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经典入门(第3版)
》
售價:NT$
650.0
《
无冕之王:齐桓公与齐国崛起
》
售價:NT$
290.0
《
中国涉外法治蓝皮书(2024)
》
售價:NT$
484.0
《
黄庭经详解(全2册)
》
售價:NT$
660.0
《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大系·绘画卷(全十册)
》
售價:NT$
47400.0
《
姑苏繁华图
》
售價:NT$
3190.0
《
人的消逝:从原子弹、互联网到人工智能
》
售價:NT$
484.0
《
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增订版)
》
售價:NT$
352.0
|
編輯推薦: |
《详解易经系辞传》易通群经 体贴经义 呈现国学真味道
《详解易经系辞传》习《易》不读《系辞传》,不知易理“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详解易经系辞传》三十年修《易》之功,历时十年,依经解经,写就首部白话详解系辞传的著作。
|
內容簡介: |
《详解易经系辞传》是用来解释《易经》的,使之不仅止于占卜,还进而成为一套哲学理论。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易经》产生的情况及来源,二是《易经》与天地宇宙的关系,三是谈及《易经》不同的卦象如何构成,四是谈及《易经》的功能。《系辞传》的思想十分复杂,内涵极深。故此,历来有不少人去注释和研究它。作者穷其四十年修《易》之功力,溯本追源,把这套很多现代人用于占卜术数和商业管理的伟大的中国哲学理论,化为现代人人人能读、能用的思想宝典,还原《易经》的本来意义,使大众对它有正确的认识,不致使这部代表原始儒家思想的典籍没落在二十一世纪的世界。
|
關於作者: |
刘君祖 1952 年生,祖籍湖南宁乡。台湾周易文化研究会创会理事长,中华孙子兵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华奉元学会常务理事。
精研传统经典近四十年,尤其深修《易经》,为近年来享誉海内外的易学大家。刘君祖先生于书院讲授传统经典近三十年,授课内容涉及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以及佛家经典。他讲授的传统经典,注重依经解经,体贴经义,将深奥难懂的义理,转化为切实有用的人生智慧,呈现了传统文化的真味道,开启了现代中国人真正读懂中华传统经典的方便之门。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两岸的文化交流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工作。
|
目錄:
|
系辞上传
第一章 汝闻天籁乎──易简以成
第二章 可以无大过矣──观象玩辞
第三章 恐惧修省──各指其所之
第四章 至大无外──曲成万物而不遗
第五章 永续不息──生生之谓易
第六章 无远弗届
第七章 究竟涅盘
第八章 敬慎不败
第九章 神机妙算
第十章 通志成务
第十一章 开物成务
第十二章 明道若昧
系辞下传
第一章 其匪正有眚
第二章 制器尚象
第三章 万法皆象
第四章 统之有宗
第五章 远离颠倒梦想
第六章 深切著明
第七章 拨乱反正
第八章 唯变所适
第九章 同功而异位
第十章 大块文章
第十一章 度一切苦厄
第十二章 险阻人生
|
內容試閱:
|
至大无外——曲成万物而不遗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鬼变机神
此章盛称易道之大,包罗万象,近乎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系传成书可能已至汉初,文辞优美动人,信道之笃、持守之坚,真是令人侧目。
准是平齐之意,无过与不及。易为自然的生生之象,故与天地平齐,天地之间所有的现象均为易理所涵括。弥有覆盖、周徧、充满之意,纶为治丝纵横交织、缝合紧密。弥纶正所谓天衣无缝,包涵尽尽又条理分明。天地之道也有批注为天下之道的,意思相去不远。《诗经.大雅.烝民》云:“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易经》讲的就是天则,就是自然律,人也是自然的产物,不可能违反天则。天地之道偏重自然,天下之道凸显人文,人文有其特色,但仍属自然。
