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单读09:耐心

書城自編碼: 254218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社会科学总论
作 者: 许知远、肖海生主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549564279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3-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68/145000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软精装

售價:NT$ 29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亚民族史
《 中亚民族史 》

售價:NT$ 840.0
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概念与方法    [美]马苏德·索鲁什    [美]理查德·D.布拉茨
《 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概念与方法 [美]马苏德·索鲁什 [美]理查德·D.布拉茨 》

售價:NT$ 640.0
中平:东汉王朝大崩溃(184—189)
《 中平:东汉王朝大崩溃(184—189) 》

售價:NT$ 245.0
基于鲲鹏的分布式图分析算法实战
《 基于鲲鹏的分布式图分析算法实战 》

售價:NT$ 495.0
中国历史研究入门(全二册)
《 中国历史研究入门(全二册) 》

售價:NT$ 1290.0
夺回大脑 如何靠自己走出强迫
《 夺回大脑 如何靠自己走出强迫 》

售價:NT$ 299.0
夏天,19岁的肖像(青鲤文库)岛田庄司两次入围日本通俗文学奖直木奖的作品 ,同名电影由黄子韬主演!
《 夏天,19岁的肖像(青鲤文库)岛田庄司两次入围日本通俗文学奖直木奖的作品 ,同名电影由黄子韬主演! 》

售價:NT$ 225.0
图解机械工程入门
《 图解机械工程入门 》

售價:NT$ 44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81
《 单读15:我们的黄金时代 》
+

NT$ 324
《 飞行家 》
+

NT$ 216
《 读库1704 》
+

NT$ 1210
《 未知大学 》
+

NT$ 259
《 单读14:世界的水手 》
+

NT$ 346
《 视觉012:我们是不是非要那么急迫不可 》
編輯推薦:
1. 《单独·09》是本系列在2015年的第一本,总第09辑,在秉承其“记录、探索、批评”之初衷的前提下,本期以“耐心”为主题,选编文章探讨在人人都急的时代,我们身边那些充满耐心的人给我们的启示。

2. 作家阿乙、摄影记者严明、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新颖、榫卯app的创始人孙勇等,讲述他们各自的创作和研究经历,见微知著,极具启发性。

3. 全新推出“全球书情”,以“单读”的不俗品位,向大家推介全球最新出版物,为读者提供最有营养的阅读盛宴。
內容簡介:
本辑内容有资深记者张泉带领读者《重走梁思成之路》,寻访这位中国当代著名的建筑史家的人生足迹;许知远与著名作家阿乙畅谈创作之路,讲述写作这条路上的孤独与坚守;沈从文研究者张新颖讲述沈从文的后半生,探讨这位文学大师后期的人生历程与创作之路;榫卯app的创始人孙勇讲述这款被苹果选为2014年年度最佳app的产品诞生的前后历程以及自己的创业理念等等。本辑的主题是耐心,为本期撰文的这些学者、作家和文化人士所从事的和关注的,多多少少都与耐心有关。然而,单纯批判这是一个没有耐心的时代是没有力量的,我们必须具体地解释什么是耐心,以及耐心在过去如何可能。我们选择了一些人,他们的命运和创作,可能拥有过耐心这个东西,而我们选择另外一些人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对于他们的认识,需要很长的时间和极大的耐心。
關於作者:
许知远,现为《商业周刊中文版》执行主编。他是单向街图书馆的创办人之一,曾任《经济观察报》主笔。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曾出版《那些忧伤的年轻人》、《中国纪事》、《我要成为世界的一部分》、《纳斯达克的一代》等。

肖海生,曾任自由撰稿人和杂志编辑,现为《单读》系列文集执行主编。
目錄
I 耐心与高潮单读编辑部



【话题】

003 阿乙:我的脑子里就像野火在烧许知远

027 严明:坚持是一种天理吴飒

049 孙勇:榫卯变奏张卓



【访谈】

069 沈从文的后半生——张新颖访谈燕舞



【影像】

111 站在跳不下去的悬崖上楼森华



【小说】

131 情人于威



【报道】

141 重走梁思成之路张泉

159 国家任务王天挺



【随笔】

175 纽约唐人街的年夜饭及其他于晓丹

197 神坛下的国父龙荻

207 一个人总得做点什么云也退



【书评】

222 钱理群的小书架

225 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的记忆邹波

243 全球书情吴瑶
內容試閱
许知远:我的脑子里就像野火在烧



《单读》:你什么时候对小说家的思想性,产生了这种敏感?

