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丰田精益生产方式 图解版
》
售價:NT$
407.0
《
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第五版)
》
售價:NT$
908.0
《
儿童自驱型成长训练手册
》
售價:NT$
254.0
《
分布式系统实战派——从简单系统到复杂系统
》
售價:NT$
551.0
《
贝克欧洲史08·帝国暴力和民族动员:1914~1945年的欧洲
》
售價:NT$
352.0
《
美国百所大学都在上的商学课(第五版)
》
售價:NT$
806.0
《
中年处男:一份日本社会纪实报告
》
售價:NT$
230.0
《
行动的勇气,畅销书作家弘丹主编,30余位大咖分享人生高效秘诀。
》
售價:NT$
301.0
|
編輯推薦: |
当我和禤影妍中医师沟通中医科普选题的时候,**个想到的主题就是糖尿病的防治,虽然该类图书玲琅满目,但从按照糖尿病发展规律顺序而谈,所选内容都是各阶段患者必知知识,其中不乏许多行之有效的小方法与小验方供您参考的图书其实并不多,这样一拍即合,就有了《糖尿病是怎么回事儿》这本书。糖尿病其实并不可怕,但一定要防止糖尿病并发症!如何防治并发症就是本书的核心宗旨!
|
內容簡介: |
我们身边的糖尿病病人越来越多,每个人都能说说糖尿病的一二三……其实这里的误区有很多,道听途说会带来许多新的伤害。糖尿病是个慢性病,真正了解它需要更多的科学知识。《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健康时报》《家庭医生报》等主流专业媒体特约作者,从业10余年,每年发表科普文章近千篇的国内资深健康宣教专家禤影妍中医师,将多年科普糖尿病的经验与知识汇集成册,为您带来专业、精要、简明、实用的糖尿病防治说明书。本书按照糖尿病发展规律顺序而谈,所选内容都是各阶段患者的必知知识,其中不乏许多行之有效的小方法与小验方供您参考。糖尿病其实并不可怕,但一定要防止糖尿病并发症!如何防治并发症就是本书的核心宗旨!
|
關於作者: |
禤影妍,1991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专业,现为广东佛山中医院执业中医师。作为国内资深健康宣教专家、国内多个新闻媒体和健康科普读物的特约记者和通讯员,长年为《健康时报》《中国中医药报》《健康报》《家庭医生报》《快乐老人报》《医师在线基层医院》周刊等行业报,以及省市媒体《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南方农村报》等报刊撰写科普文章,普及中医医疗和保健养生知识,在国内医学科普创作领域中享有盛誉。作为拥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中医从业人员,作者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关注医疗政策的新动向和医疗界的新鲜事,应邀担任一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特约评论员,平均每年在各类媒体发表稿件800多篇,据谷歌搜索显示,多年来被各类媒体转载超过10万篇次。由于长年笔耕不辍,坚持向大众传递高质量的中医中药文化知识,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晦涩深奥的医学知识转化成老百姓看得明白、听得懂的健康学问,作者先后获得《中国中医药报》《家庭医生报》《广州日报》《健康时报》等各类媒体颁发的优秀通讯员和优秀特约记者等20多个奖项。
|
目錄:
|
第一篇糖尿病知识早知道
