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众说钟叔河(钱钟书、杨绛、张中行、李锐、钱理群、朱正等大家云集,说人论书!全貌呈现钟叔河对当代精神生活的影响力与风采)

書城自編碼: 253204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评论与鉴赏
作 者: 张中行 朱正 等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08083728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4-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504/42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81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大宋悬疑录:貔貅刑
《 大宋悬疑录:貔貅刑 》

售價:NT$ 340.0
不被大风吹倒
《 不被大风吹倒 》

售價:NT$ 300.0
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 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

售價:NT$ 490.0
东野圭吾:分身(东野圭吾无法再现的双女主之作 奇绝瑰丽、残忍又温情)
《 东野圭吾:分身(东野圭吾无法再现的双女主之作 奇绝瑰丽、残忍又温情) 》

售價:NT$ 295.0
浪潮将至
《 浪潮将至 》

售價:NT$ 395.0
在虚无时代:与马克斯·韦伯共同思考
《 在虚无时代:与马克斯·韦伯共同思考 》

售價:NT$ 260.0
斯大林格勒:为了正义的事业(格罗斯曼“战争二部曲”的第一部,《生活与命运》前传)
《 斯大林格勒:为了正义的事业(格罗斯曼“战争二部曲”的第一部,《生活与命运》前传) 》

售價:NT$ 840.0
日内交易与波段交易的资金风险管理
《 日内交易与波段交易的资金风险管理 》

售價:NT$ 39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1145
《 阎明复回忆录(作者为毛泽东俄文翻译,首次披露有关国际共运和中苏关系破裂细节。全二册。) 》
+

NT$ 330
《 沈从文与我 》
+

NT$ 374
《 佳本爱好者 》
+

NT$ 374
《 《大道与歧途》(书生与政治的纠葛,挣扎!王彬彬笔下政治铁流中的书生本色!) 》
+

NT$ 398
《 老先生(《书屋》前主编周实,与张中行、胡绩伟、李锐、李慎之、资中筠、流沙河等二十八位老先生的书信过往录,凸显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象和家国情怀) 》
+

NT$ 315
《 晚窗偷得读书灯 》
編輯推薦:
◎谈论钟叔河,就是在谈当代中国出版文化;谈论当代中国出版文化,就不得不谈钟叔河。

◎从《走向世界丛书》轰动到《周作人散文全集》终成,从钱钟书序《走向世界》到杨绛序《念楼学短合集》,钱钟书、杨绛、张中行、黄裳、钱理群等大家云集,说人论书,呈现钟叔河出版家、文化人之风采,编书著文之命运。

◎四辑文章,百名作者,呈现钟叔河出版家、写作者之风采,讲述钟叔河编著书文之命运。走近钟叔河,走进1990—2014的一段文化史……
◎这是一本关于钟叔河先生的立体之书:先生的文人本色,先生的编著成果,以及不绝如缕之文化回响……
內容簡介:
从《走向世界丛书》轰动到《周作人散文全集》终成,钟叔河深刻影响了当代中国的出版界和文化界。本书收录了1981—2014年间评介钟叔河出版成就及创作成果的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共分为四辑。辑一“先行者并不孤独”,多为综合性文章,纵论钟叔河其人其书;或集中一件事情,一项话题,一次见面,一点印象。辑二“现代读书人的胸襟与眼界”,主要谈钟先生所编书籍。辑三“青灯有味忆当年”,偏重于钟先生自己的著作。辑四“温和的意义”,专收商榷、批评、讨论类文章,力图呈示全貌,保全“众说”况味及“百家争鸣”之追求。


钱钟书、杨绛、张中行、黄裳、朱正等大家云集,字间行里,时间深处,诉说钟叔河先生的文人本色、编著成果,以及不绝如缕之文化回响,极具可读性与史料价值。
關於作者:
张中行,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朱正,编审。1949年肄业于长沙长郡中学。历任《新湖南报》编辑,湖南人民出版社编辑、编审,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已出版的著作有:《鲁迅传略》《鲁迅回忆录正误》《鲁迅手稿管窥》《人和书》《留一点谜语给你猜》《周氏三兄弟》《重读鲁迅》等。