《易经》既包括天地间一切的规律,我们用来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就能知道一切隐微不显和清楚呈现事物间的关系。幽明之故的故字,说文解为“使为之”,即一般所称的原故。《墨辩》为墨子所创的思维术,文辞古奥,向称难治,而“经上篇”首字即为故,还分为小故、大故,依其解释,故为“所得而后成”。凡事总有其发生的原因,尽可能追究清楚,当然会增长我们对这世界的认识。明是台面上看得见的,幽是台面下看不见的,就像冰山一样,浮在水面上的部分,仅占全体十分之一为明,沉在水下的部分占十分之九属幽。幽跟明有绝对密切的关连,而知幽显然更重要。《易经》强调知机,机即隠微难明,由变易悟不易,由明知幽。
原始反终的反字,据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考证,应为及字,形似而误。原始及终,即追本溯源,探究事变的开始和结束,了悟因果关系后,便能知道死和生的奥秘。人活着只是精与气的聚合,精气一散,灵魂离体便告死亡,由此又可知道鬼和神的作用和情状。
儒家的主流思想一向理性务实,罕言死生鬼神之事,所谓“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祭神如神在。”清楚而明确地表达了重视现实人生的态度。然而系传此章却大谈幽明之故、死生之说及鬼神之情状,不免令人侧目。这些永恒难解的问题,难道说《系辞传》作者已有笃定的答案吗?偏偏这几句又语焉不详,未见严密推理的过程,即道出结论。虽然这是中华古籍说理的通病,但死生事大、鬼神无凭,如此寥寥几句的表述,还是欠缺说服力。
话说回来,易传中却也并非讳言鬼神,而是似乎另有新义,与一般世俗的鬼神观不同。例如:系上传第九章论大衍之术占法,有云:“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鬼神应指天地造化之妙用,至而伸者为神,反而归者为鬼,屈伸往来,阳息阴消,据此可推衍天地万象的变化。丰卦和谦卦的彖传皆言鬼神:“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鬼神害盈而福谦。”满招损,谦受益,物极必反,这是天地人鬼神的共通规律。乾卦《文言传》云:“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这是藉题发挥九五爻辞中“利见大人”之义。看来,只要参透了宇宙间不易的法则,鬼神的功用和现象,也是自然的一部分,理解并不困难。
《中庸》上有一段,记载孔子对鬼神的看法,值得玩味:“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鬼神似乎代表冥冥中阴阳二气的作用,虽隐微难见,只要用心体会万事万物的生灭变化,却不可忽略其存在。
道家以精、气、神为人之三宝,内丹功修练亦讲究炼精化气,炼气化神,《黄帝内经》屡言精气,看来“精气为物”的说法,颇为各家认同。“游魂为变”要如何理解,可就见仁见智,比较麻烦了。京房八宫卦序中,将每宫从属的第七卦称为游魂,第八卦称归魂,并合称为鬼易,可能源此而来。郑玄注易,径以大衍占法的七八释精气,表示暂时稳定的万物存在形态;九六释游魂,象征物极生变,阴极转阳,阳极转阴。如此则与前述筮法“成变化而行鬼神”之意相近。鬼神云云,只是天地间阴阳二气的盈虚变化而已。
物、精、气、神四字,均未见于卦爻辞,易传中始言之。精为形之祖,一切形体由精而生。乾卦《文言传》:“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此系针对彖传“大哉乾元,万物资始”的解释,往下的“云行雨施,品物流形”,若与系下传第五章所称:“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合看,即可知精字的意涵。而天地絪缊,又显然带有气的意味。气凝成精,精扩成形,而神应是主宰其生化妙用的最高原理。
易传谈气,见于上经之首的乾卦,文言释初爻为“阳气潜藏”,五爻则称“同气相求”;亦见于下经之首的咸卦,彖传称“二气感应以相与”,正承《说卦传》之“山泽通气”而来。天道人道之始俱言气,可见气的重要。
