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山家清供:小楷插图珍藏本 谦德国学文库系列
》
售價:NT$
653.0
《
政略与战略论
》
售價:NT$
638.0
《
百年词史-(1900-2000(全二册))
》
售價:NT$
1520.0
《
RDI人际关系发展疗法:修复孤独症核心障碍,让干预回归生活
》
售價:NT$
454.0
《
金融科技监管的目标、原则和实践:全球视野下加密货币的监管
》
售價:NT$
505.0
《
城市轨道交通绿色低碳规划设计研究——深圳地铁6号线工程创新与实践
》
售價:NT$
1010.0
《
艾尔米塔什国家博物馆 少年游学 人一生一定要看的博物馆
》
售價:NT$
173.0
《
世界四大博物馆4册套装 卢浮宫大英大都会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青少年游学艺术参观科普书
》
售價:NT$
694.0
|
編輯推薦: |
具身认知是当今前沿的第二代认知科学理论,著作者用科普的语言,诙谐幽默生动巧妙地把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科学的最终成果,转化为能够让广大家长、教师运用的教育技巧和教育方法。推荐所有家长和广大教师阅读。
|
內容簡介: |
本书阐释了具身教育的基本理论、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本书以具身教育的理论与方法为依据,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过程、教育环境、教学设计等方面,将具身认知科学和心智研究的**成果转化为科学有效的教与学的启示和规律。 本书适合从事心理学、教育学、认知科学的研究工作者和教研人员使用,也可供高校教师、中小学各学科教师、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和广大儿童家长阅读。
|
關於作者: |
王锃,河北医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咨询中心副研究员,曹日昌纪念馆馆长,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标准与服务研究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具身教育、具身认知、社会认知神经科学和心理健康。
张盼,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教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俄亥俄州立大学心理学系和纽约大学神经科学中心博士后。研究方向为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
岳晓东,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特聘教授,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研究方形为心理健康、创新心理学和青少年心理辅导等,著有《登天的感觉:我在哈佛大学做心理咨询》。
|
目錄:
|
第一章具身教育001
第一节 什么是具身教育 / 001
第二节 具身教育与离身教育的比较 / 007
第三节 具身教育的认知属性 / 008
第二章具身德育011
第一节 具身德育概述 / 011
第二节 具身德育的理论基础与实证证据 / 012
第三节 具身德育的认知属性 / 016
第四节 具身德育认知属性的启示 / 016
第五节 具身德育的战略意义与应用思路 / 018
第六节 具身性和体验式教育对具身德育的启示 / 019
第七节 具身德育的实施策略 / 020
第三章具身数学教育022
第一节 具身数学:从心理数字线说起 / 022
X
儿童认知发展与具身教育
第二节 具身数学教育:研究与应用 / 025
第四章具身语言教育029
第一节 语言,你不知道的神奇认知特征 / 029
第二节 具身语言教育:研究与应用 / 030
第五章具身幼儿教育035
第一节 幼儿教育的误区 / 035
第二节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中的具身教育思想 / 037
第三节 蒙台梭利教育理论中的具身教育思想 / 039
第四节 具身幼儿教育:研究与应用 / 043
第六章具身家庭教育046
第一节 依恋实验与具身家庭教育 / 046
第二节 小阿尔伯特实验与具身家庭教育 / 047
第三节 具身家庭教育:犹太民族家庭教育的启示 / 048
第七章具身心理健康教育051
第一节 舞动心理疗法:身体的舞蹈 / 051
第二节 运动心理疗法 / 052
第三节 心理剧疗法与校园心理情景剧 / 053
第四节 具身认知理论对写作心理治疗的启示 / 056
第五节 正念心理训练:东方哲学中的具身思想 / 057
第六节 肿瘤患者心理康复的具身观 / 058
第七节 中医的具身心理治疗思想 / 058
第八节 创伤与心理治疗 / 059
第八章具身情绪教育060
第一节 具身情绪:身体影响情绪 / 060
XI
目 录
第二节 具身情绪教育:研究与应用 / 062
教育评估、决策与具身社会认知:决策的
认知神经科学
第九章065
第一节 大汉堡是好汉堡:决策中的心理学 / 065
第二节 决策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与应用 / 071
第三节 具身神经经济学:身体影响决策 / 076
第四节 影响具身决策的因素 / 082
第十章具身学习:学习的革命2.0 085
第一节 具身学习:研究与应用 / 085
第二节 具身学习:国内外的实践 / 088
第十一章具身教育的理论基础090
第一节 索引假设 / 090
第二节 浸入式经历者框架 / 092
第三节 语言神经理论 / 094
第四节 概念隐喻理论 / 095
第五节 知觉符号系统理论 / 102
第十二章具身教育的心理机制104
第一节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概念隐喻理论 / 104
第二节 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之间的概念隐喻机制 / 106
第十三章具身教育设计:研究与应用116
第一节 具身教育设计:具身数学教育中的应用与案例 / 116
第二节 具身产品设计:设计影响认知 / 119
第三节 教育产品的具身化设计:研究与应用 / 121
第四节 教育产品的具身化设计:以具身图书为例 / 127
第五节 具身教育的应用:注意力训练 / 130
第六节 具身教育的应用:积木玩具促进儿童思维发展 / 132
后
记134
|
內容試閱:
|
