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可以近乎孤独地度过一生
》
售價:NT$
440.0
《
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
》
售價:NT$
340.0
《
古文观止(上+下)(2册)高中生初中生阅读 国学经典丛书原文+注释+译文古诗词大全集名家精译青少年启蒙经典读本无障碍阅读精装中国古代著名文学书籍国学经典
》
售價:NT$
440.0
《
问物:可触摸的意义
》
售價:NT$
375.0
《
宠物革命:动物与现代英国生活的形成
》
售價:NT$
360.0
《
世界杂货店:罗伯特·谢克里科幻小说集(新版)
》
售價:NT$
340.0
《
(棱镜精装人文译丛)蔑视大众:现代社会文化斗争的实验
》
售價:NT$
275.0
《
皇家宫廷中的保健秘方 中小学课外阅读
》
售價:NT$
290.0
|
編輯推薦: |
本书从全球史的视角分析明清政府对外贸易政策及其经济影响。本书将明清对外贸易政策放在中西贸易大背景中进行研究,从欧洲贸易扩张与中国朝贡体系建立之间的比较分析中西贸易政策的差异;从欧洲商人夺取亚洲国际市场与明清政府的应对分析贸易政策的变迁;从海外市场需求与竞争同明清商业兴衰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明清贸易政策的成败。
|
內容簡介: |
本书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研究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以经济史研究照亮现实发展道路,摆脱了历史学研究明清对外贸易政策开关-闭关模式的窠臼,也突破了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中比较优势理论的束缚,提出仗剑经商才是西方国家占据国际贸易优势地位并*终摆脱生态陷阱,进而成为世界强国的秘密武器;不保护本国商人才是明清逐渐丧失全球市场主导力量,并*终走向衰败的主要原因,对当前我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
關於作者: |
骆昭东,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福州大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
目錄:
|
第一章 大航海时代欧洲国家海洋贸易扩张和明代朝贡贸易体系建立的比较
第一节 欧洲国家的海上贸易扩张
第二节 明政府构筑以中国为核心的朝贡贸易圈
第三节 中西贸易政策比较
第二章 中西初遇:明末清初西方商人的到来与明清政府的应对
第一节 明代后期西方商人的到来与明政府的应对
第二节 西方商人叩关与清初的对外贸易政策
第三章 中西贸易新阶段:清朝开海后贸易政策的调整
第一节 中西贸易进入发展新阶段
第二节 清朝贸易政策的调整
第三节 十三行制度
第四章 从国际贸易竞争的角度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
第一节 明中期之前:受压制的中国民间贸易
第二节 中西初遇:海外市场、民间贸易与中西商人关系
第三节 中西贸易新阶段:贸易发展与商业主导权丧失
第四节 中国商人遭到西方商人的竞争与打压
跋
参考文献
索引
|
內容試閱:
|
前言
从大航海时代开始的经济全球化是人类历史进程中最重要的现象之一,尤其是全球化中国际贸易的扩展,使得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相互影响,并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欧洲国家的国际贸易扩展到非洲、美洲和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之间形成了繁荣的大西洋三角贸易:欧洲将手工业品运到非洲,非洲将奴隶运到美洲,美洲为欧洲提供农矿产品和工业原材料。同时,欧亚之间大规模海上贸易发展起来,美洲大陆与中国之间形成了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美洲金银的开采解决了欧亚贸易支付问题,随着美洲金银的流动,亚洲的棉纺织品、丝绸和瓷器等流向欧洲。