气与虚有关。咸卦《大象传》云:“君子以虚受人。”山上有泽,是自然界常见的天池之象,远离尘嚣,静谥已极,池水清澈如镜,天光云影反映无遗。咸卦六爻全以人身取象,人必须致虚守静,方可与周遭环境和谐感通。老子云“专气致柔”,庄子则称:“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又云:“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虚是修心所至的一种理想境界。
《易经》经文未言物,多言心。上经唯一言心者,为坎卦卦辞的“维心亨”。下经则依序有:益卦九五的“有孚惠心”,上九的“立心勿恒”。井卦九三“为我心恻”,艮卦六二“其心不快”,九三“厉熏心”,以及旅卦九四“我心不快”。
易传言心最值得重视的,为复卦彖传的:“复,其见天地之心乎!”七日来复是高级生命运化的基本律则。医经上所说少女二七而天癸至、七七而天癸竭的月事现象,以及现代遗传学对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探究,均提醒我们:卦序由剥而复,也在叙述自然演化过程中,低等生物大灭绝之后,高等生物继续衍生的事实。生生之谓易,乾坤开天辟地之后,屯是海洋下有生命起源,物之始生;豫是生命繁衍至陆地上,故以巨象取义;剥是地上生命灭绝,复是地下生命再起,物之新生。一元复始,万象更新,高等生命的特征,即在精神心灵的作用渐盛,故而复卦再往下,终能发展出离卦所代表的辉煌灿烂的人类文明。
下经专论人间世,首卦咸表述人类极敏锐的感情和思维能力。彖传云:“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咸卦经传中同时揭露人、心、气、虚、情等重要观念,将人身小宇宙和自然天地的大宇宙比类贯通。咸卦之后,下经讨论心、情作用的卦爻更多。基于以上的理解,游魂之变,鬼神之情状,未尝不可以精神心灵的作用视之;而精气为物,又牵涉到极复杂的心物关系的辩证。系传作者于此全无交代,只是提出了极具争议性的命题而已。
格物致知
“与天地相似”的主词,和“与天地准”一样,显然都是易。在前文近乎夸张地强调易的全知后,往下又换了一种推崇的方式,不违、不过、不流、不忧、不遗,以凸显易理的圆融无碍。易与天地准,是层次上齐平,与天地相似,则涉及易象摹拟自然的问题。
既云相似,即非完全相同,但已抓住彼此结构及内在机制的共通性,故而以此象彼,不会发生违背自然的情形。又由于易为人所构思的产物,并非自然本身,遂又有了创造性。乾卦《文言传》所释大人之义,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就是这种相似关系的极好说明。谦卦六四小象:“无不利撝谦,不违则也。”撝即发挥的挥,谦为天地人鬼神所共循的规律,据此发扬光大,当然无往不利。
满招损,谦受益,这是无法违反的天道。损卦六五及益卦六二为最佳受益之位,爻辞俱云:“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以名贵的大龟占卜,所显示的天意均不能违背,益六二小象所称:“自上佑也。”自上佑即自天佑之,依大有上九爻辞,后接“吉无不利”四字,又与无不利撝谦相合。
天与水违行,成讼;天与火,同人。换言之,同人之所以能通天下之志,即在不违天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以确保世界和平,实现大同之治。依八卦方位的说法,乾、离分居先后天卦位的南方,先天为体,后天为用,同人为先后天同位,体用合一,人类文明的发展应依天理行事。
知周万物的知字,一般念作智慧的智,表明非知识之知。周是周徧、彻底研究通透之意。我们的智慧透彻研究万事万物之后,所了悟的真理,必须用来解决天下众生的问题,不可流于空想或玄谈,这才是先圣创作《易经》,以及我们研究《易经》的目的。不过即恰到好处,不会犯《中庸》所谓“知者过之”的毛病。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完全合乎《中庸》所称:“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儒者精神。济是涉河渡彼岸,是引导众生拔苦得乐的波罗蜜。《易经》最后两卦为既济、未济,道济天下正是易的终极目标。
然而,以智慧来解释知周万物之知,恐怕仍非的解。这个知字应是系传首章“乾知大始”、“乾以易知”的知,以人来说,就是与生俱来的良知。良知先天涵备觉识明照的能力,当人进行后天学习时,不断感测量度外物,以开发智能,形成知识,《大学》所说的格物致知正是此意。知周万物而道济天下,即致良知的效果呈现。
