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纯粹·水浒江湖: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另一条线索
》
售價:NT$
469.0

《
肌骨复健实践指南:运动损伤与慢性疼痛
》
售價:NT$
1367.0

《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MySQL版)
》
售價:NT$
301.0

《
商业数据与分析决策:解锁数据资产,提高商业创新能力
》
售價:NT$
367.0

《
倾盖如故:人物研究视角下的近世东亚海域史
》
售價:NT$
357.0

《
史学视角下的跨文化研究(一): 追踪谱系、轨迹与多样性
》
售價:NT$
485.0

《
历史文本的文化间交织:中国上古历史及其欧洲书写(论衡系列)
》
售價:NT$
551.0

《
1688:第一次现代革命(革命不是新制度推翻旧制度,而是两条现代化道路的殊死斗争!屡获大奖,了解光荣革命可以只看这一本)
》
售價:NT$
1010.0
|
編輯推薦: |
《窄门》作者、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安德烈·纪德的又一重要作品
★自由、狂野且充满诗意。
★语言优美,审美价值极高!
★几代人奉为正典的人生指南,“不安一代人的《圣经》”。
★写给“年轻的心灵”,不论年龄,都能唤醒内心对生活的热情和渴望。
◆精装典藏——新锐设计师操刀,平脊精装,精巧小开本,轻盈便携。
萨特、加缪的精神导师,享誉世界的文坛巨擘
他支配了我的青年时代。
——加缪
他是20世纪法国思想文化的坐标。
——萨特
纪德是那个时代青少年最喜爱的作家,他的作品道出了青少年的心声。无数青少年对《人间食粮》都狂热崇拜,这种崇拜远远超过文学趣味。
——法国传记作家、小说家 莫洛亚
纪德在世一天,法国便还有一种文学生活,一种思想交流的生活,一种始终坦率的争论……而他的死结束了最能激励心智的时代。
——莫里亚克
致其内容广博且极具艺术性的著作:这些作品呈现了人性的种种问题和处境,展示了作者敏锐的心理洞察力,以及他对真理无所畏惧的热爱。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
內容簡介: |
《人间食粮》(Les Nourritures Terrestres)是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André Gide)1897年出版的一本散文体小说。以“导师”向“弟子”传道的口吻写成,通过一系列散文诗式的段落,向读者讲述了作者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刻思考。书中没有具体故事情节,更多的是一种哲学与情感的宣泄,核心内容围绕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由的追求以及对感官体验的赞颂展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本书迅速走红,成为众多青年人的枕边书,影响了好几代人,被奉为“不安一代人的《圣经》”。
它提倡抛弃禁锢人性的束缚,追求个人的自由、感官的享受以及与自然的和谐。这种思想与当前社会环境中年轻一代的心理需求高度契合,能够给他们提供摆脱压抑、寻找自我解放的精神指引。
|
關於作者: |
安德烈·纪德(1869-1951)
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涵盖了小说、剧本、论文、散文、日记和书信等多种体裁。纪德的主要作品包括小说《背德者》、《窄门》、《田园交响曲》、《伪币制造者》等。
纪德在文学界和思想界具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和思想被称为“纪德主义”或“背德主义”。1947年,纪德因其“内容广博和艺术意味深长的作品——这些作品以对真理的大无畏的热爱,以锐敏的心理洞察力表现了人类的问题与处境”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