在全球贸易发展中,中国没有置身事外。随着海外需求的增长,大量中国的茶叶、丝绸和瓷器等以美洲和日本白银为媒介流向海外,以至于中国成为世界白银的终极窖藏地。在这种海外市场需求剧增的背景下,中国商人纷纷出海贸易,形成了一批海上贸易集团。国内长途贸易也蓬勃发展,商帮进入兴盛阶段。但随着欧洲的崛起,中国国际贸易地位发生了大逆转。中国海商退居沿海,东南亚海上贸易商路被西方商人把持,重要贸易港口由西方商人占据。到19世纪中期左右,中国由曾经世界最大的净贸易出口国沦为净进口国,茶叶、丝绸与瓷器等被欧洲产品取代,兴盛一时的商帮纷纷衰败。
然而,贸易往来仅仅是历史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国家权力对国际贸易无所不在的干预。首先在亚洲,早在明初中国就建立起一个以明朝为核心的朝贡贸易圈。朝贡贸易圈中,夷国须向中国臣服,取得朝贡资格并接受中国册封,才能合法发展与中国的贸易关系。这种贸易关系建立和维持的方式是传统中国文化和经济的吸引力,贸易往来以和平方式为主。其次,在欧洲的贸易世界中,每一步的贸易扩张背后都有政府对商人的支持。葡萄牙通过军事力量将贸易范围推广到非洲、亚洲与南美洲;西班牙不甘落后,通过建立殖民政权帮助商人占领和垄断市场;荷兰、英国采取了更加完善的贸易政策,在国内通过关税等手段打击别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创造性地将政权、军事和商人力量组合成三位一体的股份公司抢夺市场。
国际贸易是影响人类历史整体进程的重要因素,而国家权力对贸易的干预又无所不在。因此从全球史的角度分析国家对国际贸易的干预十分重要。本书将从全球史的视角分析明清政府对贸易的干预,即明清贸易政策的经济影响。文章将明清对外贸易政策放在中西贸易大背景中进行分析,从欧洲贸易扩张与中国朝贡贸易体系建立之间的比较中分析中西贸易政策的差异;从欧洲商人夺取亚洲国际市场与明清政府的应对中分析贸易政策的变迁;从海外市场需求与竞争同明清商业兴衰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明清贸易政策的成败,并从中探讨国际贸易中中败西胜的原因。
与大部分研究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文献不同,本书从全球史观和贸易政策比较的视角来进行研究,以期获得不同的看法和观点。
全球史观从以下三个方面影响本书的研究。
第一,将明清贸易政策放在全球经济联系中进行考察。明清中国构筑了亚洲朝贡贸易体系,西方通过军事与武力开创了一个弱肉强食的贸易世界。这两种不同的贸易体系之间从偶尔的经济联系发展到大规模的贸易往来。明清中国在这种全球经济联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书受全球史观的启发从这种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中着手分析。
第二,明清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深受华夷观念的影响,但将华夷关系放在世界经济中进行考察,会发现明清与外界的关系是多重的。中国与朝鲜是传统的朝贡关系,但是中国与日本就存在着竞争关系。西方国家加入亚洲贸易圈之后,开始将国与国的贸易关系与仗剑经商的贸易方式引入中国的对外贸易关系中。这种不同关系影响到了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与贸易地位的变化。
第三,将中西放在对等的位置考察。不是将中国看做被动,西方主动;也不是以欧洲的标准衡量中国,或者用中国的标准看待欧洲。对等的位置有助于发现中西方政府在国际贸易中各自的诉求与努力,以及客观地分析中西方的相互影响。
2.在中西贸易政策比较与中西互动中进行研究
本书不仅比较中西贸易政策的差异,而且研究中外之间的互动对贸易政策的影响。所谓中外之间的互动,是指中西贸易政策与贸易方式相互作用,从而影响了中国贸易政策的调整与中国商业的发展。
本书的比较从15世纪中西各自构筑不同的贸易体系开始。虽然这个时期中西直接的大规模交流还没有开始,但是这个时期却是此后中西贸易政策差异产生的开始。由于这个时期中西政府与商人形成了不同的关系,所以双方构造的贸易体系与采取的贸易政策截然不同。此后随着中西经济交往的密切,中国政府在应对西方商人时需要调整原有的措施,而西方政府为了急切地打开中国市场,也需要针对中国的贸易政策进行调整。由于各国政府面临不同的发展环境,因此形成了不同的贸易思想与经济政策,并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正是这种不同,最终造成中国商人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失利,而西方商人取得了优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