节犹太民族复兴规定了以色列情报机构的任务)
一、建国前和建国后的情报任务以建国和生存为目标)
二、冷战后和反恐时代的情报工作以促进发展和维护
稳定为目标)
第三节犹太民族复兴推动了以色列情报机构的发展)
一、以色列情报机构的初创期(1948—1962))
二、以色列情报机构的发展期(1963—1967))
三、以色列情报机构的调整期(1967—1977))
四、以色列情报机构的冒险期(1977—1991))
五、以色列情报机构的冷落期(1991—2002))
六、以色列情报机构的脱胎换骨期(2003—))
第四节犹太民族复兴培养了出色的情报人员)
一、犹太民族复兴造就了情报人员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
二、犹太民族复兴培养了情报人员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
三、犹太民族复兴磨练了情报人员的坚强意志和奉献品格)
小结)
第二十七章以色列情报工作的总结、启示与思考)
第一节完备高效的情报体系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屏障)
一、强调集中统一,享有自决权力)
二、重视机构改革,提高工作效率)
三、加强人员管理,防止安全漏洞)
四、强化人员培训,提高专业水平)
第二节强烈民族危机意识是情报机构发展的推动力)
一、民族危机意识产生于民族存亡斗争)
二、民族危机意识凸显了情报工作的重要性)
三、民族危机意识推动了情报系统的发展)
四、民族危机意识培养了情报人员的敬业精神)
第三节人力情报为核心多种手段兼用拓展情报来源)
一、发挥人力情报工作的核心作用)
二、重视发展先进的技术侦察手段)
三、公开情报是重要的情报来源)
第四节广泛开展国际情报合作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
一、高度重视与西方情报机构的关系)
二、大力开拓与非洲国家情报机构的关系)
三、积极推进与亚洲国家情报机构的关系)
四、深入发展与拉丁美洲国家情报机构的关系)
第五节爱国奉献精神是确保“不变质”的重要保证)
一、爱国主义是情报体系的精神支柱)
二、招募情报人员严把爱国主义关)
三、重视培养情报人员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充分调动一切犹太人的爱国热情为情报体系服务)
小结
结论
总结论情报工作与国家生存发展关系的历史思考
一、两条曲线的相交与疏离制造了重要转折点
二、情报工作的成败是国家兴衰的关键因素
三、情报组织不仅可以维护国家生存发展,还可成为
国家的创立者
四、情报工作的专业化是确保国家生存发展的关键
五、情报工作失误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最大威胁
六、决策者对情报工作的认知程度决定了其命运
七、国力强盛和危机意识是情报工作大发展的助推剂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第 一 部 分
情报工作与大英帝国的兴衰
(1558—1815)从伊丽莎白女王时代开始到二战结束,英国先后建立了“第一帝国”与“日不落帝国”。在此期间,伊丽莎白时期是英国强盛的起点,英国从此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美国独立战争的失利让英国失去了北美殖民统治权,“第一帝国”随之瓦解;英国在反法战争中击败法国,夺取了世界霸权,建成“日不落帝国”。这三个阶段以及其中的三场战争都是英帝国发展史上的重要节点,这些节点也见证了大英帝国的兴衰。其间,情报工作,尤其是军事情报工作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保障与支持了英国国家安全以及帝国霸业的发展。本部分正是抽取了这一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情报工作来加以研究和论证的。