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敦煌通史:魏晋北朝卷
》
售價:NT$
780.0
《
唯美手编16:知性优雅的编织
》
售價:NT$
250.0
《
情绪的惊人力量:跟随内心的指引,掌控情绪,做心想事成的自己
》
售價:NT$
230.0
《
棉的全球史(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
售價:NT$
500.0
《
超越百岁看这本就够了
》
售價:NT$
254.0
《
亚洲戏剧史·南亚卷
》
售價:NT$
653.0
《
中国历代竹器图谱与数字活化
》
售價:NT$
2540.0
《
EDA技术与设计(第2版)
》
售價:NT$
387.0
|
編輯推薦: |
翻译技巧之类的教材可谓汗牛充栋,虽然其中有为数不少的英汉翻译书籍不乏真知灼见,但也的确有一些传授诀窍技巧的翻译教材显得急功近利,忽视了对学生翻译观的培养。尤其在本科阶段,翻译理论一向是翻译教学的薄弱环节,本书编写的一个重要初衷就是弥补这一薄弱环节,使学习者既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理论表述方式,又能自觉地应用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翻译实践,避免翻译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
內容簡介: |
本书试图以简单明了的方式阐释中西方译论,尽力避免晦涩难懂的翻译术语,使初学翻译理论的读者对中西方翻译理论有初步的认知,为以后深造或者学习翻译实践打下理论基础。在重视理论阐释的同时,本书还注重翻译技巧和翻译方法的讲授与训练。理论讲解与实践训练并行,是本书的一个鲜明特点。另外,本书将常见的翻译术语专章列出并解释,目的是为初学者在乱花迷眼、名目纷繁的术语海洋中梳理出重点,为准备进一步深造MTI的学子廓清思路。本书将提供1000道左右的翻译练习作为数字资源,这些练习是作者十数年精心搜集的结果,对于初学翻译的读者大有裨益。
|
關於作者: |
张万防,男,教授、硕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和英国Teesside University访问学者,河南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宁波大学优秀毕业生。2006年3月至今在武汉轻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任教,2019年在上海文策翻译公司挂职学习。湖北省一流课程《英汉互译》建设负责人、校《英汉互译》精品课程负责人、武汉轻工大学校翻译协会创始人、校译协指导教师、翻译系副主任、翻译党支部副书记、外语学院工会宣传委员。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表论文50多篇(其中多篇被SCI, EI,CPCI-S, CPCI-SSH检索),出版教材2部、专著3部,主持*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1项、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1项、湖北省教研项目1项、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项、校级教科研项目8项、校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案例库项目1项,参与项目10余项,申请实用型专利1项,进行各类笔译实践达20余万字。
|
目錄:
|
第1章 翻译及其核心问题 001
1.1 何谓翻译 001
1.2 翻译的核心 002
1.3 总结 004
第2章 中国翻译简史 005
2.1 “翻译”一词的由来 005
2.2 中国翻译史概述 005
2.2.1 东汉到宋的佛经翻译时期 006
2.2.2 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 008
2.2.3 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的西学翻译 009
2.2.4 五四以后的文学与社会科学翻译 010
2.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012
2.3 总结 013
第3章 中国翻译史上三位译家翻译思想概述 014
3.1 中国近代第一译者严复及其翻译思想 014
3.1.1 严复其人 014
3.1.2 严复翻译思想之历史源流 014
3.1.3 严复译论之精髓 015
3.1.4 严复的八部翻译著作 015
3.1.5 “信、达、雅”内涵解读 016
3.1.6 严复经典译文赏析 017
3.1.7 名人名家对严复及其翻译思想的评价 018
3.1.8 总结 018
3.2 忧国忧民的译者鲁迅及其翻译思想 018
3.2.1 鲁迅其人 018
3.2.2 鲁迅翻译思想的三个阶段 019
3.2.3 鲁迅翻译理论精髓 019
3.2.4 鲁迅翻译思想探究 020
3.2.5 名人名家对鲁迅及其翻译思想的评价 022
3.2.6 总结 023
3.3 人品译德俱佳的翻译家傅雷及其翻译思想 023
3.3.1 傅雷其人 023
3.3.2 傅雷的翻译思想探究 024
3.3.3 详解“神似说” 025
3.3.4 名人名家对傅雷及其翻译思想的评价 026
3.3.5 总结 026
第4章 西方翻译史概述 027
4.1 三个阶段 027
4.2 六次高潮 028