阿乙:我是这么想的,写小说是避免去传递思想,但如果要传递思想,最好是传递先进一点的思想。我举个例子,苏童一定是非常有文化有水平的人,但他也会犯错。他写在一个工厂里面,刀是古巴产的,然后就发出感慨,说天下都是一样的。叶弥的《天鹅绒》里也有一段,小队长和女知青偷情,小队长说我愿意做你的卫生棉,他举了一个例子,说查尔斯王子也跟卡米拉说过,我要做你的卫生棉,然后又说,这个时候就觉得天下都是一样的。叶弥的作品我也挺喜欢,但他们都犯了一个错误,就叫大众庸俗情感,是《读者》的那种情感在驱使他。有一些好作家的作品的标题,我一看就不想读。这些作家我都很敬重,比如迟子建老师的《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这个小说一定是个好小说,我看完了,但这个标题有点拉拢读者。还有池莉的《有了快感你就喊》,到最后为了抒情,就说两个人在行欢的途中,那人不仅加快了动作,还一边想到生活会越来越好,本来写的是普通市民的悲惨生活,最后走向光明。我觉得这是情感上的庸俗。这些作者不是没有文化,也不是没考虑,也不是不能超越,为什么他们一定要这么写?我想,他们一定是在出售什么东西,类似开了一个小卖部,来了一个顾客,他是一个下里巴人,或者一个可怜人,我就把这个东西卖给他,让对方舒服,最后小说变成了这样。你想象不到纳博科夫、卡尔维诺、卡夫卡、福克纳、但丁会这样写。



《单读》:你担心自己掉到这个诱惑里面吗?

阿乙:我不担心。我对这东西非常警醒,我知道我有哪些东西是故意煽情,我不敢多看那里。在我的书里面受到好评的一些短文章,有些是我不喜欢的,它们牵涉到我的爷爷、父亲,牵涉到家属的情感,一大堆人向我写的这些文章致敬,我说我写的时候鬼迷心窍了,就知道今天会有人来这么表扬一下,很后悔。《寡人》里面,反响最多的就是那篇叫《子宫》的文章,写祖父的,一个下午兴之所至,写完就算了,不想用此来沾沾自喜。结果,很多人都觉得这个文章写得好,但是我知道这篇文章里一定有利用读者的地方,有向读者收税、玩弄读者的地方,煽情的东西都是玩弄读者。中国小说煽情技术还不太高,马脚太多,煽情技术是一门很高的技术,要煽到不露骨特别难。



燕舞:沈从文的后半生——张新颖访谈



《单读》:沈先生早年相熟的是胡适、徐志摩这些海归学者,但他为什么一直不补习英语?这个缺陷似乎又并不太妨碍他晚年三个半月美国之行中的各地观摩?

张新颖:沈从文1920 年代末确实曾经有过学习英文的打算,他甚至还向在美国的王际真探问是否可能到美国去用英文创作,但这不过是一闪而过的想法,实在太不现实,那时候他连给王际真寄信都得王际真写好信封从美国寄来。他晚年的美国之行,有亲人、学生陪伴,不会有语言上的问题。



《单读》:与昆明时期结识的那些西南联大老学生的重逢,对沈先生的美国之行也是极大安慰?

张新颖:他的美国之行,特别动人的就是走到哪里都会碰到过去的学生,会有学生大老远来看老师,这真是做一个好老师的安慰。



…………



《单读》:您写道,1975年,沈先生在王亚蓉协助下推进《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的研究工作时,“他在体力和精神上,有了一种非同一般的体验—‘返老还童’的‘奇迹’”;1976年为避“唐山大地震”而南下的上海之行中,“诗人辛笛陪他在福州路旧书店买了不少书,还称赞他‘鹤发童颜’”。您怎样体会沈先生“赤子”的一面以及其晚年的“返老还童”?

