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文丛书·沙漠之王:英美在中东的霸权之争
》
售價:NT$
505.0
《
汗青堂丛书147·光明时代:中世纪新史
》
售價:NT$
388.0
《
能成事的团队
》
售價:NT$
510.0
《
现代无人机鉴赏(珍藏版)
》
售價:NT$
356.0
《
汗青堂丛书·晚清风云(4册套装):帝国的切口 清朝与中华传统文化 太平天国运动史 冲击与回应
》
售價:NT$
1948.0
《
穿在身上的历史:世界服饰图鉴(增订珍藏版)
》
售價:NT$
2540.0
《
历史的严妆:解读道学阴影下的南宋史学(中华学术·有道)
》
售價:NT$
500.0
《
海外中国研究·江南:中国文雅的源流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广阔的思想史视野
本书以其详尽的内容在哲学史界占据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力图破除哲学简史类书籍对哲学家、哲学思想漫画式的理解,不仅细致地描述了哲学史上耀眼的“明星”哲学家们及其哲学思想,还对那些通常被史书忽略的哲学家们给予一定关注。
细致的哲学流派谱系研究
科普勒斯顿以深厚的学养勾勒出各哲学体系的逻辑发展和内在联系,试图以“永恒哲学”的原则完成历史材料的挑选工作,提供连贯而有意义的哲学历史解释。
丰富的学术研究成果引用
作为一本以“成为教科书”为目标的哲学史,其中广泛吸纳了各种古代、近代、现代学术研究的成果,鼓励学生在学习哲学史之后去阅读哲学原典,拿起书来读。
|
內容簡介: |
《科普勒斯顿哲学史》是由科普勒斯顿 所撰写的11卷本的西方哲学史,其内容涵盖了从前苏格拉底到存在主义各个时期西方哲学发展的脉络,是现代英语学界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作者详尽而充满热情的叙述,不仅意图帮助读者获取哲学史的知识,还希望开拓读者的胸襟和视野,增进其对人类理智奋斗的了解和同情,使其更坚定和深刻地掌握哲学的原则。
本书各卷为读者研究特定时期的哲学提供观念指导,其中第7卷介绍了主要发展于19 世纪德国的观念论哲学及其影响。科普勒斯顿论述了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等后康德观念论 者的哲学思想,并讨论了叔本华、马克思和克尔凯郭尔等哲学家对观念论的反叛,同时也阐述了新康德主义者以及尼采有影响力的作品。
|
關於作者: |
著者简介
弗雷德里克·科普勒斯顿,著名哲学史家,大英帝国勋章获得者、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英国皇家哲学学会成员、亚里士多德学会成员、伦敦大学海斯洛普学院教授、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荣誉院士。
译者简介
陈杰,湖南湘西人,武汉大学哲学博士,现供职于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古典哲学,出版译著《平等》(R. H. Tawney 著),发表论文《再论康德的恩典观——回应黑尔“道德鸿沟”之说》《 康德的“应当蕴含能够”原则》等。
丁雨姗,安徽马鞍山人,武汉大学哲学博士。获C S C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奖学金,以联合培养博士生身份赴维也纳大学学习一年 。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道德哲学。发表论文《对威尔曼道德相对主义类比论证的反驳》。
杨云飞,浙江湖州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德国哲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康德学会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德国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古典哲学、德国现代哲学和西方道德与政治哲学,出版译著《道德形而上学奠基》等,发表论文《康德目的王国理念新解》《解析康德“驳斥唯心论”的论证》《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实践理性问题》《论康德对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影响》《理性的公共运用和世界公民的哲学》等。
|
目錄:
|
第一部分 后康德观念论体系
第一章 导论/003