4.3 总结 029
第5章 西方翻译史上四位译家翻译思想概述 030
5.1 奈达的功能对等及其译论概述 030
5.1.1 奈达三个翻译散论 030
5.1.2 奈达特色翻译理论 031
5.1.3 一个核心概念 033
5.1.4 总结 033
5.2 纽马克的“语义翻译”“交际翻译”和“关联翻译” 033
5.2.1 语义翻译 034
5.2.2 交际翻译 034
5.2.3 关联翻译法 036
5.2.4 总结 036
5.3 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 037
5.3.1 诺德其人 037
5.3.2 功能加忠诚理论提出的背景 037
5.3.3 功能加忠诚理论 037
5.3.4 诺德的两种翻译模式 039
5.3.5 总结 040
5.4 勒菲弗尔的“折射”理论与翻译三要素 040
5.4.1 “折射”理论 041
5.4.2 翻译的三要素理论 042
5.4.3 总结 043
第6章 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的划分 044
6.1 语文学派(Philological School) 044
6.2 语言学派(Linguistic School) 047
6.3 功能学派(Functional School) 050
6.4 认知学派(Cognitive School) 053
6.5 描写学派(Descriptive School) 053
6.6 文化学派(Cultural School) 058
6.7 后殖民及女性主义学派(Postcolonial & Feminist School) 062
6.8 哲学学派(Philosophical School) 067
6.9 中西比较诗学派(School of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Poetry) 074
6.10 总结 077
第7章 中西翻译史的比较 078
7.1 中西方翻译史的相似性 078
7.2 中西翻译史的相异性 079
7.2.1 模糊性VS.精确性 079
7.2.2 随意性VS.系统性 079
7.2.3 实用性VS.理论性 079
7.2.4 主体性VS.客体性 080
7.2.5 借鉴性VS.原创性 080
7.3 总结 080
第8章 翻译中的主要论战 081
8.1 可译性与不可译性之争 081
8.2 直译还是意译 082
8.3 归化与异化之争 083
8.4 理解与表达之争 086
8.5 内容与形式之争 086
8.6 功能对等和形式对应之争 087
8.7 原文和译文之争 088
8.8 作者目的和译者目的之争 088
8.9 以原作者为中心还是以读者为中心之争 089
8.10 科学与艺术之争 089
8.11 总结 091
第9章 翻译批评理论概述 092
9.1 什么是翻译批评 092
9.2 翻译批评活动中翻译的标准 092
9.3 翻译批评的原则 092
9.4 翻译批评的准则 093
9.5 翻译批评所涉及的因素 093
9.6 翻译批评的发展方向 094
9.7 总结 094
第10章 散文翻译批评及朱自清《背影》两种英译本比较 095
10.1 散文翻译的批评欣赏 095
10.2 《背影》两种译文的多维度比较 096
10.3 总结 099
第11章 “Of Studies”王佐良译文多维度鉴赏 105
11.1 措辞风格方面的鉴赏 105
11.2 翻译技巧方面的鉴赏 106
11.3 节奏韵律方面的鉴赏 107
11.4 语言风格方面的鉴赏 108
11.5 总结 108
第12章 英语小说的文体特征与《傲慢与偏见》译例鉴赏 111
12.1 英文小说的主要文体特征 111
12.1.1 语言的形象性 111
12.1.2 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111
12.1.3 修辞格的广泛运用 112
12.1.4 复杂多变的句式 112
12.1.5 叙述时空的混乱 112
12.2 英语小说的翻译 112
12.3 《傲慢与偏见》译例鉴赏 113
12.4 总结 116
第13章 诗歌翻译及译例赏析 117
13.1 译诗六论及三美说 117
13.2 诗歌译文鉴赏 118
13.2.1 On This Day I Complete My Thirty-Sixth Year译文欣赏 118
13.2.2 唐诗《江雪》译文赏析 119
13.2.3 A Red, Red Rose译文赏析 120
13.3 总结 121
第14章 翻译的分类、标准和译者素养 122
14.1 翻译的分类 122
14.2 翻译的标准 124
14.2.1 中国学者及翻译家提出的翻译标准 124
14.2.2 外国学者及翻译家提出的翻译标准 125
14.3 译者的素养 126
14.4 总结 127
第15章 翻译的过程 128
15.1 阅读 128
15.2 理解 128
15.2.1 理解要准确透彻 129
15.2.2 理解要靠上下文 129
15.2.3 理解要靠广博的知识 130
15.3 表达 130
15.4 核校 131
15.5 总结 132
第16章 翻译技巧概述 133
16.1 词汇层面的翻译技巧 133
16.1.1 词义选择 133
16.1.2 词类转换 134
16.1.3 词的增补 136
16.1.4 词的删减 137
16.1.5 词的替代 137
16.2 句子层面的翻译技巧 138
16.2.1 语态转化 138
16.2.2 分译 139
16.2.3 合译 140
16.2.4 正反互译 140
16.2.5 倒置法 141
16.3 总结 143
第17章 MTI简介及翻译试题应试技巧 144
17.1 MTI考试科目简介 144
