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母亲的选择:看不见的移民保姆与女性工作
》
售價:NT$
340.0
《
城邦政治与灵魂政治——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政治哲学研究
》
售價:NT$
590.0
《
3分钟漫画墨菲定律:十万个为什么科普百科思维方式心理学 胜天半子人定胜天做事与成事的权衡博弈之道
》
售價:NT$
249.0
《
1911:危亡警告与救亡呼吁
》
售價:NT$
349.0
《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NT$
345.0
《
笼中王国 : 18世纪法国的珍禽异兽与社会文化
》
售價:NT$
340.0
《
思考的框架3:风靡华尔街的思维训练法
》
售價:NT$
295.0
《
被记忆的西周史(中山大学中珠学术译丛)
》
售價:NT$
690.0
|
編輯推薦: |
作品看点
1、 中国近现代学人严复、傅斯年、潘光旦,西方学者威廉·詹姆斯等人西文藏书书话 2、 勾稽周作人藏书聚散,窥周作人“书房一角”,附周作人藏书印、书影图多幅
|
內容簡介: |
“自己的书斋不可给人家看见,因为这是危险的事,怕被看去了自己的心思。”本书作者周运所做的便是打开学者书斋的一角,让我们其他人得以探头看看内里的风景。周运以国家图书馆所藏近现代学人藏书,和淘书所得西文藏书为依托,为我们闲闲道来书籍流传的因缘趣事,以及书中批注所透露的治学线索。这些学者包括严复、傅斯年、毛子水、威廉·詹姆斯等。作者用力深的当属“周作人藏书聚散考”,他爬梳海量的民国报刊报道,做了重要材料的抄辑。此外,他还通过调查国图藏书目录及周作人本人日记,整理出一份“知堂外文藏书知见目录”,勾稽外文藏书407条,存疑藏书159条。本书是资料性质的,但又不止于资料,是书话的深化,也可作为学术史的外编。
|
關於作者: |
周运,曾供职书店与出版社,现为自由撰稿人。有多篇文章发表于《中国文化》《文汇学人》《南方都市报》等处。
|
目錄:
|
序(胡文辉)
“我国国学家中的知科学深者” ——毛子水购读的数理科学书刊
国图的毛子水外文旧藏
毛子水与《伽利略全集》
傅斯年与康德
傅斯年与尼采
康托尔的藏书
浦薛凤的外文旧藏
威廉· 詹姆斯的两册藏书
一册萧公权的外文旧藏
严复与柏克
严复与卡莱尔《法国革命史》
潘光旦批注的一册白璧德著作
《剑桥与兰姆》——一本书的流传史
姚从吾西方史学藏书点滴
朱利安· 赫胥黎与胡适
阿里斯托芬《鸟》的翻译及其他
书痴奥斯勒
荷兰爱书人弗修斯
英国史家休· 特雷弗— 罗珀的世界
知堂藏书聚散考
后 记
|
內容試閱:
|
后 记
收到这个集子里的文章大都是这八九年来所写的关于学人旧藏的文章,无裨学问,只增谈助而已。而且好文如海,能者辐辏,正如大海之滨,“乘雁集不为之多,双凫飞不为之少”(扬雄《解嘲》)。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文章,反而显得有它不多,没它不少,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境地。可是敝帚自珍,自我安慰说,尽管没有什么新观点,也还有些新材料吧,无论如何或许有点儿用处,因而断章取义,以《乘雁集》为名来警策自己了。胡文辉兄认为这个书名太泛,曾建议考虑《嫏嬛求索录》或《检阅录》,不过我觉得书名太高雅,自己这几篇小文实在当不起,就先用这个名字吧。
集中文章分四部分,部分是所谓“图书馆考古”(老友高山杉语)的成果,都是2013 年以来在国图提外文旧书时,对其中一些书籍的原藏者(大多为近现代知名学者)及其入藏经过的文字考证,因为视野有限,材料不丰,文章写得比较枯燥乏味。而胡文辉兄曾给予鼓励说:“通过藏书挖掘学人的阅读史、知识史(学术积累)方面,几乎是没有什么人做的事,盼继续前进,勉之勉之。”其实在学术史中,对学者的藏书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国内外的研究者已有很多成果。这里的文章依托国图的外文收藏,所收集的材料或许能为一些研究者提供进一步探究的线索。
第二部分,是自己在北京旧书店与旧书市场淘书时的一点儿收获。2000 年以来,因为兴趣所在,几乎不间断地跑潘家园、北大周末书市、中国书店等地方,以及地坛等春季秋季书市,或多或少买到一些学者的外文旧藏,经过翻查资料,做了一点儿小考证。而第三部分则是一些介绍西方学者轶事及藏书故事的文字,都是近年来读书的笔记,无所发明,权当普及知识。还曾想过写写谢灵顿(SirCharles Scott Sherrington)、乔万尼·奥利斯帕(Giovanni Aurispa)这些爱书人的故事,等以后资料收集全些再动笔不迟。
后一部分就是周作人现存外文藏书的初步调查,其实也是“图书馆考古”的一部分,早还是高山杉提起他从国图借过一册周作人旧藏的希腊语读本,我因而开始参照知堂文章及其日记在国图外文基藏库里系统查找他的旧藏。自2015 年3 月起至今,费时五年。而且为了考察知堂被捕的经历与藏书进入国立北平图书馆的经过,我又阅读了民国报纸的缩微胶卷,把其中有用的信息进行了收集汇总。可言之无文,卑之无甚高论,只能作为资料汇编供大家参考。文中一部分是读民国旧报时的收获。当时旧报的副刊有大量的材料,也是不少学者文章的首发之处。
阅读学者收入文集的文章,与读他初发表在报纸刊物上的感觉完全不同,算是对文章产生与发表的历史背景的还原,这点其实对于研究非常重要。收入文集好比入住单间,是与他不同时期写的文章比。而在报章杂志时,就像睡通铺大炕,是与同期或前后期的一群学者比,所以就会有不同的阅读体验与感受。因而比较学者报上发表的文字与正式刊本的异同就有很多值得讨论的地方,如吕思勉等学术札记在报上发表的篇目内容与时机,就很值得探讨。现在研究周作人的文章不少,如果把它初发表的时间与当时报上的时事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解读,也同样会有不少发现,更会明白周作人写文时的心迹与语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