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海外中国研究·朱熹的思维世界(增订版)
》
售價:NT$
653.0
《
甲骨文丛书·沙漠之王:英美在中东的霸权之争
》
售價:NT$
505.0
《
汗青堂丛书147·光明时代:中世纪新史
》
售價:NT$
388.0
《
能成事的团队
》
售價:NT$
510.0
《
现代无人机鉴赏(珍藏版)
》
售價:NT$
356.0
《
汗青堂丛书·晚清风云(4册套装):帝国的切口 清朝与中华传统文化 太平天国运动史 冲击与回应
》
售價:NT$
1948.0
《
穿在身上的历史:世界服饰图鉴(增订珍藏版)
》
售價:NT$
2540.0
《
历史的严妆:解读道学阴影下的南宋史学(中华学术·有道)
》
售價:NT$
500.0
編輯推薦:
一部英国“知识社会”进化小史
从学术精英到出版商人
从博学教授到行凶疯子
从工人摊贩到主妇儿童
他们共同推动了英国“知识社会”的形成和进化
◎112幅历史插图◎三大专题研究◎众多历史案例
纵览维多利亚时代的博学运动 感知书籍与文明的互塑共生
內容簡介:
一部英国“知识社会”进化小史,跨越百年重温维多利亚风尚,感知书籍与文明的互塑共生。
本书回顾了维多利时代的“知识生产”光景:构建专业化的知识学科、为国民大众出版知识与探寻知识生产的价值隐喻,详细探讨的历史个案——威廉·斯塔布斯与《英国宪政史》、约翰·默里与大众旅游指南书、钱伯斯兄弟与《钱伯斯百科全书》、“疯子”迈纳医生与《牛津英语词典》、“家庭天使”与女性阅读,反映了该时代人文知识生产的不同侧影,其产生的巨大影响印证了英国中产阶级及其文化对“知识”的重新塑造,映照出19世纪英国这一“知识社会”的理念光谱,并表现出英国“知识制造工业”现代化流变的不同样态。全书围绕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大众阅读、书籍出版、学科建立、学派发展等重要事件而展开,梳理了大众、作家、学者和出版商之间的互动共存关系,展现了当时英国崇尚科学与进步的社会氛围。
關於作者:
刘松矗,男,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19世纪英美地区书籍史。2018—2019年赴英国剑桥大学历史系访问交流。曾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十九世纪美国工业化转型中的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美国工业化转型时期农民状况研究(1870—1900)”等课题,获四川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参与并获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项优秀成果奖。
武玉红,女,山东临沂人,四川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西方史学史与妇女史。曾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美国工业化转型时期农民状况研究(1870—1900)”等课题,参与并获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项优秀成果奖。
袁曼书,女,四川乐山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硕士,现为四川读者报社《育儿周刊》编辑,主要研究女性文学与当代文艺思潮。曾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研究专项项目“围绕成功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讲好中国故事研究”和2020年全国社会科学青年论坛并获奖。
目錄 :
目 录
前言:维多利亚时代的知识生产与大众文化…………… 001
第一部分 学术出版与专业化知识学科构建
第二部分
导 言 ………………………………………………003
第一章 科学家与出版商:为学术出版造势…013
一、商业科学杂志的崛兴 ……………………………… 020
二、科学书籍的传统与变革 …………………………… 025
第二章 以书之名:古典人文的学术新生… 037
一、古典语文学的专业化发展 ………………………… 038
二、大学出版社与古典学出版 ………………………… 041
第三章 从学术写作到新学科:斯塔布斯与史学专业化…053
一、“改革时代”的宪政史研究 ………………………058
二、斯塔布斯史学观及其史学遗产 ……………………069
三、小 结 …………………………………………… 111
第二部分大众出版与大众化国民知识生产
导 言 ………………………………………………… 117
第四章 百科全书与钱伯斯兄弟的知识出版大帝国… 127
