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养育不好惹的小孩
》
售價:NT$
352.0
《
加加美高浩的手部绘画技法 II
》
售價:NT$
407.0
《
卡特里娜(“同一颗星球”丛书)
》
售價:NT$
398.0
《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售價:NT$
857.0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NT$
602.0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NT$
332.0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NT$
454.0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NT$
556.0
|
編輯推薦: |
如果说《昌耀评传》评的部分切近本质,精当、深刻,独具慧眼,言人所未言,而占本书大部分篇幅的传的部分亦写得本色、翔实、鲜活、生动,摇曳多姿,不少段落尤为精彩。其中对地域习俗的展示,特有场景和人的生境的描绘,没有长久的生存体验者写不出来。书中对人物性格的把握、揭示,细节的捕捉,令人入脑入心,意味十足。更为难得的是充盈的感性与理性的融会,评与传的浑然一体,让这部书既有学术性,又有可读性,既色彩斑斓而又深入诗的内部与人的内心。
对于中国新诗而言,昌耀是一座卓然独立的高峰,他的诗也以其自在的方式进入了新诗经典。因而,对于他的研究,这部《昌耀评传》颇为难得,它将与昌耀的作品一起留诸后世。
韩作荣
这是我继《海子评传》之后,第二部中国当代诗人的评传。但与第一部不同的是,它是我对昌耀的还愿。昌耀曾经用谦卑而清澈的光束照耀了我,现在,我要将这一光束返还回去,使他从幽暗中豁亮现身。
燎原
|
內容簡介: |
昌耀是当代重要的一位诗人,也是被诗歌界广泛认可的一位大诗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昌耀的重要性,他的写作对汉语诗歌的塑造与贡献必将为更多人认可。昌耀堪称苦寒的一生,其在高原之地、近乎隔绝之所,如何以一种孤决的斗士之心进行创作,他敏感、细腻、自尊的心灵,如何在婚姻与爱情的波澜中起伏,他又是怎么以操之在我的决绝,做出一次腾跃,把死亡的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些都必然会得到更多的关注。
评论家燎原是昌耀忘年挚友,《昌耀评传》是他对老友的还愿,也是他对中国诗歌的卓越贡献。本书将昌耀的经历、作品相结合相对照,将诗人昌耀和他的经历纳入到中国的剧烈动荡、变化的时代中来观察与考辨,文中涉及到知识分子的自主性与时代选择机制、地理环境对诗人创作决定性的影响等等,都极具洞察力。燎原的文字斑斓,运思深远,情感丰沛,可以说,《昌耀评传》不但是一个诗人的评传,也是当代中国的一个精神样本。
本书是修订版,主要修订工作为:一是增补了部分资料,二是强化了相关评述,其余工作则是文字上的微调以使表述更为干净、精确。
|
關於作者: |
燎原祖籍陕西咸阳,1956年出生于青海。当代诗歌批评家、威海职业学院教授。著有批评随笔集《地图与背景》,以及《海子评传》《昌耀评传》等专著多部。主编:《二十一世纪十年中国独立诗人诗选》《昌耀诗文总集增编本》。
|
目錄:
|
修订本说明燎 原/1
在谦卑而清澈的光亮中现身 ( 首版序言 )韩作荣/3
一、从小就闯入社会的孩子1
1. 空城堡中的幼主1
2. 宗祠私塾的读书郎7
3. 从县立中学到投笔从戎11
二、朝鲜战场14
1. 战火中的少年14
2. 《 人桥 》 与最初的写作20
三、河北荣军学校25
1. 背景:王氏家族的衰败25
2. 从桃源到北京的家族迁徙29
3. 崭露头角的诗坛新秀33
4. 到远方去43
四、初到青海47
1. 寂壁乡山47
2. 那时节,我的诗运是亨通的54
3. 进入青海省文联58
4. 第一部书: 《 花儿与少年 》61
5. 《 最初的歌 》 与初到青海的歌69
五、头戴荆冠81
1. 以诗罹祸81
2. 家书中的问题少年95
3. 栽入右派罗网110
六、流寓边关的诗人121
1. 日月山下的放逐121
2. 炼钢炉前无产者诗人的梦幻130
七、大山的囚徒142
1. 藏龙卧虎的八宝农场142