一、糖尿病的主要危害是血糖过高引起的器官组织损害
二、昔日“富贵病”今日“草根病”
三、中医称糖尿病为“消渴”
四、糖尿病发现越晚医疗费用越高
五、临床上怎样发现糖尿病
六、多数糖尿病病人没能及早确诊糖尿病
七、哪些高危人群要做定期糖尿病筛查
八、空腹血糖超过61mmolL进入糖尿病“预备队”
九、血脂水平畸高或高居不下要查血糖
十、糖尿病症状依次看
十一、糖尿病有四大分型
十二、糖尿病病人要学会看懂三个常见的血糖指标
十三、四种因素易导致糖尿病发生第二篇可怕的糖尿病并发症
一、糖尿病并发症要早知道早预防
二、血糖正常了不一定没有并发症
三、糖尿病并发症之心脑血管病变
四、糖尿病并发症之糖尿病足
五、糖尿病并发症之眼底病
六、糖尿病并发症之尿毒症
七、糖尿病与代谢综合征
八、糖尿病并发症之神经病变
九、糖尿病并发症之胃肠道病变
十、糖尿病并发症之酮症酸中毒
十一、糖尿病并发症之性功能障碍
十二、糖尿病并发症之其他
十三、糖尿病并发症病例实录第三篇糖尿病科学用药与日常监控指南
一、糖尿病病人要信赖专科医生
二、糖尿病病人用药要私人订制
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也应该使用药物治疗
四、胰岛素并非疾病晚期才开始使用
五、有些情况胰岛素不适合一直使用
六、用胰岛素后也要忌口
七、胰岛素应该怎么使用
八、胰岛素应该怎么保存
九、警惕胰岛素的不良反应
十、治疗糖尿病的新“利器”——胰岛素泵
十一、胰岛素泵的优点
十二、胰岛素泵优先适用哪些糖尿病病人
十三、使用胰岛素泵要注意什么
十四、科学监控血糖要长期坚持
十五、居家如何自测血糖
十六、选购适合自己的家用血糖仪
十七、去医院测血糖注意什么
十八、有些血糖异常要倍加警惕
十九、医院定期体检一定要坚持
二十、老年糖尿病病人血糖标准可适当放宽第四篇糖尿病病人饮食指南
一、糖尿病病人无须禁忌的食物
二、糖尿病主食指南
三、糖尿病副食指南
四、科学选用食用油
五、学会“食物交换法”
六、糖尿病病人怎么吃水果
七、糖尿病病人怎样喝酒
八、糖尿病病人怎么吃零食
九、糖尿病病人怎么喝饮料
十、糖尿病病人怎么喝水
十一、糖尿病病人宜少吃生凉食物
十二、糖尿病病人腹胀时宜少吃产气食物
十三、糖尿病病人在什么情况下不宜吃发物
十四、糖尿病病人选保健品、无糖食品时要炼就“火眼金睛”
十五、各类糖及糖醇类的升糖指数第五篇糖尿病病人一日三餐怎么吃
一、早餐篇
二、午餐篇
三、晚餐篇
四、糖尿病病人吃饭别泡汁
五、糖尿病病人怎样赴宴
六、糖尿病病人的节日餐怎么吃第六篇糖尿病病人生活起居指南
一、春季起居保健篇
二、夏季起居保健篇
三、秋季起居保健篇
四、冬季起居保健篇
五、糖尿病病人怎么睡
六、糖尿病病人怎么穿
七、糖尿病病人怎样过性生活
八、糖尿病病人一定要戒烟
九、女糖尿病病人经期如何调理身体
十、糖尿病病人怎样去旅行
十一、年轻糖尿病病人别戴隐形眼镜
十二、保护靶器官,防止并发症第七篇糖尿病病人运动与情绪养生指南
一、哪些糖尿病病人不适合运动
二、运动前先做好准备
三、做好每天的运动计划
四、适合糖尿病病人的运动项目有哪些
五、情绪管理很重要
六、中外名人“抗糖”佳话
七、好品格有助“养心”
八、经常运动可“养心”
九、糖尿病与抑郁症的关系
十、糖尿病病人怎样提高快乐指数
十一、糖尿病病人在不同阶段的心理保健处方第八篇中医防治糖尿病有方法
一、中医治疗糖尿病不以降糖为目的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效果好
三、糖尿病经络按摩疗法
四、常用的灸法
五、刮痧
六、拔火罐
七、其他疗法附录:可改善糖尿病并发症的药膳
|
內容試閱:
|
糖尿病知识早知道 一、糖尿病的主要危害是血糖过高引起的器官组织损害
很多患者患病后都会问,糖尿病是怎么回事?糖尿病仅仅是尿液里面的糖分高吗?