张新颖:1975年以后的一段时间,沈从文在体力和精神上,有特别充沛的体验,常常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不感到疲倦,心情也很轻快。他找了些书来看,分析自己这种“奇迹”是怎么回事。他的分析让我们看上去也许会觉得是天方夜谭,但很可能有道理,他是很认真的。他说人这种东西,千万年发展下来,把聪明才智多用在对付人的得失竞争上,纷争不已,顾此失彼,把原始人的嗅觉、视觉、听觉,甚至于综合分析能力,都压抑下去了。可以设法恢复已失去的能力,人有极大的潜力可以发掘。他从人类的进化退化来反思,从个人的退出——从人事纷争的发展习惯上退出——来实践,以“忘我”来恢复“潜伏能力”,听起来似乎无比迂阔,事实上在他个人却是生命更上一层的亲证和体验。这个很有意思,从人类的发展来反思,已经超越了我们通常所说的指向某个个人的“赤子之心”。过去他还把“忘我”的工作当作“麻醉”痛苦、抵抗烦恼的方式,现在,“忘我”激活了生命内在的能量,他在自觉的意义上体会到了生命深层的愉悦。倘若我们不能理解沈从文这种无法从社会人事层面来言说的愉悦的生命体会,就只能把他“忘我”的工作看成是完全消耗性的、受虐式的持续行为;其实,工作和生命是互相支撑着往前行,互相激发着往上走。





张卓:孙勇——榫卯变奏

榫卯(sǔn mǎo),一种中国古代连接家具的方法,“凸”出部分叫榫,“凹”进部分叫卯。顶尖木匠个个都是利用榫卯的高手,两块木结构在他们手中可以达至“天衣无缝”。

孙勇不会做家具,但对榫卯感兴趣,这来源于儿时父亲在家里刨木花、打家具的记忆。现在回忆,家具的样式并不时髦,中国70年代的风格,实用厚重,但父亲做手工的样子是迷人的,他由此理解了“创造”的意思。什么是创造?无中生有。

一款名为榫卯的 App经历了六个月的开发,在孙勇的主导下完成,上线不久,共累积下载二百万次,被苹果 App Store 评为 2014 年度优秀 App。这是一款小而美的产品,界面简洁优美,二十七 款3D的榫卯,用户通过手指的缩放、旋转、双击,360 度观察榫卯的结构,在设计上这叫“交互浏览”。

谈到苹果为什么选榫卯作为2014年优秀App时,孙勇记得当时苹果公司全球开发者关系中国区的负责人Jonathan告诉他,榫卯符合苹果的价值观,简洁优美,具有情怀。在中国App市场里,充斥着太多社交和游戏的产品,大多数人想赚快钱。

榫卯是一款有耐心的产品,在开发过程中,孙勇带领小伙伴走访老手艺人和家居工厂,查阅诸多建筑类书籍资料,为完美呈现光线照射下一块木头的纹理,设计团队实验数十次。“我希望榫卯可以打败时间。”孙勇说,“现在,它虽然有诸多不完美,需要不断优化,但至少若干年后看,榫卯还是对的。”



《单读》:讲讲开发榫卯的过程吧?

孙勇:一个不断妥协的过程,不断有小绝望,然后解决问题,不断循环。难的是没有先例,榫卯是面向未知,就像在大雾里行走,只能看清楚眼前那么几十步,你得把古人千年积攒下来的东西有选择性地提炼出来。技术、设备、内容、形式、造型、韵律……都要均衡,要遵从自然,符合道理。举个例子,模型炸开的那一刹那,双击之后“啪”一声炸开,实际上是有韵律的,先慢后快,还是先快后慢,这种东西无法准确地描述,只有当它出现,你才知道这是你想要的,很奇怪。我的标准实际上是高出小我的标准,要看时代的标准,这个时代谁最牛逼,比如Google、苹果。最后榫卯模型出来的那一刻,我真的眼前一亮,直觉告诉我,这个东西有意思,绝对是个好东西。



《单读》:实际上这款产品并不能给公司带来直接的商业利润?

