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NT$
1367.0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NT$
449.0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NT$
320.0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NT$
454.0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售價:NT$
1112.0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NT$
806.0
《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售價:NT$
281.0
《
佛山华家班粤菜传承 华家班59位大厨 102道粤菜 图文并茂 菜式制作视频 粤菜故事技法 佛山传统文化 广东科技
》
售價:NT$
1010.0
|
編輯推薦: |
★千张精心拍摄的摄影作品,近距离触碰古建筑,尽享广东海南两省特色鲜明、深远悠久的文化历史风貌!
★独家绘制的精美古建筑分布地图+详尽细致的建筑解读+交通贴士,将两省名胜古迹一网打尽,饱览无余。
★文化游、深度游**!旅行爱好者、古建文物发烧友的必备指南。
|
內容簡介: |
本书扼要介绍了广东省和海南省的主要古建筑,具体为1938年之前建成,由文物行政部门核定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含世界文化遗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保存完好、价值较高的历史建筑。包括对2个省5大片34个县市的372处古建筑群的介绍,以及208处古建筑群的列表说明。采用深入浅出的文字表达,配以实地踏勘取照的图片和相关历史资料,以期图文并茂地介绍各个文物单位的特点和艺术成就。既可作为普及中国古代建筑知识的案头收藏和导游手册,也可作为研究广东、海南两省城市、建筑的参考资料。
|
關於作者: |
李菁
2003-2006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硕士,获校级优秀硕士论文。2006-2012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博士,获校级优秀博士论文。2012-2014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博士后。发表建筑史专业论文10余篇,参与古代建筑与园林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译著2部,著《北京古建筑地图》(上)。
胡介中
清华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2003年毕业于台湾淡江大学建筑学系,2004年进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学习,师从王贵祥教授从事中国古代建筑史与城市史研究。喜爱阅读、写作与平面设计,对中国古代文化与建筑怀有深厚感情。曾参与《建筑学名词》(2014年公布)中国古代建筑史名词的撰写工作。合著有《北京古建筑地图》,上、中、下三册。
林子易
自由撰稿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热爱旅行、文学和艺术,尤其痴迷老建筑。从事摄影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古建筑拍摄经验。
王曦晨
清华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博士研究生,2012年本科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期间修习历史建筑与保护专门化方向,同年进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师从贾珺教授。因在广州五年的学习生活经历对广东的古建筑有较多的了解及浓厚的兴趣。
敖仕恒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博士。1999年毕业于重庆大学,2007年进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王贵祥教授,主要从事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中国建筑的传统与创新研究与实践工作。参与建筑历史与理论方向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已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李海霞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博士后、助理研究员。2006年毕业于华侨大学建筑学院,2008年进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张复合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建筑的研究与保护。曾发表《自贡盐业近代化进程相关建筑研究》、《福建协和大学魁岐校区校园规划和建筑考》、《胶济铁路建筑遗产资源及其保护状况考察研究》等文章。攻读博士期间致力于铁路遗产的调查与保护,撰写论文《中国铁路建筑遗产的保护现状与对策》。
