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形而上学与测量
》
售價:NT$
340.0
《
世界航母、舰载机图鉴 【日】坂本明
》
售價:NT$
340.0
《
量价关系——透视股票涨跌脉络
》
售價:NT$
340.0
《
创伤与记忆:身体体验疗法如何重塑创伤记忆 [美]彼得·莱文
》
售價:NT$
295.0
《
复原力
》
售價:NT$
345.0
《
近代中国思维方式的演变(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950.0
《
我可以近乎孤独地度过一生
》
售價:NT$
440.0
《
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
》
售價:NT$
340.0
|
編輯推薦: |
没有抽象的理论、没有看不懂的公式、没有高深的术语,19位院士结合他们的科研经历和人生体验,给青少讲述热点科学知识。快速延展的中国高铁,背后有着怎样的精彩故事?从莱特兄弟到现在,飞机为何进化成了这般模样?快50岁的互联网,未来会变成什么样?依靠现代科技手段,公安机关如何屡破奇案?如何正确看待转基因产品?这些问题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让我们跟随院士走入科学殿堂,触摸前沿科技的脉搏!
|
內容簡介: |
本书汇集了19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关于热点科技领域的精彩故事和趣味解读。它将囊括天文、植物、航天、网络、能源、通信、地球、法庭科学、基因工程、环境保护、交通、医学、核武器等诸多领域的科技创新精华和前沿智慧。扫扫书中的二维码,院士授课开始啦!
|
關於作者: |
中国工程院是我国工程技术界的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由院士组成,对国家重要工程科学与技术问题开展战略研究,提供决策咨询,致力于促进工程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其主要任务是促进全国工程科学技术界的团结与合作,推动我国工程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强工程科学技术队伍和优秀人才的建设与培养,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服务。
本书包含中国工程院以下19位院士文章:
赵文津院士:矿产勘查和深部地球物理探测专家。
杜祥琬院士:应用物理与强激光技术和能源研究专家。
戚发轫院士:空间技术专家。
李椿萱院士:空气动力学、航空航天飞行器设计、高速碰撞力学专家。
王梦恕院士: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
尤政院士:机械电子工程专家。
邬贺铨院士:光纤传送网与宽带信息网专家。
安继刚院士:核技术应用专家。
戴景瑞院士:玉米遗传育种专家。
丁一汇院士:天气与气候学家。
钱易院士:环境学专家。
郝吉明院士:大气污染防治专家。
倪维斗院士:动力机械工程专家。
黄其励院士:蒸汽工程专家。
江亿院士:建筑环境工程专家。
王陇德院士:卫生管理和疾病控制专家。
吴孔明院士:农业昆虫学专家。
刘耀院士:法庭科学、法医毒物分析专家。
何继善院士:地球物理学专家。
|
目錄:
|
目录
第一章 复兴之路,强国乐章
赵文津院士:为祖国寻找珍贵矿藏004
杜祥琬院士:中国核武器横空出世012
戚发轫院士:中国的未来取决于航天022
李椿萱院士:优雅的飞机,完美的飞行034
王梦恕院士:铁路发展助力中国梦044
第二章 前沿新知,窥见未来
尤政院士:走进微机电系统的世界060
邬贺铨院士:互联网,从冷战项目到大智移云070
安继刚院士:民用核技术的广阔前景082
戴景瑞院士:转基因,农业新革命的推手092
丁一汇院士:全球变暖的忧思104
第三章 关注环境,守护地球
钱易院士:环境危机,难以忽视的真相116
郝吉明院士:捍卫公众呼吸的权利128
倪维斗院士:中国面临的能源挑战136
黄其励院士:电能是现代社会的命脉144
江亿院士:吸收式热泵展现节能宏图154
第四章 博览万物,着眼民生
王陇德院士:斩断急性传染病的黑手164
吴孔明院士:昆虫塑造人类的农业174
刘耀院士:科技武装现代福尔摩斯184
何继善院士: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194
|
內容試閱:
|
开发太空 缓解资源能源危机
地球周围的航天器轨道,只是太空资源中的一项。太空中其他天体蕴含的矿产和能源以及太空环境本身,于人类而言也都是珍贵的资源。对这些资源的认识与开发,将会为人类的产业和经济形态带来极大的改变,甚至有可能缓解人类社会目前面临的资源与能源危机,为更具潜力的未来奠基。
提到太空环境,很多人的直观印象之一,便是航天员和他们的生活用品可以在宇宙飞船里飘起来;一些科幻作品甚至会据此来安排情节。这种奇景被称为失重现象,它正是太空中微重力环境的真实反映。对于人类来说,长时间生活在微重力甚至几乎是零重力的太空环境里,会带来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等问题。但有些工业品只能在微重力环境下生产,方能得到最佳的质量。
然而,在地球上模拟微重力环境成本高昂,而且并不稳定。游乐场里的跳楼机,还有沿着抛物线飞行的运输机,可以提供几秒到几十秒的失重,但并不能连续和持久。因此,如果人类的航天技术不断发展,使我们能够将冶炼合金的工厂搬到地球轨道上,就可以获得持续不断的微重力环境,满足某些特殊工业门类产品生产的需求。
太空中的辐照,或者说宇宙射线,也是一把双刃剑。对于人类来说,如果长时间滞留于太空,特别是离开地球磁场的保护进行星际航行,就会受到宇宙射线的伤害;人类若长期远离地球磁场保护,甚至可能会患上放射病。但对于某些产业来说,这样的环境却是一种资源,太空育种就是一个例子。
太空中的恒星和行星,还蕴含着有可能造福于全人类的矿产和能源,其中最典型的便是太阳能。相对于人类文明所经历的时间来说,太阳能几乎是无穷无尽的,因此被认为是一种清洁能源。但由于大气层的阻挡,以及阴雨、雾霾等天气的影响,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能已经被大幅削弱。或者说,如果在太空中直接利用太阳能,显然会更为高效。如今,绝大多数卫星以及所有的空间站都会使用太阳能,而非蓄电池或者其他能源,显然是因为这样更为高效。
太阳系中的行星和卫星以及为数众多的小行星,也可能蕴藏着值得开采的矿产资源,从而缓解地球面临的矿产和能源危机。以现在的地质科考结果估算,地球上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会在大约50年后基本枯竭,煤炭也可能在100年后基本枯竭,因此未来的人类需要到深海和太空中去寻找资源。飞向月球、火星等天体并登陆的各类无人探测器,其使命之一便是寻找那些星球上是否有值得开采的资源。
移民异星是科幻小说和影视作品中常常出现的情节。在现实生活中,它也是解决地球人口压力的一种可选方案。因为水可以通过电解得到氧气,而氧气意味着维持生命,使人类有可能定居,因此,人们会关心火星上是否有水。不仅如此,人们还致力在宇宙中寻找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以便终有一天在那里定居。
节选自《戚发轫院士:中国的未来取决于航天》一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