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诗经》十五讲 十五堂《诗经》历史文化与文学课 丹曾人文通识丛书
》
售價:NT$
395.0
《
述异记汇笺及情节单元分类研究(上下册)
》
售價:NT$
475.0
《
环境、社会、治理(ESG)信息披露操作手册
》
售價:NT$
1190.0
《
桑德拉销售原则 伍杰 [美]大卫·马特森
》
售價:NT$
440.0
《
理论的意义
》
售價:NT$
340.0
《
悬壶杂记:医林旧事
》
售價:NT$
240.0
《
谁之罪?(汉译世界文学5)
》
售價:NT$
240.0
《
民国词社沤社研究
》
售價:NT$
640.0
|
編輯推薦: |
中国首套规模达到数百分册的地理科普丛书,范围无缝覆盖中国全境。打破传统认识上的行政区划的界线,本分册是依据怀玉山地及其周边区域共有的地貌特征和历史、文化上的联系进行区域范围划分的。
展示三清山绝丽的花岗岩地貌,描画文山瑰奇的石林怪景。
再现瓷都景德镇的制瓷盛况,见证茶乡浮梁的茶业兴起。
述说豫章*门户的商贸往来之史,分析吴头楚尾之地的文化融汇之状。
形式新颖,文字精简而通俗,图片真实而精彩,这两者的交互使科普阅读变得生动有趣。
|
內容簡介: |
中国地理百科丛书创新地把中国全境按山川形胜划分出数百个地理单元,并力求融百科全书词典的简洁准确,与有图通俗读物的生动有趣为一体,通过大量图片和词条之间的互相诠释,充分展示每一地理单元。《怀玉山脉》以赣东北怀玉山一带地区为主要叙写对象,范围涉及景德镇市市区、浮梁、乐平,上饶市市区、婺源、德兴、玉山、广丰、上饶、横峰、弋阳、万年 ,以及鹰潭市贵溪。本书自然部分着重展示了当地山河相间的地貌特点,以及基于此特点下所形成的水系系统,解析并呈现了三清山花岗岩地貌、信江流域内的各处丹霞地貌和散布在区内的多处岩溶洞穴地貌的形成过程及现状,为读者了解本区的地貌多样性及特殊性大开方便之门。与此同时,本书对当地人利用低山丘陵平原地貌发展立体式农业广植经济作物,以及景德镇青花瓷器制作有延伸性介绍,配合当地如浮红茶种植、夏布和路甲纸伞制作等传统产业的讲述,可以让读者深入了解本区经济产业的发展状况。作为历史上吴头楚尾之地,本区的地域文化独特而丰富,婺源一带的抬阁、傩舞等活动,上饶、景德镇地区的赣东北采茶戏、敬五谷神、舞龙灯等民俗在书中都有精彩的呈现。
|
目錄:
|
区域地貌示意图 1
赣东北山地 2
一 自然地理
海侵 9 山河相间 9 侵蚀构造中、低山 9 剥蚀构造丘陵 10 信江盆地 10
网状断裂构造 12 赣东北深大断裂带 13 余干婺源断裂带 13 怀玉地体 14
怀玉山脉 15 鄣公山山脉 16 三清山 16 文山怪石林 17 乐安江 20 建节水 21
昌江 21 南河 23 红壤 23 黄壤 23 多雨区 24 洪涝 25 春寒 25 地震多发区 25
五股尖 26 鸡冠石 26 八字脑 27 铜钱尖 27 大游山 27 鹅湖臧湾岗阜 27
诸仙洞 28 南山瀑布 28 翠平湖 28 玉田湖 29 东河 29 西河 30 北河 30
珠山 31 阳府山 31 历居山 31 军山 32 涌山 32 洪岩 33 乐平盆地 33
临港盆地 33 莲湖洲 34 虎山潭 34 官庄水 35 潘溪水 35 安殷水 35 翀山 36
文公山 36 灵岩洞群 36 清风洞 37 鸳鸯湖 37 中云高砂盆地 39 高砂水 39
赋春水 39 横槎水 39 德兴中低山地 40 白际山余脉 40 大茅山 41 银古坳 42
官帽山 42 梧风洞谷地 42 宗儒神仙洞 43 天井窝 43 万村温泉 43 双溪湖 44
洎水 44 长乐水 44 体泉水 45 四方尖 45 鸡公岭 45 武安山 46 大洋畈 46
两溪冲积平原 46 樟村童坊盆地 47 罗纹石 47 八仙洞 48 三清湖 48
金沙溪 49 玉琊溪 49 天桂岩 49 黄尖山 50 灵山 50 华坛山 51 月岩 51
饶北河 52 茗洋湖 53 米头尖 54 天台山 54 岑山 54 赭亭山 55 葛源盆地 55
姚源水库 56 岑港河 56 葛溪河 56 春茂岭 57 团箕岭 58 黄天峰 58 芙蓉峰 58
龟峰 59 西山石林 59 弋阳盆地 61 柴角湾水库 61 小朦河 62 三县岭 62 龙窟山 62 青岗岭 63 太平畈水库 63 泗沥河 63 大源盆地 64 神农宫 64
常绿阔叶林 65 名口硅化木群 66 燕窝里红豆杉林 66 江南杉王群 67
野生杜鹃林 68 野生红花油茶林 68 竹林 69 三清山蕨类 69 岑山国家森林公园 70
云碧峰国家森林公园 71 大茅山自然保护区 71 文公山自然保护区 71