情报工作与英帝国的发展息息相关,完善的情报工作保证了英国在殖民战争中的优势地位,而帝国的兴盛也推动了情报变革。本部分通过研究三个时期的帝国发展史与情报史,剖析英国情报工作在英帝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阐述帝国发展对英国情报机构的影响,进而全面系统地探讨英国情报工作与帝国发展之间的关系。这部分为四章内容:第一章系统论述了情报工作如何打破伊丽莎白时期英国内外交困的局面,保障国家安全的同时帮助英国获取海上霸权;第二章重点研究了英国情报工作的失误让英国在北美独立战争中陷于被动,最终导致“第一帝国”的瓦解;第三章通过对英法情报工作的对比,剖析了情报工作在法国革命战争中的作用。第四章结合英国情报史与帝国发展史,对情报工作与国家发展之间的更深层次关系进行探讨。第一章情报工作的勃兴与英帝国强盛的发端第一章情报工作的勃兴与
英帝国强盛的发端1558年,英国都铎王朝最后一任君主伊丽莎白(ElizabethI)继位。英国受连年征战影响,国内经济发展停滞,社会动荡不安,周边欧洲列强环伺,局势可谓风雨飘摇。但是,英国情报主管弗朗西斯·沃尔辛厄姆(FrancisWalsingham)及其保密局在一系列国内外战争中积极作为,为英国摆脱困境立下汗马功劳,也由此确立了情报工作在英国举足轻重的地位。第一节英国争霸遭遇的危机与化解自从发现新大陆和绕过好望角以达东印度群岛的航线开通后,欧洲的商业重心逐渐西移,渐渐远离地中海地区,而趋向大西洋海岸。西班牙、英格兰和法国等列强,为了世界贸易和新发现地区的主权统治,展开了激烈争夺。伊丽莎白女王上台后,通过宗教改革、实施重商主义政策等一系列措施,使得国内由乱而治,国家实力得到增强。英国为了拓展自身的利益空间,开始向老牌殖民帝国西班牙发起挑战。一、调和国内外矛盾与维护国家安全伊丽莎白女王1558年继位伊始,国内分裂势力猖獗,国外又面临法国、西班牙等列强的挤压,伊丽莎白女王首先确定了以安定国内为主的基本政策思路。她在出席伦敦市为女王举行的第一次招待会时,提出了“和睦”的口号,她的加冕庆典更是以“团结”为主题。\[英\]尼思·O摩根主编,王觉非等译:《牛津英国通史》,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第284页。然而,在1559年,宗教问题仍是横亘于“和睦”面前的首要障碍。伊丽莎白起初力图恢复亨利八世(HenryVIII)的宗教法规,重建她至高无上的王权,与罗马教廷决裂。然而这一想法忽视了议会在确定“信仰划一”程度、制定和取消法律方面的作用,忽略了议会与国王的合作关系。伊丽莎白女王于是采用了折中方案,于1559年通过了《至尊法》和《信仰划一法》。第一个法令确认伊丽莎白为英国教会的至尊统治者,第二个法令要求每个教区都使用新修改的克莱默大主教《公祷书》。《至尊法》规定取消教皇的权力,《信仰划一法》以《公祷书》作为唯一合法的礼拜,两大法令都可代表女王及议院的共同意志。参见\[英\]屈勒味林著,钱端升译:《英国史》(上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67—371页。伊丽莎白在宗教问题上采取的和解手段,一定程度上为确保国内安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上一任女王遗留下的另一个问题是对法战争。伊丽莎白上台后迅速与法国和西班牙签订和约,使英格兰从战争中摆脱出来,也使欧洲大陆两大天主教国家认可了信奉新教的伊丽莎白女王的地位。接着,在悬而未决的苏格兰问题上,伊丽莎白不失时机地给予苏格兰新教援助,引发了大规模的新教起义,并逐步将欧洲大陆势力逐出了苏格兰。1560年,法国在苏格兰的代言人吉斯·玛丽去世,法国、苏格兰和英格兰签订了《爱丁堡条约》,规定法国从爱丁堡撤军,苏格兰由本地贵族议会统治。《爱丁堡条约》开启了苏格兰与英格兰长达一个世纪的和平篇章,并为英国对外扩张扫清了国内障碍。为了增大继承英格兰王位的可能性以及实现未来苏格兰与英格兰王位的合并,玛丽(Marry)于1565年与亨利七世的重外孙达恩利伯爵亨利·斯图亚特结婚。