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刘伯温与哪吒城:北京建城的传说
》
售價:NT$
449.0

《
文化的故事:从岩画艺术到韩国流行音乐(译林思想史)哈佛大学教授沉淀之作 获奖不断 全球热销 亲历文化史上的15个关键点 从史前艺术到当代韩流的人类文化全景
》
售價:NT$
398.0

《
不结婚的社会:双亲如何成为特权,以及家庭为何很重要
》
售價:NT$
296.0

《
怎样决定大事
》
售價:NT$
510.0

《
蓝色机器:感受海洋引擎的深沉脉动
》
售價:NT$
449.0

《
美元霸权的兴衰:它将如何影响全球经济、金融市场和我们的财富(梳理美元发展历程,剖析崛起与衰退的根源)
》
售價:NT$
296.0

《
纸上博物馆·文明的崩溃:庞贝+玛雅+美索不达米亚(法国伽利玛原版引进,450+资料图片,16开全彩印刷)
》
售價:NT$
1295.0

《
郭实猎与“开放中国”——19世纪上半叶的中西碰撞(精)
》
售價:NT$
347.0
|
內容簡介: |
我們該如何為未來的自己設計解決方案?
當我們年紀漸長、需要協助時,怎樣的解決方案才會讓我們放心使用呢?
年長者在追求獨立自主的同時,也有和他人產生情感連結的需求。為連結感設計的宗旨,便是發展出具同理心的產品或服務,藉此增加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尤其是在面對生命重大轉折的時候。
隨著嬰兒潮世代邁入老年期,全世界的老年人口比例急遽增加。根據聯合國統計,全球老年人口至2050年預估將增至20億,占總人口的21%。而台灣至2018年,65歲以上人口比例將突破14%,正式進入「高齡社會」。2025年,65歲以上人口比例將達20.1%,即進入「超高齡社會」。
除了老年人口比例升高,人類的平均壽命也逐漸增長。面對此高齡化趨勢,照顧高齡人口的需求已成刻不容緩的課題。對於老人福祉產品或服務的需求因此提高,產業界也開始關注這個市場區間。
然而,目前台灣的老人福祉產品或服務仍著重於安養機構、遠距居家照護網絡和輔助科技,多以生理上的監測與輔助為主,較少照顧到高齡者的相關心理問題。其實,年長者面臨職涯退休、疾病傷殘、失去伴侶等人生重大轉折期,有極高「與社會連結」斷裂的危機。當人們失去連結,就會有被社會孤立的風險,形成所謂「社會性死亡」,也就是被社會當成死亡的對象,喪失社會角色與地位,被社會邊緣化。
因此,老人福祉產品除了要能讓年長者獨立生活之外,也應該要能讓他們與社會上的其他人產生情感連結,讓他們覺得自己屬於這個社會,並不孤寂。
本書作者為歐洲六位來自不同專業背景的專家,他們在科技與老化領域的研究發現連結感這個議題幾乎無人著墨。因此他們藉著本書,以嶄新觀點與讀者分享「用設計創造連結感」的市場興起及商業契機。由「人生三大轉折期」著手,重新了解老人需求,探索他們在生理、心理、經濟、社會條件的改變,進而利用創新設計開發出以人為中心的產品或服務,支持、促進高齡者的社會連結感,最終創造出以「使用者價值」為導向之商業模式。
名人推薦:
王乃弘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董事長
余宛如 生態綠創辦人、立法委員
周宗穎 輔仁大學社會企業碩士學程主任
林弘全「濕地」創意實驗基地總經理
施振榮 宏碁集團創辦人
孫越 終身義工孫
許佐夫多扶事業執行長
鄭光廷 FlyingV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
(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
關於作者: |
莎賓娜 維德伍SABINEWILDEVUUR
Waag藝術科技協會創意看護實驗室負責人,獲醫學與大眾傳播學雙學位,現為計畫經理、研究員、作家。熱愛醫護、設計、藝術、新媒體與資訊通訊科技等領域之跨領域創新。
迪克 梵蒂可DICKVANDIJK
Waag藝術科技協會創意總監,喜愛虛擬與實境之跨界互動。擁有商業經濟學與藝術史背景,現於藝術學術機構一展創意長才。
湯瑪士 哈瑪雅各森THOMASHAMMER-JAKOBSEN
哥本哈根實驗室主席,曾任丹麥廣播公司主管職位十多年。專擅社會福利創新,於老年看護與獨立生活領域主持多項國家與跨國計畫。
米亞 皮埃爾MIEBJERRE
哥本哈根實驗室成員,協助公共與私人組織開發創新與商業潛能。擁有歐洲人種學背景,於各地旅行時領悟到「了解文化、人民以及人為何做其所為,對創新有極大的助益」。
安娜 艾薇里ANNE YV RI
經濟學博士,現任芬蘭拉瑞爾應用科技大學首席講師。主要工作包括主持研究、發展與創新計畫,研究社會與醫護部門之服務與流程發展。研究興趣包括小型公司網絡、網絡連結能力以及網絡學習法。
亞斯柏 隆德JESPERLUND
自2004年起從事數位創新與使用者中心設計工作。現任瑞典哈姆斯塔德大學教師,專任健康科技領域之研究發展計畫研究員。
譯者簡介
顏志翔
自由譯者。台大外文系、師大翻譯所畢業。曾獲梁實秋文學獎譯詩組評審獎。譯有《攝影達人的思考》(遠流);《明天別再來敲門》、《暴雨荒河》(天培)。
臉書粉絲專頁:卡勒的譯人藝事www.facebook.comsetsunaleo
|
目錄:
|
前言
第一章 不斷變動的社會
1.1前言
1.2連結
1.3老化
1.4老化與「老人」的概念
1.5改變生命結構
1.6從「人生轉折期」著手,重新了解老人需求
1.7利用創新設計,促進連結感
1.8機會空間
第二章 何謂連結感
2.1前言
2.2連結感
2.3連結感與福祉
2.4健康老化
2.5形成關係的三要素
2.6保持連結
第三章 連結斷裂的風險
3.1前言
3.2人生轉折期
3.3連結斷裂:「社會性死亡」
3.4過渡儀式
3.5適應轉折期:營造「新的自我」
3.6把轉折期視為一次契機
第四章以人為中心
4.1前言
4.2為連結設計
4.3創新模式與價值
4.4使用者價值圖
4.5使用者價值圖的組成
4.6蒐集使用者資訊:從目標族群到個人動機
4.7解決方案與成效
第五章 攜手合作:迎向富有同理心的社會
5.1前言
5.2以人為中心的創新產品
5.3跨領域研究:與他人共同合作
5.4創新設計的不同觀點
5.5組織以人為中心的創新產品
5.6連結—大家一起來!
詞彙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