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人文学方法论:诠释的存有学探源

書城自編碼: 280751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文化评述
作 者: 林安梧
國際書號(ISBN): 9787208137509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5-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92/245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8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索恩丛书·时尚女王与法国大革命
《 索恩丛书·时尚女王与法国大革命 》

售價:NT$ 510.0
秦汉帝陵制度研究
《 秦汉帝陵制度研究 》

售價:NT$ 510.0
共赢——商业生态与平台战略
《 共赢——商业生态与平台战略 》

售價:NT$ 359.0
如何配置全球资产
《 如何配置全球资产 》

售價:NT$ 442.0
暗黑历史书系·欧洲的国王和女王(疯狂、疾病和丑闻,欧洲王室历史上的黑暗篇章)
《 暗黑历史书系·欧洲的国王和女王(疯狂、疾病和丑闻,欧洲王室历史上的黑暗篇章) 》

售價:NT$ 510.0
海外中国研究·纠纷与秩序:徽州文书中的明朝(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精选版第四辑)
《 海外中国研究·纠纷与秩序:徽州文书中的明朝(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精选版第四辑) 》

售價:NT$ 510.0
海外中国研究·寻找六边形: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精选版第四辑)
《 海外中国研究·寻找六边形: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精选版第四辑) 》

售價:NT$ 354.0
创业股权融资地图:安全引入投资人    何青阳
《 创业股权融资地图:安全引入投资人 何青阳 》

售價:NT$ 463.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87
《 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 》
+