以卦序而论,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之后是屯,清新的生命未受习染,元亨利贞四德俱全。进入蒙卦,嗜欲渐深,天机渐浅,良知的开创性有了问题,故而元德不显,须大力启蒙,就有道而正焉。启蒙实即涤除习染,复元复性。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此由蒙的互卦为复亦可看出。
明明德直探人性本源,并非仅有德行上的意义,同时也为吸收知识作好基础准备。《中庸》云:“尊德性而道问学。”而是同时能够之意,二者不相冲突。质言之,《易经》蒙卦所揭橥的教育理念,一为尊德性,通于老子所称的“为道日损”;一为道问学,即“为学日益”。若以复卦象征良知显现,则紧接着的无妄、大畜两卦,正是内外兼修的致良知的工夫。良知愈格物愈明,故而大畜彖传言:“日新其德。”
旁行而不流,颇有老子“大道泛兮,其可左右”的气概。道术之行就像长江大河,壮阔奔流,因机顺势,无所不至,却自有轨范,不至泛滥无归。旁行即自由自在,百无禁忌,充分体现易理变动不居的创造性。不流,于变易见不易,发而皆中节,又隐然有常法在焉。《易经》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再加上卦变、爻变,至少数千种类型的变化,已经曲尽人生各种情境的描绘;而卦爻辞中所提出的对策,也确能切中肯綮,值得信受奉行。
天人性命
《易经》本为忧患之书,为解脱众生悲苦而作。然而此忧为忧国忧民,先天下之忧而忧,不为物喜,不为己悲。《论语.子罕篇》:“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孔子自述四十而不惑,已摆脱个人私欲的纠缠;五十而知天命,嗜欲浅天机深。不惑于欲,不忧己私,廓然大公,物来顺应,此为乐天爱人的仁者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饭疏时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箪食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回不改其乐;贫而乐,富而好礼;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上所载这些乐的境界,皆可归结为乐天知命故不忧。《中庸》称君子“居易以俟命”,俟命由知命而来。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典出于此。
天命的观念很困惑人,过去对中国人的影响也很大。孔子五十以学易,和五十而知天命时正相合,《易经》对天命的看法究竟如何?经文中言及命的不多,集中在几组卦:讼九四的“复即命”、师九二的“王三锡命”,以及上六的“大君有命”,仍偏重君命。泰上六的“自邑告命”、否九四的“有命无咎”,已有大环境形势比人强的天命之意。革九四的“改命吉”,小象传点出“信志也”,以人志和天命对论,凸显人能若盛,天命尚可变革的伟大观念。旅六五的“终以誉命”,小象传称“上逮也”,则有下学而上达,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人天合一的圆融体悟。
易传谈命更精微而深入:《说卦传》述圣人作易的目的为:“将以顺性命之理。”乾卦彖传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天命与人性本无二理,得参透本源,并就自然和人世的各种变化去调顺、拨正天人间的关系。大有《大象传》云:“顺天休命。”前提是:“君子以遏恶扬善。”萃卦彖传称:“顺天命也。”鼎卦《大象传》云:“正位凝命。”人文荟萃、革故鼎新,一切的人文建设是为了实践天命。《中庸》云:“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凝是具体成就之意。人行至德,才能成就至道;正位行权,才能成就天命。
天命究竟是什么?无妄卦彖传有规范性的定义:“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元亨利贞,自然界终而复始的创造循环,乾卦卦辞所显示的生化规律即天命。人若不依天命而行,违反自然,必生咎悔,故而无妄彖传作结云:“天命不佑,行矣哉?”
