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通过实际的训练,我们将可以去除肉体及心灵的紧张,启动觉醒的心,并且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养精蓄锐、提升身心功能及平衡度。此外,释放自己,还可以帮助深藏于潜意识的能量爆发出来,拓展心灵的视野,它也是自我发展的过程中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本书是放松哲学或教人放开来活的指导手册,里面结合了东方的神秘经验及西方的心理疗法。只有放轻松,才能体会到草木自然生长、雨水从天降临、鱼儿悠游水间的自由美好。
|
內容簡介: |
东方的神秘宗教,基本上是利用禅坐训练及无我思想来提升、转换意识层次的。
这种引起西方人极大研究兴趣的所谓的“道”,其实就是一种整合身心的有效法门,其实质就是让我们——放轻松。
放松是为了展现超能力的预备工作。当心念和意识自由时,蕴藏在深处的真实潜能会浮现,而且让人更能体验到美好的事物。享受真正的喜悦、充实、超我的境界。这种神秘经验,可以被视为完全放松的终极境界!
|
目錄:
|
自序:深度平和的均衡境界
辑一
第一章 放轻松,让生命更自由
第二章 肌肉放轻松
第三章 天天放轻松
辑二
第四章 自我催眠放轻松
第五章 自发性训练放轻松
第六章 生物反馈放轻松
第七章 姿势、呼吸放轻松
第八章 简易静坐放轻松
辑三
第九章 放轻松,世界变得更辽阔
第十章 放轻松,成功变得更简单
第十一章 放轻松的均适生活
|
內容試閱:
|
辑一
第1章 放轻松,让生命更自由
本书是放松哲学或教人放开来活的指导手册,里面结合了东方的神祕经验及西方的心理疗法。
透过实际的训练,我们将可以去除肉体及心灵的紧张,启动觉醒的心,并且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养精蓄锐、提升身心功能及平衡度。此外,释放自己,还可以帮助深藏于潜意识的能量爆发出来,拓展心灵的视野,它也是自我发展的过程中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奥妙的心灵体验
东方的神祕宗教,基本上是利用禅坐训练及无我思想来提升、转换意识层次。他们所谓的“道”,在近二十年来已经引起西方人研究的兴趣。
在东方的传统修行法中,“释放自己”一直处于关键位置。
东方人利用瑜伽、太极拳等缓慢而流畅的身体运动,达到生理的平衡。最近,西方也兴起学瑜伽的风潮,他们觉得在静止不动的姿势中,身心才能够完全地放松下来。除了靠身体的运动来平衡身心外,东方人还结合心灵的训练———静心冥思以及对大自然的体认———来更有效地实行。
在本书中,我撷取了许多东方哲学的道理和心法———包括印度佛陀教派(Hindw Vedanta)、佛教、道家及禅宗。其中,道家和禅宗特别着重对于身心宁静、放松的阐释及运用,前者提供了哲学基础,而后者将之发展到实际方法中,成为整合身心的有效法门。
顺性而为
我意欲建立一套西方道学的基本架构,不是指道教,而是道家哲学。道家哲学理论起源于中国四位先哲:老子、庄子、列子、淮南子。他们的代表作皆影响后世深远:老子语录《道德经》是道家的创始,它是探究自然真理必读之书;另外,富含机智、率真及豁达的《庄子》延续老子的自然主义,成为永垂不朽的经典之作。
万物皆归于无所不在的“道”。“道”是难以言喻、无法明说的,它无形无相、精微玄妙,发散着无比的力量。
庄子说:“返复天命、顺性而动(以自然为宗)就是道。”道家主张人应该要无为、常保喜乐、活活泼泼的。所谓“柔能克刚”,是毫不造作中自然能产生的真实力量。若人能依道生活,就必能观见生命的智慧。
道家这种保护自然界平衡的思想,刚好与现代的生态学相呼应,其宇宙论也在现今的物理学中找到答案。人应该效法自然,因为生命的喜悦蕴藏其中,只有被动如一面镜子,并像回音那样完全回应才能灵机变通,澄静的心也才能明了宇宙,才能体会到草木自然生长、雨水从天降临、鱼儿悠游水间的自由美好。
道中之人毫无行动障碍,他那空灵之心、锐利的眼睛,使他免于被烦恼忧虑分裂而成为整体。他悠游于无垠天地间,因他的生命没有终止。
顺性而为,这样才能平衡及放松自己。
静心训练
道家的哲学内涵在佛教的禅宗里,可以说发挥得淋漓尽致。禅师们教导人们透过自我观照来体会物我合一、突破执着的整体感。在禅的境界中,最佳的放松发生于顿悟,最至高无上的境地就是与道合一。在《生活禅》中,罗伯特.林森写道:“身体、情绪、头脑的放松是达到顿悟的唯一途径。”
世界上有不同的种族及信仰:有神论者、无神论者、一神论、密教、显教,甚至无信仰者。不论赋予他们何种名称———即威廉.詹姆斯所谓的“超信仰”现象———“特殊体验”是他们共同的要素。他们基本上都有某种心灵经验,并循着一定方法来奉行。这种特殊的体验不外乎深度放松的感觉———抛弃幻想及虚假的负担。
历代众多哲人主张人类必须放下自我、欲望和执着,才能获得解脱;我们必须放下自我对外界的渴求,释放心灵,以重获难能可贵的自由。汤玛斯.摩尔顿称之为“开放的心”,而东方则称它为“空”。
亚伦.韦兹在《超越神学》一书中写道:“信仰的极致并不是依靠任何事物,而是完全释放。”克里希纳穆提也说:“本性不需要你去找寻,它就是它。”这所有一切都是藉着全然的开放与觉知而达成的。没有自我投射的均衡人生领导我们走向觉醒,而没有虚假伪装的境界,也就是禅宗说的:“看清本我,彻见佛性。”
有些人倾向于接受瑜伽的方法,学习探究自我心灵然后求得解脱,他们有一句最关键的话是:“我是谁?”而具虔敬气息的另一种瑜伽,则强调人应诚服于宇宙神祕的力量。这两种方法都需要放松,尤其前者主张要勘破我执,解脱自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