此举的主要原因是:信奉天主教的苏格兰王位继承人玛丽·斯图亚特是英格兰国王亨利七世的重外孙女,因此她也拥有英格兰王位继承权,一切企图在英格兰恢复天主教的人都不遗余力地给予她支持。玛丽登上苏格兰王位后就要求更改《爱丁堡条约》,承认她是伊丽莎白的合法继承人。参见钱乘旦著:《欧洲文明:民族的融合与冲突》,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9页。此举引起了苏格兰贵族与伊丽莎白女王的不满。后来,婚姻的失败以及达恩利伯爵的去世使得玛丽的王位继承权于1567年被苏格兰贵族废黜,并在1568年兰塞德一役中败北。玛丽逃往英格兰寻求庇护,伊丽莎白女王趁机将其软禁。然而,欧洲大陆的天主教国家与国内天主教势力认为玛丽才是英格兰王位的“合法君主”,国内天主教势力开始抬头。1568—1572几年间,英格兰国内充满了阴谋与叛乱,而软禁玛丽也很大程度影响了伊丽莎白时代英格兰的对外关系。先是教皇庇护五世发出训令,宣布取消伊丽莎白的教籍,并废黜其王位,呼吁天主教徒推翻其在英格兰的统治。后来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于1567年派阿尔瓦公爵侵入尼德兰。对于上述危机与挑战,伊丽莎白女王针锋相对地做出了回应,1571年英国议会通过《第39条教规》,并最终建立了独立的安立甘教会,这标志着英国宗教改革的结束以及与欧洲大陆天主教的彻底决裂。钱乘旦、许洁明著:《英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12月版,第126—128页。1572年,英格兰支持信奉新教的西属尼德兰爆发起义,并通过与法国结盟的间接战略来牵制西班牙。在此期间,英格兰天主教势力并没有静待国外力量的干预,而是筹划了一场针对伊丽莎白女王的暗杀行动。此次暗杀行动的负责人是来自德比郡的贵族安东尼·巴宾顿及其六名属下。天主教势力想当然地认为如果行刺成功,英格兰新教必将被天主教所取代,而如果失败,西班牙军队将入侵英格兰,并扶助玛丽登上王位。天主教势力通过加密信件将行动的详细计划汇报给了玛丽,他们并不知道英国情报部门已控制了玛丽及其支持者之间的信使。通过截获信件以及破译密码,英国情报主管沃尔辛厄姆掌握了刺杀行动的全盘计划,提前行动并一举逮捕了所有暗杀者。StephenRobertTwigge,GrahamMacklin,BritishIntelligence:SecretsSpiesandSources,NationalArchives,NewYork,2008,pp51-53此次事件史称“巴宾顿阴谋”,这虽然是众多阴谋与叛乱事件中的一起,但正是该事件坚定了伊丽莎白女王处决玛丽的决心,也打消了与天主教势力妥协的念头。1587年2月7日,伊丽莎白一世根据议会的请求,签署了玛丽的死刑判决书。JamesAWillianson,TheTudorAge,DMcKayCo,NewYork,1961,p357玛丽的处决使英国内最后的隐患解除,同时也做好了与西班牙开战的准备。二、重商主义政策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16世纪,英国生活必需品价格大幅度上升。物价上涨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钱币质量太差,官方铸造的金币银币中杂质越来越多,这虽然对部分从事倾销的商人暂时有利,却损害了英商在海外的信用,导致出口困难;另一方面,城乡人口骤增加大了对商品的需求。数据显示,15世纪末,英格兰人口200多万,1600年则增加到400多万。发展最快的城市是贸易中心伦敦,其人口由1520年约7万上升到1600年的逾20万。阎照祥著:《英国史》,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63页。物价上涨与都市人口的剧增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也对商业贸易提出了更高要求。伊丽莎白继位后,英国在重商主义思想重商主义是15—17世纪在欧洲产生的一种经济理论。从西方经济思想发展史来说,欧洲的重商主义理论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即早期的重商主义和晚期的重商主义阶段。