知天命,行天命,并非屈从于形势,接受宿命安排,而是知机顺势,将资源作最有效的投注和运用;倘若大形势实在太坏,也不排除深入研发、另起炉灶的可能。卦序由困、井到革、鼎,已经充分说明此义。人志和天命之间,或合或分、或同或异,其实充满了辩证的张力。我们不妨再看看以下诸例:
临卦标榜开放自由,鼓励个体的参与和创意,其九二爻辞云:“咸临。吉无不利。”和大有上九同一结果,但《小象传》却称:“未顺命也。”这和大有的“自天佑之”有无矛盾呢?临卦全卦的重心为初九、九二两阳爻,皆以“咸临”为称,咸即下经人文精神的开端,初九又为九二的基础,其小象云:“志行正也。”人志只要行正,未顺天命,一样吉无不利。
值得注意的是:临卦彖传中显以九二为主爻,称“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这与前述无妄彖传所云:“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命也。”极类似,但一称天之道,一称天之命,二者又有何不同呢?
道是终极真理,命指大用流行。天道、天命皆以乾卦的元亨利贞为指标,而道的存在层级更高。乾卦彖传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人性、天命欲得其正,还得依据更基本的乾道变化而来。无妄强调天命的不可违,而天命中本就含有正,人心一旦失正,即易误判形势,闯祸犯错,而不利有所往。临九二志行俱正,直接上通天道,从心所欲不踰矩,不必斤斤计较顺命与否。
当然,未顺命并非故意违反天命,而是乾卦《文言传》所称的“先天而天弗违”。如果执意不顺命,自由过度,恣意妄为,又可能启动天命的反扑,这就是临卦卦辞所提醒的“至于八月有凶”。八月在十二消息卦中为观卦,其彖传云:“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四时运转,天命流行,彰显了天道的自然法则;一旦天时失序,灾变频仍,天命的错乱即表示人事的乖谬。
俗云:“人在做,天在看。”临、观两卦一体相综,这种天人相应的奥妙关系,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颇为强调,天灾人祸常常作为政治绩效的负面指标。除了藉此制衡君权,或遂行斗争之实的考虑外,究竟有无合理性呢?
其实,现代生态环境污染的问题,就是天人关系的失衡。臭氧层的破洞或未来核战的威胁,足以改变正常的气候,看似天灾,实乃人祸。所以复卦见天地之心,本是赞叹人能人智的发扬,但逞智过度,又成上六的“迷复,凶,有灾眚。”天灾人祸并至。紧接着的无妄卦,六三出现无妄之灾,尚非人事之咎;上九行有眚,小象释云“穷之灾”,则已视人祸为天灾了。“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临卦的八月之凶,警世意味浓厚。
姤卦不期而遇,天命的发展有其随机偶然性,物种演化往往出现突变的机制,人生在世每见旦夕祸福,面对这种难料的情境,又当如何呢?九五小象说的好:“志不舍命也。”位处中正,人事准备已臻最佳状态,却还得含容不发,等时机成熟才下手。人志决不可舍离天命,否则功业难成。姤卦之后为萃,因缘聚合,称“顺天命”;萃之后为升,称“南征吉,志行也。”升而不已必困,高倍率成长泡沫化以后,又得面临研发转型的问题。
困卦《大象传》云:“君子以致命遂志。”泽中无水,代表资源耗尽,命势已至穷途。这时若还想达成自己的志向,就得豁出全付心力,以求脱困。所谓天无绝人之路,再坏的形势,也存有一线生机,一旦找到了突破口,便应竭力钻研扩大。致命的致,除了毫无保留的投入之外,还有积极扩充之意,与致良知、经世致用之致类同。
卦序发展至巽卦,对人志与天命的探讨,有了更深入的心得。彖传称:“重巽以申命。”天命幽微难测,必须深入再深入,才能悟其精奥。《大象传》云:“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天命无常,时势的风向总是变来变去,有智慧的人应低调灵活,随机应变,才能委屈婉转而终获成功。初六爻辞云:“进退,利武人之贞。”小象先称志疑,后称志治,可见犹豫彷徨。九三爻辞云:“频巽,吝。”小象称志穷也,贯彻也极不易。九五化被动为主动,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才应了彖传所称:“刚巽乎中正而志行。”
《论语》中孔子自述为学历程,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开始,五十而知天命,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正是由立志到知命,由知命再深造至志命合一的大人境界的显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