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美国法学院也有诗与远方

書城自編碼: 303281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法律法律随笔
作 者: 鲁佳
國際書號(ISBN): 9787509385661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7-01
版次: 1 印次: 1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8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趋势跟踪: 汤姆·巴索的交易谋略
《 趋势跟踪: 汤姆·巴索的交易谋略 》

售價:NT$ 352.0
滚滚红尘(《滚滚红尘》电影原著)
《 滚滚红尘(《滚滚红尘》电影原著) 》

售價:NT$ 250.0
罗马之变(法语直译,再现罗马共和国走向罗马帝国的辉煌历史)
《 罗马之变(法语直译,再现罗马共和国走向罗马帝国的辉煌历史) 》

售價:NT$ 500.0
自然之争:1600年以来苏格兰和英格兰北部地区的环境史(新史学译丛)
《 自然之争:1600年以来苏格兰和英格兰北部地区的环境史(新史学译丛) 》

售價:NT$ 485.0
硝烟下的博弈:工业革命与中西方战争
《 硝烟下的博弈:工业革命与中西方战争 》

售價:NT$ 398.0
让内的理性主义 发现无意识之旅
《 让内的理性主义 发现无意识之旅 》

售價:NT$ 301.0
苏美尔文明(方尖碑)
《 苏美尔文明(方尖碑) 》

售價:NT$ 602.0
知命不惧:从芝诺到马可·奥勒留的生活艺术
《 知命不惧:从芝诺到马可·奥勒留的生活艺术 》

售價:NT$ 505.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619
《 Lonely Planet孤独星球:日本美食之旅(2017年版) 》
+

NT$ 274
《 耶鲁精神:感受耶鲁大学及其法学院(第2版) 》
+

NT$ 425
《 法学院——美国法学教育百年史: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 》
+

