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国民党高官败逃台湾真相第3部

書城自編碼: 264284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政治/軍事政治
作 者: 杨帆
國際書號(ISBN): 9787511532770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9-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425页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9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樊树志作品:重写明晚史系列(全6册 崇祯传+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中国史+万历传+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樊树志作品:重写明晚史系列(全6册 崇祯传+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中国史+万历传+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售價:NT$ 2215.0
真谛全集(共6册)
《 真谛全集(共6册) 》

售價:NT$ 5390.0
敦煌通史:魏晋北朝卷
《 敦煌通史:魏晋北朝卷 》

售價:NT$ 780.0
唯美手编16:知性优雅的编织
《 唯美手编16:知性优雅的编织 》

售價:NT$ 250.0
情绪的惊人力量:跟随内心的指引,掌控情绪,做心想事成的自己
《 情绪的惊人力量:跟随内心的指引,掌控情绪,做心想事成的自己 》

售價:NT$ 230.0
棉的全球史(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 棉的全球史(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

售價:NT$ 500.0
超越百岁看这本就够了
《 超越百岁看这本就够了 》

售價:NT$ 254.0
亚洲戏剧史·南亚卷
《 亚洲戏剧史·南亚卷 》

售價:NT$ 653.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99
《 心胜2——关于灵魂与血性 》
+

NT$ 285
《 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的党员干部 》
+

NT$ 481
《 吴建民谈外交 》
+

NT$ 398
《 国民党高官败逃台湾真相第3部 》
+

NT$ 398
《 国民党高官败逃台湾真相第2部 》
+

NT$ 324
《 习近平用典(平装) 》
編輯推薦:
于右任——举债度晚年,长眠在高山

朱家骅——学界泰斗挥泪递辞呈,万年贫寒又落寞

马鸿逵——败军之将,赴台马上遭弹劾,无可奈何,终老异国他乡

吴铁城——主沪主粤,是非功过难说清;败逃台湾,倚老卖老遭羞辱

王云五——政治新贵,官居五院之首;花甲之年,再掌商务印书馆

周至柔——国共内战,不遗余力;败退台湾,恩宠不减

余汉谋——一代将星,抗战后被释兵权;为避猜疑,隐居郊区北投

王世杰——三年内战,主持外交;陷入绝境,有惊无险

张厉生——败逃台湾,与陈诚共进退;老来不富,清贫度残生

王叔铭——退台后反攻大陆;对朋友肝胆相照
內容簡介:
于右任、朱家骅、马鸿逵、吴铁城、王云五、周至柔、余汉谋、王世杰、张厉生、王叔铭……这些曾经在南京国民政府的版图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在败逃台湾之后,将迎来怎样的命运?面对这些尘封已久的、原始的历史档案,我们不禁扼腕叹息:原来我们以往看到的,许多并非历史真相……由于《国民党高官败逃台湾真相》第一部、第二部相继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因篇幅所限,每书仅收录国民党去台高官8—10人,现应广大读者要求,精选在大陆时期地位最为显赫,与蒋介石关系最亲近或最微妙,也因此最富争议的赴台高官10名,推出《国民党高官败逃台湾真相》第三部。本书力求通过最原始史料,揭示他们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于重大历史事件中的亲身经历、赴台后的最后结局,以及在民国历史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与是非功过。
關於作者:
杨帆,泉城之女,自幼喜读老祖宗“那些事儿”,大学却阴差阳错进了经贸系,入学即“不务正业”,潜心研究民国“是个什么玩意儿”,尤其对中共建党史、建军史“情有独钟”。于毕业前正式从事写作,最终撰写成——《中共早期领导人的最后岁月》。此前已出版:《杜月笙大传》、《国民党去台高官大结局》、《民国军阀档案》等多部畅销作品。
目錄
于右任:长眠高山上望故乡



