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历史研究入门(全二册)
》
售價:NT$
1290.0
《
夺回大脑 如何靠自己走出强迫
》
售價:NT$
299.0
《
夏天,19岁的肖像(青鲤文库)岛田庄司两次入围日本通俗文学奖直木奖的作品 ,同名电影由黄子韬主演!
》
售價:NT$
225.0
《
图解机械工程入门
》
售價:NT$
440.0
《
股市长线法宝(第6版)
》
售價:NT$
640.0
《
中文版SOLIDWORKS 2024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实战案例版)
》
售價:NT$
450.0
《
纯数学教程
》
售價:NT$
390.0
《
威尔士史:历史与身份的演进
》
售價:NT$
490.0
|
編輯推薦: |
1.紧密贴合计算机等级考试,涵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计算机基础及MS Office应用考试大纲(2018版)的全部内容。 2.建设了评测题库,便于进行练习和测试。 3.建成了富媒体教材,配备完整的课程资源。
|
內容簡介: |
本教材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计算机基础及MS Office应用考试大纲(2018年版)》编写的,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操作系统、Word 2010的使用、Excel 2010的使用、PowerPoint 2010的使用、因特网基础与应用等内容,着重介绍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应用。本教材为富媒体教材,每节后设置了典型练习,教材的主要内容均建设了微视频、测评系统题库等类型的资源,便于学习和测试。 通过本教材的学习,使读者对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基本原理、多媒体应用技术和网络知识等有一个全面、清楚的了解,并能熟练掌握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的操作和应用。 本书可以作为中、高等学校及其它各类计算机培训班的MS Office应用教学用书,也可作为计算机爱好者的自学参考书。
|
關於作者: |
宋贤钧,教授,现任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副校长,主要从事教学管理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教学成果: 2009年主持完成全国示范性院校建设软件技术专业群建设; 2009年主持完成全国示范性院校建设软件技术专业共享型专业资源库建设; 2013年提出有效课堂建设体系,全校推广实施,取得良好效果; 2011年主持《网络组建与维护》校级精品课程建设; 2012年主持完成《软件开发技术》省级精品课程建设; 2013年主持的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获省级教学团队荣誉。
|
目錄:
|
目录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本章学习要点 1
1.1 计算机概述 2
1.1.1 计算机发展简史 2
1.1.2 计算机的特点 4
1.1.3 计算机的应用 4
1.1.4 计算机的分类 6
1.1.5 计算机科学研究与应用 6
1.1.6 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7
1.1.7 信息技术简介 8
学习总结 9
课堂测验 9
1.2 信息的表示与存储 10
1.2.1 数据与信息 10
1.2.2 计算机中的数据 10
1.2.3 计算机中数据的单位 11
1.2.4 进位计数制及其转换 11
1.2.5 字符的编码 13
学习总结 15
课堂测验 15
1.3 多媒体技术简介 15
1.3.1 多媒体的概念及特点 16
1.3.2 多媒体个人计算机 16
1.3.3 媒体的数字化 17
1.3.4 多媒体的数据压缩 18
学习总结 19
课堂测验 19
1.4 信息安全的概念和防控、计算机病毒与防治 19
1.4.1 信息安全的概念和防控 20
1.4.2 计算机病毒与防治 21
学习总结 22
课堂测验 22
课后习题 22
第2章 计算机操作系统
本章学习要点 25
2.1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26
2.1.1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26
2.1.2 计算机的结构 34
学习总结 35
课堂测验 36
2.2 计算机软件系统 36
2.2.1 程序设计语言 36
2.2.2 软件系统的组成 37
2.2.3 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38
学习总结 39
课堂测验 39
2.3 操作系统简介 39
2.3.1 操作系统的概念 40
2.3.2 操作系统的功能 41
2.3.3 操作系统的发展 42
2.3.4 常用操作系统简介 44
学习总结 46
课堂测验 46
2.4 Windows 7操作系统 46
2.4.1 初识Windows 7 47
2.4.2 Windows 7操作系统简介 47
2.4.3 Windows基本术语 51
2.4.4 Windows的基础操作 53
2.4.5 文件与文件夹 61
2.4.6 Windows系统环境设置 65
2.4.7 写字板 72
2.4.8 Windows 7网络配置与应用 72
2.4.9 系统维护与优化 76
学习总结 78
课堂测验 78
课后习题 78