NT$ 420
《 知中·民谣啊民谣 》
+

NT$ 335
《 问心:我读孟子 》
+

NT$ 349
《 视觉004:需要什么,年轻的身体便去找寻 》
+

NT$ 232
《 容忍与自由 》
+

NT$ 822
《 失书记·得书记(精装全2册) 》
編輯推薦:
本书论证详实,架构完整,不仅对于哲学系、中文系的硕士、博士生的专业学习多有裨益,而且对于意欲了解或学习中国哲学经典的人来说,也是不可多得的学习人文学的路径与方法。
內容簡介:
《人文学方法论:诠释的存有学探源》是一本中国哲学研究专著。本书旨在对经典诠释及中国哲学研究方法,以人文学的视角做深入的反思。其主要思考对象为当代新儒学及与之相关的中国经典诠释与哲学系统研究,是作者多年来对于经典、话语、诠释与方法诸多思考的一个成果。
關於作者:
林安梧,1957年生,台湾省台中县人。国立台湾大学第一位哲学博士,著名学者。他师从当代大儒牟宗三,是第三代新儒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曾任清华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教授兼主任、南华大学哲学研究所所长、《思与言》主编、《鹅湖》月刊社社长、东方宗教讨论会会长。现为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暨研究所专任教授,国立中央大学哲学所、中文所兼任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通识教育学会理事,东方人文学术基金会董事等。主要研究方向:哲学人性论、中国当代哲学、通识教育、中国宗教哲学。
目錄
目录
代序中国人文诠释学:生活世界与意义诠释
序言话语、诠释与道:中国人文诠释学之建构
第一章人文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异同
一、 科学指的是经由严格、合理的程序步骤而构成的系统性学问
二、 整个学问和文化传承之间要有连结
三、 人文是以人为本,以文为末,以本贯末
四、 人文学的目的在于让人能安身立命
五、 从人文学的特质去解析,展开人文学的态度、方法,达到最终目的
六、 自然科学理解世界是主体对象化的理解,是我与它的关系;人文学则是生息互动感通的理解,是我与你的关系
七、 自然科学与人文学二者态度的误用产生不相应的结果
八、 人文学客观性的证实来自大家心灵上的共同认定;自然科学客观性的证实来自于它的运作的可重复性
九、 人文学与自然科学的目的都在正德、利用、厚生,而人文学的重点在正德,自然科学的重点在利用、厚生
十、 熟者使生,生者使熟,让熟悉的东西回到陌生再去了解
十一、 人文学和自然科学的区分在于人对自由的渴求、人也会堕落
十二、 从无明到超越仁心的凸显
十三、 价值的挺立人文学建构的基础
十四、 理念的追求人文学的核心
十五、 生命的感通互动方法的进入
十六、 问题与讨论
第二章方法、方法论与方法论意识
兼及中西哲学之比较的一些问题
一、 哲学是智慧的开显和对真理的追求
二、 方是具体解决问题的技术,法是普遍而客观的形式法则
三、 方法不是万能,所有的方法都与人内在的心灵相关
四、 加上科学就很科学,是对学问、方法的一种迷思
五、 自然科学的特点在于摄质归量,人文科学的特质是由量返质,以质为本
六、 方法论的涵义及层次:方法、方法论、方法论意识
七、 方法是多元而一统,统摄于道
八、 道是宇宙万有一切化育、一切存在之源
九、 东方哲学的连续与西方哲学的断裂问题
十、 方法的最高境界:知几其神乎
十一、 道统摄方法论,下及于经验世界
十二、 方法、方法论、方法论的最终目的:体悟学问之道
十三、 做学问能熟,自然能知几其神乎
十四、 真正的生命是内在生命位阶的自我理解和体会
十五、 方法论意识是一隐含生命心灵深处的指向
十六、 方法论意识的最高境界,可以上通于道,下达于明
第三章人是世界的参赞者、诠释者
一、 华人文化传统里的天、地、人
二、 华人文化传统里的理想向度:内圣与外王
三、 西方的哲学主流传统:人是理性的动物
四、 中国的重德传统和西方的理智传统
五、 西方的神秘主义传统和中国的生息感通的传统
六、 西方近代哲学的基础性坐标:我思故我在
七、 启蒙时代:西方理智主义传统的转向
八、 西方的现代性起源:外显的理智主义传统
九、 中国的人文主义和西方的人本主义
十、 觉知是从意识之前到意识所及的过程
十一、 觉知不只涉及方法论,而且是存有论的问题
十二、 穿破表象、觉知实象,即此实象即是本体
十三、 气聚而成质,质构而成形,论其形而成器
十四、 仁是存在的道德真实感,是一根源性的、实存的、感通的关系
第四章语言:存有之道落实于人间世的居宅
一、 东西方文化形态异同的区别
二、 通过话语系统,以参赞、诠释世界
三、 从不可说到可说,而说出对象
四、 话语的异化与人的意趣、利益、趋向、贪取密切相关及其消解之可能
五、 语言使对象从主体脱离出来成为决定了的定象,因而也渐离了道宅
六、 尊道而贵德:回溯到存有之道本源,重视内在的本性
七、 通过后设的语言活动去反省语言活动的异化与限制
八、 道家不只是主观境界的形而上学,而是一存有的治疗学
九、 摄心为戒,由戒生定,由定发慧:佛教的治本之道
十、 道通为一:道与言互藏以为宅
十一、 学问要旁通、要统摄,要真积力久则入
十二、 儒家强调克己复礼为仁,道家则强调尊道而贵德
十三、 儒家强调人文的自觉,道家强调归返自然;道家具有解构与瓦解的力量
第五章道(存有):语言调适而上遂的本源
一、 道与言:道显为象、言以定形
二、 道与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三、 回溯于道,下返于形:存有论的回归与知识论的论定