小档案2

简历3

一、亡命上海,与复旦结缘5

1. 西北奇才脱颖而出5

2. 逃亡上海绝处逢生8

3. 协助恩师创办复旦12

4. 多次救援复旦重生14

二、东渡扶桑,追随孙中山17

1. 创办“神州日报”17

2. “戴罪”回乡奔丧20

3. 被冤无端入狱23

4. 文人总司令26

5. 靖国军解体29



三、人生鼎盛,出任监察院长31

1. 出任监察院长31

2. 打虎遭遇失败35

3. 被挟逃往台湾37

四、败退台湾,再任院长15载40

1. 弹劾俞鸿钧40

2. 一个字批文42

3. 晚年遇不公44

五、寄情诗文,雅集中解乡愁46

1. 与好友雅集46

2. 老少皆朋友48

3. 举债度晚年52

4. 长眠高山上54

历史评说59



朱家骅:学界泰斗挥泪递辞呈



小档案62

简历63

一、两度赴德,终获博士学位65

1. 剪辫的小革命党65

2. 发起中国敢死团67

3. 赴德国留学不成70

4. 阿尔卑斯山遇险72

二、贵人相助,以学者从政75

1. 领导“首都革命”75

2. 整顿中山大学77

3. 在粤“好管闲事”80

4. 执掌浙江民政82

三、仕途通达,出任封疆大吏84

1. 中央大学校长84

2. 首任教育部长86

3. 危难中主政浙江89

4. 抵制焦土抗战91

四、主持党务,不忘经营文教94

1. 以学者身份办党94

2. 与CC系相抗衡95

3. 困境中拯救教育97

4. 组织文物大迁移99

五、一生清廉,晚年生活贫困102

1. 重建“中研院”102

2. 挥泪递辞呈104

3. 晚年贫寒落寞106

历史评说109







马鸿逵:“宁夏王”的二度出逃

小档案112

简历114

一、“宁马”后代,战场上锋芒初露116

1. 八龄童险遭不测116

2. “宁夏王”的序曲119

3. 侍从武官喜与忧121

4. 清水营小试牛刀123

二、见风使舵,择良木而栖126

1. 投靠直系“曹吴”126

2. 冯玉祥的冷板凳128

3. 北伐中小立战功130

4. 小德张的宝物132

5. 审时度势投蒋133

三、中原大战,立下赫赫战功136

1. 冯部三将领叛变136

2. 投身中原大战138

3. 夺取泰安立功140

4. 教导团的反叛143





四、放弃豫省,做了宁夏土皇帝146

1. 父亲撒手人寰146

2. 一槽难容二马148

3. 巧妙应对蒋介石150

4. 二马争夺“西北王”152

五、败军之将,赴台后处境迥异155

1. 大陆的最后挣扎155

2. 赴台之初遭弹劾158

3. 终老异国他乡160

历史评说163



吴铁城:党国“铁老”的荣与辱



小档案166

简历167

一、投蒋反共,当了一回替罪羊169

1. 追随孙中山169

2. 廖案有嫌疑171

3. 被囚上横档174

二、三赴东北,一张巧嘴行天下176

1. 促成东北易帜176

2. 再度游说少帅179

3. 展开银弹攻击181

三、主沪主粤,是非功过难说清184

1. 出任上海市长184

2. 对日委曲求全186

3. 三吴大闹上海滩188

4. 建设大上海计划191

5. 主粤“吴铁失城”192

四、败逃台湾,倚老卖老遭羞辱195

1. 力劝总裁出国195

2. 为李宗仁奔走198

3. 无冕“巡回大使”200

4. 遭受意外打击202

历史评说205



王云五:出版大亨的宦海生涯



小档案208

简历209

一、自学成才,活跃于教育界211

1. 短暂的学校生活211

2. 夜校的特殊遭遇213

3. 出任总统府秘书216

4. 京城教育部任职217





二、进入商务印书馆,成就辉煌业绩220

1. 出任编译所所长220

2. 一年后再创佳绩222

3. 开创“四百万事业”224

4. 荣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226

5. 劫难后起死回生228

三、政治新贵,官居五院之首230

1. 变身政治新贵230

2. 提出币制改革232

3. 政绩中的败笔234

4. 赴台后重操旧业237

四、花甲之年,再掌商务印书馆239

1. 70高龄再任“部长”239

2. “博士之父”终圆博士梦241

3. 又一次救援“商务”244

4. 另一个辉煌时期245

5. 幸福晚年意外离世247

历史评说251



周至柔:开创国军现代化第一人