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心理学中认知学派为核心的认知科学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心理学、语言学、神经科学、人工智能等学科的发展,也对教育和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由于受机械的“认知的可计算性”的局限,认为“人类的认知加工就是计算”,及其“离身心智论”的影响,使得第一代认知科学无法摆脱其固有的藩篱。在教育科学领域,离身主义的教育观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人的认知和心智发展的规律。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具身认知理论迅速兴起,被称为第二代认知科学,是认知科学的新兴前沿领域和研究热点。一系列具身认知的实验研究发现,温度知觉、空间知觉、重量知觉、触觉等感知觉经验和运动等,微妙地影响 着人的情绪、态度、决策、思维、记忆及道德等高级认知活动。这对认知科学在教与学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启示。具身认知理论主张,人类知识获取的方式是自下而上的。人类从婴儿开始,学习各种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的方式是自下而上的。人类的身体经验,包括感觉、知觉、运动等,是人类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取知识的本质方式。近10年来,具身认知逐渐从科学家的实验室走向应用领域,并出现在教育教学领域应用的新趋势。
王锃副研究员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新趋势,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工作,是国内较早关注具身认知及其理论与应用的青年学者。2013年,他与鲁忠义教授发表在《心理学报》的论文《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及其对认知的影响》,率先发现和报告了汉语道德概念隐喻表征的“认知偏移效应”。在你正在阅读的这本著作中,王锃对具身教育中的这一效应进行了详细的阐释。这本著作较为系统地阐释了具身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阐述了具身教育的最新发展和最新成果,以及具身教育的方法、技术和策略。这本著作遵循认知和心智发展规律,将具身认知理论最前沿的理论成果与技术成果应用于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教学,以提高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这本具身教育的著作是我见到的第一本关于具身教育的专著,它对于探索教与学的本质和规律,对于优化和纠正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方式、方法和策略,提高高等学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认知科学素养,提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科学性、有效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广大儿童家长来说,它也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最近,中央对我国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方向和要求。这本专著的出版可谓恰逢其时。具身教育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是在具身认知视角下,探索教育的本质和知识获取的本质的一门科学。在具身认知理论指导下,具身教育遵循人类的认知规律和心智发展规律,提高教与学活动的科学性、有效性,对于儿童和青少年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等的培养,以及有效提高其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我相信,这部著作的出版能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提供新的科学思路和非常有效的方法,学术界、教育界和其他相关人士可以从中受益。
张侃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2001—2009)
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副主席(2008—2012)
2021年10月31日于北京
序 二
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国家、父母和教师极为关注的。王锃副研究员、张盼博士、岳晓东教授合著的《儿童认知发展与具身教育》介绍了第一代认知科学理论与具身认知理论(第二代认知科学理论)及其各自的科学根据,从认知科学、认知神经科学和教育科学的层面,深入浅出地说明 “具身认知理论”的优越性,并将之引申到 “具身教育” 多方位的应用,涵盖道德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幼儿教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情绪教育等。这部著作的内容丰富且简洁易明,论据多样化且条理分明,充分展现了三位著者的学养,显示了他们对儿童福祉的关怀和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热忱,实在令人敬仰。
当我翻阅这部著作时,对其中涉及的重大学术与应用问题感慨良多,遂将其中的一些感言整理完成本序。认知是个体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而教育是集体的事业。两者的交汇点隐含着一个古今中外历久弥新且尚无定论的大问题:何谓知识?有一种说法,认为知识是客观的存在。个人通过自己的认知能力,将外在一般知识的事实与概念借助文字、数字、演算法等抽象性的了解而形成为一种语意的记忆。再深究下去,我们会发现这个说法背后的知识观和教育观,是将人当作一副冷冰冰的计算机和记忆芯片。冷静(无情)的计算机便足够将外在 “离身” 的知识内化,之后储存在语意的记忆系统中。这种知识观与教育观侧重于知识自上而下的灌输与传递和个人的反复背诵与吸收,违背了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另一种说法,认为知识虽然有外在的根源,但其本质是开放的且具有极大的可塑造性,是远超过上述“离身” 的说法所能涵盖的内容的。儿童本性好奇、好动、爱发声发问,又能察觉、感知和探索外界事物的变化。他们会尝试触摸和改变事物,再将之还原作测试,查看不同的表征下面的真相,从而揣测自然界的一些 “规律” 或 “真相”,如物体恒存、质量守恒等。这些由儿童全身参与而获得的知识会随着儿童新的体验而修改;而这些知识的开放性和可塑造性正好为儿童提供了空间,让他们大展身手,活泼地发展心智、全面性的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当儿童塑造知识时,他们的脑神经认知系统固然重要,而模态感知系统则更为关键,这包括感知、行动、内省。这些模态感知系统不会因儿童成长而萎缩或被代替。