NT$ 299
《 取法哈佛:美国法学院的思辨札记 》
+

NT$ 261
《 到法学院学什么——美国法入门读本 》
+

NT$ 252
《 法学院 》
編輯推薦:
1.
内容丰富,结构严谨、体裁多样。本书以抒情散文、议论文、游记相结合,围绕在美国大学法学院留学这个主题从生活、学习、旅游所见所闻等七大方面表现了那些既具有形象性和富于诗情画意,又具有美国文化特征的主题和内容。
2.见微知著、联想丰富、风趣幽默、思想深刻。本书作者善于捕捉生活中细微之处,见微知著。文章内容联想丰富,常常从一个文化现象联想到另一个文化现象,力图多角度、多层面、多路径地为读者呈现美中文化的方方面面。文笔幽默,文中常有让人忍俊不止之处,同时也不乏一定的思想深度,力图让读者在笑过之余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
內容簡介:
本书作者通过对西方文化的亲身体验和对美国法学院学习生活及法律文化的感悟与思考,采用散文透视生活点滴的写法,生动记录了美国留学之旅的精彩画面和留学生的生活状况,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美国大学留学生活的丰富画卷。此外,书中也记载了作者在美国留学生活时对美国文化的观察、追问与反思。
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通过自己在美国的留学生活体验,思考出国留学及读美国法学院的意义;
2.通过对留学生在美国大学的生活,衣食住行的描写,展现美国留学生活之趣;
3.通过记录在美国法学院的学习经历与心得,描述美国法学院的生活;
4.通过在美国与台湾同学的接触,以另一个的角度看台湾;
5.在旅游中看美国城市与美国社会;
6.通过在美国生活中结交的朋友看美国人的生活;本书作者通过对西方文化的亲身体验和对美国法学院学习生活及法律文化的感悟与思考,采用散文透视生活点滴的写法,生动记录了美国留学之旅的精彩画面和留学生的生活状况,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美国大学留学生活的丰富画卷。此外,书中也记载了作者在美国留学生活时对美国文化的观察、追问与反思。
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通过自己在美国的留学生活体验,思考出国留学及读美国法学院的意义;
2.通过对留学生在美国大学的生活,衣食住行的描写,展现美国留学生活之趣;
3.通过记录在美国法学院的学习经历与心得,描述美国法学院的生活;
4.通过在美国与台湾同学的接触,以另一个的角度看台湾;
5.在旅游中看美国城市与美国社会;
6.通过在美国生活中结交的朋友看美国人的生活;
7.在电影、美剧、音乐等艺术中寻觅美国文化之道。
關於作者:
鲁佳,80后,《留学生》杂志专栏作者,现供职于中央电视台办公室版权和法律事务室。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法学硕士LLM,北京大学艺术硕士MFA,清华大学法学学士,四川外国语大学文学学士。游走于法学和文艺之间,徘徊在民谣与摇滚边缘,在琴弦上寂寞成长,就这么飘来飘去。
目錄
一、美国法学院的完美生活
2 让我在白发还没苍苍时流浪
7 完美生活:布鲁明顿的住、吃及环境
13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模样
17 在美国法学院选课
24 法学院的座位表、午餐和宪法
31 不到美国不知道书有多贵
36 传媒法:什么是你的贡献
40 版权法:爱你就等于爱自己
45 最美教师Madeira与她的刑法Seminar
51 美国法学院的考试
59 知识分子专用读物《纽约时报》
64 英语学习吾与点也
70 英文口语的面子与里子
79 耶鲁公开课:而亦何常师之有
83 IUB的学生宿舍
88 短暂Homestay与回归紫荆丘
二、法学学子的闲情偶寄
94 上苍保佑吃完了饭的人民
102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一
108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二
113 如果美国没有重庆火锅
120 烟草的香味是乡愁的滋味
125 古来留学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131 与你席地对坐饮茶
137 醒来闻到咖啡香
143 在大国烹小鲜
150 图书馆也有平安夜
158 美国式Party
164 BISM周末嘉年华一
169 BISM周末嘉年华二
174 清谈《圣经》小伙伴宜慧
179 美国传统价值观守护者Alan
189 没有车寸步难行
194 理发十八刀
200 一本支票闯天涯
207 IUB的访问学者
三、法学学子的诗与远方
214 越美丽的东西我越不可碰
216 布鲁明顿的音乐之声
220 或者系紧鞋带向远处歌唱
225 我们就这么唱,唱,唱
229 一天到晚游泳的鱼
237 芝加哥再见阿甘
246 音乐天堂田纳西
255 并不只是懂花生
259 只是有一些威士忌格外好
263 《白宫风云》: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269 答案在风中飘扬
四、法学留学的意义
280 留学的意义
287 中美法律不同背景下攻读美国法学硕士LLM的意义
298 成为理解并践行法治精神的现代公民
301 文学与留学
310 留学中的诗与远方
314 在美学法律,先关注文化
319 给美国LLM之旅多一些时间
325 旅行的意义
333 为什么选择IUB和IUB吸引我的七大优势
345 美国法学院也有诗与远方代后记
內容試閱
陈兴良
每个年轻人都有一个留学梦,可惜我就未能圆这个梦。因此,对于具有留学经历的人总是好生羡慕。好在到了儿子这一辈,留学已经不再是美梦难圆,而成为一个外语成绩和经济能力的问题。几天前,从美国留学获得JD法律博士学位归国从事律师业务的儿子陈博,把他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布鲁明顿法学院攻读LLM法学硕士时的同学鲁佳描写留学生活的作品《美国法学院也有诗与远方》一书的电子版发给我,鲁佳邀请我为这部即将出版的作品写序。照理来说,我并不是写序的最佳人选,因为我对留学生活并不熟悉。转念又想,像我这种没有留学经历的人不正是本书的潜在读者吗?而且,本书还与我儿子陈博在美国的留学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也许最适合为本书写序。
