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售價:NT$
449.0
《
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售價:NT$
352.0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2024年新版)
》
售價:NT$
352.0
《
乐道文库·什么是秦汉史
》
售價:NT$
367.0
《
汉娜·阿伦特与以赛亚·伯林 : 自由、政治与人性
》
售價:NT$
500.0
《
女性与疯狂(女性主义里程碑式著作,全球售出300万册)
》
售價:NT$
500.0
《
药食同源中药鉴别图典
》
售價:NT$
305.0
《
设计中的比例密码:建筑与室内设计
》
售價:NT$
398.0
|
編輯推薦: |
江苏上海古建筑主要以陵寝、古塔、园林、民居为代表,在历史风雨中漂泊几千年,或完好,或不存,只有知其历史才会知其何以为今之现状。
|
內容簡介: |
本书主要介绍江苏、上海地区的古代建筑,以1911年之前建成、目前保存完好、价值较高的历史建筑为主,另外精选部分1911年之后建成的、建筑艺术成就较高的重要历史建筑,还包括少量近年拆除或重建的特殊历史建筑,涉及的古建筑类型包括城池、寺观、祠庙、衙署、书院、塔幢、园林、民居、桥梁和石窟等,共精选江苏253处、上海42处,共295处重要且完整的建筑实例,图文对照加以介绍;另以附表的形式对其他建筑作简单说明。
|
關於作者: |
贾珺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史》(原名《建筑史论文集》)主编,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筑分馆馆长,兼任中国建筑学会史学分会理事,中国圆明同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古典园林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 项,出版学术专著6 部,在国内重要学术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90 余篇,主持和参与建筑、规划设计和文物建筑保护工程设计20 余项。
黄晓 刘珊珊
两人均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一直合作从事建筑史和园林史的研究与教学。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园林与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关系、中国近代的城市与建筑以及近代建筑技术等。已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并合作出版了《不朽的林泉——中国古代园林绘画》(三联书店,2012)和《美丽建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等著作。黄晓现于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园林史,刘珊珊于北京交通大学从事城市与建筑研究工作。
|
目錄:
|
凡例 XIV
江苏省分片索引 XV
1 南京 001
概述 002
2 苏州 061
概述 062
2.1 苏州市 068
2.2 常熟市 157
2.3 张家港市 167
2.4 昆山市 169
2.5 太仓市 174
3 无锡 181
概述 182
3.1 无锡市 188
3.2 江阴市 228
3.3 宜兴市 237
4 常州 241
概述 242
5 镇江 267
概述 268
5.1 镇江市 274
5.2 丹阳市 290
5.3 句容市 292
6 扬州 295
概述 296
6.1 扬州市 302
6.2 高邮市 339
7 泰州 345
概述 346
7.1 泰州市 350
7.2 兴化市 359
8 南通 361
概述 362
8.1 南通市 368
8.2 如皋市 380
9 徐州 385
概述 386
10 淮安 409
概述 410
11 连云港 431
概述 432
12 宿迁 449
概述
13 盐城 461
概述 462
13.1 盐城市 466
13.2 东台市 469
14 上海 471
概述 472
14.1 上海市区 478
14.2 嘉定区 521
14.3 松江区 530
参考文献 535
江苏上海其他国家级、省级古建筑文保单位 538
图片来源 561
致谢 577
|
內容試閱:
|
绪言
这本书主要向读者朋友介绍江苏省和上海市的古建筑。把这两个地区放在一起,主要原因是上海市在1927 年之前原属江苏省的管辖范围,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二者渊源极深,可视为一个整体片区。从古至今,这片土地不但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区之一,也是最重要的文化区之一,历代能工巧匠们曾经创造出极为辉煌的建筑杰作,至今仍拥有大量的珍贵遗存。
江苏正式建省是在清朝康熙六年(1667 年),辖江宁府、镇江府、常州府、苏州府、松江府、扬州府、淮安府、徐州府八府之境,并取江宁、苏州二府的首字而得名。其中松江府大致相当于今日之上海市,江宁府即南京市,现在的地级市无锡属于常州府,南通、泰州属于扬州府,连云港、宿迁、盐城属于淮安府。整个区域以平原为主,河湖密布,控江滨海,气候温湿,物产丰富,人文荟萃,经济发达,为古代建筑的兴盛提供了极佳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基础。