第3章 Word 2010的使用
本章学习要点 81
3.1 Word 2010概述 82
3.1.1 Word 2010软件简介 82
3.1.2 Word 2010功能简介 82
学习总结 84
课堂测验 84
3.2 Word的基本概念和基础操作 84
3.2.1 Word 2010的启动与退出 84
3.2.2 Word的基本概念 85
3.2.3 文字编辑 88
3.2.4 查找与替换 90
3.2.5 本节综合应用 92
学习总结 93
课堂测验 94
3.3 Word的文档排版 95
3.3.1 文字格式的设置 95
3.3.2 段落格式设置 96
3.3.3 设置边框和底纹 98
3.3.4 项目符号或编号 99
3.3.5 设置分栏 99
3.3.6 首字下沉 100
3.3.7 换行与分页 100
3.3.8 中文版式 100
3.3.9 本节综合应用 101
学习总结 102
课堂测验 102
3.4 Word中表格的操作 103
3.4.1 表格的基本操作 103
3.4.2 选定表格 105
3.4.3 编辑表格 105
3.4.4 格式化表格 107
3.4.5 数据的排序与计算 108
3.4.6 表格数据与文本的相互转换 109
3.4.7 本节综合应用 110
学习总结 112
课堂测验 112
3.5 Word的图形处理 113
3.5.1 图形的建立及编辑 113
3.5.2 图片的插入及编辑 114
3.5.3 插入文本框 116
3.5.4 SmartArt图形的插入及编辑 116
3.5.5 艺术字的插入及编辑 118
3.5.6 文字的特殊效果设置 118
3.5.7 本节综合应用 119
学习总结 120
课堂测验 121
3.6 Word的页面设计 122
3.6.1 页面设置 122
3.6.2 页眉和页脚设置 123
3.6.3 页面背景设置 123
3.6.4 本节综合应用 124
学习总结 126
课堂测验 126
3.7 Word文档的保护和打印 127
3.7.1 保护文档 127
3.7.2 文档的打印 128
3.7.3 本节综合应用 128
学习总结 130
课堂测验 130
课后习题 130
第4章 Excel 2010的使用
本章学习要点 135
4.1 Excel 2010概述 136
4.1.1 Excel 2010软件简介 136
4.1.2 Excel的基本功能 136
学习总结 137
课堂测验 137
4.2 Excel的基本概念和基础操作 137
4.2.1 Excel 2010的启动与退出 137
4.2.2 Excel的基本概念 138
4.2.3 单元格操作 141
4.2.4 工作表的操作 145
4.2.5 数据输入 149
4.2.6 数据的查找与替换 153
4.2.7 本节综合应用 155
学习总结 156
课堂测验 157
4.3 Excel的格式设置 158
4.3.1 设置数字格式 158
4.3.2 设置单元格格式 160
4.3.3 设置条件格式 166
4.3.4 使用单元格样式 168
4.3.5 自动套用格式 169
4.3.6 使用模板 169
学习总结 171
课堂测验 172
4.4 公式和函数 173
4.4.1 公式计算 173
4.4.2 复制公式 177
4.4.3 函数 180
学习总结 193
课堂测验 194
4.5 图表 194
4.5.1 基本概念 195
4.5.2 建立图表 196
4.5.3 图表的进一步设置 201
学习总结 202
课堂测验 202
4.6 Excel的数据处理 203
4.6.1 建立数据清单 203
4.6.2 排序 204
4.6.3 数据筛选 206
4.6.4 分类汇总 210
4.6.5 数据合并计算 212
4.6.6 建立数据透视表 214
学习总结 217
课堂测验 218
4.7 保护数据 219
4.7.1 保护工作簿和工作表 220
4.7.2 隐藏工作簿和工作表 222
学习总结 223
课堂测验 224
4.8 打印工作表和超链接 224
4.8.1 页面设置 224
4.8.2 打印预览和打印 226
4.8.3 打印 227
4.8.4 建立超链接 228
学习总结 229
课堂测验 229
课后习题 229
第5章 PowerPoint 2010的使用
本章学习要点 232
5.1 PowerPoint 2010概述 233
5.1.1 PowerPoint 2010软件简介 233
5.1.2 PowerPoint 2010的启动和退出 233
5.1.3 PowerPoint 2010窗口的组成 234
5.1.4 PowerPoint 2010的视图方式 235
学习总结 238
课堂测验 238
5.2 幻灯片的基本操作 239
5.2.1 创建演示文稿 239
5.2.2 插入删除和保存幻灯片 242
5.2.3 改变幻灯片版式 244
5.2.4 调整幻灯片的顺序 245
学习总结 245
课堂测验 245
5.3 修饰演示文稿 245
5.3.1 用母板统一幻灯片的外观 246
5.3.2 应用主题 246
5.3.3 设置背景 247
5.3.4 添加图形、表格和艺术字 249
5.3.5 添加多媒体对象 251
5.3.6 设置切换效果 251
5.3.7 设置动画效果 252
学习总结 252
课堂测验 253
5.4 输出演示文稿 253
5.4.1 放映演示文稿 253
5.4.2 将演示文稿打包成CD 259
5.4.3 打印演示文稿 260
学习总结 262
课堂测验 262
课后习题 262
第6章 因特网基础与简单应用
本章学习要点 265
6.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266
6.1.1 计算机网络简介 266
6.1.2 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通信 267
6.1.3 网络的形成与分类 268
6.1.4 网络拓扑结构 269
6.1.5 网络中的硬件设备 271
6.1.6 计算机网络软件 273