辛惠园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博士后。2006年毕业于(韩国)汉阳大学建筑学院,2007年进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王贵祥教授,主要从事中韩古建筑历史研究。2014年获得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中国明清时期和韩国朝鲜时期的坛壝建筑比较研究》被评为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
目錄:
|
凡例
广东省
1 珠三角地区
1.1 广州市
1.2 佛山市
1.3 肇庆市
1.4 江门市
1.5 中山市
1.6珠海市
1.7东莞市
1.8 深圳市
1.9 惠州市
2 粤东地区
2.1 梅州市
2.2 潮州市
2.3 汕头市
2.4 揭阳市
2.5 汕尾市
3 粤北地区
3.1 韶关市
3.2 河源市
3.3 清远市
4 粤西地区
4.1 云浮市
4.2 阳江市
4.3 茂名市
4.4 湛江市
海南省
|
內容試閱:
|
广东省位于中国大陆南部,北接湖南、江西,南临南海,东与福建交界,西与广西为邻,东南隔宽约320公里的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西南隔宽约20~30公里的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邻。历史上,海南省曾是广东政区的一部分,地缘关系密切,因此本册地图集将两省古建筑文物合收一册。
广东地处热带亚热带过渡地区,北依五岭,南临南海,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北回归线横贯大陆中部,日照量大,气候温和。这里地势北高南低,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山脉走向大致呈东西向排列,地形复杂。除大陆部分之外,还包括沿海岛屿和南海诸岛。境内河网稠密,纵横交错,珠江是主要的水系,内河航道与海洋沟通,海运、内河航运业发达。在全国各省(区)中,这里海域面积最广,海岸线最长。
广东曾是我国古代“百越”族聚居的地方之一,古代“越”、“粤”通用,故广东简称为“粤”。其正式的政区建置始于秦统一岭南设置郡县之时。此后,在岭南这块土地上,逐渐出现了广州、广东的名称,并形成了广东省及其辖境。宋代以前,广东经济发展缓慢,政区设置从总体上看比较稀落,变化较小。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原地区兵燹动荡、汉人南迁导致州、郡建置增多。宋代以后,广东经济持续攀升,各级政区数量均有较大幅度增加。北宋时属广东东路,广东之名自此始。明代是广东政区建置的重要时期,结束了以往广东隶属不同政区的分隔状况,基本形成现今广东省的轮廓。清代、民国时期设置的政区,基本上都是承袭明制。因此,现代地级市一级的政区,多由明代的府(州)发展而来。新中国成立初期,又对广东进行了多次政区调整,其中1952年,广东省划分为粤东、粤中、粤西、粤北和海南5个行政区,另设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此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广东社会经济发生重要变化,政区随之又陆续调整,设立了经济特区,并增设了一批地、市、县。最大的变化莫过于1988年,海南行政区从广东省划出,设立海南省。需要指出的是,本册在编写体例上,均是以现行的广东省和海南省的行政分区为准。
广东地区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同时又是华侨之乡,经历漫长的历史岁月至今,留存在地上和深埋于地下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历代历史文物,海外交通贸易文物与革命文物、华侨文物都相当丰富且别具特色。截至本册编写时,公开查到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广东省有7座、海南省有1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广东省有10座、海南省有4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广东省有15座;另外,广东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有15座,历史文化保护区约有8片。据统计,广东省有世界遗产1处,国家级保护单位约97处,省级保护单位约466处,海南省国家级保护单位约24处,省级保护单位约82处。此外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石刻等不可移动文物近万处。本册在古建筑文物点的甄选范围上,主要以省级以上的保护单位为主要对象。
