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售價:NT$
250.0
《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售價:NT$
449.0
《
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售價:NT$
352.0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2024年新版)
》
售價:NT$
352.0
《
乐道文库·什么是秦汉史
》
售價:NT$
367.0
《
汉娜·阿伦特与以赛亚·伯林 : 自由、政治与人性
》
售價:NT$
500.0
《
女性与疯狂(女性主义里程碑式著作,全球售出300万册)
》
售價:NT$
500.0
《
药食同源中药鉴别图典
》
售價:NT$
305.0
|
編輯推薦: |
以小学学历而北大教授而一代大家
金克木先生近九十载人生集撰编年
个体经受时代洪流之颠簸冲刷
展现自强精神之顽韧丰沛
现实材料精心剪裁为成长小说
体会学习方式之灵活多变
|
內容簡介: |
金克木先生以一代大家而尚无详细年表或研究性传记,实为憾事。黄德海以时日为序,理出金克木一生线索,取其本人文字,佐以考证、参校所得,而撰成此自述为主、稽核为辅的独特编年录。全书作上中下三编,分别名为学习时代、为师时代、神游时代,写实又传神,勾勒出个人精进与时代激荡交错而成之“学人”的精神肖像。笔墨间,金克木的人生经历、交友游历、冥想顿悟、独对宇宙……面面俱到,但重点关涉其自学而成的方法,读书、读人、读物的思想,使得本书另具成长小说与思想点化的神采。
|
關於作者: |
黄德海
《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中国现代文学馆特聘研究员。著有《世间文章》《诗经消息》《书到今生读已迟》《驯养生活》等。曾获第八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第十七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年度文学评论家”、第三届“山花文学双年奖·散文奖”。
|
目錄:
|
说明 001
上编 学习时代(1912—1945) 001
中编 为师时代(1946—1981) 135
下编 神游时代(1982—2000) 205
后记 292
|
內容試閱:
|
后 记
2000年大学毕业前,因为某些出乎意料的事,我对人失去了信心,更不愿面对即将踏入社会的前景,每日里坐卧不安,骑着一辆锈迹斑斑的自行车,沿着海边转来转去。这样过了将近两个月,精神状况每况愈下,我几乎很难在某件事上集中注意力。现在回想起来,对当时的自己来说,那几乎是一次绝难度过的精神和生活双重危机。
我意识到,必须找到方法来停止这情绪耽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对一个需要考虑月底吃饭问题的学生来说,想走就走的旅游太费钱了,差不多只能在读读写写上打主意。那段时间,我抄了《野草》全文,还从一本历代笑话集里选抄了百多则,另外还有些什么不记得了。借助抄写,精力稍稍有所恢复,能够看一点儿书了,但不能太劳神费力,我便从书架上取下过去收集的一些小册子,借以恢复阅读习惯。那批小册子里,就有金克木的几种。
已经忘记当时读的是金克木的哪几本书,只记得有些篇章富有启发,我有点明白了,只凭情感本能很难处理复杂的世间事务,很多时候需要动用理智。这个印象一直留在脑海里,促使我后来不断收集和翻阅金克木的其他作品。四五年下来,世面上能买到的金克木作品,我尽力收齐并通读过一遍,受益之处颇多。出于这个原因,2006年,我编选了一本《书读完了》,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读到金克木的文章。后来,为减少《书读完了》的遗珠之憾,我又编过一本《文化三书》(再版时移名《明暗山——金克木谈古今》),期望能够稍微全面地呈现金克木的思考方式。
两次选编不但没有让我满足,反而在重读过程中,有了越来越多的疑问。比如,金克木的自学几乎成了传奇,可他自学的方法是什么?比如,金克木曾有近三十年中断了学术工作,晚年奇思妙想层出不穷的原因何在?比如,很多人欣赏金克木的思想文章,为何至今没有一个哪怕简陋的年表?……这些比如经常在我脑子里回荡,几乎每次都是盘旋一下就过去了,从来没深想怎样来解决这些问题。
去年有一件事发生在我身上,是人必然要遇到却又希望永远不要遇到的。与此事周旋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匆遽和顽韧。某天,脑子一动,忽然又忆起上面的诸多比如,就想,金克木已经顽韧地走过了他的世间之路,我能不能尽自己的微力试着解决其中的一个比如呢,比如来做一个编年录?尽管诸务多扰,时间被切碎成一块一块,也可以在块状的缝隙里一条一条写下去不是吗?就这样,第二天清早,我打开电脑,敲下了这本书的第一行字。