从远古时代开始,苏沪地区就有人类居住。夏商周时期,这片土地分属不同的部落和诸侯国,苏州为吴国首都。秦代在此设置郡县,长江以南属于会稽郡,长江以北分属东海郡和泗水郡。西汉初年分属不同的郡、国,东汉时期江南属扬州,江北属徐州。东晋、南北朝时期,以淮河为界,分属南北政权统治,建康(今南京)成为南朝首都。唐代分属河南道、淮南道和江南东道。五代十国时期淮北的徐州先后属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江南的苏州属吴越国,其他各州先后属吴和南唐。北宋时期分属江南东路、两浙路、淮南东路、京东东路和京东西路。南宋与金朝分居淮南和淮北。元代先后分属江淮行省、江浙行省和河南行省。明初定都于南京应天府,永乐迁都后改称陪都,这片区域属于南直隶,清初属于江南省,直至康熙年间正式建省。从历史源流和现状来看,江苏、上海地区的古建筑有很多自身的特点,深刻体现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特色。
首先是这个区域自古即为鱼米之乡,人口众多,城市的密度明显大于中国其他地区,因此拥有很多古城和古镇。江苏的南京、苏州、扬州、徐州、淮安、南通、镇江、常熟、无锡、宜兴、泰州、常州加上上海市,一共13 个城市被列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另有江阴、高邮、邳州、昆山、宿迁、高淳、新沂,7市区正在积极申报),江苏的周庄、同里等28 镇和上海的枫泾、朱家角等10镇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在全国范围内均占首位。这些古城和古镇大多还保持着一些原有的历史街区,古建筑星罗棋布,呈现出相对一致的传统风貌,
而且各擅其胜,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江淮大地上。就不同的城市而言,六朝故都南京的城墙宫址,商业都会上海的市肆街衢,人间天堂苏州的名园巨宅,淮左名都扬州的长湖拱桥,江滨古城镇江的山林寺刹,漕运中心淮安的衙署庙宇,都散发着永久的魅力。此外,这里还有春秋时期的淹城遗址和历经唐宋明清的泗州古城遗址。
其次是这个区域东临黄海,境内水系纵横,是典型的水乡。长江、淮河自西向东横穿全境,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太湖、洪泽湖、高邮湖、骆马湖、白马湖、石臼湖、微山湖等大小湖泊点缀其间,带来良好的灌溉和水运条件,境内的古城、古镇大多依水而建,很多古建筑也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镇江金山寺屹立于长江之上,扬州莲花桥横跨于瘦西湖上,淮安清晏园以治水为主题,江南园林大多以水池为景观中心,各地的庙宇常以水神祭祀为主,“小桥流水人家”更是这里最常见的城镇民居景象。在水的浸润下,这里的古建筑
往往表现出难得的灵秀之气。
第三是这个区域的古建筑类型十分丰富,尤以陵寝、古塔、园林、民居为代表。南京的南朝帝陵石刻、南唐二陵、明孝陵,盱眙的明祖陵,分别是不同朝代帝王陵寝的珍贵遗存;南京栖霞寺舍利塔、苏州虎丘云岩寺塔、扬州文峰塔、涟水月塔、连云港海清寺塔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佛塔形制;苏沪是古典园林之乡,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狮子林、沧浪亭,扬州的个园、何园,泰州的乔园,无锡的寄畅园,南京的瞻园,上海的豫园,无一不是亭榭清丽、山水幽胜的赏心胜处,景色之美,甲于天下;各地的民居建筑大多精致而工巧,而且有很多是名人故居,如南京甘熙住宅、淮安周恩来故居、无锡薛福成故居、苏州的俞樾故居等,反映了雅俗共赏的生活情趣。除此之外,苏沪地区也有不少古代寺观、祠庙、衙署等建筑,同样不乏精彩之作。
第四是这个区域的古建筑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从近现代的地理区划来看,江苏可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个分支区域,各有自己的文化属性,上海则是海派文化的中心;从历史角度来看,以南京为代表的金陵文化,以苏州、常州、上海为代表的江南文化,以扬州、淮安为代表的淮扬文化均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特征,而徐州地区则与齐鲁文化更为接近,彼此特色鲜明而又相互借鉴、融合,从南至北逐渐由温雅秀丽变为豪爽端庄,如江南地区的古建筑多用轻灵淡雅的粉墙黛瓦,江北地区则多用端庄厚重的青砖墙,表现出各自所在地域的文化品性,深受一方水土滋养。不同的建筑类型又分别从属于不同的文化门类,如陵寝、宫殿遗址所反映的帝王文化,衙署所反映的官僚文化,寺观所反映的宗教文化,民居所反映的居住文化,等等,从整体到细节都有充分的展现。
最后值得一说的是,苏沪地区不但是古代文化昌盛之地,也是近代文明的发祥之地。南京曾经是民国时期国民政府的首都,南通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无锡是近现代工商业名城,上海更是中国近现代首屈一指的国际性商业都会,使得这一区域近代建筑的遗存同样十分丰富。但限于本书的体例,对本地区的近代建筑只选择了少数最有代表性且能反映历史延续的实例进行介绍(如南京的中山陵、中央大学旧址、南通博物苑等),重点主要为辛亥革命(1911年)之前的古代建筑。
现在的江苏省和上海市是长三角经济区主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意义也同样不容忽视。坐落在这片大地上的古建筑是本地区最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它们不但是地域文化的载体、观光旅游的胜地,更是历史的重要见证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基地,不可替代、不可再生,对于今人来说,应该学会欣赏它们,爱护它们,并努力将它们承载的文化精神传承下去。希望这本建筑地图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苏沪地区的古建筑,囿于个人能力和时间限制,其中必有许多谬误和不足之处,还期待广大读者的批评和指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