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全球城市案例研究2023:基于网络的合作与竞争国际经验借鉴
》
售價:NT$
908.0
《
引爆:炸药、硝酸盐和现代世界的形成
》
售價:NT$
388.0
《
人类星球:我们如何创造了人类世(企鹅·鹈鹕丛书013)
》
售價:NT$
418.0
《
伏候圣裁:中国古代的君主与政治
》
售價:NT$
449.0
《
艺术图像学研究(第一辑)
》
售價:NT$
857.0
《
摆脱强迫的人生(修订版)
》
售價:NT$
403.0
《
知宋·宋代之司法
》
售價:NT$
454.0
《
空间与政治
》
售價:NT$
398.0
|
編輯推薦: |
白化文先生将个人学习写对联、评联的心得和经验公之于众,让读者在轻松幽默的字里行间找到学习写对联的入门之路。
|
內容簡介: |
《闲谈写对联》是中国楹联学会顾问白化文先生在多年来的评联活动的基础上写成的。本书虽是为初学写对联的人而写,但是并不限于谈对联的写作方法,而是涉及到对联的历史源流、联律探讨和作品鉴赏等问题。本书的*特色在于注重指导对联写作的实践,重点讲解了写对联的要领,详细讨论了平仄问题和对仗问题。本书*后还讲了对联的评选和传世名联的赏析,见解独到,给人以新鲜启迪。
|
關於作者: |
白化文(1930),北京市人。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中国佛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佛学研究中心和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国俗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楹联学会顾问等。师从周绍良、周祖谟、吴小如诸先生,对佛教、敦煌学、目录学、楹联、民俗等领域的研究有深厚造诣。主要著作有《敦煌文物目录导论》《汉化佛教法器服饰略说》《汉化佛教与佛寺》《三生石上旧精魂》等。
|
目錄:
|
目录
代序 功夫在联外(001)
第一章 对联的特点与源流(001)
第二章 对联的格律问题(035)
第三章 学习与练习(067)
第四章 春联(116)
第五章 实用性对联(136)
第六章 装饰性对联(184)
第七章 宗教楹联(238)
第八章 征联与评联(269)
简短的结束语(287)
后 记(290)
|
內容試閱:
|
导 言
程毅中
从1983年春节的第一届全国迎春征联活动以后,几乎沉寂了三十多年的对联写作得到了复苏重振的机遇。从此征联、评联的活动年年不断,有关对联的书也陆续出版。作为中国楹联学会顾问的白化文学长,参与了各次的评联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他是一个有心人,不断在总结写对联和评对联的心得体会,在对联这块园地上辛勤耕耘,除了精心整理了《楹联丛话》之外,还陆续写出了不少有关对联学的论著。这本《闲谈写对联》就是他多年研究对联学的一项新成果。
本书是在十几年来评联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作者既注重总结对联写作的实践经验,又注重在理论上探讨对联的格律及其发展。正如他在书中讨论联律问题时所说:过去的大部分作者都以创作为主,很少进行理论探讨。倒是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大家的理论水平和分析能力都大大提高了,特别是又赶上这二三十年来思想更趋解放,学术更趋繁荣,楹联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期到来,联律的问题就提上了讨论研究的日程。本书正是这样的学术环境下的产物。作者持续地专致地研究了联律和对联写作的若干理论性问题,做了比较系统的分析、综合,这就超过了前人那些联话笔记的水平了。
本书注重于指导对联写作的实践。作者讲解写对联的要领,详细讨论了平仄问题和对仗问题。特别在《学习与练习》一章里,除了建议初学者要了解一些术语、读一些启蒙的讲授对对子的书以外,还教给读者怎样找现成词语做对对子的练习,如人名对可以从著者目录、花名册、点名簿里找出一些可作对子的人名,还可以用地名、书名、戏剧名来作对子。这些都是作者的独得之秘,给初学者指点了入门的捷径。
本书还讲了对联的评选和传世名联的赏析,也都有作者的独到之处。
本书指导对联写作,既从积极方面讲了怎样提高水平,又从消极方面讲了要注意哪些避忌。作者在这方面尤有独特的敏感。书中许多地方都提到了写对联要避免语病忌讳,在《春联》《喜联》《寿联》《挽联》各章节里也都专门讲了撰写时应注意之处,在《喜联》一节里特别指出玩笑不能开得太大别从旧联语中套用多男子的祝愿等。作者考虑得面面
俱到,特别是一再强调要讲究联德,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书中最后设立了《征联与评联》一章,举出许多实例,对多次征联活动的经验教训做了一次初步的总结。作者以参与者的身份,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把评联的选录标准和具体过程也都公开坦率地告诉了投稿者,毫无保留。既对征联组织者提出积极的建议,也对应征写作者提出诚恳的忠告。他归纳出了应注意的六项原则和取舍标准的三把斧子,这是为初评者定出的标准,也是为初学写对联者提出的起码要求。
本书本来是为初学写对联的人而写的,但是它并不限于谈对联的写作方法,而是涉及对联的历史源流、联律探讨和作品鉴赏等各方面的问题。作者积累了许多第一手的资料,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得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给我们以新鲜的启迪。可以看出,作者正在努力为建设一门对联学而铺设道路。在经验提升为理论之后,又指导着自己的创作实践。本书披露了不少作者撰写的对联,又体现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我们期待着更多像这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术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论著能不断问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