一、钱伯斯兄弟的知识出版 ………………………… 130
二、《钱伯斯百科全书》问世 ……………………… 141
三、编辑与作者群体 ……………………………… 148
四、为知识配上插图 ………………………………… 153
五、打开美国市场 ……………………………………159
六、小 结 ………………………………………… 165
第五章 大众旅游指南书的崛兴与转型… 169
一、维多利亚时代的早期大众旅游 ………………… 171
二、从“旅行指南”到“旅游指南” ……………… 180
三、维多利亚风格旅游指南书 ……………………… 186
四、19世纪旅游指南书的作者与受众 ……………… 208
五、旅游指南的“功能性”与大众游客读者 ……… 222
六、小 结 ………………………………………… 238
第三部分 知识撰写与阅读中的人文景观
导 言 ………………………………………………… 243
第六章 疯癫与文明:《教授与疯子》 的创作谈… 253
一、非虚构 ? 还原 ? 揭秘 ………………………… 256
二、历史 ? 文化 ? 时间 …………………………… 267
三、悲剧 ? 环境 ? 道德 …………………………… 272
四、隐喻 ? 救赎 ? 文明 …………………………… 284
五、小 结 ………………………………………… 289
第七章 理智与情感:“家庭生活崇拜”与女性阅读… 293
一、阅读的意义? ………………………………… 298
二、应该读什么? ………………………………… 301
三、她们读了什么? ……………………………… 318
四、小 结 ……………………………………… 333
结语:维多利亚时代的智识创造与文明进步 ………… 335
参考文献 ……………………………………………… 343
一、基本史料 ……………………………………… 343
二、研究性论著 …………………………………… 353
致 谢 ………………………………………………… 377
002 书籍与文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知识生产与人文景观
第二部分 大众出版与大众化国民知识生产
导 言 ………………………………………………… 117
第四章 百科全书与钱伯斯兄弟的知识出版大帝国 … 127
一、钱伯斯兄弟的知识出版 ………………………… 130
二、《钱伯斯百科全书》问世 ……………………… 141
三、编辑与作者群体 ……………………………… 148
四、为知识配上插图 ………………………………… 153
五、打开美国市场 ……………………………………159
六、小 结 ………………………………………… 165
第五章 大众旅游指南书的崛兴与转型 ……………… 169
一、维多利亚时代的早期大众旅游 ………………… 171
二、从“旅行指南”到“旅游指南” ……………… 180
三、维多利亚风格旅游指南书 ……………………… 186
四、19世纪旅游指南书的作者与受众 ……………… 208
五、旅游指南的“功能性”与大众游客读者 ……… 222
六、小 结 ………………………………………… 238
目 录 003
第三部分 知识撰写与阅读中的人文景观
导 言 ………………………………………………… 243
第六章 疯癫与文明:《教授与疯子》 的创作谈 253
一、非虚构 ? 还原 ? 揭秘 ………………………… 256
二、历史 ? 文化 ? 时间 …………………………… 267
三、悲剧 ? 环境 ? 道德 …………………………… 272
四、隐喻 ? 救赎 ? 文明 …………………………… 284
五、小 结 ………………………………………… 289
第七章 理智与情感:“家庭生活崇拜”与女性阅读…293
一、阅读的意义? ………………………………… 298
二、应该读什么? ………………………………… 301
三、她们读了什么? ……………………………… 318
四、小 结 ……………………………………… 333
结语:维多利亚时代的智识创造与文明进步 ………… 335
参考文献 ……………………………………………… 343
一、基本史料 ……………………………………… 343
二、研究性论著 …………………………………… 353
致 谢 ………………………………………………… 377
內容試閱 :
导 言
19世纪,历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观察到当时英国的整个出版行业已变得前所未有地商业化,出版商使出种种营销和广告手段,只为研究国民大众的购书兴趣所在。维多利亚时代初期书籍生产技术的变革让书籍变得更加便宜,除小说外,众多知识性、信息性与教育性书籍如洪水般地进入千家万户。甚至在中下阶层读者的书架上,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类书籍也会占据更中心的位置。
图1 英国诗人加布里埃尔·罗塞蒂正同诗歌评论人西奥多·瓦茨-邓顿校阅其诗集。 由罗塞蒂的助手画师享利·特雷弗里·邓恩创作于1882年。