梁由之 文史学者,作家,策划人。著有《大汉开国谋士群》《百年五牛图》《从凤凰到长汀》《阅世偶记》《翻书闲录》《锦瑟无端:十年自选集》等。策划主编《天涯社区闲闲书话十年文萃》(全四卷)、《梦想与路径:1911—2011百年文萃》(全三卷)等。大型书系《海豚文存》(海豚出版社)、《回顾丛书》(辽宁人民出版社)、《梦路书系》(中信出版社)、《主见文丛》(新华文轩北京出版中心)、《一苇文库》(商务印书馆)总策划兼主编。
王 平 湖南长沙人。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编、策划及编辑出版了社科人文类图书两百余种,《书屋》杂志创始人之一。主要著作有小说集《雨打风吹去》(作家出版社)、《王平小说》(湖南文艺出版社)。
目錄
前 言 (王平)


辑一 先行者并不孤独


朱 正 “述往事,思来者”

胡 秀 总编辑应当是第一编辑

牧 惠 焚与坑及其他

余开伟 虽然大器晚年成

蔡 栋 “书要到读者中去”

张中行 书呆子一路

蒋子丹 钟叔河小记

黄成勇 长访钟叔河

马 力 学人之缘

王建辉 钟叔河先生

王一方 世纪末,一位出版人的身影

向继东 先行者并不孤独

周 实 烈士暮年

燕 妮 驾驭生命之船

赵相如
钟叔河函究蓑衣饼

黄岳年
想念念楼里的钟叔河先生

刘德水
系心湖南

朱晓剑
民间有钟叔河

徐艾平
访念楼

咸江南
钟叔河——“走向世界”以后

俞晓群
蓝朱两支笔

薛 冰 初上念楼

袁复生
大时代里守着“一”

伍 杰 如水之交

李天扬
拖着拉杆箱登“念楼”

姜子健
“钟叔河,你出周作人,要适可而止啊!”

姚峥华
钟叔河的深圳缘

沈文冲
“毛边一党也堪夸”

谢晨星
“我就是个手工匠”

卫洪平
访钟叔河先生

王 平 更能消几番风雨

胡竹峰
念 楼

邓左民
念楼的苦茶

朱 纯 老头挪书房

鲜 鲜 我幽默的父亲


辑二 现代读书人的胸襟与眼界


吴德铎 我国早期的一部访美游记

楚天高 一套学近代史的好丛书

戴文葆 一个古老而又新颖的课题

柯 安 (李侃)走向世界的艰辛历程

王德祥
新翻印的旧游记

黄俊东
文化播种人——钟叔河

萧 乾 长沙出版四骑士(节录)

陆建德
重读《走向世界丛书》

王尔敏
《总理衙门命使试探》引言

向敬之
中国书史上的一座丰碑

陈子善
谈谈《知堂杂诗抄》

《北美日报》社论 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评中国重新出版《曾国藩全集》

钱理群
现代读书人的胸襟与眼界

陈四益
《风土丛书》

李 锐 让旧籍“从火中而新生”

姜 威 西山娟碧晚来鲜

谷 林 “嘉孺子”

舒 芜 评《儿童杂事诗图笺释》

王得后
难得老人有童心

张 荷 诗中的土风

孙华阳
《儿童杂事诗图笺释》的背后

徐南铁
桃李无言一队春

刘召兴
此情可待成追忆

杨小洲
读编年体《周作人散文全集》的几点感想

周立民
且到寒斋吃苦茶

李公明
它让我们打开眼界

钱 钢 傻心眼儿的老百姓才真公道

赵普光
《知堂书话》的四种版本及其他

肖跃华 出版重镇——钟叔河


辑三 青灯有味忆当年


钱钟书 《走向世界》序

龚书铎 《走向世界》与中国近代文化

王庆成 读《走向世界》

李一氓 《〈走向世界丛书〉叙论集》序言

左鹏军 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深沉思索

黄 裳 《书前书后》序

朱 健 《书前书后》书外

王稼句 读书小笺

王武子 由《书前书后》说书里书外

程千帆 致舒芜书(节录)