信江源自然保护区 72 华东黄杉 73 白豆杉 74 三尖杉 75 罗汉松 75 金钱松 75
台湾松 76 樟树 76 香果树 77 缺萼枫香 77 蓝果树 78 天目木兰 79
长柄双花木 79 永瓣藤 79 野生大豆 81 红嘴相思鸟自然保护区 81
鸳鸯湖自然保护区 82 弋阳中华秋沙鸭自然保护区 82 黄字号黑麂自然保护区 83
梅花鹿 84 金猫 84 短尾猴 85 白鹇 86 黄喉噪鹛 86 白颈长尾雉 87 大鲵 87
四足鱼 88 黄蛤 89 鹰嘴龟 89
二 经济地理
从火耕水耨到水旱轮作 93 畬田梯田 93 开发禁山 96 广植经济作物 97 茶业 98
制烟业 99 业陶都会 99 浮梁瓷局 102 三窑九会 103 湖田古窑址 104 造纸业 104
农村集市交易活跃 105 入赣徽商 106 茅楂会 107 玉山运输业 108 众埠古石坝 108
寿元桥 109 银山银矿遗址 110 德兴铜矿 110 乐平锰矿 111 膨润土 111
牯牛岭海泡石 112 万年贡米 112 弋阳大禾米 113 沙溪苎麻 113 乐平茶花 114
灵山石茶 114 黄金茶 114 浮红 115 乐平灯笼贡椒 115 葛根葛粉 116
丽阳红芽芋 116 无核椪柑 117 玉山红心柚 117 上饶早梨 117 历居山杨梅 118
德兴山区水牛 118 玉山乌猪 119 乐平花猪 119 玉山白鹅 120 白耳黄鸡 120
荷包红鱼 121 上饶夏布 121 瓷胎竹编 122 荷塘竹编 123 甲路纸伞 124
贵溪灯芯糕 124 曹溪米糖 125 弋阳年糕 125 芋头糖 126 乌佬果 126
洄田排粉 127 土蜂蜜 127
三 历史地理
吴头楚尾之地 131 越人 131 客家移民 132 闽浙人迁赣 133 黄巢义军鏖战信州 133
耿精忠反清 133 唐英督陶 134 白围裙运动 135 广信之战 135 设立上饶集中营 136 乐平 137 浮梁 137 景德镇 138 弋阳 138 始置上饶县 139
乐平涌山岩洞遗址 139 仙人洞遗址 140 狐狸山遗址 140 南宋行宫遗址 141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中心 141 浮梁古县衙 142 玉山考棚 142 戴村南宋群雕 144
马鞍山西周墓 144 吴芮墓 145 阎立本墓 145 乐平壁画墓 146 吴阐城旧址 146
瑶里古镇 147 葛源镇 150 海口古镇 151 坑头古村 151 三闾庙古街 152
乐平老北街 153
四 文化地理
多文化交融地 157 畲族 157 乐平瑶冲村 158 三架屋 158 祥集弄明代民居 159
徐元杰故居 159 龙溪祝氏宗祠 160 水桌酒 160 塔前糊汤 161 干凉菜配粥 161
南茶 162 麻籽馃 162 碱水粑 163 开礼单 163 新娘开面 164 做阴寿 164
开红禁开黑禁 165 开禁迎神 165 留人茶起手茶 165 烧太平窑 166
六月六,狗洗浴 167 打官山 167 行业神崇拜 167 敬五谷神 169 五显神信仰 169
道教发祥地之一 170 石人殿 171 南岩寺 171 宋代红塔 172 乐平古戏台 173
聚远楼 174 信江书院 174 德兴学宫 175 弋阳腔 176 赣剧 176 赣东北采茶戏 178
婺源地戏 178 大棚戏 179 甲路抬阁 180 玉山班演艺 181 串堂班 181
樟村板灯 183 汪藻 184 张潜 185 董煟 185 谢枋得 186 马端临 186 方志敏 187
|
內容試閱:
|
前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人地关系的中国式表述。基于这一认知,中国地理百科丛书尝试以地理学为基础,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于一体,对中国广袤无垠的天地之间之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谐共处的历史和现状以全方位视野实现一次全面系统、浅显易懂的表述。学术界在相关学科领域的深厚积累,为实现这种尝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丛书力图将这些成果梳理成篇,并以读者所乐见的形式呈现,借以充实地理科普读物品种,实现知识的常识化这一目标。