118 书籍与文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知识生产与人文景观
图2 许多印刷厂雇佣妇女做排字工。出自《伦敦新闻画报》1861年6月15日。
19世纪中期前,大众知识出版难以实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知识税(tax on knowledge)”的存在。新技术让印刷可以用上更便宜的原料,纸价随之下跌,而政府为了掌控舆论,对超过一定页数的书籍征收纸张附加税,造成书价高居不下,民间又将这一附加税称为“知识税”。许多出版商为了规避缴纳“知识税”,不得已才减少非虚构类型书籍的页数,他们或者出于自身利益,或者出于行业原则,并同其他自由贸易者、 慈善家、社会自由论者和某些激进主义者组成反对“知识税”的先锋群体。1836年的新法令降低了“知识税”的一半税额, 1861年该税完全废止,知识生产大众化曾经最难以逾越的障碍至此瓦解。①
① John Feather,A History of British Publishing,London:Routledge,2006, pp.112-113.
第二部分 119
此外,1830—1850年间,出版商为了扩大书籍的市场流通,首度联合起来向政府施压,要求改革版权法。1836年,他们成功令政府在出版物法定送存制度上妥协。以前每部新 出版物需递送保存本给11家图书馆,现在削减到 5家图书馆:大英博物馆、剑桥大学图书馆、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爱丁堡的苏格兰律师公会图书馆(即后来的苏格兰国立图书馆)与都柏林三一学院图书馆。1842年法案再次规定,只有大英博物馆需要出版商无条件提前递送保存本,其他图书馆必须向出版商申请。同年,规定提供给作品42年版权的新版权法问世,这也有出版商联合争取的功劳。新版权法不仅同时保证了作者创作作品和出版商发行书籍的积极性,而且维护了书籍贸易秩序的稳定。这些版权方面的改革举措,极有利于知识书籍的规模增长与大众化。
图3 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的阅览室内,一位正在研读的学者。由约翰·勒凯斯(John Le Keux)创作于1836年。
120 书籍与文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知识生产与人文景观
图 4 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远景。出自查尔斯·奈特的《老英格兰》(Old
England),出版于1845年。
为大众教育需要,供应知识书籍变成出版工业的一个绝对焦点。1838年以来,《出版人通告》(Publishers’ Circular)开始频繁出现独立的“教育书目”和“教育专刊”。尤其是随着正规学校教育体系的成型与完善,学校提供
第二部分 121
了最主要的知识书籍消费市场。教学用的课本于19世纪30年代脱胎于“文本书(text‐book)”,在约半个世纪内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教科书(textbook)”概念。1859年身为学校督学的文学批评家马修·阿诺德(Mathew Arnold,1822—1888)说道:“学校用书的销量之大是独一无二的。”① 大出版商朗文有着经营教育书籍的传统,其在19世纪为寄宿学校出版了大量系列教科书,不仅包括用于基础教育的阅读指导、文学欣赏课本,也包括用于中高等教育的科学、历史和地理课本。②约翰·默里和麦克米伦也很快加入基础教科书出版的行列,到19世纪60年代,牛津大学出版社的学术顾问团成立教科书委员会,专门负责主要面向公共学校的“克拉伦登系列丛书”。相比之下,剑桥大学出版社更专注中学教科书,1870年开始发行的“皮特系列丛书”适用于参加剑桥大学入学考试的学生阅读。正规学校入学人数呈几何级地增长,教学科目的扩充也让具有持续属性的教科书出版极为有利可图,哪怕只是一套小有声誉的系列教科书,也能为出版商带来上万英镑的年利润收入。
就知识书籍而言,教育与商业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一些教科书超出学校教育的范畴,在普通的国民大众间也能得到广泛阅读。同时,许多出版商也开始构筑“大众读者的书 库”,意欲让中下阶层民众不受极端激进思想钳制,成为有教养、有理性、懂科学的人。约翰·默里从1829年起发行再版古今经典图书的“家庭书库(Family
① Mathew Arnold to Arthur Hugh Clough,September 29,1859,in Mathew Arnold,The Letters of Mathew Arnold,Volume 1:1829-1859,edited by Cecil Y.Lang,Charlottesville:The University Press of Virginia, 1996,p.500.
