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经纬度丛书:出祁山:诸葛亮北伐得与失
》
售價:NT$
440.0
《
心理治疗中的真意:心理治疗师的心灵之旅
》
售價:NT$
440.0
《
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经典入门(第3版)
》
售價:NT$
650.0
《
无冕之王:齐桓公与齐国崛起
》
售價:NT$
290.0
《
中国涉外法治蓝皮书(2024)
》
售價:NT$
484.0
《
黄庭经详解(全2册)
》
售價:NT$
660.0
《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大系·绘画卷(全十册)
》
售價:NT$
47400.0
《
姑苏繁华图
》
售價:NT$
3190.0
|
編輯推薦: |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莲叶何田田,江南可采莲”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在千年前的相思、欢爱与忧伤中,照见自己
★ 上承诗经,下启唐诗——乐府,中国诗歌天真亮烈的青春期;
乐府在中国诗史中的地位极为重要,顾随曾说,读五言诗,要看到汉乐府。民间的诗人不把诗当诗来写,出口却是天然好诗,唐代诗人诸如李白、杜甫等都深受乐府诗的影响,许多诗句直接化用自乐府诗,乐府可谓唐诗的活水源头。
中国的古诗不止有唐诗,溯流而上,回到源头,读懂中国的诗。
★《上邪》《 子夜歌》《西洲曲》《陌上桑》《木兰诗》《孔雀东南飞》——精选130余首不可不读的乐府名篇;
从汉魏南北朝精选130余首经典乐府诗,如脍炙人口的名篇:《上邪》《 子夜歌》《西洲曲》《陌上桑》《敕勒川》《木兰诗》《孔雀东南飞》……除选录通常所说的乐府民间歌辞,尤为可贵的是,也选录了相当部分文人作品,如曹操、曹植、王粲、陶渊明的乐府诗作,从中可体味魏晋风骨。
★ 经典权威版本——国学大家王运熙及其弟子
|
內容簡介: |
假如说《诗经》是敦厚的诗教,《楚辞》是个人的狂想,那么乐府就是大地上的歌声,它有烟火气,爱恨嗔痴,喜怒哀乐,离我们更近。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莲叶何田田,江南可采莲”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作为中国人的经典文学,乐府的声音里,有土地,有远方,有农作,有日常,有思念,有离别,有誓言,有选择——这是两千年的声音,也是此刻我们每一个人,正在经历着的一切。
《乐府之乐》精选一百三十余首不可不读的乐府诗名篇,其中有汉代古乐府,可领略恢弘的大汉气象;有魏晋文人诗,曹操、曹植、曹丕、王粲、陶渊明……体味魏晋风骨;有北朝民歌,尽赏大漠风光,南朝小调,低吟江南的都市情事。
本书的注解和赏析由国学大家王运熙及其弟子王国安两代人合力完成,诗歌背景、字词的延伸来历、诗的好处,历代如何评价,都一一讲清楚,生僻字也悉心注音,让我们可以无障碍地亲近乐府古诗。青年艺术家了了融贯古今美学,独创60幅剪纸作品,刀刀如微雕般精细,她用画面来讲故事,以一颗烂漫诗心呈现乐府诗意。三代人接力完成这本至美乐府诗集。
中国的古诗不止有唐诗,溯流而上,才能真正读懂中国的诗。
|
關於作者: |
王运熙,(1926—2014),历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
1940年代末期开始研究汉魏六朝文学,在乐府研究领域公认创下里程碑似的成就,至今还没有人超越。
晚年,他走出学术,着手整理乐府诗的评注,期冀大众也可以亲近乐府古诗。因视力极弱,这项工作由他和弟子王国安两代人共同完成。