17.1.1 翻译硕士英语 145
17.1.2 英语翻译基础 146
17.1.3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146
17.2 MTI考试中翻译部分应试技巧 147
17.2.1 MTI汉译英真题演练 150
17.3 MTI初试、复试中常考的翻译理论知识 158
17.3.1 中文填空题 158
17.3.2 选择题 160
17.3.3 英文填空题 164
17.3.4 Brief Questions 167
第18章 英语专业八级翻译简介 168
18.1 考试大纲 168
18.2 评分标准 168
18.3 考试难点 169
18.4 汉译英常见问题分析 170
18.5 应试策略 172
18.6 2021—2023年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翻译真题 172
第19章 常见的翻译术语解释 176
19.1 基本概念 176
19.2 翻译类别 180
19.3 翻译方法 185
19.4 传统译论 188
19.5 翻译技巧 190
19.6 总结 192
第20章 翻译测试 193
翻译试卷1 193
翻译试卷2 198
翻译试卷3 204
翻译试卷4 209
翻译试卷5 212
翻译试卷6 218
翻译试卷7 226
翻译试卷8 234
翻译试卷9 237
翻译试卷10 243
参考文献 249
|
內容試閱:
|
再版前言本书于2015年初版,历经八年的教学实践,得到方家读者的肯定,今修订再版,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在保留了原有编写框架和特点的基础上,本次修订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动和更新。其一,改正了初版中所出现的讹误和文字差错。其二,对个别章节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扩充。例如:第一章,第一部分更注重以时间为轴线对翻译定义进行梳理;对彦琮的“八备说”,进行了更加翔实的评价,扩充了对郭沫若的介绍;对有关奈达的翻译过程,进行了更为具体的阐释。其三,对个别章节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例如:第十六章,按照新的思路进行了撰写,更换了不合时宜的例子,对所有译例均进行了分析;第十八章,根据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新的考试大纲,结合实际对该章节的内容进行了增删或改写。其四,增加了“翻译理论与实践1000题”等数字资源。本次修订由张万防教授总体负责。几位编者在统一了修订思路的前提下,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负责了有关章节的修订。其中,张万防负责第1、2、3、4、5、6、7、8、19章,和沈春华共同完成了“翻译理论与实践1000题”的编写任务;翟长红负责第9、10、11、12、13、14、15、17章和第20章中前8套题(含答案)的修订;黄欣负责第16、18章及第20章中第9、10套题(含答案)的修订;杜雨珂负责“翻译理论与实践1000题”(部分)的修订。修订后的教材可供英语语言文学、英语翻译等专业本科生使用,也适合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研究生及广大翻译爱好者。本书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实用性相统一的原则,力求将理论探讨与技能培训融为有机的整体,使学习者通过本书可以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又具备较强的翻译实践能力。作为2021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英汉互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融合性研究”、2021年度湖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1D059)以及2022年度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一般研究研究项目“中国典籍英译中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的联动”的成果之一,本书修订、重版的过程中,始终得到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刘平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硕士研究生朱青颖和武汉轻工大学翻译硕士研究生李雪琦两位同学也为本书的修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此一并感谢!编者于武汉轻工大学外国语学院2023年5月前 言毫无疑问,要做好翻译,仅仅具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因此,翻译课程必须注重翻译实践。然而,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译员,除了熟练掌握翻译技巧与策略,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理论素养,具备良好的双语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二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互动的关系,不能偏废。