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摄影构图法则:让画面从无序到有序
》
售價:NT$
505.0
《
论僭政:色诺芬《希耶罗》义疏(含施特劳斯与科耶夫通信集)
》
售價:NT$
500.0
《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
售價:NT$
500.0
《
传播与流动:移民、手机与集装箱(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学术前沿系列)
》
售價:NT$
500.0
《
大唐诡异录
》
售價:NT$
254.0
《
《证券分析》前传:格雷厄姆投资思想与证券分析方法
》
售價:NT$
612.0
《
当我点击时,算法在想什么?
》
售價:NT$
356.0
《
服务的细节136:提高成交率的50个销售技巧
》
售價:NT$
296.0
|
內容簡介: |
《道德经说什么》和《庄子说什么》是西安交大韩鹏杰教授精读道家经典的系列书籍。
《道德经说什么》是韩鹏杰精研数十年,以魏晋时期天才学者王弼注解本《道德经》为依据,以独有的”以经解经”特色,用幽默风趣的讲解方式,带给读者的一个立体的《道德经》。他以形象生动的例子和自身厚重的国学素养,对《道德经》进行逐章逐句的解读,重点讲解书内《道经》 ”道法自然””上善若水””尊道贵德””反者,道之动” ,《德经》”以下为基””大象无形””福祸相依”等核心思想,力求深入浅出,让读者全面了解《道德经》的思想与智慧,感受中华文化永久的魅力和时代风采,引领读者感受国学文化的智慧。
《庄子说什么》是韩鹏杰对《庄子》一书的独到解读,带我们走近庄子其人其文。韩鹏杰从”内篇””外篇”与”杂篇”中挑选出15篇反映庄子思想精华的代表文章,用”原文 注释 评析”的形式,逐字逐句地为读者们精讲其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平实的语言、丰富的例证和精准的评析,向读者们介绍了庄子思想的精粹,给予读者哲学高度的人生启示。
|
關於作者: |
韩鹏杰
学者,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教授,曾获西安交通大学“教学名师”和陕西省高等院校“教学名师”称号。
带领西交辩论队荣获1998年首届全国大专辩论赛冠军和1999年第四届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培养出一大批杰出的华语辩手,是华语辩论界优秀教练之一。
代表作:《道德经说什么》《中国传统文化精义》《古诗观止》等。
|
目錄:
|
《道德经说什么》
序 我背后的高人 1
序章 4
一 001
……
八一 421
后记 426
《庄子说什么》
序 1
序章 3
内篇
逍遥游 003
齐物论 019
养生主 055
人间世 066
德充符 098
大宗师 123
应帝王 163
外篇
-山水 185
马蹄 212
秋水 224
达生 248
至乐 275
杂篇
说剑 291
列御寇 298
渔父 319
|
內容試閱:
|
《道德经说什么》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道德经》
译文:
天地无所偏爱,将万物像刍狗一样平等看待;圣人没有偏私,对百姓像刍狗一样平等看待。天地就像一个大风箱,因其中间虚静才能鼓出风,越动鼓出的风越多。政令繁多会招致败亡,不如保持虚静才能恰如其分。
我先说这里边的几个生字,首先说”刍”。大家知道刍就是草嘛,所以牛吃草,叫”反刍”,刍狗就是草扎的狗。橐龠呢,就是风箱。以前我在农村的时候是经常有一种活叫拉风箱的,因为烧那些柴的时候,包括秫秸的时候,包括那个豆叶的时候,尤其是烧那些湿柴要鼓风。农村那种风箱一般是用木质的,中间是空的,绑上鸡毛。拉的时候就鼓出风,助火燃烧嘛!还有一种是皮囊拿皮做的。大家看《倚天屠龙记》里边,锐金营里的吴劲草在接屠龙刀的时候,后用的就是鼓风。形象,这里边就拿草扎的狗,拿橐龠来比形象。这章是《道德经》里被引起争议比较大的一章,认为老子人心毒,有的人也是这样认为的。
因为大家都讲仁爱,老子是拿天地作为这样的立心的象征的,他却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一般的解释是天地没有仁爱之心,万事万物在他的眼里就像草扎的狗一样无所爱惜。这个解释容易引起误解。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要了解这里边的”不仁”这个词的概念。不仁,有两个含义,一个就是残暴。说这人不仁义。《孟子》里边不就有嘛,不仁暴其民,残忍。对人民很残暴。这个不仁是残忍。第二个不仁的含义就是我们现在用的一个词叫麻木不仁,不关心。这个地方的含义是第二个含义,天地根本不关心人世间的事。什么意思?你别老去麻烦他。你别老以为是有事,天会罩着你。要靠你自己。王弼这个解释,严复解释为”天演”:生存竞争,你别老以为天会关照你,别老去麻烦他,很多是天道酬勤靠自己。这个地方讲的就是这样的一个道理。天地对人世间的事情不关心,万事万物在他的眼里都是平等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万事万物在他眼里,无所爱惜。就像草扎的狗,草扎的狗原来用来干吗的,是用来祭祀的。祭祀之前大家对它很尊重。祭祀之后就扔在那儿没人管。万事万物在我眼里,就是叫无所爱惜。在《庄子·天地》篇里有叫”已陈刍狗”,陈就是排列,把这些草扎的狗什么东西都排在那个地方。
