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NT$
230.0
《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售價:NT$
403.0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NT$
2234.0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NT$
500.0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NT$
347.0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NT$
250.0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NT$
3560.0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NT$
602.0
|
編輯推薦: |
通过这些文字,我们了解到了中国当代艺术那些曾经的辉煌和正在路上前行的艺术实践活动,无论事件或者人物,都是已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他们时时刻刻影响着当下我们的生活,引发我们的思考,丰富着我们人生路途上的风景。
|
內容簡介: |
《朱其自选集》收入了作者1990年代以来的作品,正如作者所说,这部自选集可叫“前卫往尘”。作者于1990年代加入当代艺术批评园囿,从稿子的时间顺序亦可发现,早期的文字一路力挺当代艺术,新世纪后期的艺术资本狂欢后,文字中的前卫热忱逐年下降,对当代艺术不断抱怨甚至几近指责。“前卫”终于在中国绝尘而去,留下的是一批体温犹在的文字记录。这也是让未在当初现场的人多了一份视野。
|
關於作者: |
朱其,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博士,现为文化部中国国家画院理论部研究员,在国内多所大学担任客座教授。1990 年代开始从事艺术评论,并策划了一系列重要的前卫艺术展。著作包括《新艺术史和视觉叙事》(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 年),《Video:20 世纪后期的新媒介艺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年),主编著作包括《1990年以来的中国先锋摄影》(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 年),《形象的模糊:里希特三十年艺术访谈和笔记》(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 年),《当代艺理论前沿》(江苏美术出版社,009 年、2010 年、2012 年),《未来指向·影像艺术》《未来指向·雕塑装置》(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 年)。曾获2008 年中国批评家年会“年度青年批评家奖”、《美术报》2008 年度中国美术界十大人物奖、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博士论文奖(2009 年)、2012 年台湾《艺术》英文杂志第二届“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写作奖”、2013 年523 海安艺术思想论坛“年度艺术批评奖”。
|
目錄:
|
总论
003 什么是当代艺术
007 当代艺术的未来:新人类、电子经验及其社群
013 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史学标准问题
019 中国艺术给全球带来什么创造性贡献
023 有没有一个中国当代艺术解释的正宗版本
026 当代艺术三十年只是一个过渡阶段
035 “523 海安艺术批评奖”答谢词
039 如何看待参与中国当代艺术的西方人
043 当代艺术史研究
045 中国当代三十年艺术
——《艺术汇》杂志口述史访谈
062 当代艺术、异化和现代主义
065 1980 年代的水墨和现代主义实践
069 1990 年代的观念艺术及装置艺术
081 1990 年代以来的新媒体艺术
107 1990 年以来的中国先锋摄影
123 1990 年代以来的行为艺术
135 1990 年代的独立策展和新生代批评
142 推进历史:艺术媒体与当代三十年艺术
153 回到原形:重新评估二十年(1985—2004)
162 缺乏超越性的十年:新世纪以来的当代艺术生态
175 从传统到世界主义的影像再造
——新世纪十年的当代摄影
185 物化时代的诗性
——新世纪十年的雕塑装置
·02·
197 自然、抽象与现代性
199 自然的现代性及其传统的转换
212 自然与抽象形式及其中国画未完成的现代性
225 公民社会与当代艺术
227 流动的社群:2009 首届北京798 双年展主题展策展论述
232 当代艺术如何言说底层社会
237 异域对话
239 文化的游牧性很重要
——阿基莱·伯尼托·奥利瓦访谈
249 真理没走,只是错误改变了
——对话罗伯特·斯托
259 欧游反思录:欧洲三大艺术活动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270 如何超越艺术全球化后的“万人一谱”
——2010 年韩国光州双年展观后记
275 阿基里斯与龟:亚洲艺术追赶西方的困境
280 邂逅草间弥生及物派艺术家
286 空白的意义:李禹涣访谈
后记
|
內容試閱:
|
什么是当代艺术
什么是当代艺术?以“当代的”一词来探讨艺术,在19世纪末欧洲的印象派时期,或中国的民国时期就出现过。国内很多人根据字面意思来望词解义,并以此定义当代艺术的特征,比如“当下性”“即时性”等等。