2. 新垦地上的磨镰人156
3. 那些日子我们因饥馑而恍惚166
4. 这样寒冷的夜171
5. 天籁萦回的风景写生小品179
八、申诉之路190
1. 落魄青海的精英者群190
2. 投向北京求助的信鸽197
九、走出祁连山207
1. 土伯特的女儿们207
2. 八宝农场焚书的大火220
十、流徙新哲农场225
1. 沙尘暴统治的荒原225
2. 北国天骄的义子238
3. 冰河与红灯谨守着北方庭除245
4. 西羌雪域的五口之家251
5. 告别荒原261
十一、否极泰来的1979269
1. 归来者峥嵘亮相269
2. 寒春中裹着冰甲的红梅279
3. 被改写的旧作291
4. 流放四部曲310
十二、负荷着孩子的哭声赶路320
1. 清寒之家的苦乐320
2. 赞美:在新的风景线325
十三、西部大时空的史记332
1. 所思:在西部高原332
2. 西部,更是一种文学气质337
3. 亚当型巨匠的金字塔建造342
十四、荒诞生存中的百年焦虑353
1. 你的一页电报摊开,早被强意奸淫353
2. 诗集出版反复受挫358
3. 昴哀窕岛冈桑366
十五、来自外省的致意374
1. 读你的诗,总有神交已久的感觉374
2. 各地青年诗人们的造访381
3. 太阳城投来的光束388
十六、听候召唤:赶路394
1. 一个挑战的旅行者行走在上帝的沙盘394
2. 落日中矗立的 《 哈拉库图 》403
十七、婚变:日暮天际的火烧云413
1. 夫妻关系中的裂纹413
2. 头戴便帽从城市到城市的造访416
3. 日暮天际的火烧云423
十八、无家可归的大街看守441
1. 解除婚约441
2. 篁:我从来不曾这么爱447
3. H,西岭雪山诗会上的风景456
4. 入赘穆斯林平民院落464
十九、地底如歌如哦三圣者468
1. 鲁迅 《 野草 》 的投影468
2. 底层世界的超凡众生473
二十、一个中国诗人在俄罗斯483
1. 世纪末涛声中驶向深海483
2. 在俄罗斯,灵魂与肉体的浸礼491
二十一、生命中最后的日子509
1. 音乐路509
2. 身患绝症与 《 昌耀诗文总集 》518
3. 在桂冠与情义的潮水中527
4. 太阳说:来,朝前走547
二十二、补记554
修订本后记558
|
內容試閱:
|
一、从小就闯入社会的孩子
1. 空城堡中的幼主
昌耀在他的许多作品中,一再谈到命运对于人的捉弄。我想这其中最具捉弄意味的事情之一,就是与他度过了生命中黄金年华的流放营地相对应,他的故乡,竟然是以人间仙境桃花源而得名的湖南省桃源县我们这个农耕民族关于美好生活范式的最高想象模型。如若陶渊明的 《 桃花源记 》 中,为避秦时乱而进入这一世外桃源的部族,就是当年秦国的民众,那么,事情就显得更加幽默:西北的秦人为避战乱而躲进了桃源的洞天福地,身为桃源人的昌耀却缘自对于边地异域风情的诗意憧憬,竟双脚陷入了西北的流放营地。这一方位和命运的大对转,可真合了那句以感慨系之的声调说出的小品台词:缘分哪!
并且,事情还远远不止于此,在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诗人中,当昌耀事实上就是苦难、坎坷、清寒、孤独等等的代名词时,他身后遥远的童年,却是一幅豪门盛宴的图景。
昌耀于1936年6月27日出生于湖南常德城关大西门内育婴街17号,而其家族的老宅,则在常德下辖的桃源县三阳镇王家坪村。此时,昌耀的祖父王明皆作为三阳地区有名的地主,整个的王家坪村几乎就是王氏家族的产业之一。
关于这个家族,我们能够上溯的尽头,是昌耀的曾祖父王成九恍惚的身影。对于这位老人,我们无法获知更多的信息,但仅仅从他作为一名晚清秀才的这一身份,当可感受到他在这个家族血缘传递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也就是说,当我们从昌耀,以及昌耀的五叔 ( 中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 为代表的父辈们身上,体察到了一条赓续的文脉而往上追溯时,首先在他的曾祖父这里,即已找到了源流。事实也的确如此,正是这位老秀才,在自己的家庭中设堂开馆,对他这支根系上成串的子子孙孙,进行私塾发蒙形式上心血与知识的亲炙。