所以这个地方讲的道理是天地对万事万物都是平等的。他对万事万物是没有关心的。然后就讲,就问题里引起争议的就圣人不仁。如果有人说圣人对人世间的很多罪过也应该忍心,就像有人说什么叫哲学家,你在我门口杀人我都无动于衷,那就已经练成哲学家了,这完全是一种错误。有人就把它解释成这样,这是不对的,圣人对万事万物也应该是平等的。你让他们自己去奋斗,让他们自己去努力。不要你认为弱,你就一定要想去帮他,你这就叫有偏私。万事万物都是一样的,一律公平,没有偏私。所以道家讲的不仁是”大仁”。
我们知道有的时候就说母亲是什么样,哪个儿女弱,她关心哪个,后就出问题了。要讲平等,如果他老接受这关心,慢慢他就觉得习惯了,他觉得应该的。贫的人他本来是懒的,不是贫,你老去扶他,越扶越扶不起来,觉得反正有人关心我,反正你饿不死我,你看这不就出问题了吗?所以老子在针对对方提的问题里边讲,就说你仁爱之心,你说我们这
里边哪有人比较弱的,我要去关心一点什么的,老子认为这个不是一个大的这种格局和智慧。天地不仁,天地没有偏私,对于万事万物是一律平等的,他这个不关心就是,我才不去私自照顾哪一方,就像太阳一样,光芒照耀各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所以一个好的领导人也应该是这样,”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大家注意《道德经》这讲的圣人和儒家不一样,儒家讲的圣人就是你只要有修养有品德,哪怕你什么事都不做,你也是圣人,而道家不是。
道家讲的圣人就是一个好的领导人,好的领导者,老子认为这种人太难得了,一个好的领导人和领导者能做到的事情太多了。所以真正的一个好的领导者领导人也要没有偏私,也要对万事万物公平。这叫什么?大家看第七十九章后这八个字,那就帮助我们理解了。所以我跟大家说,看这书千万不要着急,看注解。你先把它通读一遍,这章有的不清楚,你再往后看,你看第七十九章后这八个字:”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道无亲。但是结果是什么样?这些肯努力的人,做好事的人,他就得到了这样的一种好的回报。好的回报是什么?一个人做好人的回报是什么?就是让你成为了好人,这就是的回报。没有其他的。不是说善有善报,你成为一个好人,这已经就在道家来讲是的一种回报。常与善人,天道无亲。对这事物都是公平!无私的,你是凭自己的努力,你成为了一个好人,成为了一个善人。后所有的结果其实都是有因有果,并不是天罩着你。我觉得这个道理简直太深刻。你看我们一般讲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对我们现在来讲已经是一种奢侈品了,因为很多人都不再相信,但《道德经》把这个讲到更高的一个程度,会有这种善恶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把这些作为你后的结果,你成为一个善人,内心的这种安宁,这已经就是一种的回报。
所以《道德经》里边的第五章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然后告诉一个好的领导者,应该是这样,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你就应该有这样的一种公平,无偏私,制定这个规则,制定法令谁都不要例外。你看韩非子,就是按照老子这个思想,因为韩非子思想,道理法术势,不要小看韩非子,韩非子这个法家和以前的不一样,他在原来法家的三派讲法讲术,权术嘛,讲势,权势嘛,前边加上了道理。我们中国人用的道理这个词早就是韩非子在讲老子的道,然后讲具体事物的理,然后讲韩非子这个东西它是有根据的,他说他法令制定之后,所有的不例外,当然大家对他有诟病,主要是的领导者,他没法领导,皇帝他没法领导。其实他想讲只是做不到。大家的无所偏私,这个东西制定好了,这个道的东西规则制定好了,大家一律平等。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你不要制定这法令,说这个法令太残酷了,这个咱不能用,那个也不用,那后这法律就没有威慑力。乱世用重典,别有这种所谓的这种,我老想用这个词,老觉得用这个不好,中国古代把这叫妇人之仁,那我觉得这个词有点歧视的嫌疑,但是大家知道我要说的意思,我转了好几圈,没找到适合的表达的语言。所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下面举了一个比喻,这个比喻讲什么呢?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就像这风箱一样,风箱中间是空的,一拉风就出来了,中间是虚的,所以它这风绵绵不绝,动而愈出。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就拿风箱做比喻。因为《道德经》是老子自己本人没有分章,按说这是应该另外立一章的。