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作者: |
乔清举
南开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师从朱伯崑先生、楠山春树先生,获中国哲学专业博士学位。曾在日本东京大学、德国爱尔兰根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等校访问讲学。主要研究领域为儒家哲学、道家哲学,近年来从事中国生态哲学思想史的研究。近年出版有《河流的文化生命》等著作5部,在《哲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
目錄:
|
总序
导言
新启蒙运动——“生态地存在”:人类生存方式的生态转向
“德及禽兽”——对于动物的爱护
一、“德及禽兽”——从商汤网开三面说起
二、动物与生活——对动物的日常使用及其中的生态因素
三、人工饲养动物
四、关于狩猎及其限制
五、对于动物的祭祀
六、动物之作为自然的标志和神性的标志的生态意义
“泽及草木”——对于植物的爱护
一、“泽及草木”与仁民爱物——对于植物的珍爱
二、神秘的植物
三、草木与生活
四、林木的保护机构与措施
“恩及于土”——对于土地的生态性维护与利用
一、土、地、壤、田的辨析及土地的财富标志意义
二、对土地的种类、性能的认识和生态性维护使用
三、“相地而衰征”——贡赋的生态意义
四、土地管理机构与政令
五、“报本反始”立社祭土——对土地的祭祀及其生态意义
“川竭国亡”——对于山川的爱护
一、对于山脉的认识和保护
二、儒家文化对于水与河流生态作用的认识
三、与水相处的智慧和对于河流与水的保护
四、祭祀山川
“大德曰生”——儒家自然哲学的生态维持
“天人合一”——重究天人之际,再探群己权界
后记
|
|