事实上,糖尿病是一种累及全身多系统多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疾病。由于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相对不足或绝对不足,或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使得血糖水平升高,并由此影响血管以及血液循环经过的多个器官和系统,从而导致心脏、脑、肾脏、眼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随着病程的延长,并发症不断增多,程度日渐加重,严重危害糖尿病病人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
简单地说,有着“甜蜜”名称的糖尿病,实际上却是一名“百变杀手”,它的危害是血液中的高糖分沿着血管,不断地“蚕食”人体健康。随着病程的延长,血糖不断“侵蚀”血管,使血管出现病变,凡血液流经的器官和组织都受其“荼毒”,从而出现多系统、多器官和多组织的病变。事实上,多数糖尿病病人最终也是因糖尿病的多种并发症而致残、致死的。
虽然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办法根治,让糖尿病病人彻底摆脱糖尿病的“魔爪”,但只要糖尿病病人掌握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坚持系统规范的药物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情,“号”准控制血糖的“脉”,也可以长时间地把血糖控制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不让其肆虐,延迟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与糖尿病和谐共处。
二、昔日“富贵病”今日“草根病”
仅仅在几十年前,糖尿病还一直被称为“富贵病”。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大多数人的日常饮食以满足温饱为主,且生活条件不便利,无论是工作谋生,还是家务、出行等,都需要付出较多的体力劳动,胖子非常少见。因此,除了遗传的1型糖尿病外,2型糖尿病病人主要见于生活富足、食不厌精、养尊处优、很少劳动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富贵”一族。
时至今日,糖尿病已放下“富贵”的身段,逐渐走向“草根”了。在寻常百姓家中,家庭成员或亲朋好友患上糖尿病的例子屡见不鲜。物质极大丰富,各种山海百味,肥甘厚味,人们有条件想吃就吃;交通工具便利,电梯越来越普及,人们的肢体活动日趋减少。吃的多,动的少,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糖尿病高发模式已经启动,在成年人中,糖尿病的发病率已超过10%,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高发病。糖尿病离我们越来越近,不但老年人糖尿病发病率高居不下,大腹便便的中年人进入糖尿病前期,成为糖尿病的“预备军”,而且青少年儿童发生糖尿病的年龄也一再降低,“小糖人”越来越多见。
糖尿病如此高发,而且在中低收入家庭中迅速蔓延,已经难言“富贵”,成为大众都需要关注的“草根病”,主要原因:一是社会生活水平总体提高,普通老百姓也能吃饱穿暖,人们的生活趋于舒适,需要体力劳作的机会不多,但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增大;二是“草根”一族的健康意识并没有和经济水平的发展同步跟上,很多市民的饮食还停留在满足口腹之欲的基础上,营养要求不高,体力劳动减少后却没有主动运动的意识,造成肥胖的人越来越多,催生和诱发糖尿病,而经济条件好又有健康意识的人,生活方式已发生变化,他们在饮食上趋向于营养全面、配搭合理,口味上要求低脂、低盐和低糖,养成定期运动的习惯,平时注重养生保健。因此,糖尿病的发病人群已悄然发生了改变,从“富贵病”沦落成“草根病”。 糖尿病主食指南
1糖尿病病人正餐要吃适量的主食
很多糖尿病病人认为,主食以米面为主,都是碳水化合物,含糖量较高,因而不敢吃主食,或只吃极少量的主食,把主食基本上从正餐的食谱中剔除了。那么,只吃肉、菜、坚果和水果,不吃或少吃主食,对控制血糖到底有没有帮助?
事实上,无论有没有患糖尿病,不吃或很少吃主食,都不是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有的减肥者正是因为长年不吃主食,导致肉和零食吃得多了,反而因此患上了糖尿病。糖尿病病人的饮食结构中,如果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严重不足,那么,其他结构的比例就会相应增多,这样,蛋白质、脂肪甚至盐分的摄入就容易过量,机体的物质代谢也随之容易紊乱。例如,有的糖尿病病人因没吃主食不扛饿,就经常以核桃、花生、腰果、果脯等零食充饥,结果不但血糖忽高忽低不稳定,而且反倒使血脂、血压升高,加重了肝肾负担。有的糖尿病病人可能根本不知道,10颗花生,其能量就相当于半两白米饭了。这就是很多不吃主食的糖尿病病人想不明白的地方:自己明明已经杜绝餐桌的米饭和面食了,为何血糖还是居高不下?这些不吃主食的糖尿病病人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吃的肉食、水果有没有过多了?零食都吃了些什么?