6.1.7 无线局域网 274
学习总结 274
课堂测验 275
6.2 因特网的基础知识 275
6.2.1 因特网概述 275
6.2.2 因特网的基本概念 277
6.2.3 接入因特网 280
学习总结 281
课堂测验 281
6.3 Internet Explorer的应用 282
6.3.1 浏览网页的相关概念 282
6.3.2 初识IE 283
6.3.3 页面浏览 285
6.3.4 信息的搜索 290
6.3.5 使用FTP传输文件 292
学习总结 293
课堂测验 294
6.4 电子邮件 294
6.4.1 E-mail概述 294
6.4.2 Outlook 2010的基本设置 295
学习总结 306
课堂测验 306
6.5 流媒体 306
6.5.1 流媒体概述 306
6.5.2 流媒体原理 307
学习总结 308
课堂测验 308
课后习题 309
附录 310
附录1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计算机基础及MS Office应用考试大纲(2018年版) 310
附录2 课堂测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313
附录3 无纸化上机指导 348
附录4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计算机基础及MS Office应用考试样题 353
参考文献 357
目录 二维码资源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
进制转换 12
第2章 计算机操作系统 25
Windows 7操作系统的安装 48
创建快捷方式 57
文件或文件夹属性设置 64
桌面外观设置 65
桌面背景设置 66
添加删除输入法 67
添加字体 69
库的操作 70
IP地址的设置 72
建立宽带连接 74
第3章 Word 2010的使用 81
Word的启动与退出 84
Word 2010窗口组成 85
打开与新建Word文档 87
保存与另存为文档 87
文字录入 88
文字删除 88
文字选中操作 88
撤销与恢复操作 89
复制与粘贴操作 89
查找文本 90
替换文本 91
3.2.5综合应用 92
字体设置 95
段落设置 96
设置边框和底纹 98
项目符号编号设置 99
分栏设置 99
首字下沉设置 100
换行和分页设置 100
中文版式设置 100
3.3.9综合应用 101
新建表格 103
删除表格 104
选定表格 105
表格行列的插入 105
表格行列的删除 106
合并和拆分单元格 106
拆分表格 106
表格内容的编辑 107
调整表格行高列宽 107
设置单元格对齐方式 108
设置表格边框和底纹 108
设置表格样式 108
表格数据排序 108
表格数据计算 109
表格转换为文字 109
文字转换为表格 110
3.4.7综合应用 110
绘制基本图形 113
基本图形简单操作 113
插入剪贴画 114
插入文件中的图片 114
编辑图片 115
插入文本框 116
SmartArt图形的插入与编辑 116
艺术字的插入 118
编辑艺术字 118
设置文字特殊效果 118
3.5.7综合应用 119
设置纸型 122
设置页边距 123
设置页眉页脚 123
插入页码 123
添加水印 123
设置页面颜色与边框 124
3.6.4综合应用 124
保护文档 127
限制编辑 128
文档打印 128
3.7.3综合应用 128
第4章 Excel 2010的使用 135
Excel的启动与退出 137
Excel 2010窗口组成 138
工作簿与工作表 140
单元格与单元格地址 140
单元格选取操作 141
插入操作 142
删除操作 142
复制或移动操作 142
清除单元格数据 143
重命名单元格 143
添加批注 144
设置行高和列宽 144
选择工作表 145
插入工作表 146
删除工作表 146
重命名工作表 146
移动或复制工作表 147
拆分或冻结工作表 147
输入特殊数据 149
输入日期或时间 150
输入逻辑值 151
检查数据有效性 151
自动填充数据 151
查找数据 153
替换数据 154
4.2.7查找与替换综合应用 155
设置数字格式 159
合并及居中 161
设置数据对齐方式 162
设置底纹 164
设置边框 165
设置条件格式 166
使用单元格样式 168
自动套用格式 169
插入公式 174
复制公式 178
单元格的引用方式 179
函数的使用 180
常用函数介绍 182
建立图表 197
图表的进一步设置 201
数据清单、建立数据清单 203
排序 204
自动筛选 206
高级筛选 208
分类汇总 210
数据合并计算 213
建立数据透视表 214
保护工作簿 220
保护工作表 221
隐藏工作簿和工作表 222
页面设置 224
打印预览和打印 226
打印 227
建立超链接 228
第5章 PowerPoint 2010的使用 232
PowerPoint的启动与退出 233
创建演示文稿 239
设置幻灯片版式 244
设置幻灯片主题 247
设置背景 247
插入表格 249
插入艺术字 250
插入图片 251
设置切换效果 251
设置动画效果 252
第6章 因特网基础与简单应用 265
IE浏览器的启动和关闭 283
收藏夹的使用 288
信息搜索 290
FTP的使用 292
设置账号 295
发送电子邮件 299
接收和阅读邮件 301
附件的阅读和保存 301
回复和转发 302
使用联系人 302
|
內容試閱:
|