徐雁平 钟叔河先生的散文

卫建民 读《偶然集》随想

张国功 独有书癖不可医

徐明祥 厚积薄发写我口

谷 林 得书杂记

于晓明 读《念楼学短》

唐元明 《念楼集》《学其短》编后记

吴 筠 暑天读“学短”,清凉自然来

杨 绛 《念楼学短》合集序

艾 苏 念楼文短情却长

萧金鉴 “我的杯很小……”

绿 茶 小楼风雨说文解气

薛 原 钟叔河的《天窗》

朱昌远 窗上影话

汪成法 青灯有味忆当年

董国和 念楼改题

杨向群 听钟叔河先生“与之言”

乔志明 “用古今浇灌之”

邱向峰 隔溪高树散轻阴


辑四 温和的意义


臧克家 也谈周作人

臧克家
读报有感

唐自健
如此《家书》有何益

张 伐 我们能向曾国藩学习教子和做人么

陈平原
译本比较与文学史研究

李书磊
温和的意义:漫谈《知堂书话》

赵京华
温和的别一种意义:也谈《知堂书话》

黎 澍 《知堂书话》和周作人的文化态度

徐 可 温和的第三种意义:再谈《知堂书话》

孙 犁 耕堂题跋二则

陆汉萍 (胡真)“周作人热”必须遏止消除

徐林正
钟叔河认真纠错,季羡林诚恳认错

马斗全
“最早情书”留有作者名

左自鸣
古文翻译“信”为先

陈福康
也谈校勘周作人文的工作

止 庵 《周作人散文全集》琐谈

【引录一】忆妓与忆民(钟叔河)

舒 芜 伟大诗人的不伟大一面

杨万翔
关于白居易的“老丑”与“淫”

陈永正
为白居易讨回公道

【引录二】潘汉年在洣江(钟叔河)

阿 丙 晓 梅 钟叔河诉说潘汉年最后的日子

维 中(黄道奇) 《钟叔河诉说潘汉年最后的日子》读后

【引录三】“书前书后”这个书名(钟叔河)

来新夏
书名雷同及其他

雨 云 钟叔河《书前书后》的一处误识

梁由之
书多重名

后 记
问汝平生功业(梁由之)

钟叔河作品要目
內容試閱
“述往事,思来者”

朱 正

一九八○年的冬天,一些新华书店的货架上摆出了一本新书:《环游地球新录》。这新书其实是一本旧书:它的作者李圭是清代人,这书也是根据清代的刻本重印的。这是钟叔河编的《走向世界丛书》(简称《丛书》)中的一种。《丛书》从此问世,与读者相见了。两年以来,这《丛书》陆陆续续地出版,现在已经出了二十余种。钟叔河给《丛书》写了一篇总序,在每一本前面又加上一篇关于该书“文与其人”的评论性导言,这样,就使这些旧籍当真成了一部新的丛书了。

这里,我想讲几桩有关这部《丛书》和它的编者的琐事。



当最初钟叔河建议出版一套“中国人看西方丛书”的时候,遇到的反应是颇为冷淡的。重印这些旧书有多大的意思呢?实在要印,也不要一下就印那么多种,先印个三四种看看反应……钟叔河申述了理由,其中一条是,这些书拆开来一本一本地看,有些并不怎么精彩,史料既不多,思想也浅陋,但如果把这些晚清出国笔记尽可能完全地收罗到《丛书》中,就有它独特的价值了。他坚决主张尽快地把第一辑十本印出来。钟叔河的这一计划得到了湖南省出版局领导人的支持,这样,这个选题算是定了下来。如果没有领导上的强有力的支持,也许就不会有这《走向世界丛书》了。现在一些人往往把“长官意志”一语作为贬词来用,我倒以为,懂业务的、有眼光的长官的意志,常常对工作能够起决定性的积极作用。

