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学问·运动场内外:近代江南的女子体育(1895—1937)
》
售價:NT$
454.0
《
无凶之夜
》
售價:NT$
305.0
《
机器人自动化集成系统设计(NX MCD)
》
售價:NT$
286.0
《
原生家庭,一所隐秘的学校
》
售價:NT$
449.0
《
信托一本通:财富传承的模式、案例与实务(丰富案例+专业解读,讲透10大信托业务功能、法律风险与实操)
》
售價:NT$
500.0
《
AI绘画:技术、创意与商业应用全解析
》
售價:NT$
398.0
《
新民说·经济学家的恶习
》
售價:NT$
214.0
《
阅世奇言:靖康生死局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本书是《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一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一书的第三版。该书于2000年首次出版,并于2007年出版修订版,已经成为教育社会学领域的经典著作。
本书从“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活动”这一立论出发,分别论述了教育活动的各种要素和形态,如教育过程、教师与学生、课程与教学、学校与班级、教育制度、教育结构等,构建了教育社会学的基本学科理论框架,形成了对教育社会学独具特色的认识。在本次修订过程中,作者结合教育社会学研究的新进展,以及国内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种新变化,对原有观点进行了充实和调整,并补充了许多新的观点和认识。在理论创新方面,本书对教育活动的不同形态与社会的关联进行了更加专门性和具体的分析,改进了以往对教育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般性论述,从而在理论的深度上有了更好的拓展,同时在学术的前瞻性和引领性方面有了更大的突破。
本书不仅可以作为教育社会学的教材,也可以为教育研究人员、教育管理人员、教师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
內容簡介: |
本书构建了教育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体系,是我国教育社会学领域的经典著作。本书在以往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着重从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的规律与教育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之间的关系出发,分析与阐释了教育活动与社会的关系,内容涉及教育活动的社会要素、教育过程的社会样式、教师与学生、课程与教学、教育制度、教育结构、教育公平、教育政策、教育评价等,使抽象的教育与社会关系得到具体化的呈现,拓展了传统教育社会学的内涵。
|
關於作者: |
谢维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现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兼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发展谘询委员会副主任,教 育 部教育学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等;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校党委常委、教育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学原理、教育社会学、高等教育和青少年研究等。
文雯,清华大学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称号获得者。现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中国教育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学学会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SSCI期刊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副主编、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兼职副研究员;曾任亚欧部长会议“亚欧资历认可工作组”和“亚欧学分转换和学习成果认可工作组”首席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高等教育学、教育社会学、国际和比较教育。
|
目錄:
|
第一章 教育学科的社会基础
第一节 教育社会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第二节 教育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第三节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范式
第四节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定位
第五节 教育社会学的功能与边界
第二章 教育研究的社会视角
第一节 教育社会学的分析视角
第二节 教育社会学的分析与研究方法
第三章 教育活动的社会要素
第一节 教育活动的含义与要素
第二节 教育活动的三种分析取向
第三节 教育活动的合理性
第四章 教育过程的社会样式
第一节 社会化释义
第二节 社会化的类型与机制
第三节 社会化与学校教育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的社会分析
第一节 教师的角色
第二节 学生的教育地位
第三节 师生关系的主体际性和社会性
第六章 课程与教学的社会形态
第一节 作为社会文本的课程
第二节 作为社会互动的教学交往
第七章 学校与班级的社会属性
第一节 作为社会组织的学校
第二节 作为特殊初级群体的班级
第八章 教育制度的社会定位
第一节 教育制度及其特点
第二节 教育制度的社会定位
第三节 学校教育制度的社会透视
第九章 教育结构的社会张力
第一节 教育结构的一般含义
第二节 教育结构的张力分析
第三节 教育结构的社会功能
第十章 教育发展的社会机制
第一节 教育发展的一般含义
第二节 教育发展的理论解释
第三节 教育发展的基本取向
第四节 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
第十一章 教育公平的社会价值
第一节 教育公平的含义与影响变量
第二节 教育机会均等
第三节 教育公平与社会分层
第十二章 教育政策的社会取向
第一节 教育政策的含义与特点
第二节 教育政策分析的主要模式
第三节 教育政策的功能与特点
第四节 教育政策的需求与供给
第十三章 教育评价的社会约束
第一节 教育评价的含义与类型
第二节 教育评价与教育质量
第三节 教育评价的二重性
第十四章 教育风险的社会控制
第一节 教育风险的含义
第二节 学校教育的风险
第三节 劳动教育的功能分析
第一版后记
耐烦——修订版后记
“反求诸己”之不易——第三版修订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