王国安,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汉学研究所所长,师从王运熙先生。
了了,青年纸雕艺术家,曾为中国邮政设计邮票,为熊亮、曹文轩、彭学军等著名儿童作家作品绘制插画。
《生活月刊》在对了了的专栏采访中曾说:她的作品笔刀自在,隽永而充满童真的趣味,极具辨识度。
|
內容試閱:
|
导读
——乐府诗概述
中国古代诗、乐不分,诗歌和音乐紧密结合,乐须配诗,诗必合乐。先秦时代的《诗经》,其实就是当时的乐歌。汉代初年,以清商乐为主的新音乐兴起,加上时代生活的变迁,大量的新曲调、新形式以及内容崭新的歌曲陆续产生。据史载,西汉武帝时的乐府官署开始广泛收集各类、各地的新歌诗,配上音乐演唱。其中既有贵族文人制作的宫廷乐章;更有相当部分民间作品,用以“观风俗,知厚薄”。或为皇家祭祀神灵,或为贵族娱乐欣赏,或为官署了解民情,促进了这类乐歌的传播。文学史上称之为乐府诗,后人也简称为乐府。这种由乐府机构采集各类各地歌诗的制度,为汉以后下迄魏晋南北朝所承袭,对中国诗歌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乐府诗本来都是民间乐歌,由于形式新颖,内容多样,陆续吸引许多文人加入创作队伍。他们运用乐府诗的形式风格,有的采用乐府歌诗原来的题目和曲调进行再创作,有的更自拟新题。文人的加入,提高了乐府诗的社会地位,同时也逐渐产生了大量脱离音乐的案头之作。我们通常说文学史上的乐府诗,首先是指汉代兴起的那种入乐可歌的乐章歌诗,其次也包括后世文人模拟乐府旧题或自创乐府新题的作品。
乐府诗的分类、收集和编纂,历代进行这一工作的不乏其人,早在《宋书·乐志》中就有记载,但大都由于年代久远而亡佚。现存早的乐府诗总集,收罗宏富、分类允当的当推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郭氏《乐府诗集》根据来源、用途以及音乐系统的不同,将汉魏六朝以迄唐代的乐府诗分为十二大类: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其中燕射歌辞
汉魏作品均亡失,仅存西晋至隋代歌辞,内容无可取;舞曲和琴曲歌辞多数出自后人伪托制作;近代曲辞、新乐府辞则是唐代文人的作品。
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乐府诗,不但是该时期音乐文学的代表,也在整个中国诗歌史以至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汉代乐府诗的精华是采自各地的俗曲民间歌辞,尤其是属清商乐的相和歌辞以及杂曲歌辞,他们犹如时代的一段段摄像,真实映现出汉代社会形形式式的矛盾冲突和广大下层民众的喜怒哀乐。他们“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多数是形象生动的叙事诗,如长篇《焦仲卿妻》(“孔雀东南飞”)更是古代叙事诗中的杰出长篇。乐府诗在古代文学史上如此引人注目,首先得归功于这些歌辞。汉代乐府的民间歌辞开创了古代诗歌发展的新局面,可惜流传下来的大都是东汉时代的作品。
除相和、杂曲外,汉乐府郊庙歌辞中的《郊祀歌》、鼓吹曲辞中的《短萧铙歌》也值得重视,前者虽说是庙堂贵族乐歌,但也是当时音乐“新变声”的产物;尤其是《短萧铙歌》,原来虽是军乐,但实际用途很广,同民间俗曲关系密切,有倾诉恋情、诅咒战争等内容,由于西汉民歌流传绝少,更显得十分可贵。
