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服装材料基础
》
售價:NT$
296.0

《
国家名片C919(跟踪十余年,采访百余人,全景式呈现中国大飞机C919,让读者领略到中国航空科技的最新成就)
》
售價:NT$
653.0

《
中国数字人产业发展报告
》
售價:NT$
500.0

《
另一种疯狂:精神疾病的污名与希望之旅(APS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斯蒂芬·欣肖教授倾其一生撰写;2018年美国图书节最佳图书奖)
》
售價:NT$
296.0

《
罗尔斯与马克思
》
售價:NT$
398.0

《
珊瑚:美丽的怪物
》
售價:NT$
587.0

《
基于语体的语篇衔接方式的选择性研究
》
售價:NT$
347.0

《
美国政治传统及其缔造者:一部美国版《史记》
》
售價:NT$
449.0
|
編輯推薦: |
《春梦之结》是亨利米勒“殉色三部曲”之一,可谓一部文学、艺术、人生、社会的百科全书,展示了当时美国青年对于文学和艺术的看法。作为亨利米勒的忠实粉丝,冯唐曾说:“亨利米勒的小说没有故事,没有情节,没有成形的人物,没有开始,没有结束,没有主题,没有悬念,有的是浓得化不开的思想和长满翅膀和手臂的想象。”译林倾心打造亨利米勒六部作品,封面采用原创画图,其中自传性三部曲《北回归线》《南回归线》《黑色的春天》及《春梦之结》已出,《情殇之网》《殉色之旅》待出。
|
內容簡介: |
《春梦之结》是亨利米勒“殉色三部曲”之一。主人公和“双性恋”的妻子莫娜以及妻子的女友斯塔西娅共同生活在纽约一间出租屋里,三人之间争吵不断,两个女人不告而别,留下主人公独自生活和写作。《春梦之结》可谓一部文学、艺术、人生、社会的百科全书。在米勒眼里,纽约乃至整个美国社会犹如一座巨大的坟墓,要想摆脱行尸走肉般的状态,唯有离开。
|
關於作者: |
亨利米勒(1891—1980)
美国“垮掉派”代表作家。生于纽约曼哈顿,一岁时随父母搬入布鲁克林,1909年进入纽约市立学院学习,因不满墨守成规的校园生活,两个月后即辍学。年轻时从事过多种职业,为其日后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其文风大胆深刻,通过大量的性描写以及对人性的揭露,赤裸裸地呈现了腐化、破碎的现代西方世界。1957年入选美国艺术和文学学会。代表作有《北回归线》(1934)、《黑色的春天》(1936)、《南回归线》(1939)、《殉色之旅》(1949)、《情殇之网》(1953)和《春梦之结》(1960)等,其中两部“回归线小说”在英语国家长期遭禁,直到1961年《北回归线》才在美国出版。
|
目錄:
|
译序:现代人之梦,现代人之结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汪!汪汪!汪!汪!
像狗一样在黑夜中狂吠,叫个不停。我大声狂叫,可没人理我。我喊破嗓子,却连一声回音都没有听到。
“你要哪一个—是薛西斯的东方,还是基督的东方?”
孤独一人—头脑里长满了湿疹。
最后就剩下我一个人了,太妙了!可我压根儿也不想这样。我多么想和上帝待在一起呀!
汪!汪汪!
我一闭上眼睛,脑子里浮现的全是她的影子。那影子在黑暗中飘动,好像是从海上浪花里浮出的面具:嘴巴长得像弯弓一样,看上去好像跟蒂拉·迪里厄的嘴一模一样,白白的,牙齿也是雪白如玉;眼睛呢,黑黑的,涂了睫毛油,眼皮涂成了黏糊糊的蓝色,亮闪闪的;头发乌黑发亮,似瀑布一般飘逸。看上去,她就像是从喀尔巴阡山脉和维也纳屋顶上走下来的女演员,又像是从布鲁克林平地上升起的维纳斯。
汪!汪汪!汪!汪!
我大声吼叫,可这声音在世人听起来只像是耳语一般。
我叫艾萨克·达斯特,生活在但丁的五重天里。我就像精神错乱的斯特林堡一样,嘴里不停地重复说:“这有什么关系?人是不是唯一的?人是不是有对手?这又有什么关系?”
头脑里怎么会突然蹦出来这些怪名字?全是母校亲爱的老同学:莫顿·施纳迪格、威廉·马文、伊塞尔·西格尔、伯纳德·皮斯特纳、路易斯·施耐德、克拉伦斯·多诺霍、威廉·奥弗兰、约翰·库尔茨、帕特·麦卡弗里、威廉·科布、亚瑟·康维萨、萨利·利博维茨、弗朗西斯·格朗提……这些人一个个像是受了伤的毒蛇,被人打趴在坟墓石板上,没一个能抬起头。
是你们吗,伙计们?
没人搭腔。
黑暗中,有人抬头。是你吗,亲爱的奥古斯特?不错,是斯特林堡,是那个额头上长着两只角的斯特林堡,一个无与伦比的戴绿帽子的人。
一段快乐的时光——那是什么时候?离这儿有多远?在哪个星球上?——我常常从这堵墙走到那堵墙前,一会儿跟这个人打个招呼,一会儿又向那个人问声好,都是些老朋友:利昂·巴克斯特、惠斯勒、洛维斯·科林特、大勃鲁盖尔、波提切利、博斯、乔托、奇马布埃、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格吕内瓦尔德、霍尔拜因、卢卡斯·克拉那赫、凡·高、于特里约、高更、皮拉内西、喜多川歌麿、葛饰北斋、安藤广重——还有那面哭墙,还有戈雅,透纳等等。他们每个人都传递着珍贵的信息。尤其是那个蒂拉·迪里厄,她伶牙俐齿,两片嘴唇黑黑的,好似玫瑰花瓣一样,十分性感。
现在,墙上空空如也,即便上面挂满艺术珍品,我也认不出来。天已经黑了。像巴尔扎克一样,我生活在想象的艺术作品中,就连画框也是想象出来的。
艾萨克·达斯特,生于泥土,死归泥土,泥土来,泥土去。看在过去岁月的分上,添加一条遗嘱。
阿纳斯塔西娅,又名赫戈罗伯洛,或是塔霍湖、的的喀喀湖和沙皇皇宫里的伯莎·菲利格里。她现在暂时被关在疯人院的观察病房里。她是自愿去那里的,想查查看脑子是否有问题。索尔在歇斯底里地大叫,认定他就是艾萨克·达斯特。我们被大雪困在走廊尽头用板隔开的窄小卧室里,里面有一个独用的水池和两张单人床。天空不时地掠过一道闪电。布鲁加伯爵,那个木偶宝贝,端放在五斗橱上,四周还摆着一些爪哇人和中国西藏人的偶像。它双眼斜睨着,就像是一个在豪饮烈酒的疯子一样。它戴着紫色绒线编成的假发,上面还顶着一顶从格勒里—杜菲伊尔进口的波希米亚小帽子。它背靠在好几本精心挑选出来的书上。这些书都是斯塔西娅去疯人院前存放在我们这里的。从左到右,这些书分别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