糖尿病病人正餐要吃适量的主食
因此,糖尿病病人应该正确看待正餐中的主食,主食在正餐中的地位是必不可少的,是人体活动的能量来源,但要实行总量控制,一天约4~5两左右,具体以餐后血糖的监测为指导标准。如果每日三餐,实行一天的总量控制,餐后血糖仍不理想,可以保持总量不变,多餐进食,分成四餐或五餐,再观察餐后血糖。糖尿病病人既要吃饱,又要使血糖值不超标,在吃主食的时候就要注意两个原则:一是粗细搭配,即粗粮和细粮混搭着吃;二是主食要宜干不宜稀,烹饪的时间不能太长。
2主食宜粗细搭配
从口感来说,经过精加工的精面、精米做出来的主食比较好吃,也称为细粮,最常见的有各种优质米和富强粉。粗粮则是相对于我们平时所说的精米白面,指没有经过精加工的各种粮食,如玉米、紫米、高粱、燕麦、荞麦、麦麸以及各种干豆类等。细粮经过加工后,不可溶性纤维素被大量去掉,淀粉则更容易被吸收,因而进食后升糖较快。粗粮杂粮相对于细粮,未经过精加工,膳食纤维十分丰富,摄入后停留在胃里的时间长,需要更长的时间消化,延迟了葡萄糖被吸收的速度,因而,同等分量的粗粮和细粮,粗粮的升糖指数更低,有利于降低血糖水平,促进胃肠道蠕动,被人们认为是健康食物。
糖尿病病人如果平时只吃细粮,很少吃粗粮,对血糖的控制显然不利。但如果顿顿以粗粮为主食,认为这样吃才健康,不敢再吃精粮和细粮,那也是不科学的。因为长期进食过多粗粮,导致摄入的膳食纤维过多,加重胃肠道负担,不但会影响人体对蛋白质、无机盐和其他微量元素以及药物的吸收,容易造成营养不良,用药效果不佳,而且会造成患者腹胀、食欲减退,血尿酸升高,诱发痛风。尤其是对消化功能本身不好、年迈体弱和痛风患者(粗杂粮相对含嘌呤较高)来说更是如此。有的糖尿病病人因吃粗粮过量,看起来总是“脸有菜色”的样子,其实就是没有在主食中合理配搭粗粮和细粮,以致营养缺乏所致。事实上,粗粮的口感多数不太好,多数人难以长期坚持,渐渐地连进食的胃口也在减退。
可见,对糖尿病病人来说,没有哪一种食物是绝对有益无害,也没有哪种食物是完全有弊无利的,并没有绝对要禁忌的食物。前面说过,即使是糖尿病病人平时禁忌喝的糖水,在糖尿病病人出现低血糖反应时,一杯糖水很可能就是糖尿病病人出现危险时的“救命药”,可以最快地为糖尿病病人减轻低血糖对健康造成的损害。粗粮和细粮也是如此,要搭配适宜,糖尿病病人才能从中获益,单纯地只吃粗粮和细粮都是不适合的。一般来说,粗细粮如何搭配也有巧妙之处,一是糖尿病病人可以把粗粮和细粮掺着吃,如糙米白米饭或燕麦绿豆米饭;二是可以一顿粗粮一顿细粮间隔轮换着吃,一般一天吃一顿粗粮就可以了。
例如,南方人爱吃米饭,一顿没吃米饭就好像没吃过正餐一样饿得慌,糖尿病病人在做饭的时候可以把三分之一的精米换成糙米或燕麦、绿豆等同煮,可以增加食物纤维,减少机体对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北方人爱吃面食,在和面的时候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杂粮粉,提高杂粮所占的比例,如玉米面、高粱面、豆渣、荞麦面、燕麦面等。此外,像老玉米、不太甜的红薯、芋头、土豆、怀山药、薏苡仁、芡实、莲子、绿豆、大豆等没有经过加工的粗粮,也可以作为糖尿病病人的主食选择。
需要引起警惕的是,并不是所有粗粮杂粮都适合糖尿病病人吃,像大黄米、黏小米、糯玉米等黏性杂粮,其升糖指数并不逊色于精米白面,糖尿病病人要认清这些藏身杂粮堆里的高糖主食,少吃为宜。
3粗粮别细做
主食的软硬、稀稠、颗粒大小对血糖的生成指数影响很大,即使是同一样食材,切得越细小,烹饪的时间越长,加的水越多,糊化程度越高,其升糖指数也就越高。同样是米饭,稀饭和沾锅底的“锅巴”,其升糖指数相差很远。同样是小米粥,煮30分钟和熬1个小时的小米粥,对血糖影响的大小可能要超过不同食材的血糖生成差异。
糖尿病饮食,越简单越好,越“懒”越好。像土豆、红薯、魔芋、怀山药等,能整个煮就不要切,实在要切,也尽量切成大块的。像土豆,被糊化后的薯泥升糖指数比水煮土豆高多了。豆类能整颗吃就不要磨,譬如说绿豆,升糖指数属于中等,但绿豆沙的升糖指数颇高,糖尿病病人最好少吃为妙。苞米能整粒吃就不要碾成玉米粉,25g的玉米面的含糖量相当于200g的玉米粒。另外,做主食时的诀窍是急火煮,少加水,煮至熟就可以了,不要追求口感绵软。