继汉代乐府歌辞的繁荣发达,出现了建安时代文人乐府诗创作的高潮。“依前曲改作新歌”,原有曲调的沿袭,歌辞内容的创新,构成曹魏一代多数文人乐府诗的一个重要特色。这一时期杰出的作家是曹操和曹植,他们分别代表了当时乐府诗创作的两种不同倾向:曹操的乐府诗配乐可歌,“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大都采用汉乐府旧题,较多地保存了汉乐府曲调的传统特色;内容以反映现实为主,“借古乐写时事”堪称“诗史”。曹植则以抒写个人情感为主,摆脱音乐的羁束,在乐府领域内大力开拓诗境,表现出诗、乐分离的新的发展趋势,被誉为“乐府之变”。他们同时代的作家还有曹丕、王粲、阮瑀、陈琳、繁钦和左延年等,共同造就一代文人乐府诗的繁荣。
建安以后,乐府诗一度转入低潮。至西晋太康年间虽再次蔚为风气,但拟古之风盛行,咏古事、写古意,缺乏勃勃生机,面目较汉魏时代不可为比。但也有少数作家如傅玄、张华、陆机等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时有佳作。
东晋起,汉代的清商乐同南方的民歌结合,形成了面目一新的清商新声,也就是渊源于江南民歌的吴声歌曲、西曲歌和神弦歌。大量的乐府民间歌辞再次涌现。吴声歌曲和西曲歌辞大都采自民间,内容多为男女情爱,情调宛转缠绵,形式短小,大都为四句,主要由女伎歌唱;神弦歌则是专门颂述神鬼的祭歌,间杂有神鬼恋爱的情节,颇有民间歌辞的色彩。南朝的文人乐府诗数量也不少,但和其时乐府民间歌辞的生气勃勃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当时文人乐府诗却萎靡不振。梁朝以后因时代风气,文人乐府也多艳情之作,好作品难得一见。在当时致力于乐府而又成就卓著的作家唯有刘宋鲍照,在诗风靡弱之际,犹如“高鸿决汉,孤鶻破霜”,发健壮高亢之音,以其《行路难》十八首,震撼乐府诗坛。
北朝的乐府诗,主要是军中马上的鼓角横吹曲辞。北朝是西北民族入据中原以后建立的政权,横吹曲又是声调悲壮的武乐,南北乐府因而显示出完全不同的特色。北朝乐府诗展现的是广阔的自然、频繁的战争、艰辛的生活、妇女的痛苦以及北方民族豪爽的性格等等。北朝乐府诗大都也是民间歌辞,多抒情短章,唯独极其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木兰诗》例外。但北朝文人乐府诗却寥如晨星。
乐府诗自汉朝兴起,到六朝末,以清商乐为核心的音乐已经衰老,乐府歌辞和音乐也分道扬镳。唐代主要由西域音乐传入并结合内地音乐所形成的燕乐,乘势而起取代了清乐的地位,盛极一时的清商乐退出历史舞台。但汉魏两晋南北朝的乐府诗,尤其是其时的民间歌辞仍像雨露般滋润着后世的诗坛。
唐代的文人乐府诗,无论是旧题抑或新乐府诗,不再配乐歌唱,宋、元、明、清各代,写乐府诗者不绝,也都是案头文学,所以人们通常将汉魏两晋南北朝的乐府诗作为一个独立的阶段。
下面对本书体例作几点说明。
(一)本书收汉魏两晋南北朝乐府诗一百余首,既较多地选录了通常所说的乐府民间歌辞,也选录了相当部分文人作品。
(二)入选作品按郭氏《乐府诗集》所分类别编排。其中选录较多的是相和歌辞、清商曲辞、杂曲歌辞,以及横吹曲辞;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琴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亦有所选录。
(三)所选作品文字悉依郭氏《乐府诗集》(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宋本)所载而校以有关古籍,重要的文字异同均出校记。所校各书,随校记注明。
(四)注释力求详明,乐府诗大都风格质朴,且较少背景材料,故评析主要就作品本身生发,围绕作品的思想主题、艺术特色等内容,注重就乐府诗发展的脉络分析,但亦不面面俱到。
本书的注释评析,经王运熙师指导审定,由我执笔。王运熙师是乐府诗研究的权威,多年来跟在他身边受益匪浅。这次又增加了不少篇目,运熙师已在几年前仙逝,无法再提出意见,也见不到本书的出版,谨在此致以深深的哀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