知识的开放性和可塑性不仅适用于有关自然世界的一般知识,也适用于有关社会事物的知识,如责任与权利、自主与顺从、合作与对抗、宽恕与怨恨、美善与丑恶、富裕与贫穷、公平与歧视、和平与战争等。这些知识有成年人的版本,也有儿童的版本。后者是通过儿童在家庭和校园等情境的体验而形成的,包括儿童与父母、老师、同学的互动、沟通和辩驳,也可由听故事、玩游戏、扮演现实和幻想世界中的不同角色、观看电子媒体等获得。这些体验一方面刺激儿童本身的语言、大脑镜像神经元、心智和社会化的发展,同时,也受惠于这些极其重要的发展,协助儿童迅速形成和发展全面的认知能力。在这段时间内,儿童的全面发展迅速且具关键性。这部著作的应用价值也因此而显得更为重要。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宗旨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全民脱贫并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同时,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心智和认知的全面发展及勇于创新的动力,将会是新时代一个日趋重要的教育课题。你正在翻阅的这部著作,对此将会发挥适时的贡献。
伍锡洪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哲学博士
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
2021年11月17日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自 序
20世纪末,具身认知理论正式创立。Lakoff和Johnson以及Gibbs、Barsalou、Zwaan、Glenberg、Wilson、Anderson、Clark、Shapiro、Beilock等学者的多项标志性研究成果推动其成为新兴的学科,而镜像神经元的发现进一步为具身认知理论提供了生理学证据。具身认知理论的思潮开启了第二代认知科学的时代。
具身认知理论主张思维和认知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和发端于身体的,身体的构造、神经的结构、感官和运动系统的活动方式决定了人们怎样认识世界,决定了人们的思维风格,塑造了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按照具身认知理论的观点,人们基本概念的形成,从本质上是源于感知觉经验的。因此,感知觉(温度知觉、空间知觉、触觉等)、动作经验等在人类认知中起着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
近20年来,具身认知理论得到了一系列实证研究的支持,引发了认知科学家和心理学家的极大关注。特别是国际同行在Science、Nature等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的一系列突破性研究发现,温度知觉、空间知觉、重量知觉、触觉等感知觉经验和运动等,微妙地影响了人的情绪、态度、决策、思维、记忆以及道德等高级认知活动。这些正在改变我们对人类认知和教育本质的认识,也为具身教育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近几年来,具身认知理论的研究出现了由实证研究转向应用研究的趋势,具身认知理论的影响已经波及教育科学的方方面面。具身认知理论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已经开始应用于语言、数学、物理、音乐、体育、思想教育等学科的教育教学,也开始应用于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各个阶段的教育教学。其重要的依据是,概念形成源于感知觉经验,感知觉、运动、身体体验、情境等能够影响和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因此,对于具身教育的探索,有助于对教育科学的本质的认识。
具身教育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本书是国内较早关于具身教育的著作。具身教育基于认知科学规律、心智发展规律和人类的身心发展规律,探索教育的本质,摒弃了离身主义教育观灌输式、填鸭式教育教学的弊端,注重感知觉、运动系统对于心智发展的影响,遵循由具体经验到抽象概念的自下而上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生成过程,将会引发一场教与学的变革,可能对教育科学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著作为河北医科大学王锃副研究员承担的2020—202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具身教育学的理论框架及其在立德树人中的应用”(HB20JY020)的研究成果。王锃副研究员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具身教育、具身认知、社会认知神经科学和心理健康。王锃副研究员长期从事具身认知理论与应用研究,主持完成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7项,多次应邀在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地举办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
岳晓东教授是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原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授,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
张盼博士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分别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心理学系和纽约大学神经科学中心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
由于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王 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