“当代艺术”是一个艺术史概念。显然,这个词首先应该放在西方艺术史的框架来理解。按照阿瑟·丹托《在艺术终结之后》一书的讨论,“当代艺术”属于西方文艺复兴以来艺术史的第三个阶段。从西方艺术史学的视角看,在文艺复兴以前,虽然有视觉文化或作品,比如岩洞壁画、古希腊雕塑,但那不是在“艺术”观念下的创作。
作为“艺术”的艺术始自意大利,从文艺复兴的达·芬奇到19世纪法国的马奈,构成西艺术的第一个阶段,即以写实主义的意大利体系为主的古典主义阶段。从法国的塞尚、毕加索的立体主义到1950年代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构成了西方艺术的第二个阶段,即以抽象艺术为主的法国体系的现代主义阶段。
抽象艺术也称作形式主义艺术,它是现代主义的主线,它强调排除用写实主义在画布上创作逼真幻觉的意大利体系,绘画不再通过形象和文学性来表达艺术,而是以点线面等分析性元素直接创造画面。当然,现代主义还包括写实主义的各种变体,比如偏抽象的未来主义、形体变形的表现主义和形象重组的超现实主义。这些艺术在内容上呈现了自尼采以后建构的现代主体性,但画面上还是保留了形象。这可以看作一种写实主义的现代主义变体,因而它们只是现代主义的分支。
形式主义体系是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艺术的一个划时代阶段,它与持续数百年的意大利写实体系作了彻底切割,从形式到观念建立了一套以往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的语言体系。至1950年代的抽象表现主义,由格林伯格对形式主义作了哲学总结后,抽象艺术也走到了衰竭的尽头。之后拉开了以波普艺术为主的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持续的时间不长,仅仅是1960年代十年。艺评界以往将后现代主义算作当代艺术的开始,这是一个误解。后现代主义实际上属于晚期现代主义,也可以看作由形式主义向当代艺术转型的过渡阶段。后现代主义认为形式主义的抽象艺术过于单调,艺术应重新召回形象,但这不是回到现实主义或表现主义艺术,而是在图像学的意义上,将现成图像进行重组。当代艺术开始于1960年代末的激浪派艺术,以约翰·凯奇、波伊斯为代表。激浪派在语言上认为“一切形式皆可以”,主张艺术回到日常经验,注重艺术的偶发性和过程性,并使用现成品和新媒体进行创作。当代艺术可以看作继写实主义、形式主义体系之后,西方艺术进入了语言体系的第三阶段。在语言上,当代艺术实际上是一种“总体艺术”,即在一件作品中可以使用绘画、雕塑、现成品、表演、Video 等多种语言形式。在观念上,当代艺术反对现代主义以媒介为中心来定义艺术。目前,国内使用频率较高的“当代油画”“当代水墨”“当代雕塑”等提法,在理论上是一种伪命题。当代艺术不再以媒介来定义艺术了,将油画、水墨、雕塑等媒介看作一个本体论意义上的艺术中心词,实际上是现代主义或形式主义的概念。当代艺术只是将语言看作一种综合手段,试图解决形式主义脱离现实丰富性的问题,即将艺术从元素主义和媒介中心的语言本体主义中抽身出来,从日常经验中探讨精神议题。1970年代以来,当代艺术形成了“总体艺术”的语言模式,但内容上尚未达到形式主义那样的哲学性。它的主题是以二战后的文化理论和语言学作为支撑的,比如消费社会理论、新马克思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意识形态的征候分析、精神分析和符号学等。国内公众甚至美术院校对当代艺术的认识,尚停留在一种形式上的表面认识,比如,将凡是以装置、现成品、Video 等多媒体为形式的作品,都一概看作当代艺术,这是以当代艺术的“总体艺术”手段作为一种判断标志。如果按这种手段上的语言标准,国内革命史和古代艺术的博物馆,现在也大都使用了多媒体和装置雕塑的展示手段,这些古代和革命展品岂不都成了“当代艺术”?
多媒体形式虽是当代艺术一个重要指标,但显然多媒体作品不等于就是当代艺术,其核心特征仍在于内在的美学诉求。国内公众尽管接受了艺术可以是以思想性为主的多媒体作品,但还是从古典艺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来理解艺术内容,他们希望艺术要美,或给人激情,或正义感,或技术语言上千变万化,这都还是在用19世纪以前的艺术标准要求艺术。作为西方艺术的第三个阶段,当代艺术的核心仍是强调精神美学上的前卫性。前卫艺术的真正实质,实际上不是给予大众以精神希望,或审美乌托邦,而是让大家看到一个无意义的难以救赎的世界的真实性。当然,当代艺术这类没有意义的意义表达还是有其魅力的,比如创作者有一种对世界认识的深邃性、对残酷真实的坦然感,以及对各种语言把控的流畅自如性。当代艺术给人的是这些东西,它不是一种给予人希望和快乐的艺术,后者是19世纪以前艺术的审美诉求。
因此,高层次的当代艺术,大多数人实际上未必是能接受的。因为它不能带给众人希望、舒适和快乐的满足。比起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艺术,当代艺术的核心诉求是表现“事物本来所是的样子”,它希望让人们通过艺术感受到世界和自身存在的真实性,它拒斥将自身定义为一种宗教慰藉、政治宣传、商业时尚的文化产品,相反,它要排除这些慰藉性、宣传性、时尚性的艺术
功能。
自1970年代以来的当代艺术仍处在未完成的进程,它在艺术观念及其形式上尚有不确定的创造空间。它不知道自己的未来是什么。作为现代主义之后一个新的阶段,阿瑟·丹托将当代艺术称为一个“后艺术史”阶段,即从意大利的写实主义体系到法国的形式主义体系,理论上,由瓦萨里到格林伯格,可将这两个时期看作从写实到抽象的西方意义上完整的“艺术史”,这个“艺术史”至1950年代彻底结束。
从语言上的多媒体到思想上的文化多元主义,当代艺术事实上越出了前两个时期合成的“西方艺术史”框架。当代艺术尽管从西方艺术史框架中萌生出来,但总体上它确实已不再是西方体系内部意义上的艺术。国内普遍仍认为当代艺术是一种西方艺术,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
2014 年1 月20 日晨写于望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