从政区分布来看,省级以上保护单位总量在各市县分布不均,其中以广东省的广州市、梅州市和佛山市较多。而仅就国家级保护单位而言,又以广州市、潮州市、韶关市、东莞市、佛山市以及海南省的海口市较多。从文物类别上看,广东省以古建筑最多,约占12,其次为近现代建筑,约占13;而海南省则以古建筑、古遗址、近现代建筑的数量各占13,较为平均。在上述文物建筑类别的基础上,我们筛除了与古建筑关系不紧密的窑址、盐田、公墓、抗日遗址,以及部分地面上没有观赏价值的古遗址、古墓葬等,选取出399处文物点展开调研和编写。其中,广东省珠三角地区的9市中选入文物点167处,粤东地区5市中选入文物点105处,粤北地区3市中选入文物点36处,粤西地区4市中选入文物点27处;海南省13市中选入文物点64处。
本册选入的文物建筑类别及主要内容如下:
1、古遗址
广东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古遗址,主要有洞穴遗址、沙丘遗址、贝丘遗址、山冈台地遗址、官署遗址和冶铸遗址6种。其年代自史前时期的旧石器时代至历史时期的明清。本册收入的古遗址主要有珠三角地区广州市的南越国宫署遗址、秦代造船厂遗址与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以及南汉的药洲遗址。
2、古墓葬
周代以前,广东地区的墓葬均为土坑墓。周代以后,始出现被认为是受楚文化影响的木棺墓。西汉时期则以土坑墓为主,兼有少量木棺墓。至东汉时,砖室墓开始流行且变化多样。汉晋时期的砖室墓结构较为复杂,更是出现多个墓室。而南朝以后,砖室墓大都向小型化发展。石室墓较多出现于宋明时期,而灰砂墓则始见于宋代而滥觞于明清。
本册所收的古墓葬中,既有诸侯王级陵墓的广州象岗山南越文王墓,也有其他历史名人墓。后者如广东省珠三角地区有深圳市的黄默堂墓(宋),惠州市的廖金凤墓(元),中山市的何竣岗墓(明)和东莞市的卫左邦墓(清);粤东地区有潮州市的王大宝墓(宋)和林
大钦墓(明);海南省有澄迈县的陈道叙周氏墓(元)、海口市的丘濬墓(明)和海瑞墓(明)等。此外,本册还收录了几处墓群,如广东省粤西地区的唐氏墓群(宋-清)和海南省的藤桥墓群(宋)。
3、古代建筑
广东地区的古建筑历史久远,它们萌芽于史前,形成于秦汉,繁荣于唐宋,至明清时期地方特色日益突显。在结构方式,融汇了北方官式建筑的抬梁式做法与南方的穿斗式做法;屋顶形式上,又以歇山屋顶为高等级,且收山较大,角梁及檐角起翘曲介于北方官式的微翘与江浙地区的极大起翘之间,形成轻巧飘逸的建筑形象;相较于晚清北方民间建筑的豪放粗犷,它更讲求精雕细刻;玲珑剔透的建筑造型便于空气流通和消暑散热,更适应岭南气候和人们的生活审美观念。另外,由于距离中原路途遥远,地理上又有五岭的阻隔,在建筑经验的南传和接受上与中原存在时差,从而造成了时代风格上的差异,如广东明代建筑中仍常见唐宋手法,有的早期特点还存在于清代建筑之中。广东地区古建筑类型多样,本册所收主要有以下几种:
寺庙、宫观
广东省的珠三角地区有广州市的广裕祠(明清)、五岳殿(明清)、南海神庙(明清)、仁威庙(清)、光孝寺(五代-明清)、五仙观及岭南第一楼(明清)、大佛寺大殿(清)、万寿寺(明),珠海市的唐家三庙(清)、云泉仙馆(清),佛山市的佛山祖庙(明清)、胥江祖庙、西山庙(清),肇庆市的梅庵(北宋)、龙山宫(明)和悦城龙母祖庙(清),东莞市的康王庙(清)和云岗古寺(明清);粤东地区有梅州市的灵光寺(明)和英烈庙(明),汕尾市的元山寺(明清)和广德禅院(清),潮州市的开元寺(唐-清),揭阳市的古榕武庙(清)和城隍庙(宋-明);粤北地区有韶关市的南华寺(明清);粤西地区有湛江市的真武堂(明-民国)和超海宫(明),茂名市的高州冼太庙(明)、文武帝庙(清-民国),以及云浮市的国恩寺(唐-清)。海南省有海口市的天后宫(明清)和西天庙(明清)等。
塔
广东地区现存的宋塔有20多座,明清古塔有200多座,既有风水塔,又有宗教塔。如:广东省珠三角地区有佛山市的象林塔(清)和青云塔(明),江门市的龙兴寺石塔(隋唐)和镇山宝塔(元),肇庆市的三元塔(明)、崇禧塔(明)和文明塔(明),东莞市的榴花塔(明)和金鳌洲塔(明),中山市的烟墩山塔(明);粤东地区有汕头市的文光塔(宋清)、大颠祖师塔(唐)和腾辉塔(清),梅州市的元魁塔(明)、狮雄山塔(明)、凌风塔(清)和文峰塔(清),潮州市的镇风塔(元)和凤凰塔(明),揭阳市的培风塔(清);粤北地区有韶关市的云龙寺塔(唐)、澌溪寺塔(唐宋)、三影塔(北宋)、珠玑石塔(元)、回龙寺塔(宋)、溪头塔(宋)、仙人塔(宋)、华林寺塔(宋)、文峰塔(明)和雁塔(清),河源市的正相塔(老塔)(唐)、龟峰塔(宋)和下塔(北宋),清远市的慧光塔(宋)和蓬莱寺塔(宋);粤西地区有湛江市的三元启秀塔(明)和双峰塔(明),茂名市的宝光塔(明),阳江市的北山石塔(南宋)。海南省有澄迈县美榔双塔(元)、何定安县见龙塔(清),等等。
此外粤东地区的梅州市还有以铁铸造的“千佛铁塔”(南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