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中国人的人文精神(著名哲学家 哲学史家 国学大师张岱年哲学文化经典)

書城自編碼: 364186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文化评述
作 者: 张岱年
國際書號(ISBN): 9787548460138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45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汇率下跌之后:日元贬值的宏观经济启示
《 汇率下跌之后:日元贬值的宏观经济启示 》

售價:NT$ 330.0
百酿成金 全球15家经典酒庄的品牌故事(精装)
《 百酿成金 全球15家经典酒庄的品牌故事(精装) 》

售價:NT$ 717.0
变局与应对: 全球经济金融趋势与中国未来
《 变局与应对: 全球经济金融趋势与中国未来 》

售價:NT$ 493.0
四大古国文明与河流:大河文明展
《 四大古国文明与河流:大河文明展 》

售價:NT$ 1725.0
国家、族群与战争: 公元前西亚三千年
《 国家、族群与战争: 公元前西亚三千年 》

售價:NT$ 549.0
万千心理·成人情绪障碍跨诊断治疗的统一方案:治疗师指南
《 万千心理·成人情绪障碍跨诊断治疗的统一方案:治疗师指南 》

售價:NT$ 308.0
想要发财也无可厚非
《 想要发财也无可厚非 》

售價:NT$ 269.0
交易者
《 交易者 》

售價:NT$ 437.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78
《 被毁灭的人:重建人文精神(拜德雅) 》
+

NT$ 365
《 蒋凡讲世说新语 》
+

NT$ 338
《 千峰映月(林谷芳作品) 》
+

NT$ 351
《 说多了就是传奇(时代更迭,板荡丘墟,民国知识人的命运究竟在谁掌中?) 》
+

NT$ 239
《 现代杂文的思想批判(修订版)(中学生思辨读本) 》
+

NT$ 432
《 香乘(集历代香典之大成 窥中华香道之门径,中华香学第一人周嘉胄,二十余年,呕心沥血,终成此书!首次整理为简体版问世) 》
編輯推薦:
★中国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学大师
张岱年先生是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学大师,一直致力于中国哲学史、哲学问题以及文化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中国哲学大纲》以哲学问题为纲,分别叙述其源流发展,以显出中国哲学的系统条理,其较高的学术品位为学界所公认,至今仍是中国哲学专业的必读书目。
★56篇关于中国古代哲学与文化的经典之作
本书分为“传统与文明”“哲学与精神”“道德与理想”“修养与性情”“人格与生活”五大部分,收录了《诸子的相反相成》《中国哲学关于人生价值的思想》《谈中国传统哲学与自我实现》等56篇哲学文化经典,全面展现了张岱年对中国古代哲学、文化及社会人生的思考与观点。
★中国古代哲学的优秀传统与现代唯物论哲学相结合
张岱年在对中国哲学史和哲学问题的研究中,次系统梳理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唯物论思想,阐发了中国的辩证法思想,显扬了中国的人本思想,并且做出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解释社会人生的尝试。他还坚持以唯物史观指导文化研究,综合中西文化之长,创造新型的中国文化,认为只有正确理解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才能具有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的价值、理想人格与自我实现
內容簡介: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本书分为五篇,包括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独立意志、理想人格、自我实现与自我超越等内容,全面深刻地展现了中国人的人文精神与人文风貌。
關於作者:
张岱年
字季同,别号宇同,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学大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与文化的研究,有极高的造诣和广泛的建树。
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华孔子研究会会长、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等。
著有《中国哲学大纲》《中国思想源流》《中国哲学发微》《文化与哲学》《中国文化精神》等。
目錄
第一篇 传统与文明
炎黄传说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爱国主义与民族凝聚力的思想基础
民族寻根与文化传统
易学与中华文明
学派的消长
诸子的相反相成
孔子思想之精髓
汉代独尊儒术的得失
正确对待祖国民族文化遗产
第二篇 哲学与精神
中国哲学关于人生价值的思想
独立意志与独立人格
人之所以为人
“大地之性人为贵”,,人的价值
关于人格类型的思想
理想人格的设计
“圣人,人伦之至也” ,,人与人际关系
自我实现与自我超越
谈中国传统哲学与自我实现
天人合一观念的起源与演变
儒家哲学是教育家的哲学
墨子的救世精神与“摹物论言”之学
庄惠濠梁之辩
宋明理学的心性观念的分析
辨“程门立雪”
弘扬王船山的精粹思想
第三篇 道德与理想
生活理想之四原则
关于价值与理想(点滴)
对于善恶的认识
德、道德
兼、兼爱
中、中庸
情与无情
移风易俗与传统美德
第四篇 修养与性情
精神生活与精神境界
礼义与人心
意志自由
价值观的基本问题
真善美的价值
性善与性恶
动与静
人死与不朽
饮食之道,,关于“美食”“蔬食”的感想

