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在路上(入选时代周刊20世纪百大最佳英文小说,讲述一段在美国大陆和墨西哥等地大量游历的故事)

書城自編碼: 385262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小說外國小說
作 者: [美]杰克·凯鲁亚克 著 黄雨石 等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020163960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33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无法从容的人生:路遥传
《 无法从容的人生:路遥传 》

售價:NT$ 340.0
亚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的兴衰
《 亚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的兴衰 》

售價:NT$ 490.0
大处着眼:持久战与《论持久战》
《 大处着眼:持久战与《论持久战》 》

售價:NT$ 390.0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售價:NT$ 440.0
未来漫游指南:昨日科技与人类未来
《 未来漫游指南:昨日科技与人类未来 》

售價:NT$ 445.0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NT$ 790.0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NT$ 545.0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NT$ 39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54
《 魔术师 》
+

NT$ 857
《 无尽的玩笑(天才作家华莱士旷世巨作,一部吸引你、激活你、重塑你的高能小说) 》
+

NT$ 301
《 海之火祭 》
+

NT$ 194
《 兽之戏(三岛由纪夫作品系列) 》
+

NT$ 337
《 复明症漫记 》
+

NT$ 204
《 爱的饥渴 》
編輯推薦:
《在路上》入选《时代》周刊20世纪百大最佳英文小说、美国图书馆20世纪世界百大小说、英国BBC票选读者最喜欢的百部小说,其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可见一斑。人文社《在路上》以1962年中译本为底本。1962年版发表于原书出版的五年后,是首个中译本,由英美文学专家黄雨石、施咸荣、李文俊、刘慧琴和何如五位先生翻译。此版本跟原作出版年代相近,语言生动、准确,很能反应原作精神。此次,黄雨石先生的儿子翻译家黄宜思先生子承父志,将此节译本补齐。首个中译本是人文社挂牌“作家出版社”时出版的,现如今复刻可看作61周年纪念版。
內容簡介:
《在路上》讲述萨尔·帕拉戴斯、狄恩·马瑞阿迪一伙人在美国大陆和墨西哥等地大量游历的故事,绝大部分源自作者杰克·凯鲁亚克和伙伴尼尔·卡萨迪、艾伦·金斯堡、威廉·巴勒斯等多位“垮掉派”代表人物的亲身经历。被公认为20世纪60年代嬉皮士运动和“垮掉派”的经典之作。
1962年,黄雨石、施咸荣、李文俊、刘慧琴、何如五位译者以 “石荣、文慧如” 为笔名,合力翻译出版了中国首个《在路上》节译本,在内部发行。2019年,黄雨石之子黄宜思先生完成补译,即为本书。
關於作者:
作者简介:
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1922—1969)
美国作家,“垮掉的一代”代表人物。曾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大二自动离校,因为“实在腻味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一艘商船上服役,还干过各种临时性工作。后来,靠步行、自驾、搭便车漫游美国各州。1950年出版小说处女作《市镇与城市》(The Town and the City),描写了同时代一部分美国青年战后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感情,首次提出“垮掉的一代”这一称号。1957年自传性小说《在路上》(On the Road)出版,获得普遍关注,美国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媒体开始大肆报道,文艺界逐渐涌现相关作品。

译者简介:
黄雨石(1919—2008)
本名黄爱,湖北钟祥人。毕业于清华大学英文系,研究生阶段师从钱锺书,研究萧伯纳戏剧。后任职于人民文学出版社。译有《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雾都孤儿》《沉船》《众生之路》《黑暗深处》《虹》《老妇还乡》等大量文学作品;著有《英汉文学翻译探索》一书。此外,参与《毛泽东选集》英译工作。

施咸荣(1927—1993)
浙江人。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先后任职于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译有《麦田里的守望者》《等待戈多》《土生子》、《富人,穷人》(合译)、《斯巴达克思》(合译)等,著有《莎士比亚和他的戏剧》《西风杂草》等,撰有英美文学研究论文数十篇。

李文俊(1930—2023)
广东中山人。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曾任职于《译文》及《世界文学》杂志。长期致力于译介英美文学作品,尤以翻译和介绍福克纳成就最为卓著。1994年获中美文学交流奖,2011年荣获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译有《喧哗与骚动》《押沙龙,押沙龙!》《逃离》等。

刘慧琴(1932— )
祖籍广东台山,生于上海。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先后供职于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1980年起移居加拿大。曾任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会长,现任加拿大华人文学学会顾问、执行委员。与晚年胡蝶为至交,为其整理、撰写回忆录。译有电影剧本《白求恩》、纪录片《宋庆龄的儿童》等。

何如(1917—2002)
上海人。毕业于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英语系。曾任职于《译文》杂志、江苏人民出版社、译林出版社。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政协第五、六届委员会委员。合译有《不是单靠面包》《在路上》等,合编有《实用汉英词典》等。

黄宜思(1951— )
毕业于山西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译有《罗马帝国衰亡史》(合译)、《远航》《澡盆故事》《七日谈》《真理之战》、《六便士之家》(合译)等,合编有《翻译新思维:英汉互译实用教程》一书,撰有翻译学、法学专业论文多篇。两度担任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评委。
目錄
目 次