翻译实践是翻译理论的基础,没有翻译实践,翻译理论就无从谈起;掌握一定的翻译理论,更有利于通观全局,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翻译技巧之类的教材可谓汗牛充栋,虽然其中有一些英汉翻译著作不乏真知灼见,但也的确有一些传授诀窍、技巧的翻译教材显得急功近利,忽视了对学生翻译观的培养。尤其在本科阶段,翻译理论一向是翻译教学的薄弱环节。本书编写的一个重要初衷就是弥补这一薄弱环节,使学习者既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理论表述方式,又能自觉地应用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翻译实践,避免翻译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谈及“理论”,似乎总是和晦涩难懂、高深莫测、不切实际联系在一起,这也的确是一些翻译理论方面的书籍带给我们的消极印象。虽然理论著作也不乏经典,然而纵观已经出版的翻译理论方面的书籍,大部分都是为已经有研究基础的硕士生、博士生或者从事翻译研究的学者量身定制的,市场上少有适合本科生的翻译理论教程。鉴于此,在参阅大量国内外翻译著作的基础上,本书试图为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本科生量身打造一本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教材。总体来讲,本书有如下特点。第一,理论与实践并行。从某种意义上说,翻译初学者并不看重思想与观点,而更喜欢一些立竿见影的翻译方法或技巧,这是翻译学习的一个误区。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偏废理论与实践的任何一方,都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译员。第二,理论阐述简洁化。本书在构建中西方翻译理论的清晰框架时,试图以简单明了的方式进行阐释,尽力避免晦涩难懂的翻译术语,使得初学翻译理论的读者对中西方翻译理论能有初步认知,为以后的深造或翻译实践打下理论基础。第三,常见术语专章解释。译学术语是构建译学体系的要素,是译学研究的基础和知识亮点。本书将常见的翻译术语专章列出并解释,目的是在名目纷繁的术语海洋中为初学者梳理出重点,为准备进一步深造MTI的学子理清思路。第四,英语专业八级翻译技巧专章解析。作为一本主要针对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教材,帮助他们顺利应对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中的翻译考题也是本书的一个关注点,为此,本书专门列出章节,对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中的翻译题型和翻译技巧进行解析,并辅之以往年真题。第五,配套测试题有针对性。为巩固学生对本书所述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的学习,教材提供了10套配套的测试题及答案。本书可供英语语言文学、英语翻译等专业本科生使用,也适合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研究生及广大翻译爱好者。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实用性相统一的原则,力求将理论探讨与技能培训融为有机的整体,使学习者通过本书可以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又具备较强的翻译实践能力。本书得以问世,离不开武汉轻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各位同仁的指导和支持,特别是第四教研室全体老师的大力支持;感谢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刘平老师为本书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书中所引观点、译例选自多国文献,由于量大且繁杂,已标明出处的则不再一一在书后标明,在此,对相关作者深表谢忱。另外,武汉轻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陶可可、汪菲、席文萍、徐琲等为本书的修改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此一并感谢!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我们分工协作,从当前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实际出发,试图编写出一本有所创新又极具实用价值的教材。然而鉴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讹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张万防于武汉轻工大学外国语学院2015年1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