小档案254

简历255

一、半路出家,一步登天257

1. 贵人相助半路出家257

2. “夫人路线”一路畅通259

3. 中国空军从无到有261

二、战鹰出击,血战长空263

1. 迎战日机首战告捷263

2. “四大天王”为国捐躯265

3. 武汉空战三创大捷267

4. 空投“纸弹”震撼东瀛269

三、国共内战,不遗余力271

1. 内战中失去威力271

2. 截击轰炸“重庆号”274

四、败退台湾,恩宠不减275

1. 开创“国军”现代化275

2. 引导台省工业化277

3. 工作至生命最后279

历史评说283



余汉谋:“南海名将”的无声撤退



小档案286

简历287

一、暂露头角,粤军中起家289

1. 私下里抵制清党289

2. 粤桂战争声名起292

3. 蒋陈对立中观望295

二、倒陈投蒋,助蒋统一广东297

1. 倒陈投蒋序曲297

2. 扫除最后障碍299

3. 公开倒陈投蒋301

4. 未能取而代之302

三、“余汉无谋”,两战粤北显神威305

1. 被迫放弃广州305

2. 破釜沉舟抗敌307

3. 首次粤北大捷309

4. 抗战中再创佳绩311

四、一代将星,抗战后被释兵权312

1. 驰援湖南广西312

2. 当了受降主官314

3. 沦为光杆司令316

4. 大闹救国日报317

五、为避猜疑,隐居郊区北投320

1. 不起义不抵抗320

2. 晚年远离政治322

3. 一切听之天命324

历史评说327



王世杰:“王世杰事件”有惊无险



小档案330

简历331

一、创建武大,功在千秋333

1. 求学之路一帆风顺333

2. 组建《现代评论》社335

3. 蒋氏的“稷下”问客337

4. 创建武汉大学339

二、出任要职,影响中枢342

1. 出任教育部部长342

2. 荣登参事室主任344

3. 率团赴英国访问346

4. 对苏谈判的失败348

三、三年内战,主持外交350

1. 重庆谈判的代表350

2. 签订《中美商约》353

四、陷入绝境,有惊无险355

1. 与蒋经国作对355

2. 突发“王世杰事件”357

3. 出任“中研院”院长359

4. 晚年安全退休361

历史评说365



张厉生:反共中坚派清廉耿介



小档案368

简历369

一、寒门才子,家庭事业双丰收371

1. 南开学校的优等生371

2. 拉开反共的序幕373

3. 受青睐的单身汉375

4. 送上门的好姻缘377

二、经营党务,进入中枢378

1. CC系的重要成员378

2. 国民党的三陈派380

3. 唯蒋氏之命是从382

4. 转入陈诚营帐中384

三、败逃台湾,与陈诚共进退386

1. 最后的挣扎386

2. 辅佐陈辞修389

3. 对日散余热391

4. 败给共产党393

5. 清贫的晚年395

历史评说397



王叔铭:“王老虎”一生仕途通达



小档案400

简历401

一、空军起家,一心追随蒋氏403

1. 留苏生驾机“潜逃”403

2. 取得蒋介石信任406

3. 为争取苏援奔走408

二、空中老虎,有功亦有过409

1. 抗战中功勋卓著409

2. 三大战役中惨败411

三、败逃台湾,官运不衰413

1. 退台后反攻大陆413

2. 对朋友肝胆相照415

3. 认了一个干女儿417

历史评说420

主要参考文献423
內容試閱
于右任

长眠高山上望故乡

●素有“中国草圣、书圣”之称的于右任,任国民党监察院院长33年之久,是国民政府五院院长中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人。于亲共爱国,曾决意投靠共产党,却被裹挟至台湾,与妻儿隔海相望,晚境凄凉。

小档案

姓名字号:于右任,字诱人,原名伯循,别署骚心、髯翁,晚号太平老人

籍 贯:陕西三原

生卒年月:1879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卒年85岁

毕业院校:复旦公学

最高职务: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


家 世:

外祖父——甘肃静宁县的农民

舅父——赵思恭

父亲——于宝文,读过两年私塾,后随其兄于宝铭到四川谋生

母亲——赵氏,生下于右任不久后离世

伯母——房氏,于宝铭之妻,非常能干,于右任母亲死后担负起抚养于右任的责任


妻子儿女:

发妻——高仲林

第二任妻子——沈建华

儿女——长女于芝秀,长子于望德,次子于仲岑,三子于中令


简 历

1879年——4月11日出生于陕西三原县。

1885年——入私塾读书。

1903年——参加乡试,考中举人。

1904年——被地方当局追捕,亡命上海,入震旦学院读书。

1905年——创办复旦公学、中国公学。

1906年——创办“神州日报”,同年赴日本,结识孙中山,加入中国同盟会。

1909年——创办“民呼日报”,此后还创办“民吁日报”和“民立报”。

1912年——出任交通部次长。

1918年——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

1922年——创办上海大学,任校长。

1924年——当选为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后历任二至九届中央执行委员。

1925年——任国民政府委员。

1927年——任陕西省政府主席、开封政治分会委员、第二集团军第六方面军总指挥。

1928年——任国民政府常委委员兼审计院院长、国民政府预算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法官惩戒委员会委员。

1929年——任国民政府财政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首都建设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委员。

1930年——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

1941年——任国民政府稽勋委员会委员。

1946年——任“制宪国民大会”代表,同年任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委员。

1948年——当选“行宪”第一届“国民大会”陕西代表,并当选为主席团成员,去台后仍为“国民大会”代表。

1949年——任中央非常委员会委员。

1964年——11月10日逝世,卒年85岁。



一、亡命上海,与复旦结缘

1. 西北奇才脱颖而出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

1962年1月25日黎明,于右任在对故乡的极度思念中,写下了这首令人怆然泪下的《望大陆》。

此时,于右任已83岁高龄,离开大陆、偏居台湾12年有余,他年迈体弱,身患疾病,感到命不久矣,回首大陆往事,不禁黯然神伤。

于右任出生于陕西三原县东关河道巷新庄。该县因南有丰原、西有孟侯原、北有白鹿原而得名,自秦汉以来被视为关中“壮县”,但当于右任的祖父由祖籍陕西泾阳斗口村迁往三原的时候,三原早已因频繁的战乱和天灾由“壮县”变得贫弱不堪,于家自然也是家境贫寒。于右任出生的时候,父亲于宝文一直在四川谋生,家中只剩下母亲赵氏和同样留守的伯母房氏。

赵氏因产后缺乏调养,落下病根,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于右任便由伯母房氏照顾。

房氏与赵氏虽为妯娌,但情同姐妹。于右任快两岁时,房氏回娘家,有天夜里梦见窗外风雨如晦,凄风苦雨中,一位年轻妇女站在墙头边,隐约看去就是赵氏。她牵着一个小男孩,一边哭泣一边向房氏招手。

房氏蓦然一惊,随即醒来,立刻想到病中的赵氏,顿时惊出一身冷汗:莫非弟媳病情加重?房氏睡意全无,第二天一早便启程赶回三原县。

一回到东关河道巷家中,房氏便看到奄奄一息的赵氏。或许是心灵感应,昏迷中的赵氏竟然睁开了双眼,伸出颤抖的手拉着房氏,断断续续说道:

“我就快不行了,孩子的大大(爸爸)又不在家,只好将他托付给嫂子了。以后他就是嫂子的亲生儿子了。如果有来生,我一定报答嫂子的恩情。”

随后,赵氏陷入昏迷之中,几天后离开了人世。

于右任不到两岁丧母,懂事后,对母亲没有印象,房氏便告诉他:

“你母亲是方方正正的脸盘,待人实诚,心口如一,这是我最忘不了的。”

通过房氏描述,于右任对母亲有了大概的了解,对母亲崇敬有加,1929年,于右任回陕西参加救灾活动,特地到泾阳县斗口村祖茔扫墓,之后写下“斗口村扫墓杂诗”六首,第一首便是《先母赵太夫人》:


水环三面白公渠,

垂老重来省故居。

犹记阿娘哭阿母,

报儿今岁读何书。


诗中阿娘是于右任的伯母房氏。房氏每年清明节都带于右任到泾阳县斗口村扫墓,让于右任跪在生母坟前,自己则站在一边诚笃祷告,告诉赵氏于右任今年几岁,在这一年里学了哪些功课,读完了哪些书,于右任在学堂里经常受到老师夸奖等,让赵氏放心。

听到这些,于右任便会泪流不止。

于右任虽然失去生母,但房氏对他视如己出,悉心照料、教导,由于伯父在他乡谋生未归,房氏便带着他回了娘家。于右任跟随伯母在房家住了九年,与房家人相处和睦,从无寄人篱下之感。稍懂事的时候,他曾问房氏,为什么哥哥姐姐都姓房,只有自己姓于,房氏便将原委道出。

1885年,六岁的于右任进入私塾读书,教书先生见于右任衣服虽然破旧,但缝补浆洗得干净整洁,心中颇为感动,曾摸着于右任的头叹道:

“世上没有母亲的孤儿多得是,有几个像你这样幸运呢!”