第五篇 人格与生活
中国知识分子与人文精神
古代知识分子与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
漫谈读书
我和书的故事
喜读《新< 三字经>》
我和北京大学图书馆
我的家庭和幼年时期
在京求学
记忆中的第一次
靠边站
怀念冯友兰先生
论胡适之,,关于胡适之的一些感想
忆旧说梦
內容試閱
传统文化的精华
张岱年
每一个人都属于一定的民族,即令他的国籍改变了,他属于那个民族还是改变不了的。作为民族的一分子,应有正确的民族意识,应具有一定的民族自尊心。但是,一个人如若缺乏民族自尊心,不具备正确的民族意识,这就是最可悲的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每一个不屈服的中国人,都常常说一句话,这句话就是:“我是中国人!”这就表示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正是因为绝大多数的人民都具有民族自尊心,所以能坚持抗战,取得最后的胜利。
民族自尊心有一定的思想基础,这就是对于本民族的文化的优秀传统具有一定的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而复杂的内容。其中既有陈腐的糟粕,也有优秀的精华。其糟粕日益显得陈腐可憎了,其精华则随着时间的演进而更显出灿烂的光辉。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乃是这个民族所以能够自立于世界的思想基础,也是这个民族所以能够发展进步的思想源泉。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包含许多精粹思想,这精粹思想也非止一端,然而有其最重要的核心。这优秀传统的核心何在呢?我认为,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核心就是关于人的自觉的思想。
人的自觉就是对于人与其他动物不同的特点有明确认识。孟子提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荀子提出“人之所以为人者”,这都是表示人与其他动物不同的特点的概念,提出这类明确的概念,即是具有比较明确的人的自觉。
中国古代哲学的中心议题即是如何做人,研究“为人之道”。中国古代哲学认为“为人之道”在于提高人的自觉,实现人的价值。
孟子认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在于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荀子认为人之所以为人者在于有辨,他说:“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夫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故人道莫不有辨。……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荀子·非相》)要而言之,孟、荀认为人与其他动物不同的特点在于具有道德意识,亦即具有道德的自觉,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基本观点。
古代儒家认为,因为人具有道德意识,这就超过了其他动物,从而具有很高的价值。孟子提出“良贵”学说,“良贵”即内在价值。孟子认为人人都具有内在价值,而人的内在价值的根据即在于具有“仁义忠信,乐善不倦”的品德。荀子论人最为天下贵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子·王制》)从人具有道德意识来论证人的价值,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墨家也提出关于人与其他动物不同的学说,《墨子·非乐上》云:“今人固与禽兽、麋鹿、蜚鸟、贞虫异者也。今之禽兽、麋鹿、蜚鸟、贞虫,因其羽毛以为衣裘,因其蹄蚤以为绔
屦,因其水草以为饮食。故唯使雄不耕稼树艺,雌亦不纺绩织纴,衣食之财固已具矣。今人与此异者也,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君子不强听治,即刑政乱;贱人不强从事,即财用不足。”墨家提出人的特点是“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可谓卓识。所谓力主要指劳动。但墨家所谓力是广义,统治者“听治”,劳动者“从事”,都是用力。下文说“王公大人蚤朝晏退,听狱治政”“士君子……竭股肱之力,亶其思虑之智,内治官府,外收敛关市、山林、泽梁之利”也都属于“赖其力”者。孟子曾区别了劳心与劳力,墨家则认为劳心亦是劳力。
墨子也强调义,认为一切活动都应该以“为义”为目的。墨子弟子问墨子:“为义孰为大务?”墨子回答:“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然后义事成也。”(《墨子·耕柱》)“为义”之事既包括体力劳动,也包括精神劳动。墨子主张“去喜、去怒、去乐、去悲、去爱”“手足口鼻耳目,从事于义”(《墨子·贵义》),表现了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
在战国时代,儒、墨并称显学,都有重要的影响。但是汉代以后,墨学中绝了。在汉代以后近两千年的中国文化史上,起了重要作用的是儒学。儒家论道德,一方面特别重视对于社会的责任心,另一方面又高度肯定个人的精神生活。孟子有一段话表示这一思想最为明显。“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孟子·离娄下》)“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这是最强烈的社会责任心。颜子虽贫而乐,有高尚的精神生活,但没有显赫的事业。孟子认为“禹、稷、颜回同道”,因条件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其本质是一样的。这就是表示,儒家是兼重个人的精神修养与社会责任的。
儒家重视个人的精神修养又强调社会责任心,这些思想观点,在今天看来,也都是必须肯定的。但是儒家有一个重要的缺点,即承认社会的等级差别是必要的。这在今天看来就必须加以批判了。墨家讲“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把等级差别看成相对的,但也承认上下贵贱之分。对于等级差别提出批评的是道家,道家否认了社会上的贵贱上下区分的合理性,这是道家的贡献。但是道家不重视社会责任心,又陷于偏失。这些问题,现在看得比较清楚了。
要而言之,古代思想家对于道德自觉性的高度宣扬,在今天仍应加以提倡。在变革的时代,应有一系列的观念转变,但是人应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仍然是确定不移的。
古今时异,时异则事异。这是人所共知。但是也有一些基本的生活规律是贯通古今的。《管子》说:“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这在今日仍是正确的。孟子亦说:“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这与《管子》所说一致。孟子又说:“人之有道也,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这是完全符合事实的。在古代是如此,在现代也是如此。在“逸居而无教”的情况下,有的岂止近于禽兽,实比禽兽更为恶劣。这就必须加强社会教育。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加强教育是绝对必需的。
中国文化优秀的传统中还有一些精湛的思想,如“天人合一”“知行合一”“以和为贵”等,然而最重要的是关于人们道德自觉性的思想。这确实是传统文化的精华。