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对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讲,信息技术素养是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信息技术与人们日常生活高度融合的今天,熟练使用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各年龄层次的人群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也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更是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作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互联网 行动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开启了信息化发展新征程,为全面提升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迈向信息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信息时代要求信息参与者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即具有信息意识、信息知识及获取技能、相应的信息道德素质,这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最基本要求,也是21世纪创新型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作为大学生群体而言,信息素养直接体现的是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素养的培养为可持续发展、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奠定获取和再生知识能力的基础。因此,学校要把信息素养教育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思想认识上重视起来,从而成为信息素养教育的推动者和管理者,为信息素养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把信息素养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并在管理机制和手段上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高校、中高职院校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必修课程,肩负着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使命。该课程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相关知识、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病毒防范知识等基础上,熟练掌握Word、Excel和PowerPoint等应用软件的使用,掌握因特网基础知识与简单应用。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以文档、演示文稿等多种形式表达信息的能力;利用计算机建立、处理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等信息处理的能力;利用网络资源,通过浏览器搜索、整理并获取所需的专业知识及其他信息的能力;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沟通与交流的能力。
本书特点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紧密贴合计算机等级考试,涵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计算机基础及MS Office应用考试大纲(2018版)的全部内容
在总结多年计算机基础教学、计算机等级考试辅导经验的基础上,精心构建教学案例,便于教学准备和实施
精心设计典型课堂测验及课后习题,便于知识点及技能点的练习和巩固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
建设了评测题库,便于进行练习和测试
建成了富媒体教材,配备完整的课程资源
本书提供完整的各类资源,包括:教材中的实例操作源文件(素材文件)、课堂测验(或课后习题)操作源文件(素材文件)、教学课件、课堂测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主要知识点与技能点的文本资源及微视频讲解资源。
读者定位与服务
本书可作为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各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用书,也可作为有关培训机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MS Office应用模块的培训教材。
本书由宋贤钧教授总体策划,由宋贤钧、童强任主编,孔令赟、何志刚、刘宗成参与了部分内容的编写。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本书的微课视频可通过书中的二维码扫码查看,书中实例操作所涉及的源文件可从化学工业出版社教学资源网(www.cipedu.com.cn)下载,或发E-mail联系作者获取。在使用本书过程中,如遇内容问题,请与作者联系(作者E-mail:360329603@qq.com或156262167@qq.com)。
编者
2018年4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