《丛书》出版后,钟叔河把它陆续寄给了以前在湖南工作过的李锐同志,请他指教。李锐热情地赞赏了这一工作,他向《人民日报》推荐书评文章,并把《丛书》推荐给了曾彦修、黎澍、李普等同志,他们又把它推荐给各自熟识的学术界人士……许多前辈专家写信给钟叔河,热情洋溢地赞扬这部丛书。钱钟书的信中说:“章实斋论史学,于刘子玄所谓三长中独重识;弟读尊编,即倾倒兄之卓识明见,而博采穷搜之学力又足以相副。”李普在“半夜醒来,不复成寐”时写的信,建议他把各书卷首的“文与其人”辑印成册,交新华出版社出版。杨宪益在信中表示:“您写的专文如果集成一册,翻译出来,我看是会受人欢迎的。”李侃则在信中把《走向世界丛书》称为“内容并不新奇的当代‘奇书’”,说自己近月来一直被这部丛书所吸引,“读‘总序’及‘文与其人’诸文后,感佩之情不能自已”。萧乾、黎澍以及外国专家白霞等人,都在信中对《丛书》表示了赞赏。英国海涅曼公司也表示愿意用英文出版钟叔河写的书。今年春天,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召开一次小组会议时,组长李一氓提议特邀钟叔河作为正式代表参加(省级出版社来参加这会的只他一人)。

现在,钟叔河已用他编的书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研究论文,表明了自己的学力,使他在学术界获得了这么一点“声誉”。可是,你知道吗?这个现在颇为学术界推重的人,他受过的正规教育却是很不完全的。一九四九年八月,在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形势的鼓舞下,多少青年学生怀着一颗炽热的心投身到革命队伍之中。那时,我和他都还只十七八岁,都没有念完高中,就同时告别了自己的学生生活参加工作了。“高中肄业”,这就是他所受过的全部正规学校教育。

从那时开始,我就和他同在《新湖南报》社工作,逐渐熟识起来。从平日里的闲谈中,我多少了解了一些他的过去。在学校里,他并不是一个一心一意搞好功课的学生,而是学生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在他的头部,至今还留着当年在学生运动中被三青团分子打出的伤痕。学生运动,在当年毛泽东同志写的一篇评论中,是被称为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的。在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暗夜里,人们跂望着破晓,跂望着社会主义的未来。在那一代青年学生中,深切关心着祖国的命运,并且愿意为祖国献身的人是很多的。

广泛而认真地读书,恐怕可算是那时钟叔河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晚餐以后,我常常和他一同到古旧书店去翻旧书。大体上我只注意和我的研究专题有关的书,而钟叔河涉猎的方面要比我广得多。当代的,古代的,中国的,外国的,从文史方面直到生物学和大众天文学,他几乎是无书不读。就这样,他从这看来似乎是杂乱无章的阅读中获得了多方面的知识,这对于他后来编《走向世界丛书》显然是很有用的。



作为一个报纸的编辑人员,尽量多读点书,尽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可以说是分内的事。而钟叔河更加发愤地读书和思考,却还是在一九五七年脱离编辑工作之后。

“狂飙为我从天落”,一九五七年的那一场政治暴风雨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只留下了《社会主义好》这一支进行曲作为纪念,余音绕梁,至今还在耳畔萦回。朝前看吧,我也不想再说当时的详情细节了。这里只讲一件事:一九五七年十月一本题为《继续揭发批判钟叔河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罪行》的小册子出现,三十二开本,五号字横排,一百二十八面。在很长的时间里,这本东西被看作如山的铁证。一些人认为,有了这一本,要对钟叔河的问题进行任何复查、甄别,都是不可能的。而在不久以前,有的人又说,就凭这一本,钟叔河的改正是自不待言的了。为了谈谈钟叔河,最近我又把这本东西找来看了一遍。从它的上面,人们确实可以看见一个知识分子在怎样地思考着祖国的命运和人类的前途,怎样为了党和国家的肌体中存在着消极和不健康的现象而忧心如焚。举一例:那本小册子第一百一十一面上,在“关于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列主义理论”这一个小标题下面,罗列了八条“右派言论”,为了避免割裂和断章取义之嫌,我不加挑选删节,把这八条全文照抄在下面:



社会主义是一种人类进步的政治观念,在共产党出现以前早就产生了,并不是共产党发明的。共产党不过是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建立了自己的政治理论而已。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学说的一派。除了马列主义以外,社会主义学说还有别的流派,像工团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等等。它们也许没有马克思主义这样科学,但也是真心要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也出过许多仁人志士的。把它们说成反社会主义的是不合理的。