独立意志与独立人格
“人格”这个词是近代才有的,它是日本学者从西方翻译过来的。古代中国没有“人格”这个词,但有“人品”“为人”“品格”这些词。在中国古典哲学中,有关于独立人格的思想(虽然没有这个名词)。什么叫独立人格?就是指人自己有一个独立意志,它不受外界势力的压制。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里承认平民也有独立的不可改变的意志。孔子还赞扬伯夷、叔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实际上,在当时,有很多隐士,即有一定文化而不肯出来做官、不与当权派合作的人,这种人也可以说是有独立意志的。孔子肯定每一个人都有独立意志,但是否每个人都能保持其独立意志就不一定。孟子也有类似的思想,他认为,君主和贤士都应该“乐道忘势”,这里,“忘势”就是要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在战国时代,特别强调独立人格的是陈仲子,此人出身贵族,但他认为贵族的势力、地位都是不道德的,所以他摆脱了贵族地位,织草鞋维持自己艰苦的生活。他主张“不恃人而食”,强调自食其力。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曾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武王灭商以后,姜太公被封到齐国。当时齐国有两个人,一个叫狂矞,一个叫华士,对姜太公采取不合作态度,他们说:“吾不臣天子,不友诸侯,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饮之,吾无求于人也……不事仕而事力。”结果,太公认为“望不得而臣也……是以诛之”。周公责备姜太公不该杀这两个好人,姜太公回答说,这种不听命令的人不能留下来。这个故事有两层意思:一是在周初也有特别强调独立意志的人物,不肯向国君、贵族称臣,表现出不合作态度;另一层意思是,当时的执政者对这种人有两种态度,其中周公持比较宽容的态度。
儒学对陈仲子、狂矞等人持既赞扬又批评的态度。孟子认为陈仲子很了不起,但指责陈仲子不管“亲戚君臣上下”,认为这种人虽有独立意志,但实际上不算伟大。孟子认为伟大人物应该既有独立人格,又承认君臣父子关系。所谓“大丈夫”,一方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具有强烈的独立人格;另一方面,在坚持自己原则的前提下,可以和当权派合作,这与陈仲子的完全不合作态度是不一样的。孟子把人分为三种:事君人,即侍奉、服务国君的人。这种人没有什么价值。安社稷人,即把安定国家、社稷作为自己职责的人。这种人并不完全听君主的命令,有一定的独立人格,但其价值也不很高。大民,是最高的一种人。这种人认为,在天地间我是一个独立的人,我有自己的原则,我可能事君,也可能不事君,这取决于君主对我的态度。如果他听我的话,我就帮他的忙;不听,就不帮。
早期儒家试图把人伦关系和独立人格统一起来,叫人在人伦关系中保持独立人格,但在汉朝以后,至唐、宋、元、明、清专制主义越来越严重。专制主义的特点就是不承认人民的独立人格。在专制时代,一般人民是没有独立人格的,但当时许多知识分子要争取独立人格。我认为,在汉朝以后,中国历史上存在王权和士权的斗争。有同志作文章,认为中国专制时代只有王权主义,我认为这不全面。尽管当时的专制君王力使王权高于一切,但也有一部分知识分子不甘完全屈服于皇帝,要保持自尊,因而起来与王权抗争。如汉朝末一批士大夫知识分子反对代表皇帝的宦官势力,导致“党锢之祸”。又如明朝的东林党人也起来反对当权派。东林党人认为“是非”不应由朝廷来决定,而应由知识分子来决定,知识分子认为是对的,才是对的,而朝廷是不能评判“是非”的。后来明末清初的黄宗羲继承和发扬了这一思想,他认为,是非不应由皇帝来决定,而应由学校来决定,皇帝认为是者不一定是,非者不一定非,只有学校认为是者才是,非者才非。这里已表现出一种初步的民主观念。
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有三种态度:(1)士为知己者用。看重我、利用我,我就帮你的忙。这是多数知识分子的态度。(2)以天下为己任。把天下的事情作为自己的责任,移风易俗,改变社会,发挥自己的主体性、自觉性,根据自己的原则来发挥作用。这种态度可以说是独立人格的表现。(3)苟合取容,不顾廉耻。没有原则,没有独立人格,为一碗饭甘为奴婢。这是一种最下贱的态度。
以天下为己任者是少数,但在历史上起作用的就是这种人,如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此外还有许多隐士,不肯向当权派屈服。在清初,满族入主中原,康熙皇帝为拉拢汉族知识分子,采取一个政策,以“博学宏词”的头衔招纳人才,但顾炎武坚决不应考,说非要我考,我就自杀。另一位思想家傅山也拒不应试。从秦汉一直到明末,一直有这种保持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