面条煮至半熟后“过冷河”
可以变得更筋斗面食可以做出很多花样,如果自己做面食吃,可以用最少量的水把面和起来,用力揉,这样揉出来的面食会比较筋道。此外,还可以在和面时加鸡蛋进去,以提高面粉中的蛋白质含量,除了更有营养外,也可使面食变得爽口,不容易被吸收消化,血糖生成慢。在煮面条的时候,还有一个法子可使面条变得更筋道,就是高温把面条煮至半熟后,捞出冲水“过冷河”,这样面条在急热急冷中被韧化,难以被煮烂,“过冷河”后放回锅里继续煮至熟,或者吃不完的放到冰箱里留待下一餐再煮。这样炮制的面条特别筋道,筋道的面条不易断,消化速度较慢,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
此外,在煮粗粮杂粮时,为了改善口感,有人喜欢加入桂圆、红枣、葡萄干调味,认为也是天然食物,有益健康,殊不知这些食材的含糖量极高,糖尿病病人很容易“中招”。
4糖尿病病人要少吃糯米及糯米制品
中国很多传统美食是用糯米制作的,最常见的有粽子、各式糯米饭、汤圆、年糕、八宝饭及各式糕点等。在中国的很多年节食物中,糯米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像腊八吃八宝粥,过年吃年糕,元宵节吃汤圆,端午吃粽子,冬至吃糯米饭等。从中医的角度看,糯米偏温补,能益脾暖胃,食后比较能扛饿,因此,不少糖尿病病人认为糯米营养成分高,食后难消化,对血糖的影响会更少。
事实上,经常监测血糖的糖尿病病人会明显发现,虽然同样是米,但吃了糯米食物后,相比较于吃其他米面制品,血糖升得特别快,也升得比较高。糯米可以说是使血糖攀升的帮凶,糯米的升糖指数非常高,糯米中葡萄糖的吸收速度比大米的吸收速度更快,更容易把血糖峰值推高,因此,糯米及其制品都不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江南地区的居民很喜欢吃一种叫醪糟的食品,醪糟蛋、醪糟汤圆是当地特色美食,实际上醪糟也是糯米制作发酵而成的,淀粉已被部分水解,又叫甜酒,醪糟的消化速度更快,食后血糖飙升堪比喝糖水,因此,即使没加糖的醪糟,糖尿病病人也不宜食用。
5主食的升糖指数
你的糖尿病医生可能会经常对你说,某些主食可以多吃一点,某些主食则只能吃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量。同是主食,为什么糖尿病病人在摄入量上就要分成三六九等?其实,医生依据的就是一项被称之为升糖指数的指标。
所谓升糖指数,其全称是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简称GI)即在标准定量(一般为50g)下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引起血糖上升所产生的血糖时间曲线下面积和标准物质(一般为葡萄糖)所产生的血糖时间下面积之比再乘以100,它反映的是人体进食后机体血糖生成的应答状况。以葡萄糖的GI为100分为比较标准,糖尿病病人可以此比较各类主食的升糖指数,从而选择安全的主食品种和适合的量。
一般来说,升糖指数低于55的主食对血糖的影响较小,可称为低升糖主食,比较安全;升糖指数在55~75的主食对血糖的影响为中等,高于75的食物就应该严格控制。
低升糖指数主食主要有黑米、荞麦面、通心粉、藕粉、全麦面、粉丝、苕粉、魔芋、玉米渣子等。低升糖指数主食
主食品种升糖指数GI稻麸粥19粉丝31藕粉32荞麦41黑米42通心粉45玉米渣子51
中升糖指数主食主要有麦片、燕麦片、红米、糙米、西米、甜玉米、小米、山药、土豆、甘薯、芋头等。中升糖指数主食
主食品种升糖指数GI鸡蛋面49乌冬面55土豆60面包66麦片69玉米55芋头64糙米65红薯70
高升糖指数主食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最常见,如白米饭、面包、油条、白馒头、糯米饭、汤圆、米饭、烙饼、小麦面条、蛋糕等。
高升糖指数主食
主食品种升糖指数GI油条75烙饼(纯小麦粉)80糯米饭81馒头(纯小麦)87米饭88面包棍95蛋糕95
