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世界航空地理(世界国别与区域地理研究丛书)
》
售價:NT$
1112.0
《
学术的中心:英法德美
》
售價:NT$
398.0
《
为什么要读人类学
》
售價:NT$
352.0
《
井邑无衣冠 : 地方视野下的唐代精英与社会
》
售價:NT$
434.0
《
星地融合移动通信系统与关键技术从5G NTN到6G的卫星互联网发展
》
售價:NT$
968.0
《
妈妈,你好吗?(一封写给妈妈的“控诉”信,日本绘本奖作品)
》
售價:NT$
194.0
《
保守主义:为传统而战
》
售價:NT$
704.0
《
不同境遇的36岁:无尽与有限+人生半熟
》
售價:NT$
510.0
編輯推薦:
◆《亲爱的普鲁斯特今夜将要离开》记叙了伟大作家普鲁斯特耗费*后的生命写就《追忆似水年华》。
◆既有普鲁斯特逝前的严肃史料,也有各种有趣的八卦。
◆这是一个很文艺、很深情的,关于写作与文学的故事。
◆文艺青年的启蒙书、写作理想的朝圣路。
◆唯有写完《追忆似水年华》的*后一个字,他才敢放下对这世间的所有羁绊,才能了无牵挂地死去。
◆法兰西教授、资深文艺老人亨利拉西莫夫深情写就,款款动人。
◆本书打破了传记文体本身的藩篱,用清晰而从容、严肃而诙谐的笔触描绘了伟大的作家如何以写作来反抗死亡。
內容簡介:
本书讲述了普鲁斯特逝前*后的时光,死亡正步步紧逼,而他作为一名伟大的作家,心心念念的仍旧是他的作品。在他看来,《追忆似水年华》永远不会完结,它是一部在不断发展着的作品,是一条饥渴的幼虫,不断啃食普鲁斯特的血肉与灵魂。但是,于他而言,唯有写完《追忆似水年华》的*后一个字,他才敢放下对这世间的所有羁绊,才能了无牵挂地死去。本书打破了传记文体本身的藩篱,用清晰而从容、严肃而诙谐的笔触描绘了伟大的作家如何以写作来反抗死亡。
關於作者:
亨利拉西莫夫,1948年生于巴黎,具有波兰犹太血统,曾获得过费内翁奖、犹太文化建设文学奖,法兰西学院的文学教授,普鲁斯特的拥趸。其作品包括《作家普鲁斯特》(Le Cygne de Proust)、《大作家之死》(La mort du Grand Ecrivain)、《马塞尔普鲁斯特笔下重现的巴黎》(Le Paris retrouv de Marcel Proust)等等。
內容試閱 :
序
他已然是卧床不起的暮年老人了,但躯壳里仍住着年轻人的灵魂。他把自己的公寓叫做狗窝,房间里什么吃的都没有,他也没有一丁点的食欲,只能喝几口女管家为他准备的牛奶咖啡果腹。他瘦削而憔悴,唇边留着的胡子让他宛如先知。他觉得自己的胡子就像他笔下的人物斯万胡子那样好看,那时斯万也重病缠身、日薄西山,就如同现在的他一般。他已经不再每天坚持写作了,只是偶尔用他的钢笔写写改改,偶尔也口授给女管家或者打字员写几封感谢信,以回复国内外寄来的那些热情洋溢的赞美之辞,以及那些为他所写的文章以及所做的研究,有时他也会毫不留情地斥责那些无良的出版商、粗心的校对员或是印刷者。他已经为他的作品写好了结局,在稿纸的最后一页上写下了完一字,算是完成了他的作品,所以现在于他而言,最重要的是用所剩无几的精力去完善它。
他吃了很多药,只为在极其困倦的时候闭目而眠,睡上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有时也为了能在几小时到几天内保持清醒,激发新的灵感,重新去追忆那些依据现实人物原型所塑造的虚构角色:外祖母、贝戈特,还有斯万。他已经不再外出,至多一个月里出去一次,他终日在寓所之内只为核实作品中的某些细节:某袭长裙的刻画、某段措辞的表达、前后逻辑的对照、人物容貌的描绘。很多人都盛情邀请他去家中做客,但通常他外出一次都身心俱疲,于是只好婉言拒绝。其实他很看重这些邀请,能让他感受到生活的充裕和富足,不过那些遗憾的人们对此都一无所知。
他在使用一种烟熏疗法,因此房间中总会弥漫着一种幽绿的烟雾,使人恍若身处群山之巅。不过对于其他人来说,在他的房间里都会呼吸困难。他的床以及床头柜上都堆满了书、报纸以及杂志,还有沾上了汤药污渍的淡绿色信封,上边还残留着他颤抖着涂改后的笔迹,依稀还能辨认出圣卢、希尔贝特斯万福什维尔的名字。此外,房间里还有堆积如山的笔记本,上面全是他重新添加进去的段落,这些要么是他亲自手写的,要么是他口授给女管家或是打字员写的。他的女管家是打字员的侄女。
他拒绝医生为自己看病,他说他比任何医生都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他随时都可能死去。他已经用哆嗦的手颤颤巍巍地写下了完一字,他哆嗦是因为极度虚弱,也是因为极度兴奋。他把生命中尚存的每一分钟、每一小时、每一天都浇灌在了对作品的修修补补上,他为每个人物精心修饰,让每段感情表达得更加充沛,让每件事情都酷肖逼真。他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否能继续写下去。因此,他的作品表面上是完结了,但却永无完结之日,这是一部永远在进行的作品,一部永远在衍生的作品,人物形象纷繁多样,语言精准而多义。出版社太不幸了,他们要出版的是二十世纪最令人绝望、最不受束缚的一本书。他每每重读样张,并非是要纠正错字或者版式,而是要让作品日臻完美,甚至要把他的死亡铭刻在作品之中。因此,他的生与死,都能在书中以具象的文字、风格和事情准确无误地呈现。他只想为了真实而死,为了他所记录的一切、为了生与死的错综、为了永恒而死。因此,他不需要,不需要医生对他指指点点,也不需要照顾他的弟弟,因为他们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了解。他并非与死神相抗争,他只想能在永眠之前交付几句能被世人所理解的话。很快就要合上的棺盖将成为他的书封。但愿世人不会误解他,但愿世人能理解他;但愿他们能在他神智尚存的时刻按照他的意愿为他做些事情,也但愿他们能让他永远长眠,简单地,没有痛苦地永远长眠。这是他逝前最后的心愿。他知道,他的作品会比他活得更加久远。几十年来,作家们已经不再有这样的信念了,他们不会再会为自己的作品而死,就和所有普罗大众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