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都把货币看成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但是,在如何增加货币财富的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和主张,提出过不同的措施和建议。在伊丽莎白女王时期的重商主义尚属早期重商主义,即商业扩张理论、加强新君主制以及实现国家富强的殖民思想,重商主义成为这一时期海外扩展的思想基础。指导下,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法案。如都铎时期英国商人在海外经商时,受到了汉撒同盟商人的排挤。汉撒商人曾支持爱德华四世夺取王位,因此在1474年《乌特勒支条约》中,汉撒商人拥有比不列颠商人更加优惠的关税特权。16世纪中叶之前,由于受到条约有效期的限制,英商虽对汉撒商人的商业特权满腹牢骚却无可奈何。伊丽莎白女王上台后致函议会,要求撤销汉撒商人的自由与特权,此举得到英商的一致支持,也极大鼓励了不列颠商人的积极性。JamesAWillianson,TheTudorAge,DMcKayCo,NewYork,1961,p256资本主义经济只有经过资本原始积累才能迅速发展,而海外贸易则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在商业发展的同时,西班牙、葡萄牙探险家成功发财的消息传到了不列颠,英商和少数国民的投机冒险心理增强,强烈要求开发新市场和殖民地。为了解决英国商业危机,伊丽莎白适时采纳了首席枢密官威廉·塞西尔的建议,即广泛开辟各种市场。随即英商成立的公司就对通往俄国、中国及好望角等国家和地区的航道进行试航与开拓。当时,海外贸易活动的伴生物是海盗活动和奴隶贸易。数量众多的投机商人驾驶海盗船在大海上劫掠商船财富,并将攫获的部分财宝献于女王,得到赏赐和鼓励。1562年,普利茅斯商人家庭出身的约翰·霍金斯最先从几内亚购买了400名奴隶,连同英国的手工业产品一起运往海地,并带回海地出产的食糖、金银等,形成了英国历史上最初的“三角贸易”。FEHalliday,AConciseHistoryofEngland:FromStonehengetotheAtomicAge,ThamesHudson,London,1980,p99海外贸易使得英国积累了大量的货币资本,英国经济实力得到迅速提升。与此同时,随着海外利益扩大化,英国海上力量得以发展壮大,海权成为英国商业的命脉。张亚东著:《重商帝国,1689—1783年的英帝国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4—45页。英国在海外贸易上的崛起侵犯了西班牙的势力范围,严重威胁到了西班牙的海上贸易命脉,两国间的经济冲突逐步升级。1568年,霍金斯及其表弟弗兰西斯·德雷克率领“米尼翁号”和“耶稣号”战舰进行远航,途经圣胡安·德乌略西亚港时遭到西班牙人的袭击,损失惨重。英国船队遇袭的消息传回国内,舆论大哗,议会提议实行军事报复,挫败西班牙人对新大陆殖民和贸易的垄断。伊丽莎白女王后来以没收西班牙运饷船的方式,对西班牙进行了报复,英西关系也渐趋紧张。三、1588年海战及英西争夺海上霸权1588年英国和西班牙爆发的海战,缘于宗教和海外贸易问题。一方面,玛丽被处决后,欧洲大陆的天主教势力跃跃欲试,谋划发动针对英国的军事袭击,以期击垮他们眼中的异教徒国家。另一方面,英西两国海外贸易争夺战愈演愈烈,已从争夺海外殖民地演变为相互劫持商船。早在玛丽被软禁后,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于1567年派阿尔瓦公爵率5万人侵入尼德兰,此举在英格兰引起极度恐慌与不安。1572年,信奉新教的西属尼德兰爆发起义,需要英国给予援助。伊丽莎白最初认为英国尚无力单独与西班牙进行战争,希望采取与法国结盟的间接战略。