目錄:
|
001 序言
009 篇章一? 破茧重生
031 篇章二? 万物有时
047 篇章三? 异域花园
063 篇章四? 夜宴行吟
101 篇章五? 人间大地
123 篇章六? 欲望之旅
147 篇章七? 沙漠清泉
171 篇章八? 无眠之夜
185 颂歌
189 尾声
|
內容試閱:
|
这就是我们在人间大地的食粮。 ——《古兰经》第二章,第23节。
关于我为这本书所起的书名,纳桑奈尔,请你别误会。我原本也可以将它命名为“梅纳克”,然而梅纳克从来都没有存在过,就像你一样。唯一有可能印在封面上的真实人名,就是我自己的名字。但是身为作者,我怎么敢用自己的名字作为书名呢?
我毫无顾忌、毫不腼腆地投身于本书的创作当中。有时我在书中谈到自己从未见过的国度、从未闻到过的香气和从未亲身践行过的活动—或者谈到你,我的纳桑奈尔。我还从未遇见过的你—这样侃侃而谈并不是虚伪。与纳桑奈尔这个名字相比,我所写到的这些事物并不算是更过分的虚构。纳桑奈尔,我就这样称呼你。你将要阅读我的文字,我并不知道你在未来真正的名字。
当你读完这本书时请丢下它,然后出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激起你动身出发的欲望—从随便什么地方出发,离开你所在的城市、你的家庭、你的卧室和你的思绪。不要把我的书带在身旁。假如我是梅纳克的话,我将会牵起你的右手为你引路,不过那样的话,你的左手还是会浑然不觉。我将紧紧牵着你的手,一旦我们远离城市,我会立刻放开,然后对你说:忘了我吧。
希望你是因为我的书而对自己产生了兴趣,继而对其他一切都有了更大的兴趣。
这是一本关于逃避和解脱的书。人们总是习惯性地认为这本书是在写我自己。借这次再版的机会,我想向新读者们说明我的某些看法,希望能更准确地说明本书的立场和写作动机,也希望诸位读者不要对本书太过重视。
第一,《人间食粮》这本书,就算不是出自一位病人之手,至少也是出自一位大病初愈的人之手。在抒发情感时,难免像险些丢掉性命的人热切想拥抱生命那样,表达得有些过分。
第二,我写作这本书时,正值矫揉造作之风在文坛大行其道,整个文学界万马齐喑。在我看来,当时迫切需要让文学更接地气,让它赤脚站在大地上,感受泥土的气息。想知道这本书与当时的文学品味有多么格格不入,从它彻底的失败就可见一斑—没有一位评论家谈起过它。十年中这本书只卖出了五百本。
第三,写作这本书时,我刚结婚不久,婚姻让我的生活安定下来。我心甘情愿放弃了自由——我在这本堪称艺术品的书中极力宣扬的自由。毋庸置疑,在写作这本书时,我是绝对真诚的;在我的心灵做出背道而驰的选择时,也同样是真诚的。
第四,需要补充的是,我当初并不打算局限在这本书上。我在书中描绘了一种飘忽不定、无拘无束的状态,就像小说家创造笔下人物一样刻画这种状态的轮廓特点:人物与作者相像,但却是作者想象的产物。即使在今天看来,我在描绘这些特点时,也没有让它们与我割裂,或者换句话说,并没有让我与它们割裂。
第五,人们总是根据这部青年时期的作品来评价我,仿佛《人间食粮》中的伦理道德就是我一生所奉行的道理,仿佛我没有践行自己向年轻读者提出的忠告——“扔下这本书,然后离开我吧。”是的,我很快就听取了自己的忠告,抛下了那个写作《人间食粮》时的自己。现在,当我回首自己的人生,我发现这一生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并不是反复无常,而是始终不渝。这种始终不渝的忠诚来自心灵和思想的深处,我认为这是极其罕见的。如果有人在临终之前看到自己规划的一切全部宣告完成,那么请大家告诉我他是何许人也,我也要成为这样的人。
第六,再多说一句:有些人在这本书中只能看到或者说只愿意看到对欲望和本能的歌颂。我认为这是一种相当短视的看法。对我而言,当我再次翻开这本书时,我看到更多的是对清心寡欲的赞颂。当我抛开其他一切的时候,我始终坚持这一点,只对这一点保持着不渝的忠诚。正如我后来所讲述的那样,也正是得益于这一点,我最后皈依了《福音书》的教义,在自我遗忘中寻找更完满的自我实现,满足最高级的需求,达到无穷尽的幸福。
“希望你是因为我的书而对自己产生了兴趣,继而对其他一切都有了更大的兴趣。”
你在《人间食粮》的前言和结尾中想必已经读到这样的话了,我为什么还要强调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