引言——康德哲学与观念论形而上学——观念论的意义、其对体系的坚持及其对哲学的力量与范围的信心——观念论者与神学——浪漫主义运动与德国观念论——完成观念论计划的困难——德国观念论中拟人化的成分——关于人的观念论哲学
第二章 费希特(一)/032
生平与著作——寻找哲学的基本原理;观念论和独断论之间的抉择——纯粹自我与理智直观 ——对纯粹自我理论的评论;意识现象学与观念论形而上学——哲学的三条基本原理——对费希特辩证方法的说明性评论——知识学与形式逻辑——关于两类意识演绎的一般观念——理论演绎——实践演绎——对费希特意识演绎的评论
第三章 费希特(二)/059
引言——共同的道德意识与伦理学这门科学——人的道德本性——道德的至上原则与行动道德的形式条件——作为无误的引导者的良心——形式道德法则的哲学应用——道德使命的观念与费希特对实在的一般洞见——在作为自我意识之条件的世界中的诸自我所组成的共同体——法权的原则或规则——国家的演绎与本性——锁闭的商业国——费希特与民族主义
第四章 费希特(三)/75
费希特早期的宗教观——第一版《知识学》中的上帝——被指控为无神论及费希特的回应——《人的使命》一书中的无限意志——1801—1805年存在哲学的发展——《宗教学说》——后期著作——对费希特存在哲学的解释与批判
第五章 谢林(一)/93
生平与著作——谢林思想中的连续阶段——早期著作与费希特的影响
第六章:谢林(二)/104
自然哲学的可能性及其形而上学根据——谢林自然哲学的总体概述——先验观念论体系——艺术哲学——作为同一的绝对者
第七章 谢林(三)/125
宇宙堕落的观念——人与上帝的人格性与自由;善与恶——否定哲学与肯定哲学之间的区别 ——神话与天启——对谢林的总体评价——对谢林的影响以及与谢林相近的思想家的说明
第八章 施莱尔马赫/149
生平与著作——基本的宗教经验及其解释——人的道德生活与宗教生活——最后的评论
第九章 黑格尔(一)/159
生平与著作——早期的神学著作——黑格尔与费希特和谢林的关系——绝对者的生命与哲学的本质——意识现象学
第十章 黑格尔(二)/189
黑格尔的逻辑学——理念或自在的绝对者的本体论地位及其向自然的过渡——自然哲学——作为精神的绝对者;主观精神——法权概念——道德——家庭与市民社会——国家——对黑格尔政治哲学观念的解释性评论——战争的作用——历史哲学——对黑格尔历史哲学的一些评论
第十一章 黑格尔(三)/227
绝对精神的领域——艺术哲学——宗教哲学——哲学与宗教的关系——黑格尔的哲学史哲学——黑格尔的影响以及左翼、右翼黑格尔主义者的分歧
第二部分 对形而上学观念论的反叛
第十二章 早期的反对者与批判者 /251
弗里斯和他的学生们——赫尔巴特的实在论——贝内克与作为基础科学的心理学——布尔查诺的逻辑学——魏瑟与 I. H. 费希特对黑格尔的批判
第十三章 叔本华(一)/264
生平与著作——叔本华的博士论文——作为表象的世界——概念的生物学功能与形而上学的可能性——作为生命意志之显现的世界——形而上学的悲观主义——一些批判性的评论
第十四章 叔本华(二)/280
审美沉思作为对意志之奴役的暂时性逃避——各种特殊的艺术——德行与放弃:救赎之道 ——叔本华与形而上学观念论——叔本华的一般影响——论爱德华·冯·哈特曼对叔本华哲学的发展
第十五章 对观念论的转变(一)/295
引言——费尔巴哈与从神学到人类学的变革——卢格对黑格尔历史观的批判——施蒂纳的自我哲学
第十六章 对观念论的转变(二)/307
引言——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生平、著作以及思想发展——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者的历史观——对马克思与恩格斯思想的评论
第十七章 克尔凯郭尔 /336
引言——生平与著作——个人与群体——诸阶段之辩证与作为主体性的真理——生存的观念——恐惧的概念——克尔凯郭尔的影响
第三部分 后期的思潮
第十八章 非辩证的唯物主义 /357
引言——唯物主义运动的第一阶段——朗格对唯物主义的批判——海克尔的一元论——奥斯特瓦尔德的能量主义——经验批判主义作为克服唯物主义和观念论之间对立的一种尝试
第十九章 新康德主义运动 /366
引言——马堡学派——巴登学派——实用主义倾向——E.卡西尔;结论性的观察——对狄尔泰的一些说明
第二十章 形而上学的复兴 /379
论归纳的形而上学——费希纳归纳的形而上学——洛采的目的论式观念论——冯特以及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德里施的生机论——奥伊肯的行动主义——古为今用:特伦德伦堡与希腊思想;托马斯主义的复兴
第二十一章 尼采(一)/396
生平与著作——尼采思想作为“面具”的诸阶段——尼采的早期著作及其对同时代文化的批判——对道德的批判——无神论及其结果
第二十二章 尼采(二)/413