就是马列主义,也有一些不同的流派,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是马列主义的政党,但它的路线、政策和苏联共产党就有很大不同。

究竟哪一派理论更正确,哪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正确,现在还很难作结论。比如说,苏联就不一定比南斯拉夫正确。

应该让一切的社会主义流派,都能够充分宣传、发展、实行它们的理论,这样才可以显出优劣。即使是共产党绝对正确,也应该吸取别人的好的经验。

马克思主义是一百多年前的产物,不随时修正就不能保持正确。列宁把它修正了一次,但列宁的时代也过去三十多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南斯拉夫又把它修正了一次,可是原来斯大林却不承认。现在证明,南斯拉夫的修正是对的,是马列主义的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如果不准修正,就会僵化,变成教条,反而要束缚人的思想。

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就是一切不平等的消失,人类的彻底解放。所以,自由、民主和社会主义是没有矛盾的。

这是二十五年前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的论点。不论是当时或者现在,不论是别人或者他本人,都不会认为这些毫无错误,它确实有些错误,至少它在表达上显然有着很不确切的地方。但尽管这样,人们在这里难道不能感受到一个年轻人探求真理的果敢和明晰的思想吗?至于这些意见是不是“反党反社会主义”,我想,今天已经没有任何必要来为之辩解了。马克思在一篇文章中以赞同的态度引用过一句话:“受难使人思考,思考使人受难。”马克思引用的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也正是在那时候,钟叔河的一位学生时代的好友从新疆回到长沙来了。应该说,这是一位好心的同志。我陪他去看她。谈了一阵之后,她知道无法说服钟叔河改变对“运动”的态度,摇摇头,叹口气,说:“对于你我是没有什么好说的了。我只担心你的孩子,你将给她们什么样的影响。”立刻,钟叔河回答说:“我将以我自己为榜样来教育她们!”当时我从心底里赞赏他的这个回答。我很少能记住翻译的诗句,但是阿拉贡的《法兰西晨号》开头两行的大意,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如果我能够重新生活一次,我将依然走这一条道路。”在这一点上,钟叔河和阿拉贡一样:深信自己所走的道路并没有错,即使必须为此付出代价也在所不惜。他明白:他从来也不曾反党反社会主义,从来也不是人民的敌人。至于说,为了探求真理而不得不承担苦难,那么,他不但不是最初的一人,而且也将不是最后的一人。

是应该有这样的自信心。黄遵宪在戊戌政变的翌年写的一首杂诗说:“滔滔海水日趋东,万法从新要大同。后二十年言定验,手书心史井函中。”在一场空前的大变革不可避免地要来临的时刻,作为一个时刻为祖国前途命运忧虑的知识分子,黄遵宪在逆境中深信自己的正确,以二十年为期来验证自己的言论。在时间过去了八十年之后,黄遵宪的诗句在钟叔河这样一个普通人这里得到了共鸣。

一九五七年的结局是:他受到了开除公职的处分。从此,他被排除出知识分子的行列,中辍了文字生涯。以体力劳动来养活自己和家庭,这并没有什么可以叫苦的。以体力劳动生产物质财富的人至今还占我们这个社会人口的大多数。痛苦的是这时钟叔河失去了普通劳动者的身份,而是一个叫作“现管分子”的贱民。在那些年月中,钟叔河几乎什么工种都做过。他做过仓库的搬运工,做过木模工、化学工、电镀工、制图员……这些都是维持生计的手段,马虎不得,他做得很认真。他画的机械图很精细,很漂亮,在“同业”中还颇有一些名气。在许多工种之中,他对于木匠的手艺后来甚至有点爱好了,就像嵇康喜欢打铁一样。钟叔河至今还保存着一些木匠的工具。他的妻子朱纯,原来是报社的记者,等到改正的时候也已经是一个五级木模工了。



