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冷战及其遗产(第二版)(当代国际政治丛书)
》
售價:NT$
551.0

《
胜任——管理者修炼笔记
》
售價:NT$
347.0

《
稻盛开讲7:经营者的使命
》
售價:NT$
199.0

《
黄埔一期同学录(全两册)
》
售價:NT$
1265.0

《
终局思维 站在未来设计你的当下 行为科学的开创性研究
》
售價:NT$
352.0

《
派系分合与晚清政治 : 1885—1898 (著名史家林文仁经典晚清史,重磅归来)
》
售價:NT$
500.0

《
夏日乌龙茶
》
售價:NT$
239.0

《
算力网络技术详解与最佳实践
》
售價:NT$
449.0
|
內容簡介: |
本书通过梳理英国莎士比亚戏剧改编、校勘和出版史,勾勒出英国新古典主义时期莎士比亚批评史的发展脉络,探究德莱顿、蒲柏与约翰逊等批评家莎评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在此基础之上,探究在这一历史时期莎士比亚身份和形象的发展变化。首先,英国新古典主义时期莎士比亚研究经历了奠基期、跃升期与完善期三个阶段。其次,英国新古典主义时期以寓教于乐、自然法则和普遍人性论为基本原则,形成了以德莱顿的莎土比亚人物性格论、蒲柏的涉士比亚戏剧结构论和约翰逊的悲喜场景杂糅体论为核心的批评体系。最后,在英国新古典主义时期,莎士比亚的身份与形象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兼具偶像化、经典化与大众化三重特征。新古典主义时期,莎士比亚批评家使用的“保守”或“墨守成规”标签并不客观,求“新”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特点。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的发展,不仅是那个时代文学的重要支柱,也是推动戏剧理论发展的内动力。
|
關於作者: |
张秀仿,文学博士,现为河北工程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主持和参与多项研究课题,于2012年完成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出版专著《河北省翻译史专题研究》。2000—2003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跟随王维东老师学习文学翻译,获文学硕士学位;2015年考入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跟随罗益民教授攻读英美文学方向博士学位,研习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尤其是莎士比亚戏剧,于2020年12月毕业。
|
目錄:
|
引言
第一章 英国新古典主义时期莎士比亚批评的发展进程
第一节 英国新古典主义莎士比亚批评的奠基期
一 莎士比亚戏剧在伦敦舞台的复兴
二 德莱顿改编莎士比亚戏剧的原则
三 德莱顿对莎士比亚戏剧出版史的影响
第二节 英国新古典主义莎士比亚批评的跃升期
一 尼克拉斯·罗编订莎士比亚戏剧的标准化原则
二 蒲柏编订莎士比亚戏剧的底本校勘原则
三 西奥伯尔德编订莎士比亚戏剧的互文原则
第三节 英国新古典主义莎士比亚批评的完善期
一 约翰逊校勘莎士比亚戏剧的语文学阐释原则
二 史蒂文斯的莎士比亚戏剧出版考证方法
三 马隆确立的莎士比亚戏剧创作顺序与分期原则
小结
第二章 英国新古典主义时期莎士比亚批评的理论体系
第一节 寓教于乐原则与人物论
一 德莱顿寓教于乐原则的内涵
二 德莱顿的莎士比亚戏剧人物性格系统论
三 德莱顿的人物论与莎士比亚的命运观
第二节 自然法则与戏剧结构论
一 蒲柏自然法则形成的渊源
二 自然法则与莎士比亚的日晷时间哲学
三 莎士比亚戏剧结构的哥特审美特征
第三节 普遍人性论与悲喜杂糅体
一 约翰逊普遍人性论的内涵
二 约翰逊的莎士比亚戏剧悲喜杂糅体论
三 莎士比亚戏剧的悲喜杂糅体与人性对话
小结
第三章 英国新古典主义时期莎士比亚身份与形象的演变
第一节 莎士比亚的偶像化
一 德莱顿的“莎十比亚英国戏剧诗人之父”说
二 蒲柏的“莎士比亚自然代言人”论
三 加里克的“莎士比亚诗人缪斯”说
第二节 莎士比亚的经典化
一 莎士比亚戏剧校勘方法的经典化
二 莎士比亚戏剧文本的经典化
三 莎士比亚批评范式的经典化
第三节 莎士比亚的大众化
一 审美方式:从舞台即时观摩到文本反复阅读的变迁
二 审美对象:从行动模仿到人物性格塑造的调整
三 审美标准:从得体原则到自然语言观的转变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1593-1621年莎士比亚戏剧在书业工会登记统计表
附录2 1659-1669年国王剧团演出的弗莱彻与博蒙特戏剧场次统计表
附录3 国王剧团和公爵剧团1659-1669年演出莎士比亚戏剧统计表
附录4 国王剧团1659-1669年演出的本·琼森戏剧场次统计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