四、 语言的异化、拖曳衍生严重的倒反状态,即亡其宅的状态
五、 语言如何经由遮拨、遣除、治疗的过程,调适而上遂于道
六、 回溯于道不是话语脉络逐项的递进,而是话语的撤除与异化的疗治
七、 上遂于道、心凝形释:异化的克服
八、 中西方哲学观点的异同:无言之境与话语之源
九、 中西方哲学天道论、心性论与存有论、知识论的异同
十、 生命与价值的一致性与存在与思维的一致性之对比
第六章诠释的层级:道、意、象、构、言
关于哲学解释学的一些基础性理解
一、 说明是外在因果的表述,解释是内在理由的阐发
二、 理论逻辑次序之先后,重点在于内在的契入理解;时间历程次序之先后,重点在于实际行动的进程
三、 进行解释时,理论逻辑之次序与时间历程之次序,是一体的两面,有一种互动关系,即所谓解释学的循环
四、 诠释的层级第一层:言(语句的记忆);第二层:构(结构的把握)
五、 诠释的层级第三层:象(想象的发挥);第四层:意(心灵的指向)
六、 诠释的层级第五层:道总体的根源
七、 学问之道:需先穿透语言、文字的遮蔽,上通于道,再由道而开显
八、 诠释是站在某个视点展开的理解活动,再给出一套语言文字符号的建构
九、 学问须见道:因而通之,皆可以造乎君子之道
十、 由技进乎道学问不能停留在语句、结构层次,要到达道的层次
十一、 因道而开显王夫之造乎其道的诠释学
十二、 结语:跨过语句的层次,而直接到达道的层次118第七章言与默:从可说到不可说
一、 前言:默浑然忘我的无形之境
二、 有、动、言、可说权利的、利益的话语之域,无、静、默、不可说生命的、实存的觉知之境
三、 道:境识俱泯即存有的根源,就是意识前的不可说之境
四、 象:境识俱显即存有的彰显,就是纯粹意识活动的可说之境
五、 形:以识执境即存有的执定,就是名以定形,意识所及的说之境
六、 物:即物论勃兴,说出一切存在事物的境地
七、 从言到默,从可说到不可说是意味的体会
八、 穿透表达的藩篱,体会表达之上的实象
九、 名实论争:正名以求实(儒家)、无名以就实(道家)、循名以责实(法家)、辩名以争实(名家)
十、 以人文通识的涵养,摒除科学主义的弊端,回到真存实感的觉知
十一、 境界形态的保存安时处顺,哀乐不入
第八章建构、瓦解与开显
一个东西方哲学对比的观点
一、 存有论与道论的对比:西方由共相的升进推于至高无上的存在,中国由生命的交融感而遂通
二、 建构的理解:西方传统为话语系统的客观论定,中国传统为气的氤氲造化
三、 建构必须涉及上通于道与下及于物两个基础
四、 瓦解活动的展开:将已论之物还原至未论之物
五、 上通于道必须经过体道的活动,使道的光照化掉知识系统的执著与染污
六、 体道的原则:开权显实瓦解暂时的表达系统,开显了经常的真实的本体
七、 先立乎其大是体道的优先性,而体道活动预取于经验的实在性
八、 体道活动是循环的:上通于道又下及于物,下及于物又上通于道,上通于道而有存有论的光照
九、 由心到物,由物上及道与由心体道两条体道途径:程朱学与陆王学之异
十、 先立乎其大所导生的瓦解与重建
十一、 由物上及道,对已论之物的认识必先预取于未论之物的状态,而未论之物必须预取于道:程朱体系的核心
十二、 新的别子为宗:牟宗三先生理论的核心及其限制
十三、 由体道活动进行的批判、瓦解活动,是原建构的反省,是新建构的基础:道家老子、庄子的反省
十四、 至诚如神,涵养主静与格物穷理:孔子和朱熹的反省
十五、 宗教命令、教条化规定,都是体道之歧途:放弃自由不能真正获取生命的安顿,必须从瓦解中展开批评和治疗
十六、 《道言论》的总结159
附录一:存在觉知、话语建构及其瓦解之问题讨论
附录二:后新儒学的建构之一以社会正义论为核心的儒学诠释
一、 存在的觉知优先于概念的思考
二、 形而上理由的追溯之理论逻辑次序不同于经验考察之历史实际发生的
次序
三、 良知自我坎陷开出知识主体这理论为的是要克服中国民族的意义危机
四、 通过外在话语系统之把握来肯定自我内在主体必有所疏离、有所异化
五、 从如何从内圣开出外王转而为在外王发展的过程里,儒学应如何调适
六、 康德的道德哲学与社会契约论密切相关,孟子性善论则与伦理亲情密切相关
七、 天人物我人己通而为一的存有连续观是中国文化基本模型
八、 牟宗三哲学是当代中国哲学最大的别子为宗
九、 圣贤教言必须置于整个历史文化总体情境下来理解
十、 意图伦理与责任伦理的对比厘清:历史因素的考量
十一、 心性学与专制主义结合一起造成的异化:专制性、暴虐性与以礼杀人
十二、 君、父、圣三者构成了血缘性纵贯轴的基本构造
十三、 在帝制下,良知学仍有其主体能动性,具有瓦解的力量与根源性的重生动力
十四、 公民社会下自由意志与普遍意志必须有一种理想上的呼应
十五、 儒学的内圣功夫涵养主敬必须想办法将它化成一套客观的制度结构
十六、 市民社会的理想公共空间必须经由言说论述慢慢交谈、辩证而呈现
十七、 由多元的互动与沟通慢慢形塑成一恰当的共识
十八、 我们应深入古典把它的意义解放出来,参与到国际人文学的论述脉络之中
十九、 内圣学的重建如同一个点滴工程,须从点点滴滴的研究累积来调整
二十、 人作为一个真存实感的存在,要重新去调整自己力求安身立命
附录三:当代中国哲学思维向度之理论反思
一、 问题的缘起:关于哲学话语的问题
二、 过去接受西学的过程是运用一种逆格义的方式
三、 未来接受西学仍应正视中国文化本身的主体性
四、 从文化类型学的对比展开对自身文化的理解
五、 理解中国哲学必须照顾到历史社会总体
六、 归返原典以破斥虚假论述
七、 哲学语言本身应回到生活世界去检察
八、 研究中国哲学应学习操作古典话语
九、 方法论上应跨越本质主义的思考
十、 结语:保台湾以存中华文化之统,并以此迈向世界
问题与讨论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