《美国法学院也有诗与远方》这个书名取得就有点意思。诗与远方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流行用语,表示某种令人向往的美好事物。而书名中的这个也字,可谓点睛之笔。在美国法学院读书,这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情,即使是美国学生也视若畏途。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而鲁佳却从美国法学院的留学生活中看到了诗与远方,这就是使我感到好奇,由此而有一种阅读的冲动。在本书的自序中,鲁佳说这本书是现场直播了我的留美体验,这是十分形象的。正是这种现场感,使读者随着作者的笔触而走进美国法学院,感受在美国法学院的留学生活。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布鲁明顿法学院在美国法学院的排名虽然不是名列前茅,但法学院的所在地布鲁明顿Bloomington,也可以译为开花城,却是一个十分有名的地方:鲜花盛放,阳光明媚。记得台湾的廖元豪写过一本《美国法学院的1001天》,也正好写的是布鲁明顿法学院。廖元豪是2003年获得SJD学位以后离开布鲁明顿回到台湾的,而鲁佳是在2008年到布鲁明顿开始法学院的求学生涯的,前后相差五年。廖元豪的这本书在华人世界传播了布鲁明顿的名声,也是为布鲁明顿法学院打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广告。现在,鲁佳写的《美国法学院也有诗与远方》一书即将出版,与台湾廖元豪的《美国法学院的1001天》相映成趣,为中国读者提供了观察美国法学院,具体而言是布鲁明顿法学院的不同视角。如果两书对照着看,也许更有意思。
鲁佳在本书中主要是对在美国法学院的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进行了生动而有趣的描述,使读者感受到在异国他乡的有滋有味、原汁原味的留学生活。
就法学院的学习生活而言,因为中国和美国的法学教育体制不同,因此在法学院的教学安排上是存在较大区别的。中国大学的法学院目前实行的是双轨制,本科、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这个体系是承继了欧洲大学法学院的传统,以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两者的结合为特点。而十几年开始招收的本科非法律的法律硕士,则类似于美国的JD,具有一定的法律职业教育的特点。美国法学院具有极为明显的法律职业教育的性质,以培养律师为职责,招收的是已经获得一个本科学位的学生。这些年赴美留学的中国学生基本上都是法学院本科毕业生,去美国读LLM的居多。而LLM是美国法学院专门为国际学生设立的一年制为主的专业硕士项目,与为美国学生设立的JD还是存在较大区别的。对于LLM项目的学生来说,主要是以较短的时间接触、感悟和体味美国法学院的法律专业训练,还不能算是十分完整的法律专业学习。因此,如果要进一步接受美国法学院的专业训练,还是有必要再读JD。当然,如果要从事法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则还要读SJD。
尽管如此,鲁佳所描述的美国法学院LLM的学习生活,还是能为我们打开一扇窗户,由此而得以窥见美国法学院的学习生活。大学的学习生活,离不开选课、听课、老师、同学和考试这样一些基本元素。鲁佳在本书中也是从这些细节,为读者展现了盎然有趣的美国法学院的学习生活。一般认为,中国法学院的学习生活是较为宽松的;而美国法学院的学习生活则是较为紧张的。之所以存在这种差别,主要原因在于两国的教学方法的不同。中国法学院的教学还是以老师的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则消极接受知识。因此,对于学习特别感兴趣的学生会在课后主动寻找资料,阅读各种参考书籍。而那些不求上进的同学来说,止步于课堂听课,学习效果就不会好。
而美国法学院则与之不同,以案例教学为主,引导同学进行讨论。如同鲁佳所说,美国的法学院都采用的是苏格拉底式教学方式,老师会在课堂上不停地启发与提问,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因此,每节课在课前都必须阅读老师指定的各种参考书籍和案例。否则,根本就没有办法听课。为此,听课的学生在课堂上就必须全神贯注,不能有丝毫分心。正如鲁佳所言,这是一个让人精神高度紧张的法学院课堂。美国法学院这种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确实是值得中国法学院借鉴的。
鲁佳在本书中对于美国法学院的教学过程也多有描述,给我留下较为深刻印象的,是版权法和刑法这两门课。版权法在中国法学院并不是本科生的一门独立课程,而是作为知识产权法的一部分进行教学的。当然,对于知识产权专业的硕士生来说,会专门设立版权法的课程。鲁佳之所以特别描述了版权法这门课,也主要是因为与他在出国之前就职于央视版权处的经历有关。为此,鲁佳不仅自己选修了版权法,而且鼓动其他中国学生选修版权法。以至于老师初现课堂,觉得怎么会有这么多国际学生。可以想见,布鲁明顿法学院并没有专门为国际学生开设课程,而是选修为美国JD开设的课程。
鲁佳在书中有一段对选修版权法的心理自白:这门课我是要下工夫学的,而且由于有一种特殊的使命感和高要求,我是带着感情在学,心会跟爱一起走,说好不分手。我还想过,如果一切顺利,我是否要在学好这门课后,再继续读一个SJD法律科学博士,属研究型博士,深入研究美国的版权法呢?这样在回国以后,我或许可以成为一名版权法专家,可以实现我的梦想,去大学任教,当老师,做学者。中国在美国拿下美国版权法博士学位的法律学人,应该不会太多。可惜,鲁佳回国以后还是回到了央视版权处重操旧业,而没有如同当初所遐想的那样,成为一名研究版权法的学者。我个人有一个观察,学习法律专业的人,大凡去美国法学院留学回国的,从事学术研究的人极为罕见,其比例应该大大小于从欧洲或者日本法学院留学回国的人。我想,这也许与美国法学院的教育体制有关。因为美国法学院是一种法律职业训练,更适合于从事法律职业,而磨灭了对形而上的法学的学术兴趣。