为强化本丛书作为科普读物的特性,保持每一地理区域的相对完整和内在联系,本丛书根据中国的山川形胜,划出数百个地理单元(例如成都平原河西走廊南海诸岛三江平原等),各地理单元全部拼合衔接,即覆盖中国全境。以这些独立地理单元为单位,将其内容集结成册,即是本丛书的构成主体。除此之外,为了更全面、更立体地展示中国地理的全貌,在上述地理单元分册的基础上,又衍生出另外两种类型的分册:其一以同类型地理事物为集结对象,如《绿洲》《岩溶地貌》《丹霞地貌》等;其二以宏大地理事物为叙述对象,如《长江》《长城》《北纬30度》等。以上三种类型的图书共同构成了本丛书的全部内容,读者可依据自己的兴趣所在以及视野幅宽,自由选读其中部分分册或者丛书全部。
本丛书的每一分册,均以某一特定地理单元或地理事物所在的一方水土的地质、地貌、气候、资源、多样性物种等,以及在此间展开的人类活动经济、历史、文化等多元内容为叙述的核心。为方便不同年龄、不同知识背景的读者系统而有效地获取信息,各分册的内容不做严格、细致的分类,而只依词条间的相关程度大致集结,简单分编,使整体内容得以保持有机联系,直观呈现。因此,通常情况下,每分册由4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为自然地理,涉及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气候、物种、生态等相关的内容;第二部分为经济地理,容纳与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物产等相关的内容;第三部分为历史地理,主要为与人类活动历史相关的内容;第四部分为文化地理,收录民俗、宗教、文娱活动等与区域文化相关的内容。
本丛书不是学术著作,也非传统意义上的工具书,但为了容纳尽量多的知识,本丛书的编纂仍采用了类似工具书的体例,并力图将其打造成为兼具通俗读物之生动有趣与知识词典之简洁准确的科普读本各分册所涉及的广阔知识面被浓缩为一个个具体的知识点,纷繁的信息被梳理为明晰的词条,并配以大量的视觉元素(照片、示意图、图表等)。这样一来,各分册内容合则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系统,分则为一个个简明、有趣的知识点(词条),这种局部独立、图文交互的体例,可支持不同程度的随机或跳跃式阅读,给予读者最大程度的阅读自由。
总而言之,本丛书希望通过对一方水土的有效展示,让读者对自身所栖居的区域地理和人类活动及其相互作用有更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读者倘能因此而见微知著,提升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和认知,进而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理解,则更是编者所乐见的。
受限于图书的篇幅与体量,也基于简明、方便阅读等考虑,以下诸项敬请读者留意:
1. 本着求精而不求全的原则,本丛书以决定性、典型性、特殊性为词条收录标准,以概括分册涉及的知识精华为主旨。
2. 词条(包括民族、风俗等在内)释文秉持述而不作的客观态度。
3. 本丛书以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1∶100万矢量地形要素数据(DLG)为基础绘制相关示意图,并依据丛书内容的需要进行标示、标注等处理,或因应实际需要进行缩放使用。相关示意图均不作为权属争议依据。
4. 本丛书所涉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市(地区、自治州、盟)、县(区、市、自治县、旗、自治旗)等行政区划的标准名称,均统一标注于各分册的区域地貌示意图中。此外,非特殊情况,正文中不再以具体行政区划单位的全称表述(如北京市朝阳区,正文中简称为北京朝阳)。
5.历史文献资料中的专有名词及计量单位等,本丛书均直接引用。
这套陆续出版的科普丛书得到不同学科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的悉心指导与大力支持,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到丛书的编、撰、审诸环节中,大量摄影师及绘图工作者承担了丛书图片的拍摄和绘制工作,众多学术单位为丛书提供了资料及数据支持,共同为丛书的顺利出版做出了切实的贡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囿于水平之限,丛书中挂一漏万的情况在所难免,亟待读者的批评与指正,并欢迎读者提供建议、线索或来稿。
中国地理百科丛书编委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