然而1584年安茹公爵弗兰西斯去世,法国内乱突起,以及1585年西班牙扣留了伊比利亚半岛各港口的英国船只,这都促使伊丽莎白下决心与西班牙公开对抗。钱乘旦、许洁明著:《英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12月版,第128—129页。1585年8月,英格兰与尼德兰联省共和国结盟并紧张备战,同时派弗兰西斯·德雷克跨洋远航去袭击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以打破西班牙在海外殖民地贸易的独占权。12月伊丽莎白女王又派莱斯特伯爵率军占领尼德兰的弗拉辛,旨在防止尼德兰被西班牙和法国占领,并保护英荷两国间传统的商业联系。尽管莱斯特的渡海征战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德雷克在美洲的劫掠却大获全胜。面对英国人的挑衅,西班牙做好了与英国开战的准备。1587年2月,玛丽被处死(时年44岁)。西班牙菲利普二世视此举为英国对天主教世界的挑战,他在伊比利亚半岛西海岸各港口集结战舰,准备与英国开战。英国方面却先发制人,德雷克率舰队突袭加的斯港,摧毁了西班牙战舰30艘,并在沿海一带劫夺其供给船达两月之久。英国本土的地方武装也动员了起来,凡可能登陆的地方都在地图上做了标志,其防务也进行了相应的安排。SusanDoran,ElizabethⅠandForeignPolicy1558-1603,Routledge,London,2000,pp51-561588年,由梅迪纳·西多尼亚公爵指挥的西班牙“无敌舰队”启航,此次军事行动的计划是控制英吉利海峡,并与西班牙驻尼德兰总督帕尔马公爵会师,然后入侵英格兰。“无敌舰队”共有130艘船只,其中战舰和武器商船60余只,配有2431门大炮,官兵近3万人。这支舰队的特点是其短射程重炮火力凶猛,适宜近战。英国战舰数量及出航海员人数则远逊于对方,仅为34艘及6000人。但英舰快速灵活,且装备远程大炮,适合拦截和追击。历史证明,火炮对于海军战术的影响,要比对于造船术的影响更大。西班牙墨守陈规,高大但笨拙的船体用缆绳连成横列队形,试图先使敌船丧失战斗能力,然后再进行攀登。而英国放弃了步兵登舰的传统战术,其战术目标是在远距离击沉敌船,或迫使其易帜投降。\[英\]JFC富勒著,钮先钟译:《西洋世界军事史》(第二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1页。最终,英军通过有效战术和“神助”天候,以极为轻微的损失重创了西班牙“无敌舰队”,最初9天,英国军舰利用上风向和远程火力优势,与西班牙舰队保持有效距离,伺机进攻。7月27日无敌舰队到达加莱港附近海面时损失率了两艘船只。28日,英国舰队利用连体舰船的弊病,发动火攻。英军派出6艘装满炸药的船只,驶向抛锚的西班牙船队,未能靠岸的西班牙船只乱作一团,争相砍断缆绳。之后英军用远程大炮轰击,重创西班牙军舰,西班牙水兵死伤枕藉。西班牙舰队顺风向北撤退,英军穷追不舍,一直追至福斯湾。而后大西洋飓风又给逃散的西班牙军舰带来了更大的灾难。最后只有50余艘西班牙船只和1万名官兵绕过苏格兰和爱尔兰,返回西班牙。此次海战,英军仅仅损失了数十人。沉重打击了其海上力量。1588年海战,既标志着西班牙开始丧失其传统强国地位,也吹响了英国这一新生力量崛起的号角。此战后,英国与西班牙在十年间又进行了一系列规模不一的海战,英国最终击败西班牙成为新的海洋霸主。自此,英国步入了旷日持久的对外战争时期。通过奥格斯堡同盟战争与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英国沉重打击了老对手法国,并得到地中海的直布罗陀和梅诺卡岛、北美洲的哈德逊湾流域与新斯科舍、西印度的圣基茨岛,以及西属美洲殖民地的奴隶贸易垄断权。在七年战争七年战争(1756—1763)是英国争夺世界霸权的一次决定性战争,战争是由奥地利企图收回普鲁士所占领的西里西亚所引起的,又是英法两大国长期争夺欧洲霸权和殖民地的继续。其间,奥地利抛弃亲英传统,与法国、俄国、萨克森、瑞典等国结成反普同盟,普鲁士则与英国、汉诺威联合,英国后又向西班牙宣战。