在本书中,鲁佳还描述选修刑法课程的经历,这就是关于死刑存废的Seminar
研讨课。死刑存废是刑法中的一个问题,在中国法学院也就是一个专题,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不会超过两个课时。如果学生有兴趣,可以自己进行课外阅读。而根据鲁佳的描述:Madeira带领我们一起研究的死刑的存废,就是一个非常专业,也非常小众的话题,死刑的存废问题在刑法里面也只是一个非常微小的点。但就是这个点,我们就要研讨一个学期。因此,这门课程只有10个学生选修。由此可见,美国法学院在教学上的精细,能够满足学生对各种法律问题的学习兴趣。很多年前,我曾经接触过一位早年从一所美国著名法学院毕业的中国学生,他对我说过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话:在美国法学院学习,不在于给我传授了多少法律知识,而在于教会了我法律思维方法,而这才是受益终生的。此言甚是。韩愈《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就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这三项职责而言,传道是位居其首的,它的重要性大于授业和解惑。而这里的传道,其实就是传授某种思维方法。
就法学院的日常生活而言,中国法学院和美国法学院也是存在巨大区别的。中国的大学会为各个层次本、硕、博的学生提供日常生活条件,包括食宿。学生宿舍和食堂的条件都是一流的,可以完全解决学生在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这也是中国大学的优越性之所在。当然,在美国大学求学的学生就没有这么幸运了,食宿都靠自己解决,与大学无涉:大学只是提供教学而并不提供日常生活条件。以食堂为例,在书中,鲁佳写到:这里的所谓大学食堂跟我们中国大学的食堂是两个概念。中国的大学食堂就是学生就餐的主要场所,而IUB的大学食堂对于留学生来说,只是提供一种就餐选择地点而已。此食堂非彼食堂也。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赴美求学的中国学生来说,不仅面对中美法学院不同教学体制的冲击,而是还面临日常生活的考验。鲁佳在本书中,对留学生的衣食住行等社会细节都做了描述。其中,中外差别最大的也许是吃这一项。在美国留学,虽然也可以吃些美国食物,但还是中国食物更适合中国胃。要解决吃中国食物的难题,途径有二:一是去中国餐馆,二是自己动手。对此,鲁佳都有描述。
美国的中国餐馆还是比较多的,但大多是经过改良的。因此,在我去美国访问的时候,有人告诫:不要去给美国人提供食物的中国餐馆,而要去专门招待中国人的中国餐馆。此言不假,我曾经被招待我们的美国人带到一家中餐馆。这就是以美国顾客为主的中餐馆,菜饭那个难吃,令人以为这是一家假的中餐馆。当然,在美国也能吃到口味纯正的中餐馆。布鲁明顿是个小地方,不可能中餐馆林立,但还是少不了有一家中餐馆。根据鲁佳的描述,这家中餐馆还是很有特色的,不过口味正宗是最要紧的。浙大光华法学院的胡铭教授在布鲁明顿法学院访学期间,据他后来跟我说,请我儿子陈博吃过一顿饭。读了鲁佳的书,我想,这顿饭一定是在这家中餐馆吃的。对于留学生来说,当然不可能每天都上馆子,还是要自己动手做饭。为此,在出国之前,还需要备些食材,以应不时之需。鲁佳在书中描述了从不会做饭到会做饭的过程,简直就是无师自通,这当然是从小生长在以川菜见长的重庆家庭,耳濡目染的结果。因此,出国留学不仅长知识,而且长技能,包括做饭技能和其他社会技能。
鲁佳在本书中,以浓重的笔墨描绘了留学生做饭的闲情逸致,读来令人垂涎三尺。其中,有段描写是关于火锅底料的:住我对面的室友小博是北京人,按理说他应该是喜欢吃小肥羊那一挂,但天知道他怎么会鬼使神差地带了几袋重庆火锅底料来到美国。当我偶然在他们的冰箱中发现这袋红色牛油火锅底料的时候,简直是两眼放光,如获至宝,就如同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不,就如同对文学饥渴的人扑在古典文学名著《金瓶梅》上一样。经过我的专业鉴定,他带的这个火锅底料还真的是如假包换、货真价实的重庆火锅底料。红色的火锅底料包装袋上还印着重庆大学火锅研究中心监制的字样,虽然我对重庆大学是否真的存在这么一个研究中心颇有怀疑。我清楚地记得,这些火锅底料是我带陈博去离家不远的沃尔玛超市购买的,这些火锅底料居然出现在鲁佳的书中,还真是具有代入感。
《美国法学院也有诗与远方》对于没有留学过的人,是一个了解留学生活的窗口;而对于即将出国留学的人,则是一本预知留学生活的教科书,都值得一读。
本书作者鲁佳是一位游走于法律和文艺边缘的人。根据鲁佳给我的简历,他先后毕业于四川外国语大学与清华大学法学院,获英语专业文学学士与法学学士第二学位。毕业后,在中央电视台版权管理处工作。工作几年后鲁佳从中央电视台辞职,进入了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布鲁明顿分校攻读法学硕士LLM。毕业回国后鲁佳通过招考重新回到中央电视台版权管理处继续工作。在工作之余,鲁佳又于2015年考入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攻读艺术硕士MFA学位,目前即将毕业。
从以上鲁佳的求学经历来看,他先后读了英文、中美的法律、文艺等多个学科,获得了两个本科学位、两个硕士学位。就读的学校,包括了中国两所最为著名的大学北大和清华,以及美国布鲁明顿法学院。由此可见,鲁佳是一个十分好学的人。虽然在中央电视台已经有了一份稳定且体面的工作,但还是求学不辍,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涵养。现在,我国每年到国外留学的人数以千万计,每年归国的人也数以千万计。但这么多留学生中,能够像鲁佳这样以细腻的笔触把留学生活记录下来的,却是寥寥无几。这是令人感慨的,也是鲁佳本书的珍贵之处。难得鲁佳有此文艺范儿,将美国法学院的留学生活写得如此鲜活和传神。
这是一本令人捧上就难以放下的书,也是一本令人遐想和回味的书,一本开卷有益的书。
是为序。
谨识于北京海淀锦秋知春寓所
2017年5月22日