了解主食的升糖指数后,每天就可以合理安排,根据升糖指数选择不同的主食。例如,平时多吃低升糖指数的主食;低升糖指数和中升糖指数的主食可以换着吃,对中升糖指数的主食稍微减少一些分量;而高升糖指数的主食最好不吃或少吃,当天吃了高升糖指数的主食,主食的摄入量就要相应地减少,并配搭其他低升糖指数的主食。根据升糖指数表科学安排每日主食,可使血糖水平保持稳定,又不至于吃腻。
三、糖尿病副食指南
这里说的副食是指除米面等主食以外的蔬菜鱼肉以及经过加工的调味品、油、豆制品、饮料、罐头、糖果糕点、小食品和烟酒等。
先说说用来下饭的蔬菜、鱼肉、油盐、调味品等。
主食解决了,拿什么来下饭呢?很简单,既然主食主要以淀粉为主了,那么,最好就不要把土豆、芋头这类富含淀粉的食材列入菜谱了,因为土豆、芋头本身就是可以作为主食的粗粮,否则,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就会超标了。下饭的菜分为两个“箩筐”,一个是“蛋白质箩筐”,另一个是“蔬菜箩筐”。每一顿的菜都既要有蛋白质,又要有蔬菜,才能满足糖尿病病人营养均衡的需求。
1“蛋白质箩筐”
糖尿病病人并不是全吃素食就有益健康,对没有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而言,其理想的饮食法则是高纤维、低热量、低盐、低脂肪和高蛋白,适当摄入高蛋白食物,不但不会提高血糖,而且可起到均衡营养、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效果。
午餐饭桌上的蛋白质主要来源于肉类和蛋的动物蛋白以及豆类的植物蛋白。这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被人体消化吸收后,以氨基酸的形式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以补偿人体各项活动的消耗。一般情况下,每人每天摄入50g蛋白质就可以满足需要,但糖尿病病人由于内分泌代谢紊乱,蛋白质合成障碍,即使与健康人摄入等量的蛋白质,也可能因蛋白质的合成不足导致“收支不平衡”,从而使机体抗病能力下降,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因此,糖尿病病人应该比一般健康人摄入略多的蛋白质,大致增加10%~20%比例的蛋白质,身材消瘦的糖尿病病人还应该多进食一些蛋白质以增强体质。糖尿病病人摄入的蛋白质以优质蛋白质为主,蛋白质提供的热量应占到摄入的总热量的10%~20%左右。譬如,患者每日需摄入2000kcal热量,那么其中240kcal~400kcal则由蛋白质提供,则糖尿病病人每日需摄入蛋白质60g~100g。
豆类是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但对于已并发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来说,则不能按上述原则摄入蛋白质,因为摄入的蛋白质在代谢的过程中会加速对肾功能的损害,且蛋白质产生的代谢产物也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在肾病早期时,适当地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可明显地延缓肾功能的损害,甚至一些可逆性的肾损害也可得到恢复,随着病情的发展,限制膳食中蛋白质的摄入量应根据肾损害程度而调整,若已出现肾功能不全,对蛋白质膳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更严格的限制。当肾功能极差,每日摄入蛋白质不能超过21g时,此时膳食蛋白应全部选用优质蛋白质,如牛奶、鸡蛋等动物蛋白。
2“蔬菜箩筐”
蔬菜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食后又有饱腹感,因此,糖尿病病人每天都应该吃一定量的蔬菜。原则上,只要没有胃肠不适等症状,并没有对糖尿病病人每天蔬菜的摄入量进行限制,糖尿病病人每天可以吃1~3斤左右的蔬菜。