但祖父王明皆则是这棵大树上一只变异的果实。他没有延续其父亲的文化路径,却以自己精明务实的雄心和智力,使王氏家族的家业,在自己的手中走向一个鼎盛时期。到了昌耀出生的1936年前后,王明皆这个老秀才的儿子,已经完成了传统意义上一个中国乡间地主的原始财富积累,不但大跨步地朝着现代商业资本运作的方向上挺进,并且成功地实现了经营重心从乡村向城市的转移,进而构成了一个以王家坪的老宅为基地,由三阳镇而桃源县,由桃源县而常德市的资本循环扩张网络。这一网络的核心,就是房地产业加商铺运营。
昌耀所出生的常德育婴街,在当时是一条商铺林立的商业街。这条街上的一大片房产和一部分店铺,就属于王家坪的地主王明皆。不仅如此,这条商业街上其他一些业主的店铺,还是从王明皆那里租赁而来。而在常德下辖的桃源县城,王家的产业也以同样的模式铺展开来。这样,仅桃源和常德两地的房租,就是一笔极其可观的收入,更何况这其中还有王家自己的商铺利润。
产业如此之大,王明皆显然难以悉数打理。于是便对它们进行了条块分割,分给自己的五子二女。然而,这又是一个大致的产业分割,所有的产权仍属王明皆,各条块的生意由其雇佣的人员经营,其子女的责任和权利,则是就近监督照看并提取部分利润,以此壮大各自的家资。常德育婴街王氏家族这份最大的产业,按照上述的分切方式,王明皆就把它划给了自己的次子昌耀的父亲王其桂。
那么,为什么是划给了自己的次子而不是长子呢?因为这之前发生了一件令王明皆遗恨终生的事情。为了叙述的方便,这里先对王明皆的五子二女,按昌耀的辈分称呼作一简略介绍:
1. 大姑:名字不详。一直在桃源老家。
2. 大伯:王其梅。1931年入北平私立弘达中学读书,1932年考入国立北平大学附属高中,同年加入反帝大同盟。1935年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的组织者之一,时任北平学联交际股长。1943年赴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9年起,先后任18军副政委、西藏昌都地区解放委员会主任、18军西藏先遣支队司令员兼政委、西藏军区副政委、川藏公路筑路总指挥。1955年获少将军衔,1961年后任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书记等职。
3. 父亲:王其桂。1934年前后入北平私立弘达中学读书,1937年在山西薄一波领导的抗日决死队从事指导员一类的职务。之后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1939年回桃源,建立中共桃源特别支部,任书记。新中国成立初以叛变革命罪被判刑2年。文革中在东北兴凯湖农场去世。
4. 三叔:王其棻。一直在桃源老家,1930年代后期因民事官司被桃源县官府处死。
5. 四叔:王其楝。1940年代后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18军当文化教员,1950年代在四川峨眉安家。
6. 五叔:王其榘。新中国成立初从南京大学毕业,进入南京博物院工作。不久,调往北京,任历史学家翦伯赞的私人秘书。后在北京中科院近代史研究所任研究员。
7. 七姑:王其榛。1950年曾寄居其北京五弟王其榘处,后随女儿一同居住外地。
从上面的简介中我们不难看出,王明皆的长子王其梅此后在这个家族中的分量。并且可以想见这个此后的职业革命者,青少年时代就必然具有的主见和个性,以及在自己人生道路的选择上,与其父亲不可避免的冲突。然而,这个冲突似乎出现得更早一些:1929年,也就是王其梅在常德育婴街附近的隽新中学读二年级时,王明皆不顾时年仅16岁的王其梅的激烈反对,为这位长子在桃源县包办了一门亲事,并逼迫其结婚。王其梅坚决不从,但地主父亲的威严和意志不容违拗。事情发展到王其梅以吞食鸦片自杀的方式进行反抗而仍无效果时,他终而于1930年毅然离家出走,前住北平求学,继而走上职业革命者的道路,一去不再回头。
所以,常德育婴街的王家产业就托付给了次子王其桂。
但事情并未到此为止。1934年,已经结婚成家的王其桂,也循着大哥的道路离开家乡到北平求学。起初几年尚还逢假回家探亲,及至到了1937年学业完成后,去山西参加了薄一波领导的抗日决死队,便突然与老家失去了联系。
1938年,王明皆病危,预感到来日不多的他,便派人去当时中南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武汉,在当地的报纸上刊登寻人启事,以期临终前与两个儿子见最后一面。然而,他最终并未能够如愿。作为桃源乡间一个受人仰视的成功人士,雄厚的家资给他带来了荣耀、自信,也养成了他的固执、刚愎。当他怀着遗恨离开人世时,不知他是否感觉到,这是他一生最大的一次失败?