他讲的是一个什么道理?就是我们前边讲的有和无的道理。你看这个风箱中间是空的,才能鼓出风来。虽然是虚的,它风箱是静的,你越动它鼓的这个风越多,动而愈出。下面跟这句话就连上了,这是*在一次经济会议上讲话时引用过的,”多言数穷”,”数”就是屡次的意思。有的本子用的不是这个言字,用的是闻,多闻数穷,不好。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他讲的什么?其实讲的是什么政令,你看前边都讲,就像风箱的中间的静一样,中间是虚静的,是虚的才能鼓出风来。政令也应该是这样,不应该今天换一个,明天换一个,今天变一下,明天变一下。多言数穷,你老变来变去,后就把自己逼到死胡同了,不如守中。中,恰到好处。这个倒不是说政令没有,而是讲恰如其分,所以这一段我们的理解就是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就两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因为已经有了一个比喻了,有了一个形象,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第二个部分,”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像风箱一样。风箱不能乱动,乱动,你在那地方那就麻烦了。它本身是静的,中间是空的,虚静,所以你动的时候前边有虚静为前提,动的时候才能够不断鼓出风来,这鼓出是讲应用。所以下边就讲政令也应该如此,像风箱一样,不要变来变去动来动去,位置挪来挪去,换来换去。讲究虚静,这样政令简要大道至简,这样才能够恰如其分,不如守中,恰如其分。这个事情如果大家还有疑问的,我再拿第五十七章来给大家再说一下这个问题,大家看第五十七章后这四句话,你看这不就讲虚静的道理吗?这不能够政令太繁琐,治民繁则乱,应该大道至简,恰到好处!我无欲而民自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事而民自富。其实就在讲政令的事情。大家知道《道德经》里边就跟《论语》一样,对面是坐着人的,这些人都是有地位的,一般人是见不到老子的。问他问题的这些人,都是这些领导者,基层的中层的高层的,大的领导者。所以很多话是针对他们讲的。往这个方面靠很多,你不要往宗教方面靠。他讲的这些修养很多也是针对领导者的修养。
《庄子说什么》
序 看似无情的庄子
年轻时读历史书,会觉得古人过的很苦。平均寿命就不长,还经常要遭遇战乱。出人头地的方法是科举考试,像李白这样倒霉的连科考的资格都没有。所以才会有范进中举喜极而疯的悲喜剧。我总是替古人担心,这么恶劣的环境,大家都是怎么熬过来的?后来读更多的书发现,人的痛苦并不决定于外在的环境,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内心思维方式的外在反映。现代社会比古代肯定安全多了,机会也多多了。但谁能肯定我们现在比过去更有安全感呢?决定一个人思维方式的,就是文化。中国古代的举子们进京赶考,行李里一般都要带两套书。一套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是考试的资料,考试前是肯定要下功夫的。另一套放在枕头下的,就是《庄子》。万一考不上,就靠它来安慰自己了。所以中国人的人格构成中绝不仅仅有儒家的刚毅勇猛,也一定有道家的逍遥物外。正是这一点弹性,让我们不会钻牛角尖,把自己逼上绝路。就连孔子本人,也曾经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庄子》鼓励了陶渊明,安慰了李白,陪伴了苏东坡,启发了王阳明。
《庄子》其实比《论语》更入世。因为庄子比孔子更关心你,更关心作为一个人的你的生存和幸福。孔子希望我们前赴后继,朝闻道夕死可矣。而庄子看到了战国时的残酷现实,知道理想主义的努力无异于与虎谋皮。他想解决的是如何保命养生,在烂泥坑中逍遥自在地生活下去的问题。所以一直有一种说法是读《庄子》应该先读《人间世》,看清楚世事的凶险和不可为。后再读到《逍遥游》,了解“无待”的境界和真意。庄子羡慕那些无用的大树,在木匠看来不成材,但它能一直活得很好。因为没有用,所以没人对它有兴趣。这不就是无用之用乃大用吗?庄子拒绝成为惠施一样庙堂上祭祀用的龟壳,更愿意拖着尾巴在泥坑里颐养天年。在不断有人996过劳死的今天,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韩鹏杰老师曾经跟我说过,庄子是冷眼热心。看起来超然物外,讽刺孔子,编排颜回。但其实他的心比谁都热,他是替孔子和颜回着急。而古往今来能把哲理文章写成这样的,仅庄子一人尔。在这本书里,韩老师给每个生僻字都注了音,并做了详细的解读。我建议你遍可以默默地读完,大致理解了。然后可以试着读出声来,这时候你会被庄子华彩的文字、超绝的想象力所折服。如果说《道德经》加上标点就是短诗,《庄子》念出声来就是长诗!
感谢韩老师,写完了《道德经说什么》又写了《庄子说什么》。现代人需要一座座桥梁,让我们和久已淡泊的传统相连接。失去连接的人是游子,找到信号的人是归人。
樊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