1763年,战争最终以英国的大胜而告终,交战双方签订《巴黎和约》,法国在北美的势力基本被清除,英国获得为数众多的海外殖民地,继而成为最强大的海上强国。中,英国先后击败了法国与西班牙,成为战争最后的赢家。通过战争,英国取得加拿大及密西西比河以东地区,并用哈瓦那换得佛罗里达,至此,法国在北美的势力基本被清除,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帝国基本奠定。同时,英国在加勒比海得到了圣文森特、多巴哥、多米尼加和格林纳达等岛屿,在西非占得塞内加尔。钱乘旦、许洁明著:《英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198—203页。七年战争结束以及《巴黎和约》签订后,一个世界范围的英帝国逐渐成形,“第一帝国”版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第二节英国国家情报机构的勃兴与实践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国情报工作与今天的职业情报工作有着较大差异,它缺乏健全的国内外情报侦察体系,情报搜集手段较为单一,缺少职业情报人员。JohnMArcher,SovereigntyandIntelligence:SpyingandCourtCultureintheEnglishRenaissance,StanfordUniversityPress,NewYork,1993,p5然而,资金与人力资源匮乏的英国保密局,却成为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的屏障,以及帝国版图扩张中的先行者与指导者。一、情报主管沃尔辛厄姆以及保密局的建立在伊丽莎白时代以前,情报工作在英国的地位是微不足道的,情报活动往往是自发的、无意识的。虽然从记载最早的公元9世纪的阿尔弗雷德大帝伪装成吟游诗人刺探情报,到15世纪的阿金库尔战争,在一系列战争中都能看到情报活动,但这些情报活动缺乏组织性,只是在战争中有着临时性的表现。然而,到了伊丽莎白女王时代,情报工作发生了重大改变。一方面英国面临内忧外患,需要特殊手段来打破局面,而情报活动在伊丽莎白执政初期的特殊作用,实现了这种要求;另一方面,在伊丽莎白时代英国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海外殖民地的争夺以及对外政策的制定都需要情报活动的支持,因此,情报工作地位的确立顺理成章,情报工作也最终被纳入国家决策体制中。“他了解所有人,但没有人能看透他”StephenBudiansky,HerMajestysSpymaster:Elizabeth,SirFrancisWalsingham,andthebirthofmodernespionage,Weekly,London,2005p34,这是同时代与其接触过的人给予沃尔辛厄姆的评语。沃尔辛厄姆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掌控人,并能够充分利用一切有用的信息。沃尔辛厄姆两岁丧父,后自费进入剑桥接受高等教育。当玛丽·都铎在大肆清洗清新教徒时,沃尔辛厄姆前往罗马学习法律,并专心致力于对人的因素的研究。这段时期让沃尔辛厄姆受益匪浅,对其日后的情报事业有着巨大裨益,由于当时科学技术的落后,谍报仍是主要的情报搜集手段,与各阶层人士打交道并掌握他人心理更是每名谍报人员的必备素质。沃尔辛厄姆曾在数年后对其侄子讲述,“书本只是由死板的字母组成,是人类的语言和经验赋予了其生命,让你获得真正的知识。”StephenBudiansky,HerMajestysSpymaster:Elizabeth,SirFrancisWalsingham,andthebirthofmodernespionage,Weekly,London,2005p341568年,沃尔辛厄姆回国后被伊丽莎白女王的首席枢密官威廉·塞西尔招募,并由于工作能力的突出获得女王的赏识。1570年,沃尔辛厄姆被女王任命为驻法大使,接替刚刚卸任的尼古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