1936年,昌耀出生。这是王明皆家族的第三代中,第一个来到人世的男孩。这里之所以强调第一个男孩,是因为在昌耀之前,他的母亲还生有一个女婴,但由于头胎缺少生养经验,女婴窒息而死 ( 这让我想到了诗人海子类似的身世。在海子出生之前,其母亲生育的两个女婴竟都先后夭亡。按照中国民间的说法,那就是这个男孩命硬,是家族中某个性命的克星 )。这样一来,昌耀既成了其父母的长子,更成了祖父王明皆的长孙。对于王明皆来说,长子离家出走在他心中引发的恼怒、感伤,次子远方求学造成的落寞,第一个孙女夭折投下的心理阴影,此刻都随着昌耀的出生而得到最大程度的宽释。不知这位拥有雄厚家资的老财东,是否还曾在那么一个瞬间,想到了自己家族的旺盛香火,在这个长孙身上的传承光大?1955年,五叔王其榘在给侄子昌耀的一封信中,曾做过这样确凿的见证:你幼时深得祖父的喜爱。
能为此做出佐证的,是驻留在昌耀记忆中这样一个朦胧的镜头;他被一位妇人抱在膝头,坐在一部小汽车的后座,在一个车站接受检票的情景。此后我也几次听到母亲向人谈及武汉跑马厅如何如何之类这个镜头,无疑与1938年王明皆派人去武汉寻找其长子与次子有关。这位夫人,自然是昌耀的母亲。也就是说,时年2岁的昌耀,也被祖父安排为寻人小组的成员前住武汉。这样的安排,一方面应该有祖父因疼爱昌耀,而让其借机出远门开阔眼界的意思;另一方面,也不能排除王明皆将这位长孙视作自己特使的更为深远的用心。
家族中威严的祖父尚且如此,那么,家族中的其他女姓:昌耀的祖母、母亲、及其两个姑姑呢?在昌耀的记忆中,还有这样一幅画面:
我与一位夫人沿着一部宽敞的红漆木楼梯拾级而上,我的右手扶住旁边的护栏,夫人拽紧我的左手。我不断受到她的鼓励。而我也乐于完成这样艰难的作业。那夫人是谁?是我的母亲?是我的祖母?她那样的慈祥。那样的爱我
那位夫人究竟是谁呢?我想这既是他的母亲,无疑也应有他的祖母,乃至两个姑姑的身影。她们当时都会因着不到两岁的昌耀,而从桃源来到常德小住,并带着昌耀学步。当然,还有一个他叫二姑儿的远房本家姑姑,昌耀是由她和自己的母亲一起,从出生直到带大。而从那部宽敞的红漆木楼梯,我们还可以想见这座小楼大致的格局和气派。
就是在这样一座小楼里,昌耀度过了被女性长辈们悉心呵护的最初的人生时光。两年之后的1938年,已经爆发的抗日战争,使常德的这片宅居毁于日本战机的轰炸之中。昌耀遂与母亲回到桃源乡下的王家坪老宅。
关于王家坪的这座老宅,它在昌耀的笔下是以城堡这样一个语词来表述的。这个城堡的规模,占去了整个王家坪全村建筑面积的一半。而在这个村庄另一半居住的村民,则基本上是王家的佃户。所以,这个城堡式的老宅事实上就是王家坪村的主体。而这样大的一座城堡,它的正门则常年由一根插在门道两侧洞臼中的门杠严实把关。当你朝正门纵深三进的堂屋望过去,便会看到横梁与立柱上挂着的许多楹联牌匾,正中神龛前的钟磬、香炉、烛台,以及软融的红烛油和香灰这种仪式化的设施,是由春秋时代的孔圣人传递给豪门宅第的标志性格局,但在它的空气中,似乎还能嗅到上一代主人王成九老秀才的气息。而除此之外更广大的功能性区域,则是其现时主人王明皆气息的物化:与耳门相近的东院是生活区,在这里,你可看到一片城堡中的田园荷花掩映的巨大鱼池,以及被各种果树包围着的菜地。接下来,则是这个城堡的后勤区域,敦实可靠的谷仓群,敦实可靠的佣工、厨子,以及曾经有恩于王家祖上的老人曹老伯,邓大妈之类。
然而,如此庞大的一个城堡,却在1938年之后随着它的老主人们的相继去世、年青的男主人们的浪迹江湖,成了只有三两个年青女主人昌耀的母亲、四婶,以及家丁佣人们所留守的空城堡。而从家族血脉的意义上说,此时这座城堡的真正主人只有一位,这就是年仅两岁的王氏家族的传人王昌耀。
那些个日夜,当与这座老宅遥遥相对的火焰岗佛寺,飘来隔世的钟声;当铜盆大的月亮,在万籁俱寂中印入空城堡中这位懵懂幼主的心室,他于某个突然的瞬间体悟到了怎样的人生滋味?50多年后,在他面对青海高原上另外一座名为哈拉库图的空城堡时,终于发出一声长长的太息:是这样的寂寞啊寂寞啊寂寞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