② Roy Yglesias,“Education and Publishing in Transition,” in Asa Briggs,ed., Essays in the History of Publishing in Celebration of the 250th Anniversary of the House of Longman,1724-1974, London: Longman, 1974,pp.369-382.
122 书籍与文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知识生产与人文景观
Library)”系列,类似的,还有1848年起劳特里奇发行的“铁路书库(Railway Library)”。这些系列瞄准日益强大的新兴工人阶级市场,通过预先挑选重要书籍吸引想要走捷径了解人类知识精华的工人阶级前来购买。19世纪中期之后“大众”(popular)一词真正成为一个卖点,出版商争先向读者推出以“大众”字眼为名的图书,例如《大众英国植物科学史》《大众天文学史》 《大众英国地理概览》,等。这些书大多有着不错的销量,特别是鼓励读者注意身边的自然物体与现象的知识普及读物,如约翰· 乔治· 伍德(John George Wood)《海岸的常见物》(Common Objects of the Sea-Shore)在四年里卖出约10万本。① 除此之外,这一时期不少新发行的报纸、期刊也经常登载专题科学知识,《钱伯斯爱丁堡杂志》(Chambers’ Edinburgh Journal)、《泰晤士报》《伦敦新闻画报》(Illustrated London News)和《画报》(The Graphic)也会间歇地分出专门版面刊登各类知识的介绍性文章,并配上有助直观理解的插图。
成立于1826年的实用知识传播协会(Society for the Diffusion of Useful Knowledge)是一个慈善性质的组织,十分倚重廉价书刊来向大众传播知识。协会雇用了一名出版商查尔斯·奈特(Charles Knight)为其服务,其最出名的廉价出版物包括 《便 士 杂 志》(Penny Magazine)、《便 士 百 科》(Penny Cyclopaedia)和《教育季刊》(Quarterly Journal of Education),皆在大众市场上名利双收。依靠实用知识传播协会与新成立的伦敦大学院
① Bernard Lightman,Victorian Popularizers of Science:Designing Nature for New Audiences,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7,p.173.
第二部分 123
的亲密关系,奈特的出版物中许多都有大学教授参与编撰,他们将自然科学、机械发明和高雅艺术以文字或图像的形式转述给成千上万的读者。在这些出版商眼中,知识书籍,尤其关于新科学的书籍,就是治疗英国社会、政治和宗教痼疾的解药。
图5 威尔士一座乡间别墅内的藏书室。 由夏洛特·博赞基特(Charlotte Bosanquet)创作于l9世纪40年代。
另外,还有可归纳为特殊形态的“实用知识”书籍,处理与人们日常生活行为相关的信息。其中有些是未经修饰的中立数据,如火车时刻表和城市商业名录;另一些呈现特定语境下边界封闭的事实,也指所有“博学的人”应当知道的事实,因而与其他“科学的知识”在本质上差别很小,但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作者的主观认识和审美感受,如旅游指南书、礼仪书、烹饪食谱、操作手册和医药手册。这些信息性较强的书籍在维多利亚时代更加普遍的原因,一是工业革命深入各个技术行业,激发了民众对实用知识的需求;二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