权力意志的假设——显现在知识中的权力意志;尼采的真理观——在自然和人之中的权力意志——超人和等级秩序——永恒轮回理论——对尼采哲学的评论
第二十三章 回顾与展望 /427
19 世纪德国哲学所产生的一些问题——实证主义的回答——生存哲学——现象学的兴起:布伦塔诺,迈农,胡塞尔,现象学分析的广泛运用——回归本体论:尼古拉·哈特曼——关于存在的形而上学:海德格尔,托马斯主义者——结论性的反思
参考文献/447
索引/464
第一部分 后康德观念论体系
第一章 导论/003
引言——康德哲学与观念论形而上学——观念论的意义、其对体系的坚持及其对哲学的力量与范围的信心——观念论者与神学——浪漫主义运动与德国观念论——完成观念论计划的困难——德国观念论中拟人化的成分——关于人的观念论哲学
第二章 费希特(一)/032
生平与著作——寻找哲学的基本原理;观念论和独断论之间的抉择——纯粹自我与理智直观 ——对纯粹自我理论的评论;意识现象学与观念论形而上学——哲学的三条基本原理——对费希特辩证方法的说明性评论——知识学与形式逻辑——关于两类意识演绎的一般观念——理论演绎——实践演绎——对费希特意识演绎的评论
第三章 费希特(二)/059
引言——共同的道德意识与伦理学这门科学——人的道德本性——道德的至上原则与行动道德的形式条件——作为无误的引导者的良心——形式道德法则的哲学应用——道德使命的观念与费希特对实在的一般洞见——在作为自我意识之条件的世界中的诸自我所组成的共同体——法权的原则或规则——国家的演绎与本性——锁闭的商业国——费希特与民族主义
第四章 费希特(三)/75
费希特早期的宗教观——第一版《知识学》中的上帝——被指控为无神论及费希特的回应——《人的使命》一书中的无限意志——1801—1805年存在哲学的发展——《宗教学说》——后期著作——对费希特存在哲学的解释与批判
第五章 谢林(一)/93
生平与著作——谢林思想中的连续阶段——早期著作与费希特的影响
第六章:谢林(二)/104
自然哲学的可能性及其形而上学根据——谢林自然哲学的总体概述——先验观念论体系——艺术哲学——作为同一的绝对者
第七章 谢林(三)/125
宇宙堕落的观念——人与上帝的人格性与自由;善与恶——否定哲学与肯定哲学之间的区别 ——神话与天启——对谢林的总体评价——对谢林的影响以及与谢林相近的思想家的说明
第八章 施莱尔马赫/149
生平与著作——基本的宗教经验及其解释——人的道德生活与宗教生活——最后的评论
第九章 黑格尔(一)/159
生平与著作——早期的神学著作——黑格尔与费希特和谢林的关系——绝对者的生命与哲学的本质——意识现象学
第十章 黑格尔(二)/189
黑格尔的逻辑学——理念或自在的绝对者的本体论地位及其向自然的过渡——自然哲学——作为精神的绝对者;主观精神——法权概念——道德——家庭与市民社会——国家——对黑格尔政治哲学观念的解释性评论——战争的作用——历史哲学——对黑格尔历史哲学的一些评论
第十一章 黑格尔(三)/227
绝对精神的领域——艺术哲学——宗教哲学——哲学与宗教的关系——黑格尔的哲学史哲学——黑格尔的影响以及左翼、右翼黑格尔主义者的分歧
第二部分 对形而上学观念论的反叛
第十二章 早期的反对者与批判者 /251
弗里斯和他的学生们——赫尔巴特的实在论——贝内克与作为基础科学的心理学——布尔查诺的逻辑学——魏瑟与 I. H. 费希特对黑格尔的批判
第十三章 叔本华(一)/264
生平与著作——叔本华的博士论文——作为表象的世界——概念的生物学功能与形而上学的可能性——作为生命意志之显现的世界——形而上学的悲观主义——一些批判性的评论
第十四章 叔本华(二)/280
审美沉思作为对意志之奴役的暂时性逃避——各种特殊的艺术——德行与放弃:救赎之道 ——叔本华与形而上学观念论——叔本华的一般影响——论爱德华·冯·哈特曼对叔本华哲学的发展
第十五章 对观念论的转变(一)/295
引言——费尔巴哈与从神学到人类学的变革——卢格对黑格尔历史观的批判——施蒂纳的自我哲学
第十六章 对观念论的转变(二)/307
引言——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生平、著作以及思想发展——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者的历史观——对马克思与恩格斯思想的评论
第十七章 克尔凯郭尔 /336
引言——生平与著作——个人与群体——诸阶段之辩证与作为主体性的真理——生存的观念——恐惧的概念——克尔凯郭尔的影响
第三部分 后期的思潮
第十八章 非辩证的唯物主义 /357
引言——唯物主义运动的第一阶段——朗格对唯物主义的批判——海克尔的一元论——奥斯特瓦尔德的能量主义——经验批判主义作为克服唯物主义和观念论之间对立的一种尝试
第十九章 新康德主义运动 /366
引言——马堡学派——巴登学派——实用主义倾向——E.卡西尔;结论性的观察——对狄尔泰的一些说明
第二十章 形而上学的复兴 /379