原来,教书先生也是孤儿。

于右任对房氏的养育之恩自然铭记在心,“斗口村扫墓杂诗”六首中第二首为《伯母房太夫人》:


发冢原情亦可怜,

报恩无计慰黄泉。

关西赤地人相食,

白首孤儿哭墓年。


写这首诗时,房氏已去世五年,于右任因不能对她尽孝报恩深深自责,好在房氏在世时,于右任聪敏好学、熟读经书,没有辜负伯母的期望。


于右任10岁时,他的父亲带着第二个妻子刘氏回到三原。为督促于右任学习,其父每天晚上都在灯下与于右任一起研读诗文与经书,加上伯母房氏的谆谆教诲,17岁时,于右任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三原县学,后又到三原宏道书院、泾阳味经书院和西安关中书院求学。

1898年于右任参加岁试,以第一名成绩补廪膳生。于右任的文章,深受陕西提督学政叶尔恺赏识,称“入关以来,未见第二人”,“作者奇才妙笔,可以自成一家”,誉于右任为“西北奇才”,并着力培养。

于右任也因为叶尔恺的重视而名声渐大。后来沈淇泉(沈钧儒先生的叔叔)督学陕西时,面对陕西严重的旱灾,筹集奖学金开设了三原粥厂,于右任被推荐任粥厂厂长,负责救济灾民。第二年新粮下来,施粥工作才告结束,于右任被送到当时关中著名的陕西中学继续学习。

2. 逃亡上海绝处逢生

青少年时期的于右任,由于接受了新思想,对清朝的腐败统治心怀不满。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光绪皇帝逃到西安,于右任所在的陕西中学堂以及巡抚衙门被充当慈禧和光绪的行宫,学堂因此被迫停课。

不仅如此,慈禧一行进入西安前,当局还命令学堂师生出城跪迎圣驾。师生们只好赶到城外,在路边跪了整整一个多小时,才等来了慈禧的銮驾。直到銮驾进城远去,师生们才被允许站起来离开。

于右任为此十分愤慨,回到宿舍便对同学说:

“如今国难当头,慈禧、光绪逃难中还要如此兴师动众,实在是腐败透顶!”

说完,当即坐到书桌前,给陕西新任巡抚岑春煊写信,请求他“手刃西后,重行新政”,即诛杀慈禧,拥护光绪实行新政。

信写好后,放在书桌上,准备第二天一早投呈,被同窗好友王麟生看到。王麟生大为惊诧,极力劝阻于右任不要投呈此信:

“岑春煊巴结太后还来不及呢,怎可能去杀她?这封信只会给你带来灭顶之灾!”

在王麟生劝说下,于右任这才觉得此举幼稚,遂打消上书的念头。

由于学堂停课,于右任只好离开学堂,返回三原。这一时期,于右任与陕西提倡新政、新学的名人志士多有来往,并拜推行新学最有力、最彻底的朱佛光为师,诗文水平更上一层楼,不再局限于个人的喜怒哀乐,视野拓展至亚洲甚至世界的范围,其中《和朱佛光先生步施州狂客原韵》犹有气势:


愿力推开老亚洲,梦中歌哭未曾休。

人权公对文明敌,世事私怀破坏忧。

偶尔题诗思问世,时闻落叶可惊秋。

大平思想何由见?革命才能不自囚!


与此同时,于右任从游关中诸多著名学者,吸取他们所长,提升自己。关中经学家领袖、主持味经学院的刘古愚,享有“南康(有为)北刘(古愚)”之誉,于右任对其推崇备至。

戊戌政变发生后,刘古愚因遥祭六君子,引起清吏注意。清吏暗中调查与刘古愚往来之人,刘古愚的故交好友怕受牵连,纷纷避而远之,一时间,刘宅门可罗雀。

但于右任却在风声正紧时,登门拜访,令刘古愚大为意外,不禁问道:

“你怎么在这个时候来?”