对于钟叔河来说,一九五七年还不是灾难的顶点。一九七○年三月,他突然被捕了,以“现行反革命”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强迫劳动改造。那“判决书”的主要内容其实只是“反右”时的“定案材料”的摘要,末尾加上“……又不思悔改,攻击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几句。到一九七九年三月,即劳改了整整九年之后,才得到释放,旋即宣布这是一个错案,撤销原判,宣告无罪。当年,我也和他同在一个劳改队服刑(顺便说一句,潘汉年一生的最后一些日子也是在那个劳改队度过的)。众所周知,劳改队“并不是什么‘仁慈’的东西”,那几年的情况不必细说了。我想说的是,就是在那样的处境之中,不论是当“现管分子”的劳动之余,或是在劳改队,钟叔河依然是只要有机会就读书。书籍的来源比以前困难了,他总是千方百计去搜求。我当然无法确切地说出钟叔河在这些年里读了多少书,我只知道,《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中的好多种史籍,以及收入《走向世界丛书》中的那些清人出国笔记,大都是他在一九五七年之后读的。一九八○年他提议要编印这套丛书时,就是根据自己读过的书的印象拟定了最初的书目。当然,当初他读这些书的时候,并没有预料到日后还能给它们派上用场,把它们编入这么一部丛书中去。他是抱着使自己弄清楚一些问题的目的而读书,而思考的。在广泛的阅读中,他越来越把兴趣集中于历史、特别是近代思想史方面,只不过是反映了他对祖国命运的忧思。

钟叔河在《日本杂事诗广注》的导言中写了这样一些话:

所谓“放归”,就是放逐归家,等于现在的“开除公职”。

他始终在紧跟着历史的潮流,关心着天下的大事。尽管自己名列株连黑籍,却始终对未来抱有信心,相信四亿人民是一定会从二千多年的魇梦中醒来的。

这里,说的是黄遵宪的遭遇和心境,但难道不也是作者钟叔河的自白吗?当然,时代毕竟是不同了。封建末期的黄遵宪,“放归”即是他政治上的死亡,从此再也没有什么作为了。而社会主义时代的钟叔河,他深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正义性,他认为他所遇到的不公正,只能是历史上的一个短暂的现象,他对未来始终没有丧失过信心。要不是“始终对未来抱有信心”,在那样的空气之下是常常不免使人感到活不下去的。我们的颇有一点才气的同事李长恭,是在一九六六年跳崖自杀了。有的人隐忍苟活下来,可是万念俱灰,哪里能够打起精神来读书,来思考,来做学问呢。太史公曾经提到一些人处于逆境之中发愤著书的事,总结道:“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要“述往事”,就得“关心着天下的大事”;而“思来者”,就是“对未来抱有信心”。钟叔河读书、编书,首先并不是“思垂空文以自见”,而是想弄清楚中国历史和现状中的一些问题。今天的中国是从历史的中国发展而来的,我们这个伟大的、优秀的民族为什么背上了这么沉重的历史包袱?这包袱又给我们民族造成了怎样的灾难?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封建主义(特别是专制主义)的东西这么根深蒂固?为什么封建主义的东西能够把自己装点成为社会主义的东西?中国迟迟未能实现现代化的原因在什么地方?……这些,都是钟叔河经常在思考的题目。哪怕在劳改队,我们有时也曾就这些问题交换一些看法。现在钟叔河在《丛书》各篇导言中写出的一些警句,其中好些我都曾经听他谈论过。例如,为什么“日本人接受西学虽不比中国早,起步以后却走得快得多”?



如果光绪皇帝真的成了中国的明治天皇,康有为、黄遵宪等人成了中国的木户孝允、伊藤博文,中国的历史也许有另一种写法。

在不允许触动封建主义的指导思想和官僚机构的条件下,想要建立起新的经济和文化,那是徒劳的。

由闭关自守到实行开放,是不可抗拒的历史的必然。

普列汉诺夫在《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中引述了法国历史学家梯叶里的一个意见:“政治热情磨炼着研究者的头脑,能成为发现真理的强有力手段。”这是很有见地的。钟叔河正是因为他的炽热的爱国心,正是因为他追求社会主义和祖国富强的热切愿望,才使他孜孜不倦地思考这些题目,并且使自己的研究富有成果,使这部丛书能够引起同样富有爱国心、同样追求祖国的进步和富强的读者的共鸣。

(一九八二年六月《人物》)

虽然大器晚年成s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