孙勇:是,这就是我想要的,我们是名不见经传的一个小破公司,实际上我们的雄心壮志是想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事情。这个时代那么浮躁,你用什么方式切入?榫卯出来了,让别人记住我们是有文化有内涵的科技公司。现在短短半年多,安卓和iPhone两个平台累积下载接近二百万次。之后就有很多公司找过来要我们做设计,但是出于调性和方向的差异,我们理智地婉拒了一些合作。我们想吸引一些真正调性相投的客户或合作伙伴一起做不一样的事情。



《单读》:坚持做一个小而美的公司?

孙勇:我们会持续很小,但要做大的事情。我们今年会再出一到两款跟榫卯差不多的产品,关注文化,都跟我的过去有关系,但也跟所有人有关。现在,别说看书了,让年轻人正儿八经和别人讲话都没耐心,但我们做的是变奏,把文化通过移动手段变成年轻人乐于接受的,符合时代的节奏。产品核心还是慢的,强调耐心。我们马上推出一款关于毛笔的产品,我告诉用户毛笔的基本分类和基本用法,但我们无法教大家怎么写毛笔字,它只是给你一块砖,一把钥匙,你有基本的了解和兴趣了,就自己去尝试。



于晓丹:纽约唐人街的年夜饭及其他

与我们那一代新移民留学生比,最新的一代留学生“富贵”了许多,很多带着钱来,再也不用有寒暑假“刷盘子洗碗”拼命打工赚学费的经历。很多新留学生一来,家长已经给他们买好房子,不用住学校宿舍;有时在餐馆或茶室碰到他们,大多穿戴各种名牌,谈论各种卖场的消息。往返中国对他们来说更是家常便饭,不要说寒暑假,有的连短暂的一周春假也要飞回国。他们的父母也更经常地往返看望和陪伴他们。国航的机票价格就是随着这样的节奏而越飙越高。四五年前,暑假期间纽约到北京的往返机票大约在八百到九百美元左右,现在,二千美元起价已是常态,去年甚至涨到过三千。许多老移民突然发现,如果是一家四口,他们已经回不起国了。

孩子跟故乡、父母亲近,当然是好事。不过,我也常常觉得,这些学生在得到很多的同时,好像也失去了一些。

有个朋友的儿子在波士顿读书,去年4月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发生后,在国内的母亲立刻召唤儿子回家。我虽然非常理解母亲的心情,可是也不免为孩子失去一个成长的“时刻”而感到可惜。回想我们自己,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过“9·11”的前前后后,我们对这座城市的认识会少多少。无法逃离,有时便只能做历史见证者。所有的历史事件在发生之时,特别是发生之后,都会裹挟起一股强大的积极能量,把一个单薄的人变得厚实,把一个胆小的人变得勇敢,把一个没心没肺的人变得懂得流泪,懂得什么是社会责任感。“I am part of the city”,这不是一句简单的话;当你最后发现你是这座城市的一部分血肉时,所体会到的幸福比你是父母的一个孩子要浓烈很多。

可现在大多数最新一代移民的现实是,他们除了把孩子放在这个国家上学,或者在这个国家购买房产,就几乎不再跟这片土地发生任何关系,也不准备发生任何其他关系。这是这部分新移民跟上一代新移民最为不同之处。

我周围这样的新移民着实不少,有国内知名音乐人一家,国内建筑师一家,或是国内生意人一家,等等。这些新移民办理移民身份大多是为了孩子在美国求学,他们自己每年只进出一两次,以保证护照上的出入境记录,其余大部分时间生活在中国。无论是本人生活在这里,还是只有太太与孩子生活在这里,他们全家的经济收入完全来自中国,夫妻都不在这里工作,靠国内以前或仍然持续的收入完全可以维持自己的生活开支及子女的上学费用。因此,这是一代不跟美国社会发生任何有血肉关系的移民,他们大部分人利用在中国的获益换取美国虽然经济放缓但仍然拥有的阳光、空气和优质生活、优质教育。
我不能“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地评价这样生活的好坏,可是却不能无视一个值得玩味的现象:虽然华人新移民的人数在不断增加,新移民拥有比任何时候都更强大的经济实力,可纽约的华人社区却很少能感觉到他们的存在,更感觉不到他们的影响力。他们只是像一群隐形人生活在这个国家里,对华人特别感兴趣的一些话题几乎不发表意见。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