“正因为是这个时候,我才来拜访先生。”

于右任的坦诚、正义与执着令刘古愚十分感动,当即吩咐家人设家宴款待于右任,并让于右任留宿家中,对其学业上的问题悉心指导。

经过众多名师指点,于右任眼界日高,对中国的处境万分担忧,写下了许多忧国忧民、抨击清末政治的诗篇,自编为《半哭半笑楼诗草》,于1903年冬在三原印发。

其中在《杂感》里,于右任写道:


柳下爱祖国,仲连耻帝秦。

子房抱国难,椎秦气无伦。

报仇侠儿志,报国烈士身。

寰宇独立史,读之泪盈巾。

逝者如斯夫,哀此亡国民。


他吟古讽今,一腔爱国热情,渗透在字里行间。

在《从军乐》里,于右任公开倡言革命:


中华之魂死不死,中华之危竟至此!

同胞同胞为奴何如为国殇,碧血斑斓为青史。

从军乐兮从军乐,生不当兵非男子。

男子堕地志四方,破坏何妨再整理。

君不见白人经营中国策愈奇,前畏黄人为祸今俯视。

侮国实系悔我民,伈伈伣伣胡为尔!

吾人当自造前程,依赖朝廷时难俟;

何况列强帝国主义相逼来,风潮汹恶廿世纪。

大呼四万万六千万同胞,伐鼓枞金齐备起。


于右任的过火言语自然为官方所不容,三原知县德锐看到诗集后,随即报告给陕西巡抚升允,升允以“昌言革命,大逆不道”的罪名上奏朝廷。

而此时,于右任已离开陕西,前往河南开封,参加会试。

1904年是会试之年,由于北京贡院试场被八国联军焚烧,这年春天的会试(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春闱),便改在河南开封举行。

于右任既反朝廷,自然不想做清廷的官,因此无意参加科举考试,但其父对他寄予厚望,希冀他做“世上一个读书人”。在当时,中进士者,无疑是读书人中的翘楚,既可名扬天下,又可光宗耀祖。正所谓父命不可违,带着父亲的殷切希望,于右任于1903年秋参加了乡试,考中举人,取得了参加会试的资格。1904年春赶往河南开封,参加三年一次的会试。

然而,就在于右任刚刚达到开封时,朝廷的拿办密旨便已下达。好在于右任的亲友及时得到消息,立即以重金雇人赶赴开封,给于右任报信。

当时西安的电报局和路驿均发生故障,清廷缉捕于右任的公文尚未到达开封,于右任的家书便已送到。看过家书,于右任愤怒之余,当机立断,出走上海。

就在他离开客栈不到半天的时候,奉命捉拿的清兵便已经赶到。尽管躲过一劫,但沿途都有清兵搜捕缉拿,于右任不敢掉以轻心,先来到许昌,乔装成司炉工,登上前往汉口的火车;而后又在友人帮助下,乘船东下。

抵达南京后,于右任赋诗一首,题为《孝陵》:


虎口余生亦自矜,

天留铁汉卜将兴。

短衣散发三千里,

亡命南来哭孝陵。


轮船到达上海,于右任在十六铺码头下了船,在三茅阁桥附近找了一家小客栈住下。此时,他口袋里只剩了四块龙洋。

一个朝廷追捕的案犯,逃亡到举目无亲的上海滩,出路在哪里?掂着手中仅有的四块龙洋,于右任咬紧牙关,节衣缩食,每天只就着开水吃两个馒头,聊以充饥,如此竟度过了一个月的时光。

一个月后,手头钱已告罄,却仍然没有寻到出路。想到吃饭问题已无法解决,于右任不寒而栗。

正是天无绝人之路,正在走投无路之时,于右任在马路上邂逅了陕西泾阳同乡吴仲祺。

真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当两人相互认出对方的时候,真是激动万分,感慨万千,唏嘘良久。吴仲祺当即邀请于右任到其家中居住。

在吴仲祺家中,于右任结识了众多各类人物,既有新派人物,又有革命志士,其中便有革命党人汪允中、张华臣和雷祝三。

雷祝三也是陕西人,肄业于震旦学院,他把于右任的情况告知震旦学院监院(校长)马相伯,马相伯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举人十分欣赏,邀请他入震旦学习。

1904年5月,于右任进入震旦学院学习。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