由于淀粉和肉类的摄入都受到限制,蔬菜被认为是最适合糖尿病病人吃的食物。尤其是血糖控制不理想,还伴有多种并发症的糖尿病病人,主食的摄入被严格控制,肉类、鸡蛋也不能多吃时,很多时候只能通过多吃蔬菜来填饱肚子。事实上,大部分蔬菜对糖尿病病人来说都比较安全,只要糖尿病病人能吃得下,进食后没有其他不适症状,一天的叶菜类蔬菜摄入量在3斤内问题不大,实际上,多数糖尿病病人根本就吃不下3斤蔬菜。
绝大部分蔬菜都有维生素丰富、植物纤维含量高、热量低的特点,这也是蔬菜对糖尿病病人来说相对最安全的原因。但有的蔬菜甜度不是很高,含糖量却颇高,应该引起糖尿病病人的注意。大部分蔬菜对血糖的直接影响不大,但因为每个糖尿病病人的体质不同,蔬菜本身也有寒热等不同的属性之分,如果食用不当,可能会对糖尿病病人的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例如,苦瓜有一定的降糖功效,但其性寒,如果糖尿病病人本身体质虚寒,却仍在秋冬季节大量食用苦瓜,就很可能会因过于寒凉而影响其胃肠功能,进而会影响抗病能力。此外,不同的食物在搭配上也有讲究,搭配得宜,对人体健康有相互促进的协同功效;如果在搭配上踩了“雷区”,就会影响对某些有益物质的吸收,甚至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3糖尿病病人能吃肉吗
许多糖尿病病人在发现患上糖尿病这个现代富贵病后,就十分严格地控制饮食,有的甚至干脆成为标准的素食者,餐餐都是绿色蔬菜,不再吃荤,认为这样更利于控制病情。那么,糖尿病病人到底可不可以吃肉呢?
糖尿病病人能否吃肉,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关键是看糖尿病病人的体重有没有超标,如果糖尿病病人的体重严重超标,还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慢性病,那么这类肥胖型糖尿病病人坚持素食一段时间,并增加适当的体育运动,直到糖尿病病人的体重减下来,再荤素配搭,这段时间的素食是对其体内长期累积下来的脂肪做减法,对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是大有益处的。相反,如果糖尿病病人体型瘦弱,甚至患有贫血和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那么不仅没有必要对这类糖尿病病人限制肉食,还应该鼓励他们适当增加肉类的摄入,以改善贫血和营养状况,增强体质,预防感染。假如糖尿病病人的体型不瘦不胖,大体正常,他们摄入肉食的量应和健康人大致相同,应该荤素搭配,每天2~3两肉,稍微节制一点也未尝不可;偏胖的,再压缩一下肉食量,可以减至每天1~2两肉。
对糖尿病病人来说,是胖是瘦有什么标准?正常的体重标准是怎么算的?
最简单的计算方法是:
(男)标准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5
(女)标准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0±5
将自己的实测体重(公斤)与标准体重比较,判断自己的体重是否在标准范围之内,其计算公式为:
按此公式计算后,凡实际体重超过5%者为超重,超过10%以上者为肥胖(超过10%~19%为轻度肥胖;20%~29%为中度肥胖;30%以上为重度肥胖)。实际体重低于20%以上者为消瘦,低于20%以内者为低体重。
体重指数BMI是世界公认的计算是否肥胖的测量指标,其计算公式是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中国糖尿病学会建议中国肥胖工作组的诊断标准为BMI在185~239为正常,BMI在240~279为超重,等于或超过28为肥胖。保持正常的体重有助控制糖尿病的病情
对于正常体重或低体重的糖尿病病人来说,长期实行素食对控制病情并没有必然的好处,很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