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家庭心理健康指南: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石
》
售價:NT$
305.0
《
舍勒的心灵(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
》
售價:NT$
367.0
《
租税转嫁与归宿
》
售價:NT$
500.0
《
保险原理与实务(第五版)(普通高等学校应用型教材·金融)
》
售價:NT$
230.0
《
十三邀Ⅱ:行动即答案(全五册)
》
售價:NT$
1469.0
《
家族财富传承:实务案例与解决方案
》
售價:NT$
454.0
《
恶女的告白:时隔十年,《绝叫》作者叶真中显再写“恶女”的复仇与重生
》
售價:NT$
281.0
《
从零开始·复古娃衣制作书
》
售價:NT$
449.0
編輯推薦:
“轻与重”文丛,从哲学史的角度思考幸福与死亡、孤独与平庸、理性与信仰的问题。
《认识你自己》既谈论柏拉图,也谈论角斗士,作者在寻找幸福之钥匙的同时,亦思考着有关死亡的问题。跟随作者吕西安·热法尼翁,我们得以踏上一段持续了30个世纪之久的漫长旅程,领略古希腊和早期基督教的智慧、福德和神秘主义。在笑声与惊奇中,我们与苏格拉底、圣奥古斯丁以及翁贝托·埃科同路前行。
吕西安·热法尼翁,这位渊博的人文主义者,为我们提供了令人叹赏的作品,它连接起了神话时代和神秘时代。
內容簡介:
“认识你自己 ”相传是刻于希腊德尔斐阿波罗神庙的三句箴言之一,也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句。本书以此为切入点,纵横古今,引经据典,从哲学的角度对如何认识自己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从古希腊的柏拉图、智术师、普罗提诺到罗马时代的塞涅卡、奥古斯丁,从法国现当代哲学家柏格森、弗拉基米尔·扬科列维奇到好莱坞电影《角斗士》《亚历山大大帝》,作者以其丰富广博的知识向我们阐释了孤独与平庸、信仰与真理等人生的哲理,告诉我们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并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本书作者吕西安·热法尼翁为法国著名哲学史家,亦是研究古希腊罗马思想的专家,曾出版多部著作,深受法国读者喜爱。
關於作者:
吕西安·热法尼翁(1921—2011),法国哲学家,卡昂大学荣誉退休教授,雅典科学院院士。一生著述颇丰,写下了《在帝制时代生活与和研究哲学》(Vivre et philosopher sous les Césars)、《思想史》(Histoire de la pensée)、《背教者尤利安》(Julien dit l’Apostat)、《古代罗马史》(Histoire de la Rome antique)、《众神从未远离》(Les dieux ne sont jamais loin)、《刀剑与语词》(Les armes et les mots)等22部著作。七星丛书版圣奥古斯丁作品集亦是在他的指导下完成了编订。
译者简介:
陈元瑗,上海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法国里昂第三大学哲学系交换生(2021—2022)。
张书华,自由译者。
目錄 :
代序 吕西安·热法尼翁, 热忱的探寻
前言 从事哲学的风险
第1章 希腊之光
神话与理性,对抗还是二重奏?
柏拉图,作为哲人的一生
是否应为智术师平反?
普罗提诺和世界的形象
伪经:柏拉图、丢尼修及其他
第2章 罗马的存在
罗马为我们留下了什么?
永恒的罗马
1世纪中叶:身处时代漩涡的塞内卡
罗马的教育与训练
帝制时代的精神病患者及医生
帝制时代的警察和特务
未着教袍的君士坦丁
罗马宗教与基督教
第3章 多视角下的圣奥古斯丁
普罗提诺学派眼中的圣奥古斯丁
圣奥古斯丁,信仰的自白
神话与形象的命运:从荷马到圣奥古斯丁
圣奥古斯丁及希腊思想的传播
城邦之神与上帝之城
圣奥古斯丁的三位一体论
亚拉里克劫掠罗马
第4章 基督教的边缘
灵知派的奥秘
因阿利乌斯而起的纷争,持续了两个世纪
多纳图斯与环仓者运动
伯拉纠,或不可解的诱惑
第5章 现代
孤独与平庸之间,柏格森的平庸哲学
弗拉基米尔·扬科列维奇作品中“将死的自我性”(ipseitas moritura)主题
1971年:和睦时期
弗拉基米尔·扬科列维奇:绝对之一瞥
修士间的谋杀:关于翁贝托·埃科
古吉,黄金与石头
第6章 杂谈集
美好的希望
从一时一地到一切时空
“政治正确”或问心无愧
今不如昔
“告诉我,谁是你崇拜的人……”
第7章电影谈
《角斗士》
《亚历山大大帝》
《集会广场》
內容試閱 :
任何社会都不会希望自己的思维方式及日常生活被打乱,担心这种变化对政治、宗教或二者可能产生的影响。理想就好像是,一言以蔽之,个体意识与集体意识的完全重合,这一重合即使不是被现行权力的价值论塑造的,至少也合它的意。总之,我们应该恭敬地思考。这正是马塞尔?埃梅(Marcel Aymé,1902—1967年)所谓的“思想的安逸”(le confort intellectuel),也是今天被置于“政治正确”这一概念下的东西。从这个角度看,哲学诞生于惊奇,这一自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来没有人对此提出过异议的事实,本身也必然导致那些生发这种惊奇的人思维方式的突变。于是,这一预料之外的事件所产生的有关世界的新看法或多或少将对之前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旧观念带来冲击。因此,如果这一启示的受益人敢于传播它,甚至倡导将其作为看待世界和人类的正确方式,那么他就会置身风险之中。顶风行船或逆流而上总是困难的,往往危险重重。
当罗马的领土扩张使两种文化相遇的时候,情况当然就是这样的。这两种文化各自的特征已在保罗?韦纳(Paul Veyne)的一部作品中得到说明,它们数百年来的关系促成了一个“希腊—罗马帝国”的建立。这样两种集体意识间有着怎样精彩的对峙啊!一边是罗马人,他们确信,如维吉尔所歌唱的那样,自己是受神的委托来统治世界的;一边是希腊人,他们意识到自己属于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民族,这个民族的文明程度是不证自明的。这是两种优越感间的对峙,每一方都懂得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一对峙。在希腊方面,普鲁塔克、爱比克泰德以及埃利欧斯?阿瑞斯忒伊得斯(Aelius Aristide,117—181年)清楚地看到了政治稳定的好处。在罗马方面,如同贺拉斯所说,被征服者逐步征服征服者,正是希腊化的罗马促成了西方的希腊化。在罗马统治的地方,雅典将大放异彩。
天生有很强适应性的罗马人很快就认识到,希腊化并不是丧失自我,而是成为自己。希腊的建筑艺术、装饰艺术,然后是演说的艺术,逐渐使人敬服,遭到的抵抗越来越少。在玛尔提阿利斯(Marcus Valerius Martialis,约40—104年)和尤维纳利斯(Decimus Iunius Iuvenalis)生活的那个时尚罗马,人们谈论任何事时都喜欢引用希腊语,这引起了两位诗人的嘲弄和讽刺。然而,在数个世纪的进程中,哲学所经历的情况却有所不同,读者可以从我将要提到的几个例子中看出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