第一部/1
第二部/131
第三部/215
第四部/297
第五部/363

译后记/371
补译后记/382
內容試閱
译后记(节选)

一九五○年,一个二十八岁的美国青年出版了一部题为《市镇与城市》(The Town and the City)的小说。在这部书里,他描写了和他同时代的一部分美国青年的荒唐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感情,并且根据这些特点,给他们(当然也包括他自己在内)加上了一个总的称号,叫作“被打垮的一代”。这便是所谓“美国的被打垮的一代”这一称号最早的来源。
这个二十八岁的青年就是本书的作者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出版于一九五七年(其中有不少部分曾在数种杂志上发表过),是他的第二部作品,但同时却是使他受到普遍注意的第一部作品。从此以后,美国的许多报纸杂志才开始把“被打垮的一代”作为一个问题来加以讨论,许多属于“被打垮的一代”的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戏剧,一直到电影、电视)也相继出现了。到今天,我们更可以看到不少长达数十万言的论著,专门研究、分析这一问题。
“被打垮的一代”,除这个本名外,现在更有了不少别名。这些名称有些是他们自己提出的,也有些是研究者加在他们头上的。其中主要的有:“逃世派”“逍遥派”“圣洁的野蛮人”“明眼人”等等名目。
所有这些名称都各有它的含义,我们甚至可以说,把这些名称加在一起,就可以相当全面地概括这一“代”的全部思想感情、生活方式和人生哲学,因此,我们打算在这里分别简单地说明几句。
由于一代青年的某种特点而被加上个总的称号,这在美国原不是什么新奇的事。我们知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二十年代,美国有所谓“迷惘的一代”(The Lost Generation),后来又有所谓“火热的青年一代”(The Flaming Youth Generation)等等名称。这里所说的“被打垮的一代”(The Beat Generation)也有人译作“垮掉的一代”或“被搞垮的一代”,但所有这些译法似乎都未尽妥帖。原文中的beat一字似乎与其看作是表示被动语气的分词,倒不如看作是俚语中的一个形容词(意思是“实在厌倦了”)。如果那样,那么译作“厌倦的一代”,或者更合适些。,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即是自愿“从正常社会撤退出去”的一代青年。他们因为完全“看透了世情”,理解到“正常社会”的那种“狗打架的人世生活”(the rat race)不但“愚蠢可笑”,而且“可厌可鄙”,因此他们除了对自己原来生活的那个社会抱敌视态度外,在生活上更力求跟它断绝一切关系。他们所以又被称作“逃世派”(The Disaffiliate),其原因也就在此。
......

第一部

1
我第一次遇见狄恩,是在我老婆刚跟我散伙不久以后。我那会儿刚刚生过一场大病,这事儿本身当然没什么可谈的,不过,这场病跟那令人难堪的散伙事件以及我当时仿佛认为一切都已经归于死亡的感觉却也多少有些关系。狄恩·马瑞阿迪的来临让我开始了我的一种新的、可以称之为“在路上”的生活。在那以前我常常梦想着到西部去游历一番,可一直只是一个模模糊糊的计划,始终也没有成行。路上的生活对狄恩可是再合适没有了,因为他实际就是在路上出生的,一九二六年他的父母路过盐湖城,前往洛杉矶的时候,他就在一辆破汽车里诞生了。最初告诉我关于他的一些情况的是查德·金,他给我看了狄恩从新墨西哥一所感化院里寄来的几封信。那些信真使我感到有趣极了,因为在那些信里他是那么热情,又那么天真地要求查德尽自己所知告诉他关于尼采的一些知识以及使他神往的知识界的一切情况。有一个时期,卡洛也跟我谈论过这些信,我们常常念叨着不知将来有没有机会见到这个奇怪的狄恩·马瑞阿迪。我说的这些已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那会儿狄恩还完全不像他今天这种样子,那会儿他还是一个神秘的经常出入监狱的年轻孩子。后来,有人传来消息说狄恩已经从感化院出来,准备到纽约来看看;同时还有人谈起,说他跟一个名叫玛丽露的姑娘结了婚。
有一天,我在广场附近闲逛的时候,查德和蒂姆·格雷告诉我,狄恩已经在东哈莱姆区,西班牙语的哈莱姆区里一所下等公寓里住下了。就在先一天晚上,狄恩同着他的漂亮、机智的小姑娘玛丽露,第一次来到了纽约;他们在第五十号大街一下灰狗汽车,转过街角就急急忙忙寻找吃饭的地方,因而一直就走进了海克特尔自助餐馆,而从那以后,狄恩就把海克特尔自助餐馆看成了纽约的巨大象征。他们花费许多钱专门去买那些漂亮的、闪着光的大块糕饼和奶油卷。
这时候,狄恩对玛丽露讲的老是这样一些话:“呐,亲爱的,咱们这会儿已经到了纽约,虽然在咱们穿过密苏里,特别是路过布恩威尔感化院,让我想起我自己坐牢的问题时,我一直都没怎么告诉你我那会儿心里正想着的许许多多的事情,可这会儿却仍然十分必要推延有关咱们爱情问题的所有迟迟未了的事件,马上着手来想一想如何开始一种具体的工作生活计划……”诸如此类,这正是他从前常用的一套语调。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