辑一
美国法学院的完美生活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布鲁明顿分校
法学院的图书馆共有四层,建筑金碧辉煌,场地宽敞明亮。古今美外,各种藏书数以万计,曾被媒体评为全美最佳的十所法律图书馆之一。我一踏进这个典雅高贵如教堂般的图书馆,就想起了弥尔顿《沉思颂》里面的诗句:让我的脚步不忘漫行在经院的回廊要爱那高耸的顶拱靠坚固的古柱撑上还有五彩玻璃的画窗投下幽幽的宗教之光。
让我在白发还没苍苍时流浪
耳朵里听的是《北京欢迎你》,心里面想的却是北京欢送我。8月8日上午,我乘坐地铁快轨到达机场。下午5点,飞机从首都机场起飞前往芝加哥。我在前所未有的人潮涌入北京时,悄然地离开。我想起了由筠子演唱,高晓松作词,朴树作曲的《春分》:让我唱,让我忘,让我在白发还没苍苍时流浪。
在出发之前,我曾经猜想我会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坐在一堆老外中间度过12小时的飞行旅程,虽然这的确是一个绝佳的练口语的机会。但是,已经结束托福雅思考试的我,谁还稀罕这种免费外教全天陪练口语的服务呢。没有人听我说中文,这个旅程肯定很苦闷。
上了飞机以后,才发现由于买的是学生票,所以我周围坐的全部都是赴美留学的中国学生。左边是一位去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全奖博士MM,右边是一位去迈阿密大学的自费本科DD。这样很好,有这两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年轻男女与我相伴,路上终于可以不那么落寞了。虽然内心深处,还是会寂寞。
回想这一段时间以来,从开始准备考试,到申请学校,到准备签证,到收拾行李,我都为了一个出国的目的在拼命向前猛冲,却从未静下心来思考这个目的本身的意义。现在,当我终于踏上了赴美的飞机,我才真正开始思考和论证这一行为的合理性。因此在飞机上,我一路波涛汹涌,心潮起伏。心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波动,开始分析辞去工作,离乡背井,送我离开,千里之外,琴声何来,生死难猜,去受这份洋罪是否值得。
在作了种种正面和反面的假设和论证,却实在难以得出一个证明此行的确对自己真的很有利的结论以后,我想到了老罗的一句话:我多多少少有点自毁的倾向,人生追求的是牛逼,而不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飞机终于在美国当地时间下午4点抵达芝加哥,此时我已经在飞机上度过了12个小时,经历了心理上的后悔恐慌和吃完飞机上提供的西餐后生理上的上吐下泻,一日千里同时也是一泻千里后,几近崩溃。所以当我踏上美利坚合众国的领土时,并没有像经常在电影中看到的那种躲在货舱里到达美国时悲喜交加的美国,我来了的壮观情景,或者像林毅夫当年抱着篮球游过台湾海峡来到北京时气势磅礴的北大,我也来了的英雄气概,而是赶紧在机场急找洗手间,继续面色苍白地上吐下泻。
处理好自己的私人问题后,我排在了长长的队伍后面等待入关,这个过程花掉了我3个多小时。中间不断有各个国家的人加塞插队,其中并不乏西方社会的公民。我作为一名中国留学生,心中时刻牢记在外面绝对不能丢中国人的脸的警句,放弃了很多次可以混在中间一起加塞的机会。但也忍不住郁闷,暗自寻思这西方文明社会的人,怎么还兴插队呢?算了,排自己的队,让西方文明社会的人丢自己国家的脸去!
由于芝加哥并不是我的终点站,所以在带着四川雪茄和重庆火锅底料,担惊受怕地混过了海关以后,我并没有片刻机会欣赏这座城市的美景,而是一路在机场狂奔,换乘前往印第安纳波利斯的飞机。
在机场大厅小歇片刻,花了2.5美金买了一瓶500毫升的雪碧补充能量后,我又开始了全新和恶心的空中之旅。我记得《新概念英语》第3册第44课曾经花大篇幅论证坐飞机又快又舒适,我猜那位作者可能没有出过国,也没有转过机,更没有在出国的同时转机。
晚上11点,我抵达印第安纳州的首府印第安纳波利斯,这仍然不是我要去的终点。但此刻天色已晚,在机场与乘坐另一班飞机来自厦大的中国同学惠与邵会合后,我们在机场附近的一家旅馆住了下来,准备第二天早上再出发去我们最终的目的地,印第安纳布鲁明顿Bloomington开花城。
第一次躺在美国小旅馆的床上,想到我终于抵达美国,明天就要去到我神往已久的印第安纳大学,赴美国法学院读书的梦想正在一点一点成为现实,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唯有沉吟诗人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The
Canterbury Tales描写众人朝圣途中的诗句来抒发我激动的心情:

小鸟的歌喉多么清脆优美,
迷人的夏夜怎好安然入睡
美丽的自然撩拨万物的心弦,
多情的鸟儿歌唱爱情的欣欢。
香客盼望膜拜圣徒的灵台,
僧侣立愿云游陌生的滨海。
信徒来自全国东西南北,
众人结伴奔向坎特伯雷。

那是个初夏方临的日子,
我到泰巴旅店投宿歇息;
怀着一颗虔诚的赤子心,
我准备翌日出发去朝圣。

由于时差还没倒过来,第二天清晨,我早早地就醒了过来。我在旅馆的房间里用我的手机为大家放起了音乐,发现自己无意中选的歌曲竟是《加州旅馆》,在美国的旅馆里听这首歌,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我们在旅馆用完早餐以后,就踏上了前往我们最终目的地布鲁明顿的Shuttle。坐在车上向外望去,一路映入我眼帘的,是蓝得让人不敢相信的天空和绿得一望无际的草地。此刻,我突然想起了一句很土的话:美国,我来了。
汽车缓缓地驶进了布鲁明顿这个小镇,这所传说中位居全美前五漂亮的大学城
。一路上绿树红瓦,星罗棋布,就像电影,不,动画片里的场景。我仿佛来到了一个童话王国。一切关于这个小城的风景的赞美都是多余的,我只用一句抽象的话来形容:美得令人窒息。
这一年异国他乡的生活,就这么全新地开始了。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