开始我就知道,这绝不是件轻松的事,可一年一年编下去的时候,这不轻松才具体地显现出来。金克木文章中提到的很多作品,还散见在不同时代的报纸里;不少回忆提到的事情,与其他记载互有参差;更不用说那些特殊时空里突然的空白,无端的消失,有意的回避……我不得不沿途追索,处处志之,时时有顾此失彼之感,常常有就此放弃的念头。
那些隔几天查到的佚文,时不时出现的旁证,某处空白的填补,都给了我继续下去的勇气。更重要的是,随着写作的深入,金克木独特的学习和思考方式逐渐聚拢为一个整体,玲珑剔透又变化多端,我从中感到的鼓舞远远大于沮丧。或许没有什么比惊奇更为吸引人,或许所有的东西都会有自己的“格式塔”(Gestalt完形),反正最终,书就这样完成了。
除了诸多难以查找的资料,因为金克木庞杂的知识系统和丰沛的才情,我并不是最适合做这个工作的人,因此书中的疏漏和缺憾肯定比比皆是。更大的问题在于,虽然明知道会有各种各样的缺陷,我还时时想着别出心裁,实验一些自己能想到的方式,希望这本书有机会成为并非虚构的成长小说,可以给人带来不局限于一时一地的益处——尤其是在时代和命运偶然或必然的触碰下,一个人如何不消泯掉所有的自强可能,甚至在某些特殊的时刻转为上出的契机。以上不切实际的想法造成的实际问题或许是,这次写作恰恰成了某种不应如此写的异样标本。
所有的遗憾都不应埋没该有的感谢。感谢上海图书馆的祝淳翔先生在查找资料时给予的大力协助,感谢中国现代文学馆提供的各种便利,感谢《江南》杂志先行刊出这本尝试(essai)之作的主要部分。
最后,感谢李宏伟的激励和耐心,感谢作家出版社的宽容,这本书才有了经受更多读者检验的机会。
黄德海
2021年6月21日
上编 学习时代
(1912~1945)
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
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
——但丁《神曲》
明末清初
农民大起义,远祖自四川流落至安徽寿州凤台县。“在明末清初的农民大起义中,他的远祖一家从四川出来,最后流落到安徽S州的F县。这名为属于州官管辖的县,其实县治只是河岸边的小镇,同所属的乡间集镇差不了多少。离县治不过五里路就是一些小山头环抱的谷中盆地。这家人就在这里定居下来。大概是依靠全家人的勤劳开荒,这片山地居然渐渐变成生长粮食和果树的小桃花源。这家人也繁殖成为一族人。”(《旧巢痕》第二回)
道光年间
高祖迁至寿州城内。“大约在清朝道光年间,鸦片战争之前,这一族中有一小户搬了出去。这是一家五兄弟中最小的弟弟。说不清究竟当时为了什么原因,也许是家务纠纷,这个读过一点书的小兄弟遭到歧视,就带着家眷搬到了三十里外的S州城里。逢年过节他们还回来祭扫祖先坟墓,但他们在这山窝里已没有田地房屋,再不回来种地了。”(《旧巢痕》第二回)
太平天国末期
曾祖殁于苗沛霖攻打寿州之役。清朝获胜,明令褒奖。祖父恩赏为贡生。父考取秀才,补禀生。“太平天国末期,这一带的仗打得很厉害。皖北出了一个反复无常的苗沛霖。他是个举人,却投了太平军,见清军得势又投清军。当他打着太平军旗号攻打S州城的时候,城里的州官集合人守城,把一些绅士,包括教书秀才,也拉来帮助守城指挥作战,以壮声势。这位从山中来的农民族中的秀才也在其内。城一破,他死了,尸骨无存。清朝一胜利,抚恤为皇帝效忠的人,他当然在内。除列入县志,明令褒奖等等以外,还给他的独子一个恩赏的功名,一个未经考试而得的秀才头衔,贡生。这个独子却也奇怪,竟不肯借此进一步应考,也不肯利用这个去走动官府,却躲在家里不出来,只极力培养他的下一代独子。他自己四十多岁就死了。他的独子却考取了秀才,又补上了禀生,每月有官费,而且有资格给考秀才的童生作保人以取得报酬。他于是成了教私塾的教师,还常常做些诗文,有了点名气。菜园当然是雇工去种了。”(《旧巢痕》第二回)
1894年
父金沛田受老师邀赴军中,未至而邀者已随丁汝昌、邓世昌殉国。为师理丧,结识军门,谋得“卡子”,获钱捐班。“甲午年(一八九四)中日战争爆发了。他有个不知什么关系联上的老师,姓戴,在军中做官,邀他前去。他自认是‘驿马星动’,欣然上路往天津赶去转海道。不料人还未到,那位老师已随丁汝昌、邓世昌殉国而死了。……不过他这一趟路也没有白跑。因为他远来为师理丧,帮助老师的家属和亲友做了点事,竟由此得到与已故老师有关联的人推荐给一位S‘军门’去教家馆。……他在这位军官家中当了家庭教书先生兼做点私人秘书的业余工作。……很快他就得到了这位‘军门’的赏识。有一次谈话中,这位S大人竟关切地问他的理想前途,慨然答应给他谋一个‘卡子’。……有个‘军门’的旗号做后台,他连干了两三处‘卡子’。尽管地方都小得可以,收入总是比教书大得多。……这位包税人却连年捞了一笔钱,就照当时清朝的公开卖官条例,花钱‘捐班’,买到了一个县官之职。”(《旧巢痕》第二回)
甲午战争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