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售價:NT$
398.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NT$
762.0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NT$
352.0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NT$
454.0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NT$
454.0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NT$
286.0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NT$
908.0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NT$
301.0
|
內容簡介: |
弓箭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不仅是帮助人类生存的工具,同时还是重要的防御武器。世界各国都曾将弓箭作为武器和工具用于战争和生产,唯有中国赋予弓箭修身修德的礼器身份。因此,礼射成为中国特有的弓箭文化,儒家极力倡导习射修身,做到仁者如射,射以观德,中国的礼射对东方各国弓箭文化产生深远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在先秦学校中,礼射是必习之技,国家人才选拔都通过相关的礼射考核。礼射自古便是中国教育体系中重要一支,今日国内诸多高校开设礼射课程,正是礼射回归教育的真实写照。
基于很多高校开设礼射课程却没有相应教材的现状,清华大学中国礼学研究中心承担起《礼射》教材编写任务。该系列教材分初级,中级,高级三本。本书从文化、技法、器物、规则四个方面对礼射进行阐述,针对高校礼射课程进行体例设计,同时适合初级习射爱好者阅读。本书采用大量配图,使读者理解相关内容更为方便。
本书系国内第一本高校礼射教材,综合古代射书经典与现代射箭理论,依托清华大学中国礼学研究中心最新研究成果汇编而成。弓箭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不仅是帮助人类生存的工具,同时还是重要的防御武器。世界各国都曾将弓箭作为武器和工具用于战争和生产,唯有中国赋予弓箭修身修德的礼器身份。因此,礼射成为中国特有的弓箭文化,儒家极力倡导习射修身,做到仁者如射,射以观德,中国的礼射对东方各国弓箭文化产生深远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在先秦学校中,礼射是必习之技,国家人才选拔都通过相关的礼射考核。礼射自古便是中国教育体系中重要一支,今日国内诸多高校开设礼射课程,正是礼射回归教育的真实写照。
基于很多高校开设礼射课程却没有相应教材的现状,清华大学中国礼学研究中心承担起《礼射》教材编写任务。该系列教材分初级,中级,高级三本。本书从文化、技法、器物、规则四个方面对礼射进行阐述,针对高校礼射课程进行体例设计,同时适合初级习射爱好者阅读。本书采用大量配图,使读者理解相关内容更为方便。
本书系国内第一本高校礼射教材,综合古代射书经典与现代射箭理论,依托清华大学中国礼学研究中心最新研究成果汇编而成。
本书由清华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十七所高校联合编写。李重申教授,崔乐泉研究员担任本书学术顾问。徐开才指导、李淑兰老师、郭蓓老师担任本书礼射技法总顾问。其中第一章主要由李平、李金梅、许彩明、张旭、韩冰雪、钟诚编写;第二章由林春、申可、韩冰雪编写;第三章主要由陈士银、万剑锋、蔚华亮编写;第四章主要由崔树林、张波、邓文才、韩冰雪编写。乡射礼仪节与器物内容在张德付、李旭、陈士银的指导下完成。张利、张召羽提供了现代技术制作弓箭的相关资料。全书文献资料由李洛旻、钟诚、赵媛媛、高瑞杰、刘斌、罗婷婷、李琳、陈立瑜、马延辉、杨远骑、谢蓝田、马文鼎、张子正、谷慈音等搜集整理。书中技术动作示范者为林晓燕。全书图片由彭聪、杨远骑、王波拍摄整理。
本书封面礼射由著名野逸派画家孙天桥先生所题。封底图标由兰州理工大学传统弓射艺联盟协会会员安美龙设计,王超与王雅文绘制整理。
本书的出版亦得益于清华大学校领导的支持。2015年3月,清华大学陈旭书记在会见香港城市大学郭位校长时提出清华要开设礼射课程。同年9月,清华大学体育部开设礼射课程。礼射课程的开设为本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本书在学术、技术与器材方面还得到以下单位支持:中国岩画学会、中国射箭协会传统弓分会、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射箭分会筹备组、兰州理工大学丝绸之路文史研究所、徐州立德弓箭文化研究院、安徽阿利弓箭制作有限公司、徐州汉达射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福建风飞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中国礼学研究中心礼射研习基地、清华大学礼射研习会。在此一并致谢!
本书属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仪礼〉复原与当代日常礼仪重建研究》(项目批准号14ZDB009)成果之一。
|
關於作者: |
彭林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中国礼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京都大学文学部、台湾中正大学中文系、香港城市大学语文学部客座教授,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儒藏》精华编委会委员,主编《中国经学》。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历史文献学的教学与研究,侧重对《周礼》《仪礼》《礼记》等古代礼学经典的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