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本书分为两编——国内编和国际编,《文化交流的轨迹:中华蔗糖史》为国内编,又称《文化交流的轨迹——中华蔗糖史》。作者从糖这种人人口常所用而又微不足道的东西的发展中,向世人揭示出一部十分具体、生动的中外文化交流史。作者用数年时间,翻阅了自周秦以来浩如烟海的中外群籍,从“糖”字的演变到甘蔗种植、制糖业的发展,引用了大量例证,用以说明:文化交流而使科技得以发展,人类必须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不断进步,这是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之一。
|
關於作者: |
季羡林(1911-2009),山东临清人。1934年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毕业,1935年就学于德国哥廷根大学,1941年获哲学博上学位。1946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和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南亚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外国
|
目錄:
|
《东方文化集成》编辑委员会
《东方文化集成》总序
《文化交流的轨迹——中华蔗糖史》自序
引言
第一章 飴餳餳餹
第二章 周秦至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飴餳餳餹以及甘蔗和蔗浆
第三章 石蜜
第四章 蔗糖的制造在中国始于何时
第五章 唐代的甘蔗种植和制糖术六一八至九○七
附关于唐代制糖法的一点小考证
第六章 宋代的甘蔗种植和制糖霜术辽金附九六○至一二七九
第七章 元代的甘蔗种植和沙糖制造一二○六至一三六八
第八章 明代的甘蔗种植和沙糖制造一三六八至-六四四
第九章 白糖问题
第十章 清代的甘蔗种植和制糖术一六一六至一九一一
附录一 清代糖史部分资料索引杨宝霖制
附录二 浅述明朝、清前期广东的甘蔗种植业和制糖业杨国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