论归纳的形而上学——费希纳归纳的形而上学——洛采的目的论式观念论——冯特以及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德里施的生机论——奥伊肯的行动主义——古为今用:特伦德伦堡与希腊思想;托马斯主义的复兴
第二十一章 尼采(一)/396
生平与著作——尼采思想作为“面具”的诸阶段——尼采的早期著作及其对同时代文化的批判——对道德的批判——无神论及其结果
第二十二章 尼采(二)/413
权力意志的假设——显现在知识中的权力意志;尼采的真理观——在自然和人之中的权力意志——超人和等级秩序——永恒轮回理论——对尼采哲学的评论
第二十三章 回顾与展望 /427
19 世纪德国哲学所产生的一些问题——实证主义的回答——生存哲学——现象学的兴起:布伦塔诺,迈农,胡塞尔,现象学分析的广泛运用——回归本体论:尼古拉·哈特曼——关于存在的形而上学:海德格尔,托马斯主义者——结论性的反思
参考文献/447
索引/464
|
內容試閱:
|
前言
由于第6卷《哲学史》到康德结束,接下来这卷自然应是讨论后康德时代的德国观念论。在德国观念论之后,本来我也可以讨论19世纪早期的法国哲学和英国哲学。但经过考虑,我认为将19世纪德国哲学作为整体进行讨论也是合理的,相比其他可能的处理方式,这样处理可以使本卷更具统一性。事实上,本卷涉及的唯一一位非德语哲学家就是克尔凯郭尔,他用丹麦语写作。
本卷定名为“从费希特到尼采”(Fichte to Nietzsche), 因为尼采是本卷详细讨论的最后一位世界著名哲学家。的确,此卷本可命名为“从费希特到海德格尔”。因为本卷不仅涉及许多年代晚于尼采的哲学家,而且最后一章还对20世纪前半叶的德国哲学做了一个概览。但我认为,将本卷命名为“从费希特到海德格尔”会误导那些充满预期的读者。因为这等于暗示说,本卷对于像胡塞尔、N. 哈特曼、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这20世纪哲学家的讨论可以说是为了讨论他们自身,其处理方式与对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的处理一样;但事实上,本卷只是为了举例说明那些有关哲学的本质及范围的不同观点才简要地论述了他们。
本卷的体例与前几卷有一两点不同。导论一章只论及观念论运动,因此将它安排在第一部分之内,而不是放在第一部分前面。虽然最后一章涉及一些回顾性的反思,但正如前文已经指出的一样,它也涉及对20世纪上半叶思想的概览。因此我将这章定名为“回顾与展望”,而不是“总结性的评论”。本卷之所以提到20世纪思想,除了上文中给出的理由外,也因为:一方面,我不打算在这部哲学史中对20世纪哲学做出任何全面的论述;另一方面,我也不希望不论及任何后续发展而骤然结束本卷。当然,这么处理的结果是我可能遭到这样的批评:与其做出一些概览和不充分的评论还不如完全不谈这些发展。不过,我决定冒一下这个风险。
为了节省篇幅,我在本卷结尾所列出的参考书目,只限于一般性的作品、主要哲学家的著作,以及论述他们的著作。而次要的哲学家,本书只在适当的地方提及他们的著作。考虑到19世纪哲学家人数之众、著作之丰富,也考虑到研究其中一些主要哲学家的文献资料数量之巨,给出详尽的参考书目是根本不可能的。至于最后一章谈及的那些20世纪思想家,
他们的部分著作已在文中或脚注中提及,但并没有详细列出参考书目。除了篇幅问题外,我认为给那些仅仅只是简要提及的思想家(比如海德格尔)单独列一份参考书目也是不合适的。
我希望继续撰写这部哲学史的第8卷,用于讨论19世纪法国和英国思想的某些情形。但我并不打算进一步拓宽论述范围。相反,如果情况允许的话,我希望在增补卷中转而研究那些或许可以称为“哲学史哲学”的问题,亦即,反思哲学思想的发展而不是叙述哲学发展的故事。
最后要说的是,一位善意的评论者认为本书更应当叫作“西方哲学史”或“欧洲哲学史”,而不是没有任何附加说明的“哲学史”。因为本书就没有谈及(比方说)印度哲学。这位批评者当然完全正确。但我要说,遗漏东方哲学既不是疏忽也不是由于对哲学家的任何偏见。东方哲学史的撰写是一项专业人士的工作,这项工作要求相关的语言知识,而这是笔者所不具备的。布雷希耶(Bréhier)在其哲学史中收入了一卷《东方哲学史》,但这一卷并不是布雷希耶本人撰写的。
最后,我很高兴能对牛津大学出版社表达我的谢意,因为他们很友好地允许我引用他们出版的克尔凯郭尔的《观点》和《畏惧与颤栗》的英译本;也感谢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同样允许我引用克尔凯郭尔的《致死的疾病》《最后的、非科学性的附言》以及《恐惧的概念》。在引用克尔凯郭尔之外的哲学家的著作时,我都自己翻译引文。但我经常列出现有英译本的参考页码,以方便那些希望查阅英译本而